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
上起君主,下至三教九流,拢共便算一个社会。蒙古诸部落加在一起,也算一个社会。”
黄吴两人在一旁听得一头雾水,全不懂这三个人叽叽呱呱地说些什么,只是闷头大吃,桓震笑道:“咱们再不动手,饺子都要被这两个饕餮吃完了。”黄得功跟随桓震日久,深知他并不在意这些小节,连忙替他舀上一碗,吴诚却有些坐立不安起来。彭羽指着他笑道:“商业尚未大兴,便有争饺子之心,大人还不赶紧出一套条教禁约来禁一禁?”
此言一出,吴诚与黄得功固尔赧然,梅之焕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桓震愕然而笑,忽道:“妙才说得很是有理。咱们须得未雨绸缪,不能临渴掘井。季明送来的那份竞标条例草稿,妙才可曾看过?”彭羽点头道:“学生连日琢磨,已经发现了数处不妥,正要与大人磋商。”桓震摆手道:“这事情你与季明谈去,议定了再来报我。”彭羽满口答应,忽道:“学生有一个想法,不知道行得行不得。”桓震顺口道:“但说无妨。”
彭羽从怀中取出一迭纸来,道:“这上面写得甚为完备,大人回去之后可以慢慢过目。”双手递过,道:“学生听季明说了大人在金州的募股之法,觉得很是高明,堪称无中生有的妙着。昔日王安石变法,有青苗钱例,盖以官钱贷民,俟谷熟还官,学生想要反其道而行,以官府向商民借贷,期以日月,重与利息,到期付息留本,以为贸易之用,不知大人以为若何?”桓震瞪大了眼睛,他这想法已经有三分类似于近代的股份制了,就眼下民间财富的积聚状况来看,这种办法不见得能集中到多少资本,可是关键之处在于一旦平民知道官府的产业之中有自己的一分股本,这么一来必定促长他们的参与热情,说不定就会起来监督贸易中的舞弊事件,实在是一个培养民主的大好机会。
说归这么说,但是历经数千年官尊民卑的欺压,生不入公门,死不下地狱,已经成为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共识,想要打破这道樊篱,让他们跟官府打交道,多半难于上青天。而且上令不能下达已经成了通病,若是这一道命令下去,没有多少真正想认购股份的人不说,恐怕反倒给了杂吏们一个敛财的良机。沉思片刻,道:“王安石青苗法因何以败,妙才可知道?”彭羽一怔,一时间说不出话来,良久,叹道:“王安石初立青苗法,本遵愿者贷、不愿者不强之旨,务在惠小民而已。然而一旦推行下去,就变成了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数,三等以上更须增借。官吏唯以放钱取息为意,毫不理小民生死,以至于败。”桓震点头道:“是了。我若遵妙才之言,向全辽商民借贷,妙才有何法子,可以保证不致变成官吏聚敛的局面?这办法我从前便已经想过,可是如果益民之策反变作病民,那么不如不行。”彭羽俯首道:“确是学生顾虑不周。请大人准学生将本抽回。”
桓震笑道:“那又何必?就是妙才所议的办法,我在其上略加改动,或者就可推行。”顿了一顿,道:“如果不是官府,而是一势力雄厚的富商大贾出面,在辽东开设钱庄,由本抚作保,以钱庄的名义向商民借贷资本,是不是可以好些?”彭羽沉思不语,梅之焕却忽然插口道:“若是钱庄生理不善,以至关门大吉,岂不是大失官府体面?况且商人唯逐利而已,大人不给彼等好处,彼等怎肯为大人出头露面?”桓震点头道:“也有道理。此事慢慢再议,年后我想去一趟觉华岛,到时候季明等人也要一起,人多智广,必定能想出法子来的。”
又谈片刻,梅之焕年纪大了,支持不住,便告辞回去。桓震与彭羽却继续把酒论道,这一夜直谈到东方初曙,方才散去。两人一夜没睡,却都无丝毫困意,彭羽躬身道:“今日难得清闲,学生想告个假,去瞧瞧昔日虎尾山那些弟兄们过得可好,求大人恩准。”桓震笑道:“岂有不准之理?只不知妙才可肯带我同去。”彭羽长揖道:“求之不得。”
