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





人回报秦昭襄王,说:“廉颇是个富有经验的老将,不轻易出来交战。我军老远到这儿,长 
期下去,就怕粮草接济不上,怎么好呢?” 
    秦昭襄王请范雎出主意。范雎说:“要打败赵国,必须先叫赵国把廉颇调回去。” 
    秦昭襄王说:“这哪儿办得到呢?” 
    范雎说:“让我来想办法。” 
    过了几天,赵孝成王听到左右纷纷议论,说:“秦国就是怕让年轻力强的赵括带兵;廉 
颇不中用,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 
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在他眼里。 
    赵王听信了左右的议论,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 
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龁,他不过是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 
败他不在话下。” 
    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去接替廉颇。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不能派他做大将。”可 
是赵王对蔺相如的劝告听不进去。 
    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儿子去。赵王把她召了来,问她什 
么理由。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说,‘赵括这孩子把用兵打仗看作儿戏似 
的,谈起兵法来,就眼空四海,目中无人。将来大王不用他还好,如果用他为大将的话,只 
怕赵军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 
    赵王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就别管吧。”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请廉颇验过兵符。廉颇办了移交,回邯郸 
去了。 
    赵括统率着四十万大车,声势十分浩大。他把廉颇规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下了命令 
说:“秦国再来挑战,必须迎头打回去。敌人打败了,就得追下去,非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不 
算完。” 
    那边范雎得到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 
去指挥秦军。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故意打了几阵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 
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二万五千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 
兵,直冲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知道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 
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作战。赵括 
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 
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部覆没了。 
   
  
  
           
上下五千年  
41 毛遂自荐       
    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赵国虽然竭力抵抗,但因为在长平遭到惨败后,力量不足。赵 
孝成王要平原君赵胜想办法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叔叔。他决心亲 
自上楚国去跟楚王谈判联合抗秦的事。 
    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他手下有三千个门客,可是真要找 
文武双全的人才,却并不容易。挑来挑去,只挑中十九个人,其余都看不中了。 
    他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了起来,自我推荐说:“我能不能来凑个数 
呢?” 
    平原君有点惊异,说:“您叫什么名字?到我门下来有多少日子了?” 
    那个门客说:“我叫毛遂,到这儿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摇摇头,说:“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 
就冒出来了。可是您来到这儿三年,我没有听说您有什么才能啊。” 
    毛遂说:“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这把锥子。要是您早点把它放在袋里,它早就 
戳出来了,难道光露出个尖儿就算了吗?” 
    旁边十九个门客认为毛遂在说大话,都带着轻蔑的眼光笑他。可平原君倒赏识毛遂的胆 
量和口才,就决定让毛遂凑上二十人的数,当天辞别赵王,上楚国去了。 
    平原君跟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谈判合纵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都在台阶下等 
着。从早晨谈起,一直谈到中午,平原君为了说服楚王,把嘴唇皮都说干了,可是楚王说什 
么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台阶下的门客等得实在不耐烦,可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想起毛遂在赵国说的一 
番豪言壮语,就悄悄地对他说:“毛先生,看你的啦!” 
    毛遂不慌不忙,拿着宝剑,上了台阶,高声嚷着说:“合纵不合纵,三言两语就可以解 
决了。怎么从早晨说到现在,太阳都直了,还没说停当呢?” 
    楚王很不高兴,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一听是个门客,更加生气,骂毛遂说:“我跟你主人商量国家大事,轮到你来多 
嘴?还不赶快下去!” 
    毛遂按着宝剑跨前一步,说:“你用不到仗势欺人。我主人在这里,你破口骂人算什 
么?” 
    楚王看他身边带着剑,又听他说话那股狠劲儿,有点害怕起来,就换了和气的脸色对他 
说:“那您有什么高见,请说吧。” 
    毛遂说:“楚国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万兵士,原来是个称霸的大国。没有想到秦国一 
兴起,楚国连连打败仗,甚至堂堂的国君也当了秦国的俘虏,死在秦国。这是楚国最大的耻 
辱。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小子,带了几万人,一战就把楚国的国都—— 
郢都夺了去,逼得大王只好迁都。这种耻辱,就连我们赵国人也替你们害羞。想不到大王倒 
不想雪耻呢。老实说,今天我们主人跟大王来商量合纵抗秦,主要是为了楚国,也不是单为 
我们赵国啊。” 
    毛遂这一番话,真像一把锥子一样,一句句戳痛楚王的心。他不由得脸红了,接连说: 
“说的是,说的是。” 
    毛遂紧紧钉了一句:“那么合纵的事就定了吗?” 
    楚王说:“决定了。” 
    毛遂回过头,叫楚王的侍从马上拿鸡、狗、马的血来。他捧着铜盘子,跪在楚王的跟前 
说:“大王是合纵的纵约长,请您先歃血(歃血就是把牲畜的血涂在嘴上,表示诚意,是古 
代订立盟约的时候的一种仪式。歃音shà)。” 
    楚王歃血后,平原君和毛遂也当场歃了血。楚、赵结盟以后,楚考烈王就派春申君黄歇 
为大将,率领八万大军,奔赴赵国。 
   
  
  
