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门娇 作者:翡胭(起点首页封推vip2014-08-08完结)
她脸上露出崇拜的神情,“王老太医果真是国手,他来了就说三奶奶难产,他需要亲自动手。后来过了不久,他老爷子抱着九斤小少爷出来,笑呵呵地说母子平安!”
这年头,接生有专门的稳婆。
但是稳婆其实只能处理普通的生产,假若孩儿过大,脐带绕颈好几圈,或者产妇突然大出血,其实她们是一点能力都没有的。
毕竟稳婆只是接生婆而已,她们没有太多医学常识。
这也是为何要说女子生产是一只脚踏入了鬼门关的缘由,生产时不确定因素太多了,稳婆到底不比大夫,她们不懂如何急救处理。
也幸亏王老太医和府里是那样的关系,否则这大半夜的,未必能请得动他,更别提是亲自接生了。
崔翎听闻三嫂母子平安,这才放了心。
她挑了挑眉问道,“所以,你就看了一夜的热闹?”
木槿吐了吐舌头,“我想着郡主虽然说不叫您过去,但我身为五房的丫头,也不能随便离开啊。我在那候着,就跟您在那候着是一样的,总也算是一份心意。”
她指了指小桌几上已经端上来的早点,“您看,我虽然看了一夜的热闹,可也没有耽误事儿。”
崔翎忍笑白了她一眼,“算你能言善辩,就不跟你计较了,赶紧回去补觉,这里叫桔梗过来吧。”
她连忙回到里屋叫醒了五郎,“三嫂也生了个大胖侄儿,快点起来,咱们过去瞧瞧去。”
五郎揉了揉眼,“什么?”
崔翎轻轻捶他胸膛,“我说,三嫂昨夜生了个九斤重的侄儿。听说生得艰险,你三哥哭成了个泪人,若不是后来王老太医来力挽狂澜,恐怕就……”
她将他锦被掀开,“快点起来,咱们昨夜不曾到过,今儿若是再去得晚,就显得对三嫂很不重视似的。”
五郎飞快地起身,洗漱完了,和崔翎稍微用了两口点心。这便往三嫂住的芳华馆方向过去。
廉氏折腾了一夜。方才歇下没有多久。大伙儿便不去打扰她。
这会儿都聚在东厢小侄儿的卧房。
崔翎看着襁褓中的巨大小婴儿,忍不住张了张口,“九斤生得真魁梧!”
她昨日才看过苏子画的瑷哥儿,六斤重的小人儿。身材体格就显得挺大的。
没有想到九斤的个头还要比瑷哥儿高出许多,更别提那满身的肉了。
袁三郎十分自豪地说道,“那是,我儿子!”
他笑着说道,“父亲赐了名字,叫琰,咱们琰哥儿有名字,五弟妹不要老是九斤九斤地叫!”
因为出生比瑷哥儿晚了半日,所以琰哥儿在小辈中便行十。
崔翎在西北的生活中。和三哥四哥都十分熟悉了,尤其是袁三郎,最喜欢开玩笑,所以和他说话时,可以十分轻松随意。
她听了这话。便嘟了嘟嘴,“我觉得九斤挺好听的,对不对,小肉丸?”
挨着她站着的瑀哥儿闻言脸都黑了,他不自觉地退后三步,离得老远,“五婶婶,我觉得你还是叫我瑀哥儿比较好,小肉丸什么的,真得不太妥当!”
拜托,他都五岁了,再过两个月就要过六岁生日,都能算是个小大人了!
若是被五婶婶老这样小肉丸小肉丸地叫,他身为帅哥的尊严呢?将来还要不要让同龄的男孩儿尊敬,叫那些女孩儿仰慕了?
简直太破坏形象了!
三郎找到了坚定的拥护者,便立刻得意地说道,“五弟妹,你看,咱们做长辈的,对小辈还是要注意些方式方法,取外号这种事,当真是做不得的!”
屋子里其他人也笑了起来,只有老太君向着崔翎说话,“我也看九斤这小名儿不错,反正琰哥儿还小,就这么叫着也挺好。”
她顿了顿,冲着瑀哥儿招了招手,“不过咱们家瑀哥儿大了,小五媳妇在家里叫得肉丸子,在外头可要谨慎一些,免得这外号流了出去,将来人人都以为咱们家瑀哥儿是小胖子,说不到媳妇这九麻烦了!”
