203侏罗纪公园2 失落的世界






  “我没有时间,“她很快地回答道,接着她话锋一转,“你们准备在哪里靠岸上岛?”

  道奇森回头看了看,他们离小岛已如此之近,可以看见一道道白浪高高卷起,摔碎在峭壁的底部。他们离岛只有一两英里远了。 “这是个不寻常的岛屿,”道奇森说,“中美洲这一带是火山多发区。在墨西哥与哥伦比亚之间有大约三十座活火山。所有这些近海岛屿在过去某个时候都曾是活火山,是中部火山链的一环,然而与大陆的情况不同,现在这些岛屿都成了死火山,已有一千年左右没爆发过了。”

  “这么说我们看到的是火山口外侧?”

  “一点不错,那些悬崖峭壁完全是雨水侵蚀造成的,不过海水也侵蚀了峭壁的底部。你看见悬崖上那一块块平刷刷的断面,海水就是在那里冲剧底部,于是大块的岩壁表层棱渗遗侵蚀,蛏片地劈裂,坠人海中。那都是些松软的火山岩。”

  “那么你们将停靠在……”

  “岛的向风侧有几处地方的崖壁被海浪冲刷形成了岩洞。在其中两处,岩洞接上了从岛内流出的小河,因而是可以通过的。”他抬手向前一指,“瞧那边,你现在刚好能看见其中的一个岩洞。”

  萨拉·啥丁看见悬崖底部凹进一个外形不规则的洞口,四周巨浪拍击,一股股白花花的羽状水柱飞溅到空中,高达五十英尺。

  “你们打算把船开进那边的岩洞吗?”

  “如果天气不变,是打算这样。”道奇森转过头来,“别担心,情况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糟。别管它。你刚才说什么来着?是关于非洲,你是什么时候离开非洲的?”

  “一接到道克·索恩的电话之后,他说他要和伊恩一块儿去搭救理查德,问我愿不愿意来。”

  “你是怎么说的?”

  “我说我要考虑考虑。”

  道奇森皱了皱眉:“你没对他说你要来?”

  “没有,因为我没拿定主意,我是说我很忙,我有自己的工作,再说路途又遥远。”

  “为了一位老情人啊。”道奇森同情地点了点头。

  她长叹一声。“哎,你是知道的,伊恩这个人。”

  “是啊,我了解伊恩。”道奇森说,“很有个性。”

  “这只是一种说法。”她说。

  一阵尴尬的沉默,道奇森清了清嗓子,“我都搞糊涂了,”他说,“你到底告诉谁说你要来了?”

  “谁也没告诉。”她说,“我搭上一班飞机,就来了。”

  “可你的大学,你的同事们……”

  她耸了耸肩:“时间来不及。再说我刚才说过,我是独自一人工作的。”她又朝小岛望去。

  悬崖高耸在渔船之上。他们离岛只有几百码远了,岩洞此时显得大了许多,但海浪却猛烈拍击着洞口两侧,溅得很高。

  她摇了摇头:“看起来相当险恶啊。”

  “不必担心,”道奇森说,“看见了吗?船长已经把船驶向洞口。一旦通过了它,我们就平安无事了。然后……就会非常激动人心啦。”

  渔船在海浪中摇晃着,沉浮着,变化不定。她紧紧抓住栏杆,在她身旁的道奇森露齿一笑:“明白我的意思吗?激动人心,是不是?”他突然之间显得精神亢奋,几近焦噪不安。他绷紧了身体,搓着取手,“没必要担心,哈丁小姐,我决不会允许任何事情发生在——”

  她不明白他在说些什么,可她还未及答话,船头便又一次下沉,溅起一片浪花,她不由得踉跄了两步。这时道奇森迅速弯下身子——看起来是要来扶稳她——可似乎出了点错——他的身体猛撞在她的腿上,随后一抬——接着又是一股大浪劈了下来,她感觉身体被扭翻,不禁失声尖叫,伸手去抓栏杆。但是一切都来得太快了,世界在她周围颠倒旋转,她的头猛地撞上了栏杆,旋即身子便翻了个筋斗,在空中坠了下去。

  她看见船体上剥落的油漆从身旁一闪而过,看见绿色的海洋冲着她直扑面来,接着是一阵突如其来的、刺骨的冰冷,令她周身震颤,她已一头扎进了翻腾汹涌的海水,沉入波涛之下,进入一片黑暗之中。

