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
刚鹛疽豢谄溃骸拔蚁窒峦憬馐筒磺濉J比站贸ぃ杂泄邸!备瞪揭⊥返溃骸肮郾愎郏阄倚值苤椋酱宋埂8瞪蕉潦ハ椭椋桓矣肽阏獾热顺菩值赖堋!?br />
桓震正要分说,金国奇却进来禀报,祖大寿房中已经聚集了在京的大小官员,商议营救皇帝的大事。桓震听说,当下不管三七二十一支撑着起身,赶了过去。傅山想了一想,却也跟在他身后。进得门去,便听一人大声咆哮:“谁说不能?现下鞑子已经是瓮中之鳖,咱们猛攻一天一夜,内城必破,到时候连皇太极一起捉住斩了,何必要受他要挟?”定睛看时,那人却是祖大弼。桓震素知他性子暴躁,也不反驳,只静静在墙角搬一把椅子坐了,听众人议论纷纷。
祖大寿瞪了兄弟一眼,喝道:“诸位大人面前,不得无礼。”祖大弼满腹委屈地闭上嘴巴,咕哝了一句甚么。祖大寿四下扫一眼,瞧见桓震已经来到,当下遥遥冲他一点头,道:“虏兵给的时限便是明天,大寿今日不揣冒昧,请诸位大人来此,务要做个决断才好。”
朝廷众臣之中,有许多在皇城陷落之时已经与崇祯一同被俘,现下剩下的多是三品以下小官,稍有地位的只是大学士周延儒、兵部尚书梁廷栋、礼部尚书温体仁,东林一党自命忠臣,危急时候纷纷跑到皇帝身边,此刻也都一同做了俘虏,余下几个官小言轻,料想没甚大用。
桓震将四下形势瞧在眼里,更加不愿轻易开口,只听一人慷慨激昂的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圣上无故蒙耻,臣子当以死相报。”那人桓震并不认得,问傅山时,却是新任的一个刑部郎中,叫做尚大伦、字崇雅的。这人是个两榜进士,满口子仁义道德,论到实在办法却又没个子丑寅卯。桓震听得正烦,忽听一人喝道:“且住!”正是曾任山东佥事,永平、燕建二路兵备道的张春。
天启六年哈喇慎犯边,桓震曾与此役,那时来救的便有张春所部,桓震只与他碰过一面,后来匆匆一别,再没机会相见。崇祯元年张春给兵部尚书王在晋弹劾,以嗜杀、通奄克饷削籍,袁崇焕曾经上表为他辩白,那表文桓震也是看过的。这一回金兵入关,张春是刚刚给起复为永平兵备参议,来京陛见已毕,却不能出城,延搁至今。
桓震瞧见他,当下上去招呼。张春却要想了一想,才记得面前这个总兵便是当年耿如杞幕中一个小小师爷。桓震一来因他曾是自己故主的上司,二来敬佩此人才干,说话之中自然带着三分客气,张春却自居下属,并不受他谦让,神色间总是淡淡的。
桓震料他对自己多半也有成见,当下不再多话,只道:“张兵备有甚高见,还要请教。”张春冷笑一声,道:“在座的怕是个个想做李纲、于谦罢?”李纲是北宋末年的名臣,是时金国大举入侵,眼看兵锋攻抵汴梁城下,李纲闯入宫中,迫使徽宗皇帝退位禅让,扶持钦宗登上了帝位。于谦却是本朝人,英宗皇帝宠信王振,给他累得大败土木堡,自己也当了也先的俘虏。于谦便在朝中拥立起英宗皇帝的兄弟来,君臣励精图治,终于打败了瓦剌,两国谈和,将英宗迎了回来。可是英宗还朝之后,好容易熬到兄弟病死,自己复位,第一件事情便是将于谦杀头抄家。
众人听他说出这两个人来,都是相顾失色,个个摇手不置。张春哈哈大笑,道:“李纲于谦,都是国之忠臣,有何做不得的?”桓震听他这句话,心里不由得一动,注目瞧了他几眼。张春却不理会,顾自道:“今虏酋自投罗网,入我彀中,实在是百年难遇的良机。倘若就此轻轻放过,怕是以后再没机会扑而杀之。”此言一出,当即有不少人附和,却也有人连连摇头。
张春并不气馁,又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最轻。古圣先贤早有此语,今日为保江山社稷万年永固,还有甚做不得的?”