家里连添两个壮丁,老太君自是喜不自禁。
但崔翎却敏感地发现,宜宁郡主的神色有些恍惚,总觉得好像有什么心事。
她眼眸微动,便记在了心里。
众人看了会儿孩子,嘱咐了乳娘要好好照顾小九斤,便都相继离开。
崔翎上前搂住宜宁郡主的胳膊,笑眯眯地问道,“大嫂是要去勤勉堂吗?”
郡主点了点头,她心里有些烦闷,也想着要找个人倾诉,便拉住崔翎的手道,“你好些日子没有来了,去我那坐一会儿吧。”
勤勉堂里,还没有到回禀事务的时间,静悄悄的。
宜宁郡主叫端茶倒水的丫头都下去,然后卸下了心防,她红着眼睛说道,“这么些天了,我心里难过,可又不好跟祖母说,她年纪大了,身子也不大好,我再跟她这么一哭,岂不是让她更加难过?”
她鼻子一酸,豆大的泪滴便滚落而下,“五弟妹,你主意多,替大嫂好好想一想,我该怎么办?这件事到底该怎么办?”
崔翎心中一动,小心翼翼问道,“是悦儿的事吗?”
ps:
是的,仍然有第二更,多半是晚上。
122 对策(二更)
宜宁郡主和袁大郎的长女袁悦儿,一直常留宫中,给长龄公主做伴读。
甚至连五郎和崔翎的大婚都没有回来。
照道理说,若这只是皇帝想要钳制袁家的一个伎俩。
那袁家已经将兵权奉还,西北柔然一仗也打得十分漂亮,姜皇后不该再继续扣留镇国公府的嫡长小姐在宫中,这实在有些不近人情。
可宜宁郡主这些日子连续去宫里头接了好几回,姜皇后却迟迟都没有放人回家的意思。
先是说,太后娘娘生辰在即,长龄和悦儿正在为太后娘娘准备生辰礼物。
是一幅双面绣的屏风,等屏风绣完了,悦儿自然能回去。
后来,宜宁郡主使了重金叫人去打听,才知道那屏风其实上半年就已经完成,那不过只是姜皇后不肯放悦儿回家的一个借口。
郡主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回家问大郎,大郎也十分心疼,却安抚她稍安勿躁。
大郎的想法,许是皇帝最近一段时日身子太差,恐怕没有多少日子好活,姜皇后大概是怕太子登基一事上,袁家会横插一档,帮着九王夺嫡,所以才继续扣着悦儿不放。
假若姜皇后真是这样防着袁家,那在太子并未顺利登基之前,悦儿恐怕是没有可能回家的。
宜宁郡主回大长公主府去跟自己的母亲福荣公主哭诉,大长公主却只是叹气,劝着郡主不要进宫去闹,姜皇后是个瑕疵必报的人,得罪了她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福荣公主说,“我昔日在宫中时,与太后关系素来不错,她看在我面上,也会着人暗自照看好悦儿。悦儿虽然被扣在宫中,不让她回家。但她的性命无虞,平素日常用度,也都是比照着公主来的,这一点你要放心。”
她深深叹了口气,“再等等吧,也就顶多两个月光景,悦儿就能回家了。”
宜宁郡主也是金枝玉叶,她身在皇室,什么事情看不透?
福荣公主说要她等,大郎叫她稍安勿躁。其实都是一个意思。
皇帝活不长了。最多也就两个月。只要他一死,太子顺利登基,悦儿就没有再当人质的必要,她就能回到家。
她甚至都不必担心姜皇后会随意插手悦儿的婚事。因为太子和悦儿毕竟差着辈分,不能通婚。
而姜皇后娘家也没有适龄的子侄,她倒是想,也找不着合适的小伙子。
话虽然这样说,但宜宁郡主是当娘的,就算知道悦儿在宫里头过得不差,她也难忍心中悲凉和思念。
偏偏这份难以言喻的情感,又不能对谁说,便只能憋在心中。
到今日。她终于有些憋不住了。
崔翎听了宜宁郡主的哭诉,心里对姜皇后便更觉得不齿。
没有错,若论上位者的手段,姜皇后的确算是凌厉铁腕,恐怕史书里一些铁血的君王都不及她杀伐果断。智谋百出。
可这样的手段真的高明吗?
御下之道,向来讲究一个平衡。
打一巴掌,还得给颗蜜枣吃吃呢,像姜皇后这样不近人情,崔翎觉得未必是一件好事。
本来嘛,防患于未然是好的,可将九王逼至于此,又毫不留情地践踏镇国公府袁家的忠心,她也不怕物极必反,遭到可怕而致命的反弹?
