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
撸呐碌闭姹耍还且桓稣鹛炖锥眩蠖嗍酥炼嗍艿闱嵘耍骷傅窝5毕乱桓龈鲈驹居缘匾松锨袄础;刚鹁僦蚝鹊溃骸霸儆腥松锨埃冶愕慊穑≌庖幻墩鹛炖资翘刂屏说模恳涣L岸即阌卸疽艘桓隹谧樱湍芤诵悦 ?br />
这一句话出口,众人果然俱有几分忌惮,都怕贸然发难之下制他不住,反让震天雷爆了开来,一旦沾上一点,那可就大大不妙了。毛文龙嘶声叫道:“退后,退后,你们不要我的性命了么?”诸将见主帅发令,自然乐得遵从,一个个乖乖地退了开去,闪出一块数尺见方的空地来。桓震拖着毛文龙站在屋角,离皮岛众将远远地,两眼一眨不眨地盯住彼等。
两方面僵持了几炷香工夫,毛文龙已经吓得几乎昏去。桓震瞅空子从怀中拔出匕首架在他颈中,叫人将屋中的蜡烛尽数吹熄了拿到自己身边来,以免断了火种。房间里一片寂静,只有众人粗重的喘息之声,伴着一点烛火闪闪跳跃。
忽然叩叩两声,有人敲门,叫道:“禀大人,船坞涨潮,将所有船都冲走了,请大人示下!”桓震手底一紧,沉声道:“你回答‘把船底凿穿’!”毛文龙声音颤抖,依言一字不差地答了。众人全都听在耳中,均觉荒诞不堪,船只泊在坞中,能被潮水冲走已经是滑天下之大稽,桓震竟要毛文龙回答凿穿船底,更加匪夷所思。
毛文龙话声方落,只听嘭地一声,房门给人一脚踢开,一群辽兵端着枪拥了进来,为首一人正是彭羽,大声喝道:“毛文龙弑君谋反,即刻拿下!”皮岛众将目瞪口呆,方才还是桓震谋反,此刻情势全盘逆转,反贼变成了毛文龙,大都蒙在鼓里,不知怎么回事。辽兵上前来将毛文龙绑了押下去,桓震这才松一口气,丢下烛台,只觉得汗透重裘,心有余悸地对彭羽道:“妙才再晚来片刻,说不定便见不到我了。”彭羽微微一笑,道:“黄得功已然将王应熊击毙,岛上其余地方多未弹压,曹文诏正在分兵把守。”
桓震点头道:“好。”问道:“黄道周呢?”彭羽肃然起敬的道:“黄钦差代君而死,可敬可叹!”桓震也不多问,站起身来,对众人道:“毛文龙一人谋反,众位想必都不知情。”众将正自惴惴,听了这一句话,都是如闻天音,如蒙大赦一般,连连称是。桓震一一打量诸人神情,料想此刻彼等心中定都不服,当下喝道:“奉上皇旨意,仅罪首恶,余人不问。王应熊已经伏诛,毛文龙束手就缚,留待上皇论处。诸人安心在此,明日各有封赏。”脸色一沉,道:“有敢妄动者,一律同罪!”
此刻大厅已经给辽兵团团围住,厅中众人都知道毛文龙大势已去,哪怕心不甘情不愿,也只好默不作声,打落牙往肚里吞。不多时只见游击以上岛将鱼贯给人押了进来,桓震令人闭了厅门看守,道:“外面正在清查毛文龙余孽,只得暂且委屈众位一宵。本抚少刻令人再送些酒水食物来,诸位把酒畅谈,也可消此长夜。”嘱咐彭羽好生看管,绝对不准任何人出房门一步,这才离去。
外面的局势已经基本上给曹文诏控制住了,他每到一处营房,便出其不意地冲进去先制住主将,余人群龙无首,只有任凭摆布,竟是一枪未发地夺了皮岛。四处都是走来走去的辽兵,搬着从岛军手里缴获来的军械,堆放在指定的处所。桓震穿过人群,径奔崇祯住处,黄得功带着十几个人正在门外守候,一见他来,当即道:“太上皇在里面。”
桓震点点头,推门进去,只见崇祯面壁而坐,一旁榻上躺着七窍流血、面色铁青的黄道周。轻咳一声,崇祯转过头来,目光中满是愤恨地望着他,咬牙道:“你这奸贼,害死了黄卿,何不连朕也一并杀了?”桓震摇头道:“药死黄道周的是王应熊,他受了温体仁之命来取你的性命,不料误中副车,让黄钦差当了替死鬼。”
崇祯冷笑道:“一派胡言!”桓震拖过椅子,坐了下来,悠然道:“我胡言与否,并不紧要,陛下只要自己想想,王应熊并不在使臣之列,一个京官,为何会无故出现在千里外的皮岛之上?还有,我若真要杀你,在义州时便已经杀了,何必等到如今?你不相信,我尽可以派人送你回京去,把你丢给温体仁,瞧你还能活上几日!”
