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魂
撕眉缸墒髋坡ィ泶裆缴鲜髁娇么笃旄耍瘴惫煸谏厦婊├怖驳仄O毓鹬付ê昧酥氐愕囟蔚纳毯牛昧羯シ爬智渴鞘虑把『昧说模恰堵薰媚铩贰ⅰ吨侵埂贰ⅰ短焐先思洹返攘餍懈枨R皇奔洌颐抑艋氐丛诔醮旱慕滞罚褚桓馊竦囊朊痛寥说亩ぁR换锫硐吠旁谖骺道锟谕饪盏厣霞芷鹆舜笈镒樱敌晁凳谴佣├吹摹@侄余粥粥拇敌『牛硌荽蟊浠钊恕⒑锼P芟棺拥冉谀俊!鞍渤侨章突帷碧氐卮有戮┣肜戳巳毡咎樱窃诿弊由闲馍舷馇渡狭孱醵咛咦鑫璧付鳎┗├怖不ㄑ啾洹O睬旎疃母叱币荒皇恰敖ü苣昙湍钫隆笔谟枰鞘剑杂刑厥夤毕渍撸⒎帕恕敖ü葡废蛔印辈晒壕恚星丝梢云揪砺虻绞找艋3吵衬帜种校渤窍鼗拐嬗行└栉枭降奈兜馈c屏诓宦悖嗽谑纸滞妨⑵鹗鞲桑闲夼谘袒ǎ股盗伲闳佳袒ū瘢彩桥隽嘶鹗饕ǖ男Ч!?br /> 闫连壁的苦心得到了副县长的赞赏,这给了他极大的鼓舞。闫县长发起了“献纳飞机”的活动,县公署自上而下分解了任务,层层下压指标。闫县长鼓动说千斤担子大家挑,恳望大家为“日满经济一体”做贡献,越踊跃越好。他说:“日本每家都有出征的,牺牲更大,日满亲善,一德一心,我们不过是吃的少一些而已。这么大的安城县,偶尔饿死几个人不算什么,紧紧裤腰带就过去了……”他大言不惭地声称,有三个不怕:不怕捐献的钱多、物多更不怕参加的人数多。安城县献纳飞机的声势浩大,方圆八百里一派沸腾。学生和警察发动起来了,文一套武一套。学生上门是来说服你,宣讲反共和平建国的大道理;警察忙着下乡,催粮的、要油的、捉猪的,绑牛的、挖烟土的。反满抗日的红胡子都被剿清了,“满洲国”的民众好像彻底臣服了,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满洲国”国民必须恪守《国民训》,遵守“大东亚之道德”,哪个还敢起刺头?《思想矫正法》和《思想矫正手绪令》可不是吃素的。提起思想矫正院人人自危,思想矫正院可是阎王殿,再豪横的人进去也要脱两层皮儿。闫连壁在向上级汇报成绩时说,安城县的治安好的不能再好了,两个宪兵就足以弹压县城的秩序。
日满亲善一心一德的话谁都会讲,但是具体到捐献时,人们的热情并不高涨。于是大小警察忙得要死,甚至需要宪兵队来协助。老百姓被洋刀逼着,被马鞭抽着,吊在二梁上思考着,忍无可忍地迸发了交纳的积极性。翻箱倒柜、砸锅卖铁,仅仅二十几天就凑齐了十万元国币。闫连壁吃惊不小,后悔不小,安城县原本煤粮广大的地方,他实在低估了老百姓的潜力。闫县长风光无限,总理张景惠接见了他,很亲切地与他合影留念,说皇帝陛下知道了他的忠心,勉励满人官员要发扬“建国精神”,这使他感激涕零。“满洲映画株式会社”专程来安城县拍摄记录影片,浓墨重彩地渲染献纳飞机命名仪式。民脂民膏的十万元国币,换成了一架“安城县民号”飞机,还有一部“满洲报国号发报机”。随着新闻电影的到处放映,闫连壁名声远扬,他对此忐忑不安又踌躇满志,有传闻说提升的日子已指日可待,整个夏秋之际他沉浸于荣耀和不安之中,他决意再接再厉。模范县得有模范的措施才是,安城县有“三紧”了。一紧是要出荷粮紧,二紧是抓劳工紧,三紧是催种大烟紧。时令一入冬,三紧当中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出荷粮”。伪康德十一年安城全境春旱夏涝,粮食欠收,闫连壁置黎民苍生于不顾,竟然虚报了十二成年景,自吹自擂要上缴荷粮104万吨。