桓震暗暗咋舌,这一番话连自己这个现代人都不敢轻易出口,生怕招来是非,他竟侃侃而谈,毫无难色,此人确乎了不得。却听旁边有一人低声咕哝道:“不对,不对。”桓震注目瞧去,并不认识此人。只见他年纪约有五十开外,生得大鼻阔口,好生丑陋。生怕给他发现,也不敢便问傅山。
黄道周拍案而起,指着张春鼻子大骂道:“你这逆臣贼子,莫要巧言令色蒙蔽视听,国家若亡,我等当以性命相殉,又何怕来?”张春冷笑道:“你自己要性命相殉,难不成也要那许多无辜百姓同你一起殉么?”转向众人,语声恳切的道:“春曾亲身守边,知道野人凶残无状,鱼肉我百姓,荼毒我乡里,抢掠我钱财,强奸我妻女,毫不以为羞耻。是以春每每捕得,辄斩而后快,因此获谴去职。今蒙天子恩德,重又起用,当以此身报效国家,一己荣辱并不放在心上。诸位大人不敢担这个于谦的名头,那便张春一人承当。”转向桓震道:“乞大人借春五千精兵,明日虏酋离去之后,春独帅一旅往追,擒得虏酋时便将来祭奠历代先帝,倘若事败,不过身死名裂罢了。”
卷三 环佩相将侍禁庐 一百三十七回
他这么一番慷慨激昂的言语说将出来,立时将许多武官激得热血沸腾。他们心中本没有多少儒家之道,君父之理,但凭着对满鞑子的一腔仇恨带兵打仗,张春这一番话,他们听在耳中,正是心有戚戚。祖大弼不顾兄长瞪眼,叫道:“俺老祖第一个跟了你干,大哥,你倘若怕死,便同虏兵讲和去罢!”祖大寿皱眉道:“我自然不怕死。可是咱们倘若太过强硬,当真害了陛下性命,那不是成了千古罪人?”
温体仁一直不曾讲话,此刻突然插言道:“祖总兵此言差矣。陛下若知我等为保社稷安宁不得已而为之,也必万分欣慰,岂有怪罪之理?”在场文官之中,倒有半数是温体仁的势力,他这一出言赞同,当下响起一片附和之声。只有梁廷栋胆小如鼠,生怕打将起来打掉了自己的乌纱,只是支支吾吾,始终不肯表态。
桓震却给他弄得糊涂了,温体仁干么这么积极地要将崇祯置于死地?他如今的地位,难道不是倚靠崇祯的信用才得来的么?崇祯这株大树倒了,他这藤条又能长久几时?一时只觉此人愈加难以捉摸,与他比较起来,周延儒当真只是个全无心计的小白脸了。
但是众人既然纷纷附和,那却正中了自己心意,明日硬生生打将起来,崇祯难免一死,这个世界也就清净了。可是太子眼下也在宫中,崇祯一旦身死,太子焉有幸免之理?到头来还是给福王得去了便宜。这种局面,无异于前门据狼,后门引虎,桓震虽然深不愿见,可是方今时势,确实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会议散去,桓震便去着手部署明日攻城事宜,要打皇太极一个出其不意。他受伤未久,忙碌半天,自觉精神不济,索性回去睡觉。哪知回到自己营房,躺下不久,便听得外面一阵吵吵闹闹,他心情正坏,胸口又痛,当下烦躁起来,叫过一个亲兵问是何人在此喧哗,预备打他一百军棍。
那亲兵摇头道:“是个疯子,非要见总镇大人不可。”桓震心中讶异,便令唤那人来见。过不多时,一人跟着亲兵后面进来,见桓震倚在床上,微微一愣,大咧咧的道:“你便是桓震?”
桓震瞧他倨傲不为礼,虽然自己并不在意官场缛节,可是心中也颇为不悦,强压怒气道:“不错,正是在下。敢问阁下何人,有何见教?”