           
上下五千年  
42 信陵君救赵       
    楚国派兵救赵的同时,魏国也接受了赵国求援的要求。魏安釐王派大将晋鄙(音bǐ) 
率兵救赵国。 
    秦昭襄王一听到魏、楚两国发兵,亲自跑到邯郸去督战。他派人对魏安釐王说:“邯郸 
早晚得被秦国打下来。谁敢去救,等我灭了赵国,就攻打谁。”魏安釐王被吓唬住了,连忙 
派人去追晋鄙,叫他就地安营,别再进兵。晋鄙就把十万兵马扎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 
南),按兵不动。 
    赵国派使者向魏国催促进兵。魏安釐王想要进兵,怕得罪秦国;不进兵吧,又怕得罪赵 
国,只好不进不退地停着。赵孝成王十分着急,叫平原君给魏国公子信陵君魏无忌写信求 
救。因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两家是亲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釐王命令晋鄙进兵。魏王说什么也不答应。信陵君 
没有办法,对门客说:“大王不愿意进兵,我决定自己上赵国去,要死也跟他们死在一起。” 
    当时,不少门客愿意跟信陵君一起去。 
    信陵君有个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嬴(音yíng)。信陵君跟侯嬴去告别。侯嬴 
说:“你们这样上赵国去打秦兵,就像把一块肥肉扔到饿虎嘴边,不是白白去送死吗?” 
    信陵君叹息着说:“我也知道没有什么用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侯嬴支开了旁人,对信陵君说:“咱们大王宫里有个最宠爱的如姬,对不对?” 
    信陵君点头说:“对!” 
    侯嬴接着说:“听说兵符藏在大王的卧室里,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手。当初如姬的父亲 
被人害死,她要求大王给她寻找那个仇人,找了三年都没有找到。后来还是公子叫门客找到 
那仇人,替如姬报了仇。如姬为了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如果公子请如姬把兵符盗出来,如 
姬一定会答应。公子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晋鄙的兵权,就能带兵和秦国作战。这比空手去送 
死不是强多吗?” 
    信陵君听了,如梦初醒。他马上派人去跟如姬商量,如姬一口答应。当天午夜,乘着魏 
王熟睡的时候,如姬果然把兵符盗了出来,交给一个心腹,送到信陵君那儿。 
    信陵君拿到兵符,再一次向侯嬴告别。侯赢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万一晋鄙接 
到兵符,不把兵权交给公子,您打算怎么办?” 
    信陵君一楞,皱着眉头答不出来。 
    侯嬴说:“我已经给公子考虑好了。我的朋友朱亥(音hài)是魏国数一数二的大力 
士。公子可以带他去。到那时候,要是晋鄙能痛痛快快地把兵权交出来最好;要是他推三阻 
四,就让朱亥来对付他。” 
    信陵君带着朱亥和门客到了邺城,见了晋鄙。他假传魏王的命令,要晋鄙交出兵权。晋 
鄙验过兵符,仍旧有点怀疑,说:“这是军机大事,我还要再奏明大王,才能够照办。” 
    晋鄙的话音刚落,站在信陵君身后的朱亥大喝一声:“你不听大王命令,想反叛吗?” 
    不由晋鄙分说,朱亥就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四十斤重的大铁锥,向晋鄙劈头盖脑砸过去, 
结果了晋鄙的性命。 
    信陵君拿着兵符,对将士宣布一道命令:“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都在 
军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独子没兄弟的,都回去照顾他的父母;其余的人都跟我一起救赵 
国。” 
    当下,信陵君就选了八万精兵,出发去救邯郸。他亲自指挥将士向秦国的兵营冲杀。秦 
将王龁没防备魏国的军队会突然进攻,手忙脚乱地抵抗了一阵,渐渐支持不住了。 
    邯郸城里的平原君见魏国救兵来到,也带着赵国的军队杀出来。两下一夹攻,打得秦军 
像山崩似地倒了下来。 
    秦国多少年来,没有打过这么一个大败仗。王龁带兵败退,还有二万名秦兵被赵兵围困 
住,投降了。 
    信陵君救了邯郸,保全了赵国。赵孝成王和平原君十分感激,亲自到城外迎接他。 
    楚国春申君带领的救赵的军队,还在武关观望,听到秦国打了败仗,邯郸解了围,就带 
兵回楚国去了。 
   
  
  
           
上下五千年  
43 李斯谏逐客       
    秦国虽然在邯郸打了一次败仗,但是它的实力还很强。第二年(公元前256年)又进 
攻韩、赵两国,打了胜仗。后来,索性把挂名的东周王朝也灭掉了。秦昭襄王死去后,他的 
孙子秦庄襄王即位不到三年也死去,年才十三岁的太子嬴政即位。 
    当时,秦国的朝政大权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里。 
    吕不韦原是阳翟(今河南禹县)地方的一个富商,因为帮助庄襄王取得王位,当上了相 
国。吕不韦当相国以后,也学孟尝君的样子,收留了大批门客,其中有不少是列国来的。 
    战国时期有许多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历史上把这种情况称做“百家争鸣”。吕不韦自 
己不会写书,他组织他的门客一起编写一部书,叫《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还派人 
把它挂在咸阳城门上,还发布告示,说谁能对这部书提出意见,不论添个字或者删掉个字, 
就赏金千两。这一来,他的名气就更响了。 
    秦王政年纪渐渐大起来,在他二十二岁那年,宫里发生一起叛乱,牵连到吕不韦。秦王 
政觉得留着吕不韦碍事,把吕不韦免了职。后来又发现吕不韦势力不小,就逼他自杀。 
    吕不韦一倒台,秦国一些贵族、大臣就议论起来,说列国的人跑到秦国来,都是为他们 
本国打算,有的说不定是来当间谍的。他们请秦王政把客卿统统撵出秦国。 
    秦王政接受这个意见,就下了一道逐客令。大小官员,凡不是秦国人,都得离开秦国。 
    有个楚国来的客卿李斯,原是著名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