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
当时在场当翻译的施密特博士回忆了这个场面:墨索里尼简直吓坏了。他不懂这种事情怎么能在大本营发生……
' 希特勒追叙道' “我当时正站在这张桌子旁边;炸弹就在我脚前爆'1056'炸……很明显,我决不会碰到什么不幸的意外。这无疑是命运要我继续前进,完成我的事业……今天在这里发生的事情是一个顶点!大难已经过了……我现在比过去更加确信,我所从事的伟大事业必然将度过目前的危机,一切都会得到很好的结果。”
墨索里尼过去经常一听希特勒的话就像喝了迷魂汤,据施密特说,这一次也是这样,表示同意。
' 他说' “我们的处境很坏,也许甚至于可以说是近乎绝望。但是今天在这里发生的事情给了我新的勇气。在' 这一' 奇迹之后,不能想像我们的事业会遭到不幸。”
这两个独裁者和他们的随从走去喝茶。这时大约是下午5 点钟。跟着就出现了一个滑稽的场面,这个场面使我们看到了狼狈不堪的纳粹头子们在第三帝国发生一次最大危机时的一幅很有启发性的,如果说不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景象。这时,根据希特勒的手令,腊斯登堡的通讯系统已经恢复,开始收到来自柏林的报告,说明在柏林,同时也可能在西线,已经爆发了军事叛变。
元首手下高级将领之间爆发了压抑已久的互相埋怨。他们争吵的声音震动屋顶,而希特勒本人起初则沉默地坐着,心里在盘算,墨索里尼则不好意思地红着脸。
邓尼茨海军上将听到谋刺案的消息就乘飞机赶到腊斯登堡。他到达的时候,茶会已经开始。他一来就大骂陆军的背叛行为。戈林代表空军,对他表示支持。但邓尼茨接着又向戈林开火,责骂德国空军一败涂地。那位肥胖的帝国元帅为自己辩护了一阵,转而攻击他的老政敌里宾特洛甫,说德国的外交政策完全破产。说到一个地方,他威胁说要用他那根元帅杖把这个妄自尊大的外交部长揍一顿。戈林大喊:“你这下流的卖香槟酒的小掮客!闭上你的臭嘴!”这是里宾特洛甫受不了的,他要求对他尊重一点,即使是帝国元帅也罢。他喊道:“我现在还是外交部长,我的姓名是冯·里宾特洛甫!”* 接着有人提起过去的一次反对纳粹政权的“叛乱”,就是1934年6 月30日的罗姆“阴谋”案。希特勒本来愁眉不展地呆着,吞眼江湖医生西奥多·莫勒尔给他的各种颜色的药片,一听说这件事情,就火冒三丈。据当时在场的人说,他从椅子上跳起来,满嘴唾沫,尖声叫喊,大发雷霆。他说,同他这一次将要对付叛徒们的手段比较起来,他过去对付罗姆和其他叛国从犯的手段就根本不算什么。他要把他们全都连根铲除。他咆哮说:“我要把他们的老婆孩子都关进集中营,一点也不宽恕!”在这一点上,同在其他许多类似的情况中一样,他是说到做到的。
一半是由于声嘶力竭,也由于柏林来的电话开始传来军事暴动的更多情况,希特勒中止了他那发狂的独白,但是怒气并未平息下去。他送墨索里尼上了火车,这是他们最后一次分别。然后他回到住处。大约6 点钟的时候,据报告政变还没有平定。他抓起电话,尖声地命令柏林的党卫队,对任何可疑分子格杀勿论。“希姆莱在哪儿?他为什么不在那里!”他大喊着,忘记了刚刚1 小时以前,当他们坐下来喝茶的时候,他才命令这个党卫队头子飞往柏林对叛乱进行无情镇压,此刻他的头号警察还没有赶到那里哩!
