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
人报名应试。桓震择定了日期,在觉华岛进行考试。
这十天之中,他也并没闲坐干等,而是跑了一趟锦州、义州。所谓巡抚就是要巡守地方,不单是提督军务,连征收赋税、考核属吏,也都在职权范围之内,是一种镇、巡合一的地方长官。何况他也想将各地军情民情作一总揽,以前只做一个地方总兵,听袁崇焕命令办事也就是了,现在自己做了巡抚,才觉千头万绪一齐涌来,今日州县官与盐道吵嘴,明日布政使以羡余银两行贿,桓震一一周旋对付,几有应接不暇之感。屈指算算,好在八月便可乡试,八股人才桓震并不关心,但借着乡试这个机会,多半却能找到一些能为自己所用之人。这么一想,心中却又有了些指望。
忽然想起给他弄到义州那个梅之焕来,眼看事情风头差不多过去,是时候去见一见他了。
卷四 明谟谐弼襄一人 十二回 谪戍臣择善固执 新巡抚举火烧天
〔按辽东地方的军事最高长官本应是都指挥使,但延至明末,都司已经成为空头衙门,统兵者例须加总兵、巡抚等衔。有人问,特此说明。〕
辽东巡抚的驻地本在辽阳,自从明金交战以来,辖区步步内缩,驻地也先移广宁,后迁山海,最后更被挤到了宁远。收复广义二州之后,袁崇焕未及上报朝廷更改抚治,便给北京战事弄得焦头烂额。桓震此次巡抚辽东,便奏请将巡抚驻地移回广宁去。
行经义州,便叫分巡辽海道去提梅之焕来。辽海道不敢怠慢,连忙使人去唤。不多时只见一人昂首阔步地走了进来,四面一扫,只见一名官员坐在正堂,身着孔雀绯袍,头戴金顶乌纱,腰束金鈒花带,正是新上任的辽抚桓震无疑。梅之焕堂下站定,直立不拜,两眼翻起来瞧着屋顶,全不把巡抚大人放在眼里。辽海道着起急来,不住冲他挤眼,催他快快行礼,梅之焕只做不闻。桓震却不生气,打个呵欠道:“好困!”说着一手支颐,不片刻竟打起了呼噜来。梅之焕脸色愈来愈是难看,桓震断他的案子,将他谴戍义州,他心中已经存了芥蒂,今日相会,又是一副上门寻衅的模样,叫梅之焕怎能不生火气?虽说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可是对待这种凭借裙带关系爬上来的黄口小儿,确乎也不必怎么客气。桓震既不问话,也不让他走,梅之焕便直直地站在阶下,桓震打了一会盹,又醒来批阅公文,两人从午前僵持到日落,都是水米不曾沾牙。桓震毕竟年轻力壮,一顿两顿不吃算不得甚么,梅之焕却渐渐支持不住,只觉眼前一阵晕眩,双脚软绵绵地似踩了棉花,一个立足不住,身子颓然倒地。
桓震抬头瞧他一眼,仍旧埋首疾书,恍若不曾见到一般。梅之焕只是饿得头晕,少刻自己苏醒过来,不言不语地爬起身来便走。桓震搁笔叫道:“哪里去?”梅之焕头也不回地答道:“无他,用饭而已。”桓震哈哈大笑道:“我道马突校场,九发九中者何许人也,原来不过一个饿汉!”梅之焕冷笑道:“少年轻狂,大人见笑。”桓震摇头道:“非也非也。若说彼时年少轻狂,难道此时年长,便不轻狂了么?”梅之焕脸色一变,闭口不言。桓震站起身来,走下公座,问道:“我心中始终有一疑团不能稍解,不知梅公能为我释疑否。”梅之焕疑惑地瞧着他,只听他道:“附君子者未必君子,附小人者何以必小人?”
