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贵妃传 作者:苏小凉(晋江榜推vip2014-05-22正文完结)
众人齐齐的喊了一个名字,主持人一拍扇子,“对!”继而又故作玄虚道,“那你们知道,南枫书院今年派出的代表是谁么。”
台下的人相当配合,问他是谁,主持人扇子一收,即刻指着那正在往台上走的一名少年道,“南枫书院今年的代表,顾家的大少爷,顾长衡。”
那是一名年约十四五的少年,一身皓白的袍子,俊朗的脸上挂着一抹温和的笑意,看着主持人,又看了那早上台的去年霸主,双手作揖。
主持人的声音响起,“你们可知道这顾少爷的父亲,顾国公,曾经也是这诗赋台上的擂主。”
那就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主持人这么一说,众人可就哗然了,那可是有个做平王妃姑母的顾家长子,父亲年纪轻轻就得那先皇赏识,重还顾国公的名号,这身份,也不一般啊。
平宁有这么片刻的怔了怔,看着那个和煦笑颜的少年,又拉了拉苏彦昊的衣服,“堂弟,那他不是你表哥么。”
苏彦昊也没注意到她的走神,点点头,“是啊,表哥一准可以做霸主,去年表哥那是没参加。”他言语之间透着骄傲呢,顾家这嫡子,母妃说比当年的舅舅还要优秀很多。
平宁低了低头,忽然觉得脸颊有些微烫啊,真是莫名其妙的感觉。
再抬头的时候,这两个人比试就开始了,和苏彦昊说的那样并没有什么悬念,顾长衡赢了,擂主称号实至名归,众人的欢呼声很热烈,平宁觉得有些吵,苏彦昀就带着他们去了旁边的茶楼里面,从茶楼往下看,这热闹的长街又是另外一番景致。
平宁看了一眼诗赋台,如今台子上表演的是一些杂技,周遭看的人依旧很多。
楼梯那传来一阵脚步声,苏彦昊站了起来,“来了。”平宁看过去,顾长衡和几个要好的同窗一起出现在了楼梯口。
再就近一些看,平宁觉得,吟欢婶婶好看,昊哥儿也好看,怎么这顾家的,也这么好看呢。
之前那脸颊微烫的感觉又来了,平宁扭头过去,正撞上俪彤的视线,俪彤小声问,“二姐姐,你的脸怎么有些红。”
平宁轻咳了一声,“这太热了。”说着往窗户边挪了挪,直到那冷风吹进来了,这才舒服一些。
顾长衡坐了下来,和苏彦昀也是年纪相当的,几个人就聊了起来。
平宁的眼神每每看过去,自己都觉得有些怪怪的,不想呆在这了,就叫了俪彤一起,再下去逛逛。
几个侍卫跟着她们下去了,平宁拿着从苏彦昊那拿来的钱袋子,拉着俪彤在那买小吃。
元宵灯会进行到后半段了,这宵食就多了起来,都是平时宫里吃不到的东西,平宁付钱给了摊主,从她手里接过了烤地瓜,放到了侍卫手里,烫的忙抓了耳朵,要求侍卫给她剥开来。
这几个侍卫平日里都是跟随着皇上出行去的,给公主剥地瓜这种事,也是做的从容不迫,仿佛这就是只烫平宁的手,地瓜到了侍卫手里,三两下就给剥了一点皮,那侍卫还从怀里拿出一块比较厚的布包裹在地瓜外,交给平宁,“小姐若是觉得不方便,可以回茶楼上问掌柜的要个勺子吃。”
平宁摇摇头,不想回去,她刚才都不敢看那顾长衡,真的是别扭死了。
把地瓜递给俪彤,“来,咬一口。”
热乎乎的地瓜冒着烟呢,俪彤低头小口咬了一下,平宁看着她笑眯眯道,“好吃么。”
俪彤红扑扑着脸,“好吃,二姐姐,你也吃。”
平宁咬了一口,微含糊着说道,“去年我也吃过这个,回宫还让孙嬷嬷去御膳房里让人给我做了,可味道就是不一样,还是在这里买的好吃。”