施道芬堡于下午3 点3 刻在伦格斯道夫降落时大为沮丧地获悉,经过长期周密准备的柏林起义,迟迟没有开始。关系重大的宝贵的3 个小时白白过去了,而在这段时间里,元首大本营同外界是隔绝的。
施道芬堡永远没有弄清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任何历史学家也不能把这命运攸关的一天内发生的事件系统地整理出来。天气闷热,也许起了一定影响。主要的密谋分子知道施道芬堡在当天早上去腊斯登堡,参加下午1 时的元首大本营汇报会,而且像有人告诉霍普纳将军的那样,施道芬堡“皮包沉重”。尽管如此,快到中午的时候,只有少数几个主要的密谋分子,而且大部分是低级军官,开始懒懒散散地跨进班德勒街上的补充军总部,也是密谋集团的总部。我们记得,在施道芬堡上次在7 月15日打算谋害希特勒的时候,奥尔布里希特将军曾在预定炸弹爆炸时间之前两小时下令柏林卫戍部队开始进军。但在7 月20日,也许是鉴于上次所冒的风险吧,他并没有发出同样的命令。在柏林以及在附近的邓伯立兹、于特堡、克拉姆普尼茨和伍恩斯道夫的训练中心的部队指挥员,曾在上一天晚上得到通知,他们很可能在20日会接到“伐尔克里”命令。但是奥尔布里希特决定在收到腊斯登堡的菲尔基贝尔发来的确凿消息之后,再让他的部队行动。霍普纳将军在皮包里带着希特勒禁止他穿着的制服,在12点半钟,正好是施道芬堡打破炸弹装置内的玻璃管的时候来到班德勒街。他和奥尔布里希特一同出去午餐,互相敬酒,祝贺他们的事业成功,一共喝了半瓶。
他们回到奥尔布里希特的办公室不久,陆军总司令部通讯处长弗里茨·提耳将军冲了进来。他激动他说,他刚刚同菲尔基贝尔通了电话,虽然线路不好,加以菲尔基贝尔讲得非常含蓄,听来爆炸已经发生,但希特勒并没有炸死。既然如此,提耳认为“伐尔克里”命令不应该发。奥尔布里希特和霍普纳都表示同意。
因此,从下午1 点15分到3 点45分,即施道芬堡在伦格斯道夫降落并匆忙赶去打电话的时候,根本没有采取什么行动。部队没有集结,给其他城市军事司令部的命令没有发出,而且最奇怪的是,没有人想到要去占领无线电广播局或者电话局、电报局。两个主要的军事首领贝克和维茨勒本还没有露面。
施道芬堡的到达,终于推动密谋分子们行动起来。他在伦格斯道夫打电话敦促奥尔布里希特将军立即按“伐尔克里”行事,不必等他到达班德勒街再动手,因为从飞机场到那里要走3 刻钟。密谋分子最后总算有了发号施令的人,开始行动了。而没有命令,一个德国军官,即使是一个反叛的德国军官,即使是处在这样关键性的日子,似乎也不知怎么才好。奥尔布里希特的参谋长、施道芬堡的密友梅尔茨·冯·基尔海姆上校取来“伐尔克里”命令,开始用电传打字机和电话发出这些命令。这些命令都是好几个月之前准备好的。第一道命令要求柏林城内和四郊的部队立即戒备。第二道命令由维茨勒本以“武装部队总司令”名义签署、由冯·施道芬堡上校副署,宣布元首已经死亡,维茨勒本“把行政权力转移”给国内的各军区司令和前线的战斗部队司令。这时冯·维茨勒本陆军元帅还没有到达班德勒街。他到远在柏林西南20英里的佐森去会晤军需总监瓦格纳了。于是派人去请他和贝克将军。密谋集团中这两个高级将领在这决定命运的一天,行动竟这么从容不迫。
命令发出去了。有些命令是在弗洛姆将军本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他的名义发布的。奥尔布里希特接着就到这位补充军总司令的办公室去告诉他,据菲尔基贝尔报告,希特勒已经遇刺,劝他负责“伐尔克里”行动,保证国内的治安。密谋分子认为,弗洛姆的命令会自动得到遵守。他此刻对他们是十分重要的。但弗洛姆同克鲁格一样,有骑墙的天才;他是那种骑在墙上先要看清楚自己将落在什么地方之后才跳下去的人。他要求得到希特勒已死的确切证明再决定行动。
在这关头,奥尔布里希特犯了密谋分子在这一天所犯的又一个灾难性的错误。根据施道芬堡从伦格斯道夫打来的电话,他认为元首已死无疑。他也知道,这天整个下午,菲尔基贝尔已经成功地切断了通往腊斯登堡的电话线路。因此,他大胆地拿起电话,要总机给他接通一个“闪电”电话给凯特尔。
使他大吃一惊的是,他不知道通讯已经恢复,凯特尔几乎立刻就来听电话了。
弗洛姆:大本营出了什么事情?柏林流传着许多耸人听闻的谣言。
凯特尔:你问的是什么?这里一切如常。
弗洛姆:我刚收到报告,说元首被刺死了。
凯特尔:胡说八道。确实有人行刺,但幸运的是行刺失败了。元首安全,只是受了点轻伤。顺便问你,你的参谋长施道芬堡伯爵上校在哪儿?