附小人者必小人,附君子者未必君子,这是梅之焕多年以前的议论,那时朝臣部党角立,之焕独持平不欲傅会,说是“蝇之附骥,即千里犹蝇耳。”梅之焕微微冷笑,顺口引了两句佛经,道:“夫妄言者,为自欺身,亦欺他人妄言者,亡失一切诸善根本。”这是《佛说须赖经》之中的句子,后来朱子训之曰,“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便是说以自己也不相信的“妄语”去欺骗旁人了。桓震于此知之甚多,当下反口道“人性昏昧,常以妄见为真觉。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善人君子能自明者,万无一二。”梅之焕摇头道:“之焕一戍卒而已,不知孰为周公,孰为莽逆,但冷眼旁观而已。”桓震本没打算一次便能将他劝服,只要他不来同自己作对,往后自可慢慢去想办法。当下叫辽海道给他安排饭食。跟着下一道牒,调梅之焕来自己巡抚衙门充任赞画军需一职。梅之焕虽不情愿,可是身为大明臣子,巡抚的命令如同皇帝的命令,实在没法子抗拒。何况他从一个巡抚一下子被打成罪卒,心中也有诸多不甘,怀了满腔壮志难伸,好容易有这么一个机会,虽然桓震他并不喜欢,甚至还十分讨厌,可是始终也不愿放过。
虎尾山的贼众五百多人,其中有百余不愿务农,力求入伍的,桓震都编在自己的亲兵营中,其余人等一概交给了辽海道,叫他择取义州左近荒地,照每口十亩分配,赋税并不用一条鞭法,而是三十取一。本来边臣擅改赋额乃是大忌,可是辽东已经许多年来不曾往朝廷输送官赋,桓震不论怎么折腾,只要不被告发,那便没甚么人来管。照他的想法,是想将这种屯田的法子推广开去,明初的军屯之制已经腐烂到了极点,军队给束缚在土地上,弄得战不能战,守不能守,照桓震的意思,是想将土地还给农民,而将军队解放出来专事打仗。日前徐光启已经到任,桓震正与他联络,邀他联名上疏,请求募集山东地力不足赡养之民来辽东耕种,一者地狭人多,一者地广人稀,恰好互补。
七月初五日,桓震正式抵达广宁上任。巡抚都察院是在广宁城拱镇门北,桓震由拱镇门入城,远远便瞧见大小官员在拱镇门外列队迎接。他吩咐孙应元带其他人先进城去,自己跳下马来与僚属招呼。监军巡按、留守指挥、佥事、副总兵、参将、游击等人一个个上来见礼。桓震一一问了名字默记在心,问到一个身材高大、眼神十分凶狠的,不由多瞧了他几眼。那人发现桓震留意于他,急忙低下头去。桓震疑心大起,暗暗将此人名字记在心里,待他离去,唤过副总兵金国凤来问道:“庄子固是你部下留守?”金国凤点头道:“是!”桓震又问他此人家世由来,历官升降,金国凤却也支支吾吾的答不出来。佥事刘肇基上前替他解围,道:“庄子固年十五而从军,自称乡有瘟疫,满族皆死,唯余一身。此人骁勇敢战,赤胆忠心,是不可多得的良将。”他滔滔不绝地替庄子固说了一番好话,桓震心中疑惑却愈来愈重。须知有明一代对地方的控制是极严格的,焉有擢拔至留守而不知乡里何处的道理?这个庄子固身上必有秘密。
新官上任,本地下级例须禀陈政事、设宴款待,桓震已经耽误了不少时日,当下将接官宴略了去,叫各官将本处风土政绩,大小军务一一报上来便是。这一日公事尽毕,已经是戌亥相交。桓震送走最后一个僚属,长长伸个懒腰,预备梳洗睡觉。刚一回头,忽然听得窗外似乎有声。桓震心中一跳,打醒了精神,轻轻拔剑出鞘,蹑手蹑脚地走到窗根,蓦然飞起一脚踢穿了窗户。
但听窗外啊呀一声痛叫,跟着一阵脚步声响,一个黑影仓皇逃去。桓震单手在破窗棂上一按,
纵身跃了出去,提剑紧追。门口守卫的亲兵听见动静,也紧跟着追来。追不多远,便失了那黑影的踪迹,四下搜寻一番,竟然毫没蛛丝马迹可循。夜间巡逻的守军哨长瞧见巡抚大人提剑在街中乱走,当即过来请问出了甚么事情。桓震摇头不答,却叫传各级将官齐集本部兵丁,在校场听候检阅。那哨长犹豫道:“这个时候?”桓震怒道:“难道敌人来袭,还分你甚么白昼夜晚?快去,否则革了你职!”
