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读的中国帝王史 作者:周云芳





允媳嵛⒊苫屎螅涣罨屎蟾凳厢憔庸鸸S肿繁岣堤笪ㄌ展餐跄福槐岫√笪〖В唤幼旁俜细堤蟆⒄曰屎笪耍欢撕蠼宰陨薄6 ⒏盗郊仪资舳急幻馊ス僦埃涣鞣怕闹亍U庑┳龇ㄊ沟猛跆笫锹幕断玻灰晕趺嫠隽丝诙衿黄涫嫡馐峭趺г谖约阂院蠼徊蕉崛≌ㄉㄇ宓缆贰?br />   朝廷的正直臣;见王莽专权;贬降太后;擅立新君;渐无人臣之礼;多数陆续辞职引退;在朝的官员;多趋炎附势;尤其是历任三朝的司徒孔光;竟去揣摩王莽的心意;奉承王莽。不过;王莽自己也很明智;他知道自己多半是靠了太皇太后王氏的信任才得以独揽权的;人心其实并未收拢。于是王莽想出一个办法;他秘密派人前往益州;告诉地方长官;让他买通塞外蛮夷;假称越裳氏;献入白色雉鸡。平帝元始元年正月;塞外果有蛮人入朝;说是由于仰羡汉朝德仪;特来入献白雉一只。王莽一听;非常高兴;立即禀告了王太后;把这只白雉送到了宗庙里。原来;周朝成王的时候;越裳氏也曾来原献白雉;王莽是想把自己比成辅佐幼主的周公;才买通塞外蛮夷来汉献雉。其实群臣都知是王莽所为;但谁也不愿揭破;反而仰承王莽的意思;说司马王莽安定汉朝;当加为安汉公。太皇太后即日下诏;王莽故作姿态;上表一再辞谢;并要求加封迎立平帝有功的孔光等人;自己最后只受爵位;退还了封邑。
  王莽又为已死的东平王刘云伸冤昭雪。立山王刘宇的孙子继立为山王。封宣帝孙三十六人为列侯。此外汉宗室、汉初以来功臣子孙都立了嗣。皇族有因罪被废的;都恢复属籍;年老退休的官吏;仍享受旧俸的三分之一;以赡养终身。甚至庶民鳏寡;无不周恤。使得天下吏民;无不称道。后来;王莽又上书太皇太后;说她年事已长;不宜署理事;凡封爵以下诸事;均交自己处理。太皇太后当然同意;于是;天下就更是只知王莽而不知汉天子了。
  王莽还不满足;又秘密派人安排。第二年;黄支国献入犀牛;汉廷上下均感惊异;都觉得黄支国远在海外;从不和汉朝交往;难道又是仰慕安汉公王莽的威仪;前来拜服。随后;又接到南方某郡的报告;说是江有黄龙游出。祥瑞迭出;真是称颂不迭。
  有一年盛夏旱;郡国飞蝗成灾;王莽自己带头不吃荤;并出钱一百万;献田三十顷;以赈灾黎。满朝公卿;见王莽如此;也都纷纷捐田献宅。连王太后也省下自己的汤沐邑十个县交给司农管理。王莽派使者去民间捕蝗。又废汉皇室的呼池苑;改设安民县;募贫民迁居;沿路饮食及所需田宅、器具、犁牛、谷种、食粮都由官府供给。在长安城造五个里;有住宅二百区;让贫民居住。过了不久;连下阴雨;蝗灾渐退;稼禾复生;家都说安汉公德感天地;王莽由此又得到了一片赞誉之声。
  平帝十二岁时;王莽为平帝择婚。他下令选择世家良女造册呈入。主管官员揣摩王莽的用意;多选豪门士族之女;尤其是王氏女子;几乎占了一半;连王莽的女儿也在内。王莽想让女儿当皇后的企图再明显不过;然而他又欲擒故纵地对王太后说:身亡德;子材下;不宜与众女并采。不料王太后误会了王莽的用意;以为王莽生性至诚;就下诏将王氏女一概除名。王莽正骑虎难下的时候;已有许多趋炎附势的朝臣陆续上书;要求立王莽的女儿为皇后;王莽总算如愿以偿。
  王莽之女既为皇后;王莽就更加想方设法地讨太皇太后的欢心。他认为太皇太后年老体弱;独居深宫一定十分憋闷;就建议她外出旅游;并借机慰问民间的孤寡。太皇太后当然求之不得;立刻答应;王莽还准备了许多钱帛牛酒;沿途赐赏穷困老弱之人;弄得万民拜呼;好不热闹。再加上所到之处皆是名胜古迹;老妇人仿佛到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真是说不尽的欢愉。王莽讨好太皇太后;真可谓体贴入微。太皇太后自然是越来越喜欢王莽了。
  王莽征集天下通古文今文经学及天文、历算、兵法、文字、方术、本草的士人数千人到京师;筑学舍万间容纳一万八百人。贤者为师;愚者为徒;都有免费的饮食供应。群臣都说周公摄政七年;制度始定;如今安汉公辅政四年;功毕成;位置应在诸侯王之上。吏民也陆续上书;请求加赏安汉公。上书人数;总计四十八万七千余名。派往各地了解民情的八位风俗使回到长安;带回各地歌颂王莽的民歌三万字。可见王莽确实已尽得人心。太皇太后见得朝野上下如此;于是下诏给王莽九锡封典。