弗洛姆:施道芬堡还没有回来。
从这一刻起,密谋集团就失去了弗洛姆,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很快就看出来是极其严重的。奥尔布里希特怔了一下,一言不发地溜出了办公室。这时,贝克将军到了。他穿着一身深色的便服来负责全局,也许这是为了使这次起事减少一些军事色彩。但是,正如大家很快所意识到的那样,真正负责大局的是冯·施道芬堡上校。他在下午4 点半钟的时候,帽子也不戴,气喘吁吁地奔上前战争部的楼梯。他简短地报告了爆炸的情况,着重指出,他是在相距200 码的地方亲眼看见爆炸的。奥尔布里希特插进来说,凯特尔本人刚刚接了电话,发誓说希特勒只受了轻伤。施道芬堡答道,这是凯特尔说慌,为的是借此争取时间。他说,最低限度希特勒一定受了重伤。他接着说,不论情况怎么样,他们现在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抓紧时间来推翻纳粹政权。贝克同意这个意见。他表示,这个专制魔王是死是活,对他说来并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必须干下去,摧毁他的罪恶统治。
当前的困难在于:在使事情遭到致命的延误之后,目前又处于混乱之中,他们虽然计划周密,这时竟不知下一步应该如何进行是好。即使提耳将军带来了消息,说是希特勒遇刺无恙的新闻即将通过德国全国广播网广播,这些密谋分子竟仍然没有想到,他们该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立即占领广播电台,阻止纳粹广播他们的消息,而让他们自己的新政府文告响彻四方。要是他们手上没有部队来做这个工作,柏林的警察也能够干得了。密谋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警察局长冯·赫尔道夫伯爵,从中午过后就不耐烦地等待着要带领他那支不小的、已经处于戒备状态的部队投入行动。但一直没有命令传来。
最后在4 点钟的时候,他乘车赶到班德勒街,去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奥尔布里希特告诉他,他的警察部队要听陆军的指挥。但是现在还没有一支反叛的军队——只有一些不知所措的军官们在总部里打转转,却没有兵士可以指挥。
这件事,施道芬堡该做而不做,反而忙于打紧急电话给他的表兄弟——在巴黎的冯·施图尔纳格尔将军总部工作的凯撒·冯·霍法克中校,敦促那边的密谋分子行动起来。这一着无疑是重要的,因为密谋集团的工作在法国组织得比较好,并且得到柏林以外其他地方的更为重要的陆军军官的支持。施图尔纳格尔确实比他在起事中心的同僚表现出更有魄力。在天黑之前,他已经逮捕和禁闭了巴黎的全部1200名党卫队和党卫队保安处的官兵,包括他们的那个可怕的司令官党卫队少将卡尔·奥伯格。如果这天下午在柏林表现出同样的魄力,把这种魄力用在正确的方面,历史的发展可能会有所不同。
对巴黎发出警报之后,施道芬堡就把注意力转移到顽固的弗洛姆身上。
他是弗洛姆的参谋长。自从弗洛姆从凯特尔那里听说希特勒还活着的消息之后,他就拒绝同叛乱分子合作。这样就使密谋计划的成功受到严重的危害。
贝克不敢在这场赌局中这样早就同弗洛姆争吵,所以在施道芬堡和奥尔布里希特去看他的时候,托词不同他们一起去看弗洛姆。奥尔布里希特对弗洛姆说,施道芬堡能够证实希特勒的死亡。
“这是不可能的。”弗洛姆说得很干脆,“凯特尔对我证实的正相反。”
施道芬堡插进来说:“凯特尔是在撒谎,他向来是撒谎的。我亲眼看见希特勒的尸体抬出来的。”
这话是出自他的参谋长又是目击者之口,弗洛姆不能不想一想。他沉默了一阵。奥尔布里希特想利用他的犹豫不决。对他说,不管怎么样,“伐尔克里”信号已经发出去了。弗洛姆一听就跳了起来,大声喊道:“这简直是犯上!谁发布这命令的?”听说是梅尔茨·冯·基尔海姆上校发的,他就把这个军官召来,宣布加以逮捕。
施道芬堡为争取他的上级,作了最后一次努力。他说:“将军,是我自己在希特勒开会时爆炸这颗炸弹的。这次爆炸就像中了一颗15厘米炮弹一样。屋子里没有人能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