倘若袁家真的要反,难道她将悦儿扣在宫中,就真的能改变什么吗?
姜皇后所倚仗的,不过就是袁家对悦儿的真情。
可这份真情既是姜皇后钳制袁家的法宝,将来也会成为袁家抵抗的利器。
崔翎现下觉得,太子若和姜皇后是一样的性情,那么未来的日子里,袁家在这样的君主手下过日子,想必也有些艰难。
看来,下次家庭会议的时候,她得委婉地跟爹爹说说,既然家里兵权都上缴了人家还不放心,不如咱们就搬出盛京城算了,祖母的老家西陵离盛京城十万八千里,倒是个安家乐业的好地方。
崔翎安静地听宜宁郡主诉苦完了,轻声说道,“我虽然平时主意挺多的,但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悦儿的事,其实关系的是整个朝局,太子未曾顺利登机之前,恐怕姜皇后必不肯轻易放人。”
她微微一顿,“其实,我也嫁过来也有段日子了,唯独还没有见过悦儿,心里也一直都记挂着她呢,只是姜皇后的态度如此,只怕是真的要等两个月了。”
袁悦儿虽然一直都没有回家过,但她的大名崔翎可是经常听到。
从老太君的话语中,崔翎隐隐觉得,这位大侄女的来历恐怕不简单,说不定和她还是老乡。
她心里也暗暗期待着,假若在这陌生的时空,还能遇到从前世界的人,该是多么大的缘分,又有幸生在同一个家族,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矛盾和利益关系,这该是可以好好珍惜的感情。
可姜皇后一直将人扣着,她一直都没有这个机会。
宜宁郡主心里憋闷的正是这点,她缩了缩鼻子,“不论我用什么样的理由进宫,姜皇后总是能找到反驳我的法子,偏偏她是母仪天下的国母,我这个郡主,在她面前,一点用都没有。”
她擦了擦眼泪,“我也晓得,只要耐心地等下去就好。可去岁时,大伙儿也说,只要柔然这仗打完了,袁家的兵权上交了,悦儿就能回家。但你看……”
大家都觉得皇帝不过就只有两个月的命好活了,可万一他生命里顽强呢?
十二年前,他就已经缠绵病榻,连在金銮殿上上朝的次数都屈指可数,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皇极殿里议政的,到最近两年,索性就将朝政放手给太子监国,他自己撒手不管了。
可就是这样嬴弱的身躯,他不也撑了十二年吗?
谁知道他的生命会不会如同蒲草韧如丝,再坚持个半年,一年,甚至两年呢……
是不是只要皇帝不死,太子不登基,悦儿就一直不能回家呢?
袁悦儿再过两月就要过十三岁的生辰。
盛朝的贵女虽然大部分都年满十五了才嫁,但十三岁也不小了,完全可以相看起未来的女婿。
宜宁郡主就是怕再这样拖下去,就拖过了出嫁最好的时机,等到年纪真的大了,高不成低就,那可是一辈子的事儿。
别人就算想不到,可她这个当母亲,却是心心念念记挂着的。
崔翎想了想,试探地问道,“大嫂若是病了,悦儿能回家吗?”
她想,这个世道不是最重孝顺两字么,宫里头太后的生辰毕竟还早,就算要陪着长龄公主绣什么双面绣的屏风,可这件事难道还比得过自己亲妈病了?
假若宜宁郡主身子不好,袁家出面请求叫女儿回来,难道姜皇后这样也能不准?
姜皇后确实一心一意防着袁家,怕袁家会帮着九王谋反。
可她定然也会想到,假若她步步紧逼,逼得袁家喘不过气来,袁家难道还任由她逼入绝境?
宜宁郡主目光一亮,随即却又黯淡下来,“我身子好得好,若是装病,姜皇后只要随意派个太医过来一瞧,就会穿帮,惹怒了姜皇后,到时候适得其反,叫我的悦儿受苦,倒反而不好了。”
如今镇国公府的主子们有点头痛脑热的,宫里头都会派太医过来问诊。
好处是,太医们到底医术精湛,一些小毛小病药到病除。
可坏处在于,府里的眷属们等于就没有了*,姜皇后想要知道袁家人的身体情况,那简直是太容易了。
所以,装病一途,恐怕是用不到的。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