  之后朝只知有王莽;不知有汉帝。平帝年已十四岁;渐渐懂事;恨王莽的专横跋扈;每次见到王莽;都面露愠色;私下也说了许多怨言。宫的侍役多是王莽安插的耳目。王莽得知后;便先下了手;他在腊日进献一杯毒酒。平帝喝了酒后;腹痛难忍。王莽假意做愁眉泪眼的样子。并写了一篇祝文;情愿以身代帝;群臣都称誉王莽对平帝忠心耿耿。不久平帝腹痛而死;时年仅十四岁。
  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当然没有儿子;群臣想在宣帝曾孙五人推立一人为太子;王莽嫌宣帝的曾孙辈都已成年;就借口五王都是已故平帝的兄弟;不能相继为帝;应在宣帝的玄孙选立。宣帝玄孙有二十三人;王莽却找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为孺子。
  当月武功县长孟通在井挖得一块白石;什么用红颜色写着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几个字。王莽派王舜将此事转告王太后;太后作色说:这纯是欺人的妄语;不宜施行!可是很多臣却让太后下诏;根据上天的符命;为皇帝就是摄行皇帝之事;王太后无奈;只好下诏封王莽为摄皇帝;从此王莽身穿天子衮服;戴天子的冕旒;南面受朝;出入坐銮驾;自称为予。年号称为居摄元年。
  王莽要当皇帝的企图已经很明显;以刘氏宗室为主的反对势力开始发动反抗。首先发难的是安众侯刘祟;但只拉起了百余人的队伍进攻宛城;连城门也没有攻入就失败了。第二年九月;东郡太守翟义起兵;立严乡侯刘信为天子;通告各地;长安以西二十三个县的盗贼赵明等也起来造反。王莽十分恐惧;饭也吃不下;日夜抱着孺子在宗庙祷告;又模仿《浩》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自己摄位是临时的;将来一定要将皇位归还孺子。王莽调动军镇压;攻灭翟义的部队。赵明等本来就乌合之众;次年初不到一个月就平息了。
  待王莽扫清了这些障碍;有些文武官员想做开国元勋;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于是;有一批吹捧的人纷纷制造出许多迷信的东西来骗人。
  齐郡临淄县亭长辛当;夜里梦见天使对他说:摄皇帝当为真皇帝;如若不信;亭发现新井;便是确证。第二天早晨辛当起来;见亭果然有一口深百尺新井。巴郡也有石牛出现;上有红色的文字;体都是上天命王莽为帝之类的话。王莽便改年为初始;以应天命。
  在长安求学的梓潼人哀章是一个地痞无赖;他投合王莽;私下制了一个铜匮;上刻传位王莽的谶言。哀章穿黄色衣冠;扮成一个方士;趁黄昏将铜匮交给高祖庙里的守吏;然后装神弄鬼地匆匆离去。守庙官忙报知王莽;王莽打开铜匮;上刻摄皇帝王莽;应为真天子;并署佐命臣十一人;其当然少不了哀章的名字。
  一直以推让出名的王莽这会儿不再推让了。王莽向太皇太后去讨汉朝皇帝的玉玺。王政君这才吃一惊;不肯把玉玺交出来。后来被逼得没法子;只好气愤地把玉玺扔在地上。
  次日王莽率群臣入太祖庙拜受金匮禅位;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废孺子婴为定安公;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二百十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
  接着王莽照金匮策书按名授官。只有王兴、王盛两个姓名;是哀章捏造的;王莽遣人四处寻访;不久找到一个城门令史叫王兴;还有一个卖饼的叫王盛;当即把他们封为将军。
  从公元前二十二年步人仕途;至公元8年当上新朝的皇帝;王莽花了三十一年时间。
  如果王莽只是为了夺取权力;当皇帝;那么他已经成功了;因为他已经相当平稳地取得了汉朝的最高权力;又顺利地当上了新朝的皇帝。但王莽不但要当皇帝;还想当改革家;当圣君;于是上台以后;他以更的热情顽固地推行他的复古改革;也把自己推上了绝路。
  王莽曾经使社会各阶层、各类身份的人都获得过实际利益;因而赢得了最广泛的支持。当王莽实行改革时;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为了达到尽善尽美的目标;不惜得罪所有的人。
  第一;掀起轰轰烈烈的改名运动。
  王莽泥古不化;-切都要符合古义;惭复古代的面貌。于是王莽掀起了空前绝后的改名运动;无论地名、官名、建筑名;差不多都改了;而且百姓养生嫁娶、宫室封国、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皆遵照西周制度;官职多半改为古代的名称。