两人着了便服,各骑一匹马,径出广宁城,往杨树铺去。此番与上次来所见大不相同,虽在冬寒时节,土地完全不能耕种,村子里仍是一派忙碌景象。两人随意走入一家,恰是上回见过那褚麻子的居所,但见他赤了上身,操着刨子在做木工,头上汗水淋漓,腾腾地冒着白气,只是低头做活,全不觉有人走了进来。彭羽笑着叫道:“贵人事忙,咱们还是走的好罢。”褚麻子愕然抬头,赫然见到昔日的大寨主,不由得又惊又喜,连忙上来问安拜年。彭羽拉他起身,笑道:“莫再叫什么大寨主,彭羽今日只是巡抚大人的一个幕僚而已。”褚麻子连声称是,叫老婆烹茶招呼客人。
桓震瞧了一眼他所做的东西,却是一具犁,当下问道:“这是做来自用的?”褚麻子摇头道:“大人想必瞧见小人门口的幌子了,小人祖辈都是木匠,自己也学了些手艺,心想就此丢荒了未免可惜,反正是农闲时节,是以替街坊四邻打打犁耙之类,赚几个零钱度日。”似乎想起什么,又补上一句,道:“梅大人开了官仓,贷粮食给我等过冬,省着些稀当干吃,也能过到明年开春。小人只是闲来无聊,怕自己懒出病来。”桓震笑道:“行了行了,本抚知道了。”随口问道:“你们明年种什么?”褚麻子脸上露出兴奋神色,道:“大人从南边运来的甘薯与马铃薯,村子里大家都想认种,小人好不容易才抢到了些,就窖在那里。”说着伸手一指院角一个窖井,看起来似乎是个地窖土窑。
桓震奇道:“别处乡农不知此为何物,都不敢种,何以你们却抢了起来?”褚麻子笑道:“大寨主做的事情,从来都不会错。他既然跟了大人,咱们也就死心塌地,唯大人是从。何况村子里男女老少从前占山做贼,日子过得战战兢兢,今日有地有家,全都多亏了大人,只要大人一句话,就是叫咱们死,也是肯的。”
出了褚麻子家,桓震道:“只消有一处肯种,那就好办,四里八乡效仿起来也不过数年之事而已。甘薯、马铃薯本来就容易成活,何况我又专门从福建请了人来教授栽种之法,若再不能收成,可真是没天理。”
彭羽手中抱了褚麻子硬塞给他的山货,感慨道:“从前啸聚山林之时,虽然喝酒吃肉甚是快意,可是学生却知道他们无非只想要安定度日而已。彭羽不求功名著于后世,但愿有生之年,不见饿殍,不闻兵戈,此愿足矣。”桓震拍拍他肩头,道:“你知道我最厌恶什么?”不待他答话,自己回答道:“我最厌恶杀人。”忍不住自嘲地苦笑起来,道:“是不是很好笑?从军以来,因我而死者与我亲手所杀者已经数不胜数,可是至今想起来仍是觉得十分不快。有人说屠得百万人,方为雄中雄,若是会杀人便可称为英雄,我却宁可不做这等英雄好汉,也不愿意看一个人在我手里丢了性命。”仰头叹道:“只是时势强过人,我若不去杀人,人就要来杀我。与其引颈就戮,倒不如先发制人的好。有朝一日四海宁靖,我真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睡得着觉?”彭羽默然,心想以巡抚大人这种性格,要他做一个枭雄实在为难了他。可是既然已经给推到风口浪尖之上,想不做已经是不成的了,唯有尽一己之力,剩下的就听天由命罢了。
温氏这一回声称要给桓震娶妾,却是当了真的。不但遣人赶往宁远去接雪心,而且在行辕中大肆布置,弄得真有一番办喜事的气氛。桓震虽然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妥,可是想来想去,也没有理由拒绝,只好默许了随她去搞。初十日雪心来到广宁,温氏便催着要定喜期,拣了最近的一个吉日,却是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桓震总觉太猝,但瞧着雪心也是一脸期待的神色,一时便不忍心对她说不,只得打醒精神预备起来。
广宁上下官员知道巡抚办喜事,岂有不大大巴结之理?流水一般的送上礼物来。桓震实在不愿意收,可是不收又显得不好,只得叫专辟一室,将送来的东西尽皆存放,容后变卖,算作是广宁卫从自己往下全体官吏捐给垦荒农民的越冬口粮。
