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
谁知道不上倒好,这一上可坏了大事,前几日数个如狼似虎的公差闯入家中,不由分说捉住沈廷扬捆了便走。秦氏哪里晓得相公在外惹了甚么事端回来,直吓得屎尿齐流。后来赔上自己家中饲养的鸡狗,百般哀求之下,那公差才肯吐露,沈廷扬妄议朝政,诽谤大臣,已经给打下东厂按问了。秦氏头发长见识短,一时间没了主意。却又不忍心看着丈夫受苦,不知怎地想出了一个主意,央一个粗通文墨的写一块告牌挂在胸前,却去寻市集人多眼杂处立了,说是但有能人救出丈夫,情愿以自己身子相酬。
立了大半日,便有一人来教她何时在何处伺候,但见有贵官骑马而过,便狂奔而出喊冤。秦氏疑疑惑惑的应了,要与那人约定,倘若冤枉得雪,如何兑现以身相许的承诺,那人却大笑而去,多瞧她一眼也不肯了。秦氏不敢怠慢,急忙央人写定状纸,照那人所言在槐树胡同口敬候大驾。前两日原本都等到了桓震,只是桓震样貌既无贵官气度,仆从也不如云,两次秦氏都没敢认。后来趁着白天看定过了,第三日这才拦路喊冤。
桓震只觉十分怪异,自己方搬新家不久,是甚么人指使她来寻自己?这由头左右想不出,也就罢了,只是这沈廷扬议的是甚么朝政,诽谤的是若个大臣,竟然严重到落进了东厂手里,倒教他十分好奇。当下打发黄杰护送她回家去了。
早朝散罢,桓震便去打探消息。东厂太监王德化,原本曾是魏忠贤手下的一个小监,忠贤败后几受牵连,多赖桓震荫护得脱,崇祯北狩,一下子带去了一大批太监,王德化便给提拔起来填补空缺。他对桓震甚是感恩戴德,听桓震问起沈廷扬来,只道二人有甚亲故,也不管桓震一力替自己开脱说并不认得此人,当下笑嘻嘻地令人将沈廷扬唤了出来,亲自安排一间净室给二人谈话。
桓震哭笑不得,也只好由得他去。注目瞧那沈廷扬时,却是一个年不满三十的儒生,生得细细高高,白面微须,虽然衣着破烂污秽不堪,两眼却有神采,甚是精干的模样。他给人莫名其妙地带了进来,居然并不惊恐骇怕,只是目露疑惑之色,一瞬不瞬地瞧着桓震。桓震心里一动,索性做出一副倨傲嘴脸来,自顾自地品那王德化沏来的上好龙井,似乎全没将沈廷扬放在眼里,又似乎特地将他唤来便是叫他看自己喝茶一般。
一壶水喝完,桓震咂一咂嘴,斜了沈廷扬一眼,伸手指指茶壶。沈廷扬微微一愣,随即会意,一言不发地提起茶壶出门去了,回来时已经换了一壶新茶。他替桓震斟满一杯,又退了下去静立不语。桓震一杯接着一杯,很快将一壶水又喝个罄尽,沈廷扬照例再去续来。如是者有五,一个下午几乎过去了。桓震一面奋力喝茶,一面偷眼观看廷扬神情,但见他不单毫无厌倦之色,并且也无丝毫媚颜卑膝,始终是殷勤而不低贱,自重而不自持。
眼看太阳就快落山,桓震的肚子也喝得涨鼓鼓的了,想想试探也够了,当下点首示意沈廷扬坐在对面,从袖中取出一本奏折,轻轻放在桌上,微笑道:“这奏本是你自己所作,不曾倩人捉刀?”沈廷扬好似受了甚么侮辱一般,当即脸红起来,结结巴巴的道:“自……自然是!剽……剽窃文……钞,君……君子不屑!”他磕磕巴巴好容易说完一句话,桓震已经满脸失望神色,起身便要离去。沈廷扬见状也急起来,拦在桓震面前,张大了口,却是一个字也迸不出。
桓震看过他的奏本,主要是议开海禁、复海运,有些议论正与桓震自己当年曾为崇祯所做的策论不谋而合,至于甚么影射,甚么诽谤,纯属捕风捉影。当时深觉此人是个知己,倘若再是个商人之才,不妨便替他游说朝廷,促成此事。可没想到他不开口则已,一开口竟是一个结巴,买卖人最是讲究伶牙俐齿,试想天下哪有结巴经商的道理?失望固然是深为失望,可惜也十分可惜,但也只好扫兴而归了。虽然如此,桓震已经打定主意要设法替他开脱,以自己现在的地位,加上孔方兄大显神威,料也不难办成。
这些他却不欲多说,只摇头道:“你说话若不夹舌,本来当真是济世之才。”说着微一点头,绕过了沈廷扬,出门径去。沈廷扬在他身后大叫道:“你……你是何……何人?”桓震这才想起来时已经换了便服,心想告诉他也无妨,当下顺口道:“兵部桓百里是也!”
