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之鉴
权利,俄进行先发制人打击将不向任何人发出警告。伊万诺夫强调,除不采用核武器外,先发制人打击可包括一切手段。他同时指出,俄罗斯拥有高精密武器,先发制人打击并不意味着要动用大兵团、飞机和军舰。
俄罗斯总参谋长和国防部长的讲话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9月13日,普京又在莫斯科召开包括89个联邦主体行政长官参加的政府扩大会议,公布了具有决定意义的八项反恐措施,要求必须立即落实,不许打半点折扣。这八项措施的具体内容是:
(1)改变联邦主体高级领导人(指边疆区及州的行政长官、自治共和国总统)产生的办法,不再由地方直接选举产生,而是先由俄联邦总统提名。普京要求各地方政府率先落实这一决定,今年年底前,他将向国家杜马提交相应的法律文件,从法律上确定这种产生地方官员的程序。
(2)国家杜马改变原来的选举制度,引入按比例选举制度。
(3)组建社会议事院,主要负责对具有全民意义的法案进行鉴定。同时,它还有可能成为对国家机关(包括特种部门)实施监督的一个系统。
(4)成立北高加索联邦委员会,由俄联邦总统驻南方联邦区全权代表德米特里·科扎克(原总统办公厅主任)领导。
(5)联邦政府机构中重新设立国家政策部,部长由原南方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弗拉基米尔·雅科夫列夫担任。
(6)禁止一切“打着宗教、民族主义和其他任何旗号为掩护的极端组织”在联邦境内活动,同时加大对恐怖分子的惩罚力度,即便恐怖分子设法弄一本假护照都可以受到重罚。如果需要,俄强力部门将赴国外抓捕恐怖分子。
(7)严惩导致严重后果,包括恐怖事件在内的职务犯罪。
(8)国家支持公民建立社会性秩序保障机构,这种自发性的机构,从查明准备之中的犯罪的观点看,是非常有益的。
一些专家评论,普京推出的八条措施,集中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想法,即:加强中央权力、改革选举制度、提高特种部门的工作效率。如果这些措施能够落实,无疑对俄罗斯的反恐斗争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别斯兰事件已经过去将近一年了,方方面面的情况表明,俄罗斯在反恐问题上不仅没有松懈,反而更加条理化,给人的感觉是按照普京的要求,各职能部门都将反恐纳入了自己的工作日程。
最近,俄罗斯财长阿列克赛宣布,为了加强反恐斗争,俄在2005年在财政方面要抓好三项工作:(1)加大对反恐专项资金的投入;(2)设立专门机构,切断恐怖分子财源。这位财长指出,寻找恐怖分子的财源,与找到恐怖分子本身同样重要。他说,国际问题专家们认为,恐怖分子每年洗黑钱的总额已达到5亿美元,俄罗斯是他们一个重要阵地;(3)要彻底消灭产生恐怖主义的土壤,经济、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手段需要多头并进。去年年底,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已经拟定了2004~2005年车臣专项恢复计划,计划拨款350亿卢布用于车臣战后重建。
几乎与俄罗斯财长发布本部门反恐措施的同时,俄外交部召见了立陶宛驻俄罗斯大使莱曼塔斯·西德劳斯卡斯,要求立陶宛方面合作,关闭恐怖分子设在该国的网站,对俄罗斯反恐提供帮助。立陶宛方面立刻做出积极反应,该国安全部指示“记者道德委员会”,查封了设在一个居民房间内,经常播放一些同情车臣恐怖分子、煽动反俄情绪声像的“卡弗卡兹中心网站”。
第五部分车臣现状与前瞻(4)
国防部长伊万诺夫也在几次讲话中重申:“对付恐怖分子,尤其是外来的恐怖分子,除了原子弹外,我们在使用其他尖端武器方面不会有任何限制。我们有十分优秀的精确打击武器,以及掌握和使用它们的特种兵部队。这些都是对恐怖分子的威慑力量。”当有记者问到军队是否会介入反恐斗争时,这位部长做了肯定的回答。他说:“赤手空拳是不能保卫国家安全的。必要时我们理应动用军队,因为它能迅速从国土一边移动到另一边,灵活而机动地打击恐怖分子。”伊万诺夫还向媒体介绍了俄罗斯2005年军费的情况。他说,2005年俄罗斯军费将达到5280亿卢布,比2004年的4137亿增加276%。其中3830亿用于武装部队建设,610亿用于保卫公共设施,与反恐有直接或间接关系。
针对近年来恐怖分子利用俄罗斯以“贿赂”为手段买通国家工作人员,协助其作案的情况,俄总检察长弗拉基米尔·乌斯季诺夫指出:“这种用金钱换破坏的形势已经相当危险,恐怖分子出很少的钱就可买到‘廉价劳动力’为他们做坏事。对此,政府将出台一系列反贪措施,从源头堵塞漏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改变目前社会上相当严重的贿赂风气。”