这一回雪心再住进行辕,温氏却不像上回那般百般刁难挖苦,反对她十分亲热起来。雪心天真无邪,只道她真心对自己好,也就再无半分戒心,反在桓震面前大大说起她的好话。时光飞逝,转眼间已经是正月十四,明日便是大喜之期。桓震无论如何睡不着觉,披衣闲步,想起从前灵丘订婚以后,三年多时光一路走来,自己固然十分不易,雪心更是历尽苦难,好容易终于有了出头之日,一时间只觉得管它温氏打的什么坏主意也罢,自己娶了雪心,若能给她一些安慰,也就算值得了。
黄得功领着几个亲兵来往巡查,一眼瞧见巡抚大人独自站在那里发呆,当下挥手令从人自去,走过来道:“卑职预先恭喜大人。”桓震一惊,醒过神来,笑道:“今夜是你值夜么?”黄得功点了点头,道:“周小姐那边也不曾熄灯,想是与大人一般睡不着了。”桓震一笑,道:“过几天送黄使节宣谕朝鲜,顺道便要同朝鲜王把驻军义州的事情敲定了。我想了一想,你与曹文诏私交颇好,是不是?”黄得功不明其意,躬身道:“只是意气相投而已。”桓震见他颇有不安之色,只道他疑心自己认为他在军中结党,当下笑道:“别怕,我没怪你的意思。只不过既然有心要你做义州的副将,主副之间自然以相得为好。左良玉用兵有智,多出奇计,曹文诏却勇毅而有谋略。你以为哪一个更加合适些?”黄得功俯首沉思,道:“大人若是有意伐略朝鲜,自然以左良玉为上。若是仅欲借义州之地北伐,卑职以为曹文诏更好。”
桓震点头道:“我也是这般想。朝鲜只要肯如从前那般做我藩属,助我伐金,我又何必非去打他不可?至于左良玉,我有另外一处重任与他。”
伸指在石桌上画了“皮岛”二字。黄得功疑惑道:“大人真想遵朝鲜王之言,裁撤东江?”桓震笑道:“我只是要除去毛文龙而已,撤什么东江?皮岛是联系金州与义州的咽喉要地,岂能随便还给朝鲜?我才没那么傻。朝鲜王若不肯时,自有法子对付他。只不过以往毛文龙骚扰朝鲜确实太甚,以后只要能和平相处,料想朝王也不必定要我还皮岛。”
又谈几句,便打发他继续去值夜。想了一想,觉得似乎该去看看雪心,可是走过去一瞧,她的房间却已经黑漆漆一片,大约已经睡了。
次日早早起身,一番忙碌之后,终于送走了宾客,温氏满面堆笑的道:“春宵一刻值千金,老爷还不快去,难道要叫周家妹妹苦守空闺不成?”桓震心中微觉对她也有三分抱歉,想要说些什么,已经给她连推带赶地轰了出来。郑巧儿走上前来,道:“夫人,这事本该告诉老太爷,要他替夫人作主,夫人为何不准奴婢禀报半字?”温氏收起笑容,冷若冰霜的道:“他道我仗了父亲权势,我偏要靠一己之力给他尝尝厉害,你明白么?”
卷四 明谟谐弼襄一人 三十八回 觊王位李贵谋叛 历苦难崇祯归国
黄道周一行来到宁远,已经是二月初了。桓震早就等得发急,亲自出城去接,双目却在众人之中搜寻王应熊的踪迹,黄道周对他说了许多废话,他也只是随便敷衍一番而已。可是将随行官员一个个地看去,全然没有王应熊的影子,不由得大讶起来,难道温体仁的口讯自己理解错了不成?将黄道周安顿住下,便问他何时起程,自己恰好要去旅顺公干,可以随行护送。黄道周推辞道:“不敢劳动大人,皇命紧迫,明日便即起行。”只推路途劳累,要休息了,客客气气地将桓震赶了出来。
桓震明白他对自己戒心十分之重,不过好歹去朝鲜与去旅顺走的是同一条道,大家都得在驿站下榻,只能说是巧合而已,他黄道周也无法阻止。当下去军中挑选随行之人,第二天黄道周一出城,这一头桓震也带了一千兵若即若离地跟在后面,总与他在同一处下驿,驿站住满了,便在附近扎营,黄道周十分不满,明知这个巡抚身为温体仁的女婿,肯定没安好心,自己好不容易才在朝廷之上争得了这个奉迎太上皇的差事,就是要杜绝温体仁半途之中暗下黑手,怎么能再给桓震机会从中作梗?虽然如此,可是辽东是他的地盘,身为巡抚原就是要巡行四方,去旅顺乃是理所应当,也不能不准他去。
一行人刚从广义出发,桓震便派人快马去与皇太极联络,说大明这边已经准备妥当,请他将上皇送到义州,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遣使来谈。方过海州,皇太极那边就有回信来,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