次日乃是与温体仁约定的纳采吉期,原本品官纳采之先须得具祝版、告家庙,桓震想来想去,自己父母于今不知何在,要告祖先却也无从告起,索性冲西南方向连磕了九个头,算是告过了庙。两人之婚,周延儒为宾,媒人却是温体仁请的,便是张捷。纳采的事情全是他们去搞,桓震是无须参与的。本来纳采纳吉这等事情早就该办,只是桓震无父无母,男家主婚之人迟迟不能决定,这才拖延至今。桓震回京之后,便央了徐光启,徐光启时方入阁,虽然不甚喜温体仁,却不愿与同殿之臣搞得太僵,于是欣然从命。纳采过后便是纳吉,一番忙碌自不必提。约定了亲迎之期,却是六月初一。
眼看吉期将近,终身大事就要了断,桓震心里却无半分欣喜,总有一股说不出道不明的滋味在心头来回盘旋。他心思繁杂,也就无心再去管沈廷扬的事情,只嘱托了几位东厂、刑部、锦衣卫中的朋友,凡此人案子到手,万望给个面子,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眼下是温体仁的乘龙快婿,朝廷中的红人,旁人巴结尚来不及,干么要去顶撞?沈廷扬在东厂走了几个来回,再没受半点刑枷,稀里糊涂又给放了出来。
回家问起秦氏,才知道事情由来,那秦氏只顾得告状,竟连桓震姓甚名谁、官居几品也未搞清,幸亏他自报家门,否则真是一团糊涂账,说不清楚了。沈廷扬一面感激夫人为自己不惜舍身,一面打听了一下桓震的官声、为人,竟是捧上天的也有,贬下地的也有。他琢磨了半日,居然买上四色蜜饯,径自撞上门来求见了。
门房自然不肯给他进来,沈廷扬也不与他致气,只笑嘻嘻地和他谈天。谈了半晌,告辞离去,走过几条巷子,取出一把蜜饯来,引诱一个顽童去桓家后墙根拉一泡屎。此等事情本是顽童喜为,况且美食当前,立时兴高采烈地奔去拉罢,又兴高采烈地奔回来领了一捧蜜饯去。桓家厨娘出后门倒泔水见了,当即铲去;沈廷扬在旁窥见,又去教唆顽童拉上一泡。如是者二三,厨娘气急败坏起来,料定有人捣鬼,当下唤门房来后门暗伏,要捉那人。桓家只有这么两个仆佣,厨娘身为女流,不敢犯险,是以将门房唤了来。这一来前门便虚,沈廷扬瞧得清楚,蹑手蹑脚掩了进来。
桓震正在自己书房读书,蓦然见一人鬼魅般立在面前,不由得吓了一跳,就要唤门房来责备。沈廷扬连忙笑着说明缘由,桓震好容易听他结结巴巴叙说完毕,不由得哑然失笑,与他同去后门瞧时,门房还撅着屁股伏在那里,等着捉太岁头上拉屎的犯人呢。
沈廷扬道:“学……学生此……此来……”说了几句,自觉没法子说得清楚,索性自怀中取出一束纸来,双手呈上。桓震接过看时,却是许多手稿,篇篇都是经时济用之文。大略浏览一番,点头道:“我收下了。可是你既患口吃之疾,想入仕途恐怕不易。胸有才学而不能见用,你有甚么打算?”沈廷扬叹了口气,摇一摇头,又从怀中取出一纸。上书唐人李贺的两句五言道:“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桓震知道这诗的下面两句乃是“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古人以为非凡之物皆上应星宿,房星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沈廷扬这是自比非凡杰出之才,未遇明主,良马不用,瘦骨犹带铜声。
桓震心中暗叹,此人确是人才,可惜患下这种暗疾,恐怕今生难以出头了。想了一想,道:“手稿本官慢慢看完。你若能除却这口吃的毛病,日后一展所长,尽在本官身上。”说着便教送客。沈廷扬两眼炯炯放光,伸出手来。桓震会意,与他双掌连击三下,算作两人定了盟约。
哪知道不看便罢,一看之下,桓震当即下定了决心,莫说此人是个结巴,哪怕是聋子瞎子,也都要搞到手为自己所用。当时诸生喜谈经济者比比皆是,然大家往往都以议论边事、赋税、劝农、吏治为好,绝少有如沈廷扬这般力主养商致富的。经济学桓震懂得不多,可是却也知道农业国家是不能适应历史发展的。眼看全球已经离海洋时代越来越近,中国还停留在大陆农业之中固步自封,那怎么行?