“报恩出荷”是伪满洲国农民之“义务”所在,《粮谷管理办法》的规定,平民每天食用粮食配给定额为九两,但是这只是一纸空文。当然出荷粮也有奖励措施,凭据到当地村公所核实后,每吨大豆付“奖售票”一枚,支付棉布二十五尺、白糖两市斤,肥皂两块,毛巾一条,就是这点儿奖励最终也仅为大户所得。闫县长丧心病狂,一口咬定安城县大有潜力可挖,即便石头也能敲出油来。县长焦虑于尽快升官,县公署就顾不了百姓的死活了,按照休闲地、平地、山地的不同等级,追加荷粮指标,限令:一等平地每垧出大豆一吨,漫坡地每垧出荷半吨,“挂画”山地两垧地一吨。消息传来,村村屯屯一派愕然,家家户户都蔫得像霜打的茄子一样。高粱是最主要的农作物,在上好的河边平地上,最高产量每垧也不过十石,十斗一石,每斗约五十三、四斤,每垧地产粮在五千斤左右。要是用高粱兑换大豆,出完荷粮,农民手中也所剩无己了,租地种的人家更惨,还得交地租,这样连喝粥也接续不上,吃糠咽菜在所难免。年成不好时,忙了一年所得还不够“出荷粮”的,饲料甚至种子都得“出荷”,真是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如果没亲友帮衬,只有去做叫花子这一条路了。霞碧部落好歹完成了“粮谷出荷”任务,大家的心平稳了下来,都松了口气,准备要猫冬了,准备打牌赌博了。不想,村长李阳卜来说霞碧部落的收成好,必须要追加“报国出荷”。也就是打多少粮送多少粮,直到交光为止,男女老少傻眼了,男人们齐聚赵成运家。赵成运是部落长,他磕打磕打烟袋锅儿,说:“想个法子吧。”
第三十九章(4)
大家齐声响应:“想个法子吧。”
“咋办好?”灯影里的赵部落长一筹莫展。
大伙众口一词道:“听你的!”
“能保密不介?”
众人拍胸脯:“打死也不说!”
霞碧部落坐落于山脚下,于高处俯瞰像棋盘似的,泥瓦房、马架子还有柴禾垛排列有序,部落被很规整的长方形围子和壕沟圈起来,围墙围壕就是棋盘的边缘。初冬的晌午死寂死寂的,半空扭动的炊烟显得格外扎眼。部落里冷冷清清的,鲜有人走动,只有几头耕牛和毛驴低头吃草。阳光还算明亮,坡地上衍射着银银的亮色,穿越树林的风在砭人肌骨。甘暄接连三次来霞碧部落了,上头催逼得紧,他只好亲自率领督励班来催粮,这一次连指导官土部正义也来了。据分析霞碧部落尚有余粮,但却寻不见蛛丝马迹,甘暄和土部正义均觉得蹊跷。
赵成运等人暗地研究好抗粮的办法,他们决定在后山集中藏粮。白天大家上山打大柴,砍榛子棵、苕条还有柞树枝什么的,借此掩护往外运送粮食。各家的粮食装进口袋里,分别做上记号,拉到山坡上藏起来,上边堆放上大柴禾棵子,派专人轮流看管。这个办法很有效,各家的粮仓苞米楼子空空如也,督励班的搜查连连扑空,人们耐心地等待着“粮谷出荷”的结束。可督励班的韧劲出乎意料,三天两头就来翻翻,大有不获全胜誓不收兵之势。重压之下藏粮同盟瓦解了,有人提出目标太大,一旦被发现岂不是连窝端?众人说还是分散藏匿为好,于是各自拉粮回家。赵成运看出端倪来了,人心隔肚皮,乡亲们都在犯嘀咕,都担心别人跑了口风。赵成运并不阻拦,集体藏粮遂告结束,部落长认为这样也好,省得为大家提心吊胆了,他对自己女人说:“爹死妈嫁人,各人顾各人吧。”
督励班越来越有成效,先翻粮再打人,越弄越熟练,当然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日本指导官的示范。那天,土部正义随督励班检查郭家,女人吕氏正奶着孩子。婴儿咂不出多少奶水来,吮吸几口就哭上几声。见一大群人进来,吕氏的神色慌张,衣襟裂开,袒露出干瘪下垂的乳房,乳头扁长而黑紫,乳房上的青筋赫然可辩。手下向土部正义介绍说这个女人丈夫失踪了,指导官点头沉吟,饶有兴致地打量郭占元的女人。屋子里弥漫着婴儿的尿臊,还混合着其他难以描述的气味,让人很不舒服。多数人唯一的想法是尽快离开。土部指导官纹丝不动,他发觉女人的眼色老望炕上看,他觉得反常,伸手将枕头拽过来,摸了摸:“打开的干活!”刺刀挑开了汗渍油黑的枕头,金灿灿的黄豆流泻而出,顷刻就淌了一炕。金黄璀璨的黄豆,让霉暗的小屋为之一亮,几乎所有人都怔住了。“八嘎!”土部随手打了身边随员一记耳光,怒不可遏地踢向督励班的成员。日本指导官认为甘暄等人在敷衍了事,督励班并没有尽到全力。