  《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作者:'美' 迈克尔·克莱顿

  第八章 山谷

  “事情进展绝对顺利。”莱文搓着手说,“必须承认,远远出乎我的预料之外。我真是太高兴啦。”

  他和索恩、埃迪、马尔科姆及孩子们一起站在高架隐蔽所里,俯视着谷地。

  小小的观察棚里挤满了人,人人都汗流浃背,正午的天气又闷又热。环顾四周,那绿莹莹的草地已是空空荡荡,大多数、恐龙已经躲进树下,躲到荫凉地里去了。

  唯有那群虚幻龙倒外,它们离开树林,回到河畔,又喝起水来。这些巨型动物相互紧接着聚集在水边。就在附近不远处,队形分散一些的,是那些竖着高高顶冠的棘突鸭嘴龙,这群体型略小的恐龙将自己置身于虚幻龙群的附近。

  索恩揩去流进眼里的汗珠,说道:“你到底有什么可高兴的?”

  “为了我们眼前所看见的一切。”马尔科姆说。他看了看手表,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一项,“我们正在获得我所希望得到的数据。非常激动人心。”

  索恩打了个哈欠,因为炎热而感到困倦:“怎么澈动人心?恐龙们正在喝水。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

  “是又在饮水。”莱文纠正他道,“一小时内的第二次了。在中午。这种液体摄取量在很大程度上揭示出这些庞然大物在温度调节方面的重大适应性变化。”

  “你是说它们大量饮水来保持凉爽。”索恩说道,他总是对专门术语感到不耐烦。

  “对。显然是这样的,大量饮水。不过据我看来,它们回到河边也许完全是另一番含义。”

  “是什么?”

  “过来,过来。”莱文指着前面说,“看那两群恐龙。看它们在空间上是如何布局的。我们正在看到某种前人从未在恐龙身上目睹过甚至怀疑过的东西,我们看到的不是别的,正是种间互依现象。”

  “是吗?”

  “是的。”莱文说道,“虚幻龙群和棘突龙群呆在一起。我昨天就见到它们在一起。我敢打赌,当它们出现在开阔地上时,它们总是在一起。毫无疑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毫无疑问。”索恩说。

  “原因在于,”莱文说道,“虚幻龙高大强壮却弱视,而棘突龙体型较小却视力敏锐,所以这两种恐龙守在一起是为了相互提供防卫,就像斑马和狒狒在非洲平原上厮守在一起一样。斑马的嗅觉灵敏,而狒狒的视力极好。它们在一起要比任何一群独自行动更能有效地防范食肉动物的袭击。”

  “你认为这同样适用于恐龙,因为……”

  “显而易见,”莱文说道,“只要观察一下它们的行为就明白了。当这两群恐龙各自独处时,总是紧紧地聚成一团,而当它们共处时,棘突龙就会放弃原先的队形,分散开来,在虚幻龙外围绕成一圈。正如你们眼前所见的。这只能意味着个体的棘突龙会受到虚幻龙群的保护。反之亦然。这只能是一种防食肉动物的相互防卫系统。”

  他们正看时,有一只棘突龙抬起头来,凝望着河对岸,然后哀婉地、雁鸣般地叫了一声,声音深长而悦耳。其他棘突龙也纷纷抬头凝望。虚幻龙们继续在河边喝着水,不过有一两头成年龙抬起了它们颀长的脖颈。

  在正午的炎热中,成群的昆虫围着他们嗡嗡乱飞。

  索恩说道:“那么食肉动物在哪儿昵?”

  “就在那边。”马尔科姆用手一指河对岸离水际不远的一片树林。

  索恩看了看,什么也没看见。

  “你没看见它们吗?”

  “没有。”

  “继续看。是一些小型的、类似蜥蜴的动物,暗褐色。迅猛龙。”

  索恩耸耸肩膀。他还是什么也没看见,站在他身旁的莱文抓起一块强化饼干吃起来。他聚精会神地握紧望远镜,随手将包装纸扔在了隐蔽所的地面上。几片碎纸屑飘落到底下的泥地上去了。

  “味道怎么样?”阿比问。

  “蛮好,有点甜昧。”

  “还有吗?”