两个人在长街里瞎逛,又买了不少好玩的东西,快走到长街头的时候,平宁看到了巷子口那蹲着几个孩子,远远的看过去个个身子都是缩在那的,翘首以盼的好像都看着巷子口这边的一个酒家。
没一会,那酒家里面走出几个伙计,伙计手里都端着东西盆子,之间那伙计也不管有没有人蹲在那,哗啦一下,把盆子里的东西都倒在了巷子口那一个角落中,还没等那伙计进去,那几个孩子就扑向了伙计倒的东西,就着头顶灯笼照射下来的目光,飞快的捡着角落里的东西,不断的往嘴里塞。
平宁的脚步不自觉的往前了一步,她看到那几个孩子脸颊都塞的鼓鼓的,却还不停的塞着,其中一个还小心的捡着这残渣剩饭里比较像样的,往自己的口袋里放,一面放着,另一只手还不忘记往自己嘴里塞。
他们的脸好脏,一个一个都很瘦。
一股酸涩感冲上平宁的鼻息,继而眼睛一酸,眼泪就这么掉了下来。
平宁忽然觉得手中刚刚美味无比的烙饼子一下索然无味了,她回头看侍卫,拿起钱袋子往他手里一塞,“去,买馒头,越多越好。”
那侍卫很快就去后面些的一家包子店买了满满一袋子馒头回来,平宁走向他们,似乎是听到几个人脚步声,那几个孩子即刻回头,宝贝似的护住了墙角那些东西,其中一个凶狠的看着平宁,看着她身后的几个人,对她们喊道,“我们先来的!”说着,抓起一旁的一把米饭往嘴里塞。
侍卫上前护着平宁怕那几个小乞丐伤到她,平宁示意他不要阻拦,伸手要他把馒头拿出来,递给了那几个满眼警戒的孩子,“这个给你们。”
躲在那个大一点的男孩子身后的是个身材瘦小的小姑娘,她怯怯的看了一眼那开口的袋子,拉了拉男孩子,“哥哥,是馒头,好多馒头。”
“你要干什么!”男孩子赶紧把妹妹护到身后,“给我馒头我也不会把妹妹卖给你们的,你们走!”
平宁听着他说的话,为他们这么心酸的生活难过,“我不要你妹妹,这些馒头给你们吃。”她刚刚还看到他往自己口袋里放剩菜剩饭,想必,在某个地方,还有别的人等着他回去送东西吃。
干净饱满的馒头和这些残渣剩饭比起来,哪个更吸引他们的注意呢,几个孩子看的眼馋,唯独那个年长的,依旧一脸警觉的看着平宁,“你把馒头都给我们,想让我们做什么。”
平宁刚想摇头说不,身后的侍卫开口,“把馒头带走,将来小姐有事情要你帮忙的,自然回来找你。”
那孩子站了起来,伸手在本来就很脏的裤子上擦了擦,直接从那侍卫手中拿过袋子,挺沉的,打开来,满满一袋子热乎乎的馒头。
“我叫铜子,这一带我都很熟,小姐要是想找我,随便拉个乞丐问就知道了。”说完,直接拉起身后的妹妹,带着那几个小乞丐,飞快的跑进了巷子里面,消失在黑暗中。
平宁低头看了那残羹剩饭一眼,转过头去,问那侍卫,“为什么要说那样的话。”
“公主,倘若不这么说,那乞丐不会要这些馒头,临安城里有不少消息都是这些乞丐打听的,相对的,要付出一些报酬给他们,公主的馒头就是给他的报酬。”
小乞丐自然也怕,一旦接过那东西,他们就会把他们几个抓起来,或者把那小姑娘带走,所以才会跑得那么快。
平宁轻叹了一声,“走吧。”一行人往茶楼那回去。
没多久,这巷子口出现了两个人,一个看着平宁他们远去,吩咐另一个,“去看看,那几个小乞丐住在哪。”。。。
作者有话要说:三更~终于写完了~
明早更新会晚一点,大约十点左右
☆、第151章 。公主的婚事
许是心里惦记着刚刚遇到的那几个小乞丐;回到茶楼;平宁对顾长衡的注意力就低了许多;偶尔听闻二哥他们几个笑了,平宁总坐在窗边;低头看依旧热闹的长街。
亥时回宫;平宁去过蒋茹茵那报平安,蒋茹茵见她闷闷的;让她坐到床边来;“怎么;玩的不开心?”