哨长见巡抚大人发怒,吓得一溜烟跑去传令。辽兵训练有素,不过半炷香时间便排排站定,当地的卫所兵却是稀稀拉拉地好半晌也没到齐,许多士兵衣散袜落不说,竟有几个把总的腮上还留着红红的胭脂印。桓震本意只是想要捉住那个奸细,不料无意之间竟然发现了卫所军纪是何等不堪,心中不由大怒,强压火气,叫各游击以上将官清点本部人数,将未到之人报上名来,跟着令留守指挥汪世涵取了簿册,一个个地唱起名来。这一唱不打紧,赫然发现缺额竟有十之四五。桓震怒目直视汪世涵,冷笑道:“这些兵化做冥灵了么?”汪世涵噗通一声软倒在地,连连叩头。桓震知道这便是所谓虚冒,簿册上有士兵的名字,而实际上并无此人,又或已经战死许久,甚至是逃籍亡佚,主官不加汇报,却照旧领着该兵的粮饷,塞入了自己腰包,正像果戈里笔下的死魂灵一般。〔按明官军分为三种,曰京营,曰外卫,曰边兵。辽兵是属于边兵,而辽东都司各卫所军则是所谓外卫〕
他暂且顾不得收拾汪世涵,且将他甩在一边,一个个细瞧军士们面上是否有伤。他踢破窗户之时听到一声惨叫,后来细细检视,破裂的窗纸之上又有班班血迹,显然窗外之人是被自己踢伤了头面才逃去的。瞧到末尾,却不见有人脸上受伤。定心想了一想,问金国凤道:“留守以下将官可有未到的?速去查来。”他这么问确有道理,因为明代军士名册之中是不包括将官的。金国凤领命,查核一番,回报道:“留守庄子固偶病未至。”桓震冷笑道:“白日还是好好的,生甚么病?速去召来。”金国凤犹豫道:“这个……”桓震怒道:“怎样?难道要本抚亲自去迎接他不成?”金国凤俯首道:“是,是。”转头对一个游击没好气的道:“领两个人去传庄子固来,哪怕病得要死,也要抬来!”
桓震冷笑不语,不多时庄子固随着那游击赶来,跪倒在地,口称死罪。桓震叫他抬起头来,细瞧之下,额上却扎了一根黑带。当下道:“将额上的布带去了。”庄子固俯首道:“小人偶患头风,一去此带,便痛不可忍。”桓震笑道:“头风?本抚恰有治头风的灵丹妙药,要不要试上一试?”手疾伸如闪电,不待他反应过来,已经一把将那布带扯了下来。庄子固连忙去捂额头,桓震暴喝一声,吓得他怔在那里动弹不得。定睛瞧去,额上果有一块铜钱大的伤痕,犹自涔涔流血不住。
桓震嘲道:“好利害的头风!敢是在本抚窗下罹患的么?”众人听了大惊,庄子固抬起了头,瞑目不语。桓震语气转柔,和颜悦色的道:“你受何人指使,想在本抚房中偷窃何物,一一供将出来,本抚可免你一死。”庄子固睁开双目瞧他一眼,摇了摇头。桓震冷笑道:“你要替那人去死,那也由得你。”便喝令军士押解下去,容明日当着三军号令。
庄子固一言不发,似乎在等待甚么,直到军士推着他将要离开校场,这才恍然大悟一般喊叫起来:“冤枉,冤枉!”桓震点手叫带回来,问道:“肯说了么?”庄子固吞口口水,不情愿地道:“是汪大人。他要卑职将广宁卫军的簿册偷出来烧掉。”汪世涵吓得浑身瘫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桓震笑道:“这就对了。”忽然话头一转,脸色拉了下来,逼问道:“他又凭什么叫你替他卖命?”庄子固面色铁青,似乎有极大的难言之隐不能道出。桓震冷冷的道:“若不是他逼迫于你,那么你便是共犯。来啊!”庄子固脱口道:“汪大人要挟卑职!”深深喘了口气,续道:“汪大人说,倘若不照他吩咐办事,便要将卑职早年杀害上官的事情告诉大人。”
他这一句话说出,众将官似乎都不怎么惊奇,金国凤脸上更是纹风不动。桓震一一瞧在眼里,想了一想,笑道:“如此而已?”庄子固愕然抬头,桓震正色道:“杀不杀官桓某懒得过问,只要是赤胆报国,忠心守卫辽土之人,桓某人便引为知己,从前曾经杀官也好,杀旁的甚么也罢,都不打紧。”此话一出,许多官兵齐声叫好,欢呼声惊天动地。瞧起来这庄子固的事情似乎人人都已经知道了,只剩下自己新来乍到,给蒙在鼓里。只是这庄某不过是区区的一个留守,人缘竟然如此之好,却着实叫人十分讶异。
桓震安抚庄子固两句,回过头来收拾汪世涵。汪世涵自知难以幸免,哀求道:“卑职是东胜侯之后,求大人网开一面!”桓震压根不知还有这么一位侯爷,疑惑道:“东胜侯?”巡按胡德章低声道:“东胜侯是太祖龙兴之时从龙的一员大将,名叫汪兴祖,伐蜀时候殁于王事,追封东胜侯。可是兴祖之子早夭,爵亦随之除。”桓震瞧着汪世涵笑道:“听见了么?汪兴祖绝了后啦,你是哪门子的东胜侯之后?”说着叫士兵将他带下去看押。
汪世涵平时的为人似乎十分之坏,广宁卫士兵瞧着他灰溜溜地给押了下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