  莱文翻遍了几个口袋,摸出一块来递给了他。阿比把它掰成两半,一半给了凯利。他动手撕去他这一半的包装纸,小心地把纸折好,利利索索地放进口袋里。

  “你们意识到了吧。”马尔科姆说道,“就物种灭绝问题而言,这一点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很明显,恐龙灭绝这个问题比任何人所认识到的都要复杂得多。”

  “是吗?”阿比问道。

  “想想看,“马尔科姆说,“关于物种灭绝的所有理论,依据的都是化石记录。然而化石记录并不显示我们眼前所见到的这类行为。并波有记录种群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情况。”

  “因为化石只是些骨头而已。”阿比说道。

  “说得对。而骨头并不是行为。想想看,化石记录好比是一系列照片,取自实际上在不断运动、不断发展的现实的一个个冻结的瞬间。观看化石记录就像是在翻阅一本家庭影集。你明知影集是不完整的,明知生活是在这些图片之间展开,可是对那之间所发生的事你却没有任何记录,有的只是照片,于是你就对着照片研究啊,研究啊。很快,你便开始不再把影集当作一系列瞬间,而是当成了现实本身。于是你开始从影集的角度来解释一切,却忘记了在它背后的现实。”

  “而且人们往往是,”马尔科姆继续说道,“从自然事件的角度来进行思考。推测有某种外部的自然事件导致了灭绝。一颗流星撞击地球,改变了气候。要么是火山爆发,改变了气候。要么是流星撞击导致火山爆发,改变了气候。要么是植被发生变化,物种遭受饥荒,因而灭绝。要么是爆发了新的疾病,导致物种灭绝。要么是出现了一种新的植物,毒死了所有的恐龙。在任何一种情况下,人们想象的都是某种外部事件。从来没有人想到动物自身可能发生变化——不是在骨骼中,而是在行为上。然而,当你看着这样一类动物时,看到它们的习性是如何错综复杂地相互关联,你便意识到群体行为的改变能够轻而易举地导致物种灭绝。”

  “但是群体行为为什么会改变呢?”索恩追问道,“假如没有某种外界灾变的逼迫,行为为什么要改变呢?”

  “实际上,”马尔科姆说道,“行为始终在变化,随时在变化。我们的星球是一个动态的、活跃的环境。气候在变迁,陆地在变迁,大陆飘移,海洋升降,高山凸起,又风蚀化去。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不断地适应着这些变化。能够最快适应的便是最优秀的生物。因此才很难看出一场带来沧桑巨变的灾难怎么会导致物种灭绝,但是变化无时不在发生。”

  “这样说起来,”索恩说,“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物种灭绝呢?”

  “肯定不单单是剧变,”马尔科姆说,“事实已经清楚地告诉了我们。”

  “什么事实?”

  “在每一次重大的环境变迁之后,通常总有一批物种灭绝——但不是马上发生,灭绝要到几千年乃至几百万年以后才发生。就拿北美的上一次冰川作用来说吧。冰川下降,气候骤变,可动物并未灭亡,只是当冰川消退,人们认为万物都将复苏时,许多物种才开始灭绝,长颈鹿、老虎和猛犸正是在这个时期从美洲大陆消失的。这就是通常的模式。似乎是物种因剧变而衰弱,但过后才慢慢死亡。这是一个受到普遍认可的现象。”

  “它被称为‘削弱滩头阵地’。”莱文说。

  “那么这又作何解释呢?”

  莱文默不作答。

  “没有什么可解释的。”马尔科姆说,“这是古生物学的奥秘。不过我相信复杂性理论有许多东西可以向我们揭示。因为假如有关处在混沌边缘的生命的概念是真实的话,那么剧变则将动物更加推近边缘。它使各种各样的行为趋于不稳定。而当环境恢复正常时,却并不是真正的返回正常,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只是又一次大变迁。这种变化太大了,实在没法适应。我认为种群中的新行为会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冒出来,因此我想我知道为什么恐龙——”

  “那是什么?”索恩插嘴道。

  索恩正在观察树丛,看见一只单独的恐龙跃入了视野,它的体型颇细长,凭借着后肢敏捷地行动,靠一条坚硬的尾巴保持平衡。它身高六英尺,呈绿褐色间以暗红条绞,状似老虎。

  “那是一只迅猛龙。”马尔科姆说道,

  索恩扭头对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