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娇 作者:翡胭(起点首页封推vip2014-08-08完结)
他重重抱拳,“您和九妹妹的大恩,我来日再报!”
五郎回到卧房,对崔翎说道,“崔家大房真是乱成了一锅粥,赵夫人好歹也是侯门千金,听说也曾经有贤名在外,怎么会变成这幅样子?”
他将赵夫人私藏了巨额银票,却在老安宁伯夫人的葬礼上装穷的事说了一遍。
想了半天,还是觉得匪夷所思,“怎会有这样的人!”
崔翎却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安宁伯府没落了,但只要有心也能刮出几层油水。大伯母当了那么多年的家,若说她两袖清风,一两银子都没有贪墨,我是不信的。”
再加上赵夫人的嫁妆本来就丰厚,说她手里没有银子,怎么可能?
她只是不想把贪到的银子再送回去公中用罢了。
崔翎笑了笑,又问,“皇上既然对崔芙不是真心,可当真还会将她再迎回宫中?”
205 分家
五郎摇头,“皇上的心思我猜不透。”
他略一沉吟,“不过他既然肯轻轻饶过崔谨,想来就没有要大做文章的意思。”
言下之意,崔芙不必在宗人府吃苦太久。
可等回宫之后,她还能不能继续享受芙华夫人的富贵,那就要另说了。
崔翎摆了摆手,“那是皇上的家事,咱们不提。”
她笑着对五郎说道,“今儿大嫂找我过去看了悦儿的嫁衣,还有些她准备的压箱底的东西。听说悦儿的婚期定在了九月,说起来慢,可过起来也没有多少时日了。”
如今已经是五月了,天气已经热了起来,等到这波热意褪去,那就该是九月。
说起来,也不过只是四个月而已,光阴如梭,一瞬就至。
五郎脸上漾出笑意,似是颇为感慨,“没想到悦儿那小家伙也要出嫁了!”
他转身,将崔翎搂入怀中,细细说道,“我前日恰遇到了廉家老三,多时不见,他越发精神了,举止言谈都甚谦谨,是个不错的。”
崔翎轻轻地笑,“都里里外外打听了几十回了,倘若廉三公子有哪里不好,早被咱们家人寻到了,哪里还能这样?”
这一家子的心都是偏的,还偏得不行。
悦儿是又是小辈里的头一个,大伙儿都疼她,谁都不想她嫁给一个表里不一的男人。
旁人自不必说,就连廉少卿的嫡亲姑母廉氏也都顾着悦儿。
这门亲事,能行进到此时,连婚期都订好了,自然证明廉家三公子是个值得信任的男子。
五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色忽然有些不大好起来。
半晌,他忍不住愤愤说道,“将来我们的小怡儿若是女婿胆敢对她不好,我宰了他去!”
崔翎不由扶额。自家夫君这脑洞开的……
怡姐儿才多大一点的人啊,连爹爹娘亲都喊不清楚,五郎就去想到以后的女婿了。
还当真一副怒容满面的样子,好像要将那暂不存在的女婿生吞活剥一般。
她低低叹口气。“好了好了,咱们家怡姐儿到时候成婚,定也是要经过千万般的审核才行。绝不会有你想的那种事发生的。”
两人又说了会儿话,便各自洗漱相拥睡去。
等过了几日,果真听说皇上将已经被贬为庶人的崔芙从宗人府里提了出去。
崔芙仍旧在朝霞殿内住着,一应供给仍旧如同原来一般,只是那芙华夫人的封号却迟迟没有赐还。
没有封号,她就仍然还是一个庶人。
可这样的一个庶人却占着帝宫里除了坤宁殿外最好的宫阙,难免要惹人眼红。
梁皇后好生大气,出了上回那样不敬的事。也不愿意与崔芙计较。
可四妃却没有那样好的涵养。
尤其是白贵妃,她性子也有些张扬跋扈,先前刚入宫时,没有少受崔芙的气。
如今,崔芙虽然重回了宫中。可却无品无阶,也没有什么靠山倚仗。
白贵妃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
皇上对崔芙的态度奇怪得很。
说不喜欢她,可金玉美食却还是照着从前的份例送到朝霞殿,一月中仍旧有二十天宿在她宫里。