在各部门通力协作的基础上,俄罗斯还加强了“反恐特别服务处”的职能和力量。现在,一个对恐怖分子严密的监视网正在形成,而且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俄罗斯反恐机构FSB负责人尼古拉·帕特鲁谢夫介绍,仅在2004年前10个月,“反恐特别服务处”就与安全部门合作,成功地阻止了200多起恐怖事件,其中包括在萨马拉水电站的破坏活动。此外,很多境外恐怖分子都已经被该部门设立了档案,只要他们进入俄罗斯,基本是有来无回。
这种人人喊打的氛围和措施让一部分恐怖分子感到已经难以生存,也导致非法武装内部出现内讧。别斯兰事件发生后,马斯哈多夫于9月24日在网上发表声明,对巴萨耶夫制造这起人质事件进行谴责,同时表示将来一定要将这些恐怖分子送上法庭。
俄罗斯当局在得到这条消息后,一度坚持认为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共同参与制造了别斯兰人质惨案,并悬赏3亿卢布(约1000万美元)捉拿两人。但在几天后,人们发现俄在谴责这起事件时,对马斯哈多夫和巴萨耶夫有了明显区别。莫斯科认为,前者对这起事件施加了影响,而后者是真正策划者,是躲在幕后的元凶。敏感的媒体认为俄官方说法的改变可能起到分化非法武装队伍的作用。
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情报部门,大都认为巴萨耶夫仍然藏匿于格鲁吉亚的潘基西峡谷。据曾经两次见到过这个非法武装领导人的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理查德·比斯顿报道,巴萨耶夫的身体近来每况愈下,自2000年在格罗兹尼突围被炸断了右腿后,在2004年9月又被俄军的狙击手打伤了左脚。目前,他正欲秘密前往欧洲某个国家治疗。
关于马斯哈多夫的情况,在2004年底时曾经爆出一段令全世界媒体都感兴趣的新闻。当时,已故车臣总统艾哈迈德·卡德罗夫的儿子,现任车臣副总理拉姆赞·卡德罗夫向媒体证实,车臣非法武装领导人阿斯兰·马斯哈多夫确实通过中间人与北高加索地区领导人进行过接触,讨论投降事宜,并希望在投降前后保证他的安全。
巴萨耶夫的日暮途穷以及马斯哈多夫传递出投降的意愿,呈现出一种令人鼓舞的前景。观察家们认为,这种局面的出现,除了俄罗斯加大反恐力度,包括车臣人民本身对连年的战乱都已经深恶痛绝等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俄罗斯近几年在大国形象、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对内对外政策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对各党派、各民族都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对车臣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二俄罗斯崛起对车臣问题的影响
车臣问题是由历史、现实、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国内、国外等诸多原因引起的,这些问题盘根错节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麻团。那么,为什么在苏联时期这些问题并没有暴露,至少还能够掩盖,在俄罗斯时期就突然变得如此尖锐?答案是早期的苏联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这种力量来自无产者“解放全人类”的革命精神,来自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其步伐是由激昂的国际歌来统一和协调的。当年联盟成立条约的第26条甚至明文规定“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可见,列宁这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苏联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凝聚力是何等自信。当戈尔巴乔夫主动放弃了苏共的执政地位,苏联共产党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15个加盟共和国釜底抽薪,纷纷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后,俄罗斯的精神支柱坍塌了。这时,国家的凝聚力主要靠自身的国际地位、民主方式、经济实力来维系。对于寻常百姓来讲,经济状况则是第一位的。遗憾的是自从俄罗斯成为主权国家,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不论是主动采用“休克疗法”,还是依靠西方的施舍,输血打气,都没有实现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1998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较1990年下降了一半,导致综合经济实力从世界第2位跌落至第15位,人均国民收入下滑到第50位,近3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昔日的超级大国已经丧失了尊严,“沦为二流、甚至是三流国家”。