平宁摇摇头;“玩的很开心。”顿了顿;平宁抬头看蒋茹茵;“母妃;我在长街那的一个巷子里,看到了几个小乞丐,他们吃着旁边酒楼里倒的残渣剩饭,还生怕别人会抢。”
“然后我让阿栋他们买了很多馒头给他们。”
蒋茹茵摸摸她的头发,“那你现在为什么会觉得不开心呢。”
平宁张了张口,半响,喃喃道,“母妃,因为儿臣发现,儿臣只能帮看得见的,这世上这样可怜的人太多了,儿臣同情他们,却不能都帮助到,儿臣心里有些难过。”
蒋茹茵脸上一抹欣慰,女儿是真的长大了,她已经懂得不会盲目的去施舍自己的同情,也知道了这世上这样的人千千万,自己是真的帮不过来。
虽然这样的成长会让她心里觉得无力和难过,但这是必经的过程啊。
蒋茹茵搂过她,“母妃有时候也会觉得难过。”
平宁仰头看她,蒋茹茵笑道,“母妃很小的时候,养过一只云雀,但是没多少天,它就死在笼子里了,那时候母妃很难过,恨不得自己能拯救全天下的云雀,它们都可以不用死。”
似乎是觉得自己崇敬的母妃有这样的小时候很不可思议,平宁脱了鞋子,就要和她挤一个被窝,靠在她怀里,“那后来呢。”
“后来母妃长大了,会难过每年旱涝水涝的时候那些疾苦的百姓,会难过大雪天被压垮屋子,流离失所的难民。”
蒋茹茵低头看着她,眼神里温柔,“但是母妃后来明白,即便是难过,母妃也没有去颠覆这些的能力,只能力所能及的帮忙。”
平宁点点头,“所以母妃说起过,蒋家每年都会去施粥赠灾,这就是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们的平宁长大了。”蒋茹茵摸摸她的脸颊,“我们的平宁是个善良懂事的大姑娘了,再过几年啊,这就是要嫁人喽。”
听到嫁人两个字,平宁扭捏的从她怀里挣脱出来,小脸俏红着,“我不嫁,我要一直留在母妃身边。”说着,还一头扎进她怀里去掩藏红着的脸。
蒋茹茵失笑,“到时候有了心仪的对象,母妃想留你都留不住了。”
平宁闷哼着不嫁,脸颊越来越发烫呢,心仪的对象,她才没有!
过了一会回去睡觉了,平宁这脸还有些热热的,洗漱过后躺在了被窝里,平宁看着床顶,平日里沾枕就睡的,今天却睡不着了。
翻了个身靠了内侧,回想起今天元宵灯会的事情,从长街头开始,平宁想着那没吃完的糖人,那个被她撞到后前胸后背都滑稽的贴了糖块的面具人,那香气四溢的烤地瓜,那几个可怜的小乞丐。
慢慢的,她有了睡意,迷迷糊糊中,她还想到了那个在诗赋台上从容淡定的顾长衡,就清楚的记得他的模样,平宁渐渐的睡着了,入了梦想。。。
二月,春暖花开了,容哥儿捎来的信也到了,他跟着平王爷已经走了好多个部落,信中写着,那些部落里的人都非常友善,除了南边那一带鱼龙混杂地方的人难缠一些,到了南蛮和疆域内,那的人都是很淳朴喜好安宁的。
蒋茹茵是能预见他们这一趟的成功,在信的最后,容哥儿还不忘记问候一下出门时候才满月的弟弟怎么样了。
把信放到盒子里,一旁的湛哥儿不满被忽略的太久,一手攀着蒋茹茵的手臂,摇摇晃晃想要把自己撑起来。
小孩子腿骨都还软着,这月份宜爬不宜站,蒋茹茵抱他起来,“娘是要抱不动你了。”
湛哥儿环住她的脖子,扭头往屋外看,意思是他要出去走走,蒋茹茵把孩子交给养娘,“院子里走一会,别让他抓那些叶子。”
养娘抱着湛哥儿出去了,蒋茹茵这才打开另外一封信,是二嫂写过来的。
蒋家的祖家虽不在临安城,但离临安城也不远,去年祖父丧事结束后,蒋家就二哥和二嫂留在了蒋家,其余的父亲二叔和大哥,都回去祖宅守孝去了。
她若要回蒋家祭拜,怎么说也得等到一年之后,父亲起复。
如今朝中的形式,蒋家是基本退出去了,二哥所在的位置不轻不重,也引起不了多少人的注意,就是想对二哥下点手,这不还有程家看着呢。她倒是觉得,退出去几年也是件好事,如今赵家风头正旺,赵小仪的事赵家都让太后护住了,皇上心中诸多不满,早晚有一天得爆发出来,守孝几年,当时避避风头也好。
把信烧了,青冬端了汤药进来放在一旁的桌子上,蒋茹茵眉头一皱,青冬率先开口道,“娘娘,太医说了,您生六皇子的时候身子亏空大,这药可还得喝着。”
蒋茹茵叹了一口气,闷着喝下了药,含了一颗蜜饯,屋外冯盎禀报,说是淑妃来了。
蒋茹茵让冯盎赶紧把人带进来,淑妃走入屋子,笑看着她,“我可是要来叨烦你了。”
“哪里的话。”蒋茹茵笑道,“不就是打听个人么。”
和大公主俪芸定亲的,是硕公府家的小公子,说起来也是缘分,这小公子是个混军营的,还在淑妃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