可是若说皇上喜欢她,却又不像。
白贵妃都指名道姓地欺负到了崔芙的头上,可却并没有见皇上拦着一丝半点。
如此,有白贵妃珠玉在前。德贤淑三妃便也对早就看不顺眼了的崔芙低踩起来。
梁皇后虽然是个柔顺的性子,她不肯和四妃一般作践人,可却也没有替崔芙做主。
太后娘娘吃斋念佛不管事,皇上对后。宫宫妃的争斗当做不知道,崔芙孤立无援,日子过得很不好。
崔翎晓得了这件事。也只是唏嘘几声罢了。
令她更加感兴趣的是安宁伯府终于要分家的事。
年轻的安宁伯府崔谨,因为受了上次负荆请罪的刺激,回去就将崔家的男人们找到了正堂。
他要分家。
老安宁伯当初将爵位交到他手上的时候,只说了一句话,“崔家不能败在我手上。”
这意思便是。崔家不能在他崔弘锦的手里分家,可若是崔谨要分家,他也不会管。
如今,他老人家远在清州,连书信都没有与盛京城有所往来,是一心一意要撇开红尘纷争,做归隐田园的散翁了。
所以,崔谨甚至都无需向老安宁伯崔弘锦请示,就将分家的事提了出来。
五老爷崔成楷身子好多了,但分家这样激烈的场面,仍旧不是他所能承担的。
唯一的儿子崔谚又太小。
所以,安氏郑重去托崔翎,想让五郎做代表,代表五郎去谈这个分家的事。
她如今对崔翎放心地很,也很依赖。
晓得这位九姑奶奶虽然看着冷清,却是真心实意对五房好的。
再说袁家那么有钱,也看不上崔家五房能够分到的那点区区的肉渣,所以她很放心让五郎去。
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
崔翎眼看家里的情况,顶梁柱崔成楷大病方好,独子崔谚年纪那么小,连分家是什么都搞不清楚,也少不得只能让五郎出面了。
她让五郎去了安宁伯府,自个儿却带着两个孩子留在了南庄。
大妹崔翩已经九岁了,是个文静懂事的女孩子。
或许是五房在安宁伯府的处境一直都不算好,她小小年纪就十分沉稳,不只能帮着崔翎带两个孩子,对府里分家的事,也有自己的看法。
她说,“安宁伯府早就该分家了,祖父常说家里人多才兴旺,可依我看,崔家那么乱糟糟成一团,也都是人多才惹出来的。”
崔翎有些讶异,不过还是引导她说话,“那依你看,这家该怎么分才好?”
崔翩沉默了一会儿。“最好就是各归各的,虽然要搬出安宁伯府住,以后就不能自称是安宁伯府的小姐了,可这样清净。”
她顿了顿。“再说,假若崔家真的强大了,就是不住在一块儿,别人也不能小觑咱们家。”
小妹崔翡六岁,只小了三岁却还是一团稚气。
她整这一双大眼睛,不解地问道,“我们以后都要住在这里了吗?我喜欢这里。”
崔翎笑着摸摸崔翡的头,“喜欢这里,可以常常来。不过,咱们还是要回到盛京城里去住的。”
她语气温柔下来。“城里有漂亮的房子,有热闹的街市,还有许多好吃的东西。”
崔翡脸上果然露出了神往。
她笑了起来,笑容纯粹又干净,“那我们就回城里去住。不过有空还是要常来这里玩的。”
崔翎微微一愣,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便柔软了下来。
她不觉后悔,倘若当初早一些发现家人的美好,肯用心地去和大妹小妹一起玩耍,那么这份她前世求而不得的亲情,本该早就唾手可得的。
当她打开心门。最珍视的感情原来就在她眼前,一直都在。
哄得几个孩子高兴了起来,崔翎便去了崔成楷的屋子里。
安氏也在。
她见崔翎进来,便要起身让出去,想留出空间好让他们父女两个说话。
崔翎却笑着对她说,“母亲也留下吧。我和父亲说分家的事,母亲也听听。”
安氏很敏感地发现,崔翎对她的态度不一样了。
但是这种改变是她乐见其成的。
若说原来对丈夫这个原配留下来的嫡女没有什么感情,只是尽力做好继母的本分,好不让人诟病。
那么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相处之后。她对崔翎便是真心的依赖和信任了。