从1990~1998年,也就是俄罗斯经济及国际地位下滑的九年,正是车臣在“独立”的道路越走越远的时期,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一个必然。中国有句俗语叫“穷在当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回想苏联的众叛亲离,对比欧盟一次次谨慎扩编,让人感到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凡夫俗子和势利小人,在许多政治家身上也都有体现。其实,对于那些依赖性很强的国家,谁不愿意去找“有奶的娘”呢?俄罗斯本身不是也曾经试图拿着一张旧船票登上西方的客船吗?失去了凝聚力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而车臣危机则是在苏联解体的动荡中衍生出来的问题。好在两次车臣事实独立的实践,证明一个小国独立生存绝非易事;好在俄罗斯在最近几年已经开始崛起。俄罗斯发生的变化对于解决车臣问题,对于增强它对89个联邦主体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彻底解决车臣问题奠定了精神和物质基础。这种变化是随着普京执政发生的。
第五部分车臣现状与前瞻(5)
1999年8月9日,叶利钦总统在走马灯一样连续更换了几任总理后,把这副担子交给了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一个星期后,国家杜马批准其为政府总理。1999年12月31日,普京出人意料的成为俄罗斯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当选为总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普京就这样急匆匆的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从此,俄罗斯也以同样的脚步进入了政治、经济、军事及安全体制全面建设的新时期。
在政治上,“面临沦为世界二流,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普京为俄罗斯选择了一条有别于西方,建设一个“民主、法制、有行为能力的联邦国家”的道路,强调既要避免“极权和专制”,又要防止“权力涣散”。在这条道路上,普京顶着从国内外抛过来的“个人专权”、“新沙皇”的帽子,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措施为:(1)早在1998年,普京担任俄总统办公厅第一副主任,负责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时候,他就对俄罗斯国中有国,而这些共和国的领导人又通过地方选举产生,有些地方滥用立法权,甚至颁发有悖于联邦法律的地方法规,挑战国家主权的情况深有感触。他认为这种情况成就了一个个小国事实上的“独立”,导致随便哪一个主体的领导人欲望膨胀,都会给俄罗斯带来分裂的危险。为此,普京在入主克里姆林宫不到两个月,就决定将89个联邦主体划分为七大联邦行政区,即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中央区;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西北区;以顿河罗斯托夫为中心的北高加索区;以下诺夫哥罗德为中心的伏尔加沿岸区;以叶卡捷琳堡为中心的乌拉尔区;以新西伯利亚为中心的远东区。随后,普京任命了七名分别负责这些大区事务的总统全权代表,其中有五名来自军队和国家安全局的将军,另外两人分别是前总理基里延科和原独联体事务部长德拉切夫斯基。一批深得总统信赖的“将军长官”走上工作岗位后,加强了联邦对地方的监督,也为地方向总统反映问题开通了渠道。从而使89个联邦主体尽在中央的掌握之中,控制之下。(2)通过斗争,修改了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的组成原则,改变了其代表由各地区、共和国行政长官、总统或者地方议会领导人组成,结束了这些议员按自己需要起草法律的局面。同时使这些地方长官失去了国家级政治家的身份,失去了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