那人仰头笑道:“我是何人却不紧要,紧要的是舍妹是何人。”桓震耐住性子道:“那么令妹又是何人?”那人左右瞧了一眼,闭起嘴巴不语。桓震明白他意思,当即教左右退下,不得召唤不可入内。
那人这才凑上前来,附在桓震耳边道:“舍妹便是当今皇后周氏。”桓震大吃一惊,这才想起方才他确是自称国舅无疑,只是他来自己这里却有甚谋干?一时间不知该当如何应对了。
那人对于桓震的反应似乎颇为满意,笑道:“家父遣在下来,是想请桓总兵过府一叙。”桓震一怔,注目望他良久,心中转了百十个圈子,不知该当去还是不去。
周皇后的父亲,那便是嘉定侯周奎了。明朝严禁外戚干政,自己与他们也素无往来,这周奎此时相邀,不知道所为何事,想来甚是诡异,当下便不想去。然而倘若不去,又始终总是个心事,想了一想,道:“军中事忙,桓某片刻离开不得。令尊若有教诲,烦请屈尊下顾。”说罢唤亲兵进来,做了一个“送客”的手势。
那人还想说话,却给推了出去。桓震这才想起尚未问他名字,但想来必是姓周无疑了。看看时候已经四更,再有一个更次,便要发起总攻,须得抓紧时间好好歇息片刻才行。岂知刚刚睡着,亲卫却又来报,说门外有人求见。桓震叹了口气,心想不知又是甚么皇亲国戚,今夜怕是没得睡了。
来的竟然便是周奎本人。明制,朝参之时公侯犹在六部官员之前,桓震是见过他许多次的,虽无深交,却分明认得这个便是嘉定侯。这一来大大吃了一惊,天子岳父居然当真跑来见他,可见并非小可之事,连忙打醒了精神同他寒暄。
周奎却比他儿子有礼数许多,自报家门之后便替儿子赔礼。桓震三言两语带过,单刀直入的问他所为何来。周奎瞧瞧左右,迟疑不语,桓震心想怎么周家人全是一般鬼鬼祟祟的毛病,照例屏退左右,复又问他。
周奎道:“小侯此来,有一桩事要请教桓大人。”桓震点了点头,但听他道:“请问大人,倘若国君崩殂,该谁继位?”桓震随口答道:“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为常理。”周奎神色诡异,问道:“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倘若今上驾鹤呢?”桓震心中一跳,反瞪着他不语。周奎笑道:“大人不必瞒我,我知道陛下已经陷落宫中,现下诸位大人正在伤脑筋呢。”
桓震见他既已知道,索性笑道:“侯爷消息却灵通。”周奎拱手道:“岂敢,岂敢。小侯只是奇怪,诸位大人既已商定了明朝攻城,到时兵戈无眼,万一伤及陛下与太子的性命,谁来继承大统?”桓震冷笑道:“那等事情非桓某所能干预。”言下之意,也不是你一个区区嘉定侯所能干预的。
周奎却不生气,厚着面皮笑道:“若是太子在,自然太子入继大统,最是合乎天理。”桓震听他说话愈来愈是奇怪,索性问道:“侯爷有话不妨挑明了直说。桓某不喜拐弯抹角,何况眼下便有兵事,实在没工夫同侯爷闲谈。”周奎哈哈大笑道:“桓总兵是痛快人,小侯也就不见外了。”说着取出一样东西来,托在桓震面前。
桓震低头细细瞧去,却是一条黄缎兜肚,上面绣着一条金织蟠龙。他不明就里,抬头瞧着周奎,等他说个所以然出来。
周奎细声道:“这是小侯外孙子的包被。”桓震愣了一愣,这才反应过来他的外孙便是朱慈烺。他既是皇后的亲爹,太子的外公,家中藏有这种东西也不算僭越,没甚值得奇怪。可是他下面这句话却教桓震大吃一惊:“数日之前,皇后娘娘已经将太子送在小侯家中驻辔。”
一时间桓震当真疑心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要么便是这老儿的脑袋出了毛病。可是细细瞧他,分明不像神志错乱的样子,莫非太子当真早已出宫躲在他家中了?可是那又怎么可能?
周奎见桓震半信半疑的样儿,知道他心中尚有顾虑,当下道:“皇后娘娘知道陛下立意南巡,以为小太子路途颠簸太过危险,可要将他留在宫中,陛下又必不肯答应,是以早就令太监悄悄送在小侯家中寄养。”
桓震摇头道:“我不信。偌大一个太子忽然不见了,陛下能不发觉?欺君之罪,你担当得起么?”周奎笑道:“陛下整日操心国事尚且疲于奔命,已经逾旬不曾见过太子之面了。再说娘娘已豁出去了,哪怕陛下动怒,也决不说出太子所在。他二人毕竟是患难夫妻,等大兵退去,抱太子还宫,说上几句好话,便又是好好一家人,何罪之有?”
说便如此说,桓震仍觉难以置信。莫说天下没这等父亲,就是周皇后这份胆子,也非常人所及。只是难道崇祯找不见太子,竟不会想到来周奎家中搜查么?周奎却说将太子养在一处秘密别院,连自己老婆也都不知,莫说旁人了。
低头想了一回,神色淡淡的道:“太子既是陛下龙脉,理所当然的应当入继大统。眼下既然太子并未陷落,侯爷该当据实以告诸位大人,求他们齐心合力匡扶圣主才是,怎么反同桓震一介武夫计较起来。”周奎呵呵笑道:“桓大人莫要装糊涂。大人学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