严词痛责下的督励班发狠了,挨家挨户地搜查粮谷,反复检查旷日持久,掀房盖掏炕洞,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腊月天寒地冻,督励班乘着马爬犁四处搜寻,仿佛茫茫雪野里外出觅食的狼群。上边催促的急,动不动就要严办云云,甘暄他们只得像疯狗样的乱咬乱窜,起早贪晚爬冰卧雪,甚是不易。一路看杨树光秃秃的枝桠伸向天空,马儿口中冒着哈气拉着爬犁行走,在洁白无暇的雪地上碾出曲曲弯弯的辙痕。周天寒彻,人坐在爬犁上会冻得手脚麻木,浑身上下就连眼睫毛也结满了霜花,棉袄外面也罩上了一层白霜。年关日益临近,恐怖如影随形,村屯部落缰卧在巨大的惊慌之中。督励班一伙人夜晚敲开老葛家的大门,用刺刀捅院子里的大雪堆,扎出来了冻豆腐和粘豆包,一顿拳脚打得男主人头破血流。真是越搜查越鬼精,督励班在老李家的炕洞里翻出了高粱,痛打之后,强迫其卖“报国荷粮”。腊月里,村屯上空飘荡的是督励班打人的吼声,木棍和鞭子殴击肉体的声响如沉闷的鼓声,又似乎来自水底,鞭策声哀求声时强时弱,简直要成为乡村的一种装饰了。人们噤若寒蝉,只能在心里怀念早年杀猪宰羊的腊月,回忆像酒香一样遥远模糊,让人陶醉又让人悲伤。“满洲国”的腊月一派肃杀,丝毫没有节日的喜气,男女老幼连大声说话都不敢了。转过年的正月十四,督励班又来翻粮了。这一次是突袭,他们事先站在部落的后山坡上,查看哪个烟筒冒烟,谁家的烟筒冒烟就上谁家翻粮,见粮就送“出荷”。刚平静半个月的山村再次鸡飞狗跳墙,哭声顿时汹涌而起,许多家的娘们儿追着哭喊:“这日子可咋过呀?”部落长赵成运家还有两水桶黄豆,头年冬天一直藏在井里,没被发现。本来想大正月的拿出来吃,不料想督励班又摸上来了。老赵女人刘氏连忙将黄豆藏到房西头,慌里慌张地盖上了秫秸。督励班连打带骂地挨家砸门,警察本意是来部落长家喝水歇脚。不想这个时候,赵家的老母猪发现了美味,一头钻进秫秸中。这边老母猪拱倒了水桶,埋头大吃特吃,哼哼唧唧的愉悦非常。那边赵家人的心提到嗓子眼儿了,脸都吓绿了,却不敢去哄老母猪,只能任由畜生大快朵颐。磨磨蹭蹭的督励班终于走了,两桶黄豆也被糟蹋光了,馋嘴的老母猪豆子吃多了,胀肚掉了崽子,拉了满院子猩红的血水。
赵成运泪如雨下,说:“祸不单行啊!”
第四十章(1)
西大桥多年前由赵家修建,现已破烂不堪。人们管这木桥叫赵家桥,它毕竟记录了一段历史。木桥年久失修,车马已不能通行,人走在上面,脚下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提心吊胆的。老虎窝通往县城原本只有一条是老道,坑坑洼洼,春季翻浆,夏天泥泞,汽车跑起来甚为吃力。日本人组织民工修筑了 “电道” ①,老虎窝的体面人见过电道,一马平川的气派极了,汽车在上面跑得飞快。电道好是好,就是不许铁轱辘木轱辘的马车通行,以免轧坏了路面。这些年,赶花轱辘马车去县城,一走就是大半天,往来车辆均要涉水过河,夏季柳津
河水猛涨,车辆无法通行,很是不便。雨水大的时候,滞留在老虎窝的马车牛车驴车常要排成一大溜儿。
日本人从安城县来了,动用了二百来个劳工,于西大庙扎下了营地,轰轰烈烈地建桥。从春忙到秋,起早贪晚,浇筑混凝土时昼夜不歇,发水的那几天还冲跑了桥墩模板。日本监工看管严厉,用做混凝土的沙料至少要清洗四遍,就像淘米择菜那样仔细,不得有半点泥土,其工艺之精可想而知。老虎窝小街的人们常去卖呆儿,以欣喜的目光注视新桥一天天长大。双孔的水泥桥被命名为“平安桥”,“平安”两个大红字写在了桥头石碑上,上面覆盖了喜庆的红布,仿佛花轿里羞涩的新嫁娘,故意摆出羞答答的样子给人看。赵前也经常去西河套看桥,有时还抱着孙儿去,他称赞“平安”的桥名起得好,居家过日子的谁不图个太平?平安是福哩,赵前以安详的神色和老者的口吻向人们灌输他的思想,但决没想到此桥会与自己有关。老虎窝人哪知道,崭新的水泥桥会要了赵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