原本崔翎只是一个女儿,对她的儿子崔谚只有助力,而不是阻力,她就不该对崔翎存有心结。
更何况,崔翎已经出嫁,嫁得还是朝中最鼎盛富贵的人家。
姑爷也有出息,还当真像个儿子一般肯帮扶岳家。
安氏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倒当真将崔翎当做自己的女儿一般看待。
原本她一直惴惴不安地示好,可今日却出奇得得到了善意的回应,她心里喜滋滋的。
崔成楷的心情也轻松了下来,他笑着对安氏说道,“女儿叫你留下,你就留下,坐下吧。”
安氏“哎”了一声,有些激动地依言坐下。
崔翎便笑着道,“大伯母虽然糊涂,但大堂哥却是个清醒的,他和大堂嫂又向来宽厚。”
她顿了一顿,“我估摸着,这家虽然分了,但他多半也不会强行赶了家里的叔伯出来,堂支便不说了,恐怕二伯母三伯母她们是不肯搬的。”
最可能的结果是,崔家几房仍旧住在安宁伯府里,但各自供给自己的。
崔成楷点头,“我看二房三房是必不肯搬的。”
他叹一口说道,“倒是你四叔,他虽是庶出,但却是我们兄弟之中最有主意的一个,若不是碍着家里的这点规矩,他早就搬出去住了,又何必要让老婆孩子受气?”
崔四老爷如今在吏部当差,是个肥缺,手头上颇为宽裕,若是出去自立门户,早就能过上自在惬意的生活了。
可因为他是庶出,从前老安宁伯夫人在时,就看不顺眼他,连带着他的妻子儿女都受了不少闲气。
假若崔谨肯分家,他是头一个双手双脚赞成的。
崔翎便笑着对崔成楷问道,“那么父亲呢?父亲是想要出来另立门户还是继续住在安宁伯府中?”
206 去意
崔成楷微微怔了怔,似是在进行激烈的斗争。
过了良久,他终于抬头,眼神坚定地说道,“我也要搬出来住。”
继续住在安宁伯府中,虽有诸般好处,然有一点,却是不够自由。
寄人篱下,总是要看人眼色过日子的。
在经历过那么多事以后,崔成楷不想要再继续这样生活下去。
他曾失去过生命中最美好的,最刻骨铭心的,最撕心裂肺的,以为人生失去希望,充满晦暗。
然而,兜兜转转之后才发现,这世间仍有值得他珍惜的人和事物。
是时候该清醒过来,以自己的能力给妻儿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家了!
安氏却有些犹豫,“可翩姐儿已经九岁,再过几年就要说亲……”
顶着安宁伯府小姐的身份,论婚嫁,也要容易一些。
崔成楷抿了抿唇,沉声说道,“等我身子再好一点,便去想法子走个门路,我崔成楷年少时也曾得意过,就不信若有心重返仕途,就做不成一番事业!”
他是被先帝看好的辅国之才呢,如今,只需要一个机会,就能直上青云。
安宁伯的叔父?这称谓他不需要。
他要他的翩儿和翡儿将来顶着崔成楷女儿的名号嫁人,而不是安宁伯的堂妹。
崔翎的双眼不自觉湿润了,她又回想起年幼时那个意气飞扬的父亲。
他英俊,自信,眉眼之间流泻着光华。
而现在,那个才气逼人,骄傲的男人又回来了。
真好。
她含着眼泪微笑着点头,“父亲说要搬出来,那便搬出来吧。”
安氏也为崔成楷向来晦暗的脸上乍然露出的光彩惊了心,她不自觉点头,“我都听你的。”
崔家五房也要从安宁伯府上搬出来另立门户。这件事便就这样决定了。
到了晚间,五郎从安宁伯府回来,带回了崔谨的意思。
果然,和崔翎料想地不差。崔谨虽然坚持要分家,但却也不强行要求其他几房的叔父们搬离出府。
只是,将来各房一应供给,包括儿女嫁娶,各自院中房屋修缮,却都不归公中,需要自理。
四房的崔四老爷当即表示要搬出去,他甚至不在意到底能分到多少家产。
但其他几房却为了分到的田地屋契以及物件古董争得不可开交,二房和三房摆明了态度,是死也不会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