不过重商的议论,在当时是给人唾弃的,从商鞅奖励耕战,到汉武算船告缗,历代皇帝大多以困辱商人为乐,但有谈论理财者,多被目为聚敛,聚敛乃是民生大忌,谁敢犯这种天条?因此便如叶适所言,君子避理财之名,而小人执理财之权。而商人也往往妄自菲薄,以为自己不配干预国家大事,只知一味依附巴结朝廷命官。沈廷扬却说圣人说过有教无类,工商既属四民,为何不能堂堂正正做人?官府垄断工商,简直就是剥夺天下百姓的器用,对自己既没好处,又叫百姓活得更加艰难,何不放任工匠制作、商人经营,从中抽取轻税?江淮的布匹丝缎,茶叶瓷器,要运往陕西、甘肃,的确路途遥远,千难万险,可是倘若出海运往天津,差不多只要半个月工夫。再从天津转运朝鲜、日本,那不是一条生财之道么?南洋贸易已经基本为郑芝龙垄断,要想取利,只有入股参本,没法子新辟航路,独专其利。何况近年来郑氏也日渐不满自己的家族生意中掺杂外人股本,屡次派人来与桓震商议,宁可花钱买回桓震的股份。桓震哪肯轻易放弃,就如刘备借荆州一般一推二推,直推脱到了如今。
桓震知道明代的造船技术,支持这样的航线是绝对没问题的。只是还有一个问题,甚或是一个隐患,不知沈廷扬是否想过,倒值得考他一考。当下请沈廷扬来,问道:“此一航路之立,肯綮何在,你可能一一道与本官?”沈廷扬沉思片刻,道:“要之有三:一曰开海禁,朝廷不禁民间贸易,并以官力出租船只水手,便其航海;二曰除匠籍,不以工匠为贱户,仍以官银借贷,准其取利;三……”〔注:廷扬结巴的毛病并不曾好,只是我总写省略号甚累,看的人也累。所以请自行想像结巴是怎么说话〕他说到这里,一时迟疑,不再向下说了。
卷四 明谟谐弼襄一人 第三回温阁老调虎去敌羽 徐子先辩驳陈得失
桓震打破沙锅,问道:“第三是甚么?”沈廷扬沉思片刻,似乎心中权衡利弊,终于咬了咬牙,道:“三曰革东江。”桓震未置可否,拍拍他肩头道:“今日劳你大驾走一趟,本官要问之话已经问毕,沈世兄可以回去了。”沈廷扬有些摸不着头脑起来,可是又不便缠着桓震,只好惴惴然告辞离去,心里一面不住琢磨,这个御史大人会不会如朝廷里旁的大人们一般,栽自己一个妄议朝政,诬谤官员的罪名?
桓震送走沈廷扬,一个人深坐椅中,久久深思不动。沈廷扬所谓的东江,也就是指毛文龙。那毛文龙本来是一个都司,当年朝鲜有事,他奉命往援,兵至辽东,逗留不进,不久辽东失陷,他便循海道逃了回来。那时辽东经略还是熊廷弼,巡抚却是王化贞,两人之间心病颇多,向来不和。毛文龙偷袭镇江,立了些许战功,却只报给王化贞知道,于是乎化贞以毛氏为私人,援之以为总兵,累加至左都督,挂将军印,赐尚方剑,设军镇皮岛如内地。皮岛位于登、莱之间海中,北方海面八十里即抵后金界,东北角则紧邻朝鲜,是一个海上的咽喉之地。
文龙既得此地,广招商贾,贩易禁物,名为济援朝鲜,实则剽掠商船,无事则鬻参贩布为业,有事则虚言瞒诓中朝,开镇九年有余,不曾收复寸土,反倒肥了毛文龙与他一班干儿干孙的腰包。
东江每岁耗费国家饷银数十万,却屡吃败仗,一直以来朝中多有非议,天启年间也曾经有王化贞的对头参他,那时的首辅来宗道是个好好先生,想了个明升暗降的法子,要调毛文龙入腹里来任职,却给他婉言推辞了。是时王化贞气焰方盛,来宗道不愿得罪于人,也就不了了之。袁崇焕用事辽东之初,便留意过东江事态,数次想要办了毛文龙。桓震知道杀毛是后来崇祯疑心袁崇焕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以一直想尽办法不令两人冲突,加上广义战后即刻便发生了后金越边入侵之事,袁崇焕面对接二连三的战事,始终不曾腾得出手,毛文龙也就安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