  改革官制;将传说的上古官制拿来和汉朝官制结合;就成了新朝的官制。具体说;就是央设置了四辅、四将、三公、九卿和六监。地方上则将全国分为九州;一百二十五郡。州设州牧;郡的长官按照爵位的不同分为卒正、连率和尹。县则设县宰。改革郡县名称。
  调整行政区划和行政部门的职权。
  这样改一次已经够折腾了;王莽却一改再改;有的郡名一年间改了五次;最后又改还到原来的。官吏和百姓根本记不住;所以每次颁发诏书和公文;都要在新名后注旧名。可以想像;这样频繁的改名必定会给正常的行政工作和百姓的日常生活带来极的麻烦;不但影响效率;造成浪费;而且造成官民心理上的厌恶。尤其是改动地名、官名;改来改去;令人记载不清;书写不明;以致下诏令时需注明原地名才能看明白。
  第二;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
  王莽自称为黄帝虞舜的后裔;尊黄帝为初祖;虞舜为始祖。他参照了夏商周的井田制;颁布王田令;即将天下土地改称为王田;不得私下买卖。如果一家人男丁不满8人;但土地超过了900亩;就要将多余的土地交给国家;再分给本族人耕种。以前没有土地的家庭则依照一夫一妻一百亩的标准分配。
  违背法令的人将被流放。流放在封建社会是仅次于死刑的一种刑罚;流放后还要服劳役;以后也不准再返回家乡。
  王莽为了防止奴婢的增多;影响国家劳动力的减少;还颁布了私属令;将奴婢改称为私属;禁止买卖;违令者也是流放。
  对于这条改革令;地主豪强当然会激烈反对;因为他们占有的田地远不止一井;要他们将多余的土地交出来等于要割他们的肉。他们占有的部分奴婢是用于农业生产的;现在将土地都交了;难道将奴婢白养着?而奴婢又不许买卖;岂不是逼着他们白白送掉吗?土地主;包括刚够得上自给标准的农民也不满意;一则这些人多少要减少一些土地;更主要的是原来实际上已经私有的土地现在要变成公田了;如果将来家庭人口减少;还得再交出去。由于既没有可行性;又没有切实的强制措施;地主豪强多余的土地多没有交出来;所以政府没有足够的土地分给应该受田的无地、少地农民;对这一纸空文;农民自然也不会满意。侥幸分到土地的人心里也不踏实;因为这是王田;不属于自己。至于奴婢;改称私属;不会绘他们带来任何利益;禁止买卖更没有改变他们的身份;相反;由于买卖改为暗进行;或者主人原有的土地减少;他们的处境只会更坏。实际上官僚地主的土地和奴婢买卖并未停止;因而被处罪的不计其数;更引起了他们的反对。三年后;王莽只得让步;于是土地和奴婢买卖合法恢复;原来的业主肯定要索回已交了公而被其他人受了的土地。至此;王莽就将唯一拥护这项政策的受益者也得罪了。
  第三;颁布五均、赊贷以及六管。
  所谓的五均;就是由国家来管理工商业和物价。而赊贷就是由官府在百姓遇到诸如丧事、祭祀和经营工商业无钱时;向百姓发放贷款;但利息相对要少一些;工商贷款利息每年百分之十;而丧葬和祭祀贷款则不收利息。但是;祭祀要在十天内还清;丧葬归还期限则是三个月。另外;国家还将盐、铁、酒收回专卖;国家垄断铸钱;国家管理山林水泽;并收山泽税。这一共是五项;加上国家负责的五均、赊贷;就称为六管。
  从这些政策的内容看;似乎相当合理;制订的出发点也不能说不对;如果真能实行;政府和百姓双方都能得益。很明显;五均的前提是政府必须掌握相当数量的商品和货币;并且有强有力的管理手段。由于没有这两方面的条件;王莽只能依靠富商贾来推行;使得评定物价的权力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反而给了他们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搜刮百姓的机会;形成危害更的官商垄断性经营。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
  由国营对盐铁等实行统管统制;早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再次实施自然不会有好结果;而由国家控制名山泽;实际只是给主管官员增加了财源。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