崇祯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温体仁也是自己信任过的臣子,说他会谋害自己,无论如何不能让他相信。可是王应熊方才分明就给桓震的人带进来,当着自己的面一剑杀了,如果不是心怀不轨,确实也难解释何以礼部侍郎会千里出京?他的手指微微颤抖,不住抚着自己的脸颊,白天那些复辟登基,一呼百应的美梦,此刻都已经如水泡一般破灭,眼下崇祯的心里已经充满了恐惧,周围都是荷枪实弹的辽兵,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一剑向自己刺来?
桓震笑了起来,道:“陛下莫怕。我并不想杀你。”顿了一顿,道:“应该是说,只要你对我还有用处,我便不会杀你。”崇祯疑惑地瞧他一眼,心中觉得他若真想取自己的性命,只要任凭王应熊为所欲为也就是了,又何必搞这些事端?一时间却有几分相信。可是他的尊严不允许他对桓震这样的人低头,当下义正词严的道:“朕不幸落入你手,有死而已。自古国君死社稷,理所当然,不必多说。”桓震挪动一下身子,坐得更舒服些,道:“国君死社稷,是天下为主,君为客而已。然今也君为主,天下为客,君主以天下为私产,代代相授,望子孙受享无穷。可是几曾有一朝一代永存而不亡的?陛下自以为贤君,可知道这是什么道理?”
崇祯给他问得微微一怔,这个问题自己以前确实从没想过,秦汉以降,小国林立的乱世就不必说了,就是历朝正朔,也都无不以勤俭创业始,以荒淫亡国终,给太祖皇帝打到了北方去的蒙古人,还不就是因为暴虐无度,弄得天下怨恶,以至于“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么?甚至于蒙古人之所以能够入主中原,也不过是由于君臣离心,奸臣当道,妇人主政而已。虽然如此,可是他心中从未将那些亡国之君与自己相提并论,他要做的是中兴之主,尽管目下龙困浅滩,谁又能说将来不会一鸣冲天?
桓震站起身来,道:“这个问题,陛下今夜便好好想想,过上几天,咱们再来谈往后的事情。”说着微微一躬,出门去了。崇祯怔怔地瞧着他的背影,耳中回响着方才那句话:“君主以天下为私产,代代相授,望子孙受享无穷。可是几曾有一朝一代永存而不亡的?”
卷四 明谟谐弼襄一人 四十回
桓震担心出现原本袁崇焕杀毛文龙之后东江旧部纷纷叛乱的情形,连夜将皮岛士卒重新编伍,混杂入辽兵之中,以辽兵旧将统领,原先毛氏的将官一律暂行罢职,软禁在一起。一面令人急速回觉华岛去调集伏波军赶来接收皮岛,港口也分派重兵把守,任何人没有桓震的亲笔手令,连一条舢板也不能下海。
他生怕士卒哗变,开了岛上粮仓,增半发放口粮,普通士兵只要吃得饱,也就不在乎是谁做大将,倒也安稳了下来。毛文龙给关押在一处净室之中,过不几日,心病突发,一命呜呼。桓震令人薄葬在岛后,准岛上毛姓的将领为其披麻戴孝。虽然如此,许多毛文龙的干儿子干孙子仍是纷纷请求复其本姓,例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原本叫做毛有德、毛精忠、毛可喜,此时都争先恐后地改回了祖宗姓氏。
这几大反王,桓震早已经如雷贯耳,都是先叛明后叛清的变色龙一流人物。改不改姓也罢,总是不敢信任的,只淡淡敷衍几句,却并不给他们特殊待遇,仍是与旁人一样不许随意走动。过不五六天,伏波军余下的六个营一人不剩地来到岛上,桓震大兵在手,甚么也不怕,老实不客气地令各部分头将三山、广鹿、长山、石城、小松、宽甸、鹿岛等处尽皆接管了,原本就打算让曹文诏驻守义州,多留无益,便令他带了本部渡海北上,先去汉城拜见朝王,顺便捎去一封书信。
一应事定,已经是十余日之后了。这十余日间,他丝毫也不理睬崇祯,存心要他自己苦恼一番,待他觉得走投无路之时,才去给他指一道生门。据负责监视的亲兵说,崇祯每日除了吃饭喝水,就是躺在床上发呆,有时还重重叹气,不知道想些甚么。看看火候差不多了,正想前去见他,崇祯却先忍耐不住,叫送饭的亲兵传话,说要与桓震面谈。
桓震正在与彭羽商量事情,听那亲兵说崇祯传见,心道时候终于来了,道:“我去,还是妙才去?”彭羽闻听,立时明白巡抚大人并不想让自己参与这场谈话,否则他就不会问“谁去”,而会问“是否一起去”了。他知趣得很,当下道:“学生身体有些不爽,想同大人告假,歇息半日。”桓震会心一笑,拍拍他肩头,起身离去。
这十几天之间,崇祯似乎又老了许多,不单是外貌显得沧桑,连神情也是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双眉之间紧紧皱起一个解不开的结。桓震关好了门,自顾自地在椅子上坐了下来,道:“前些时那个问题,陛下难道已经有答案了?”崇祯喟然摇头道:“废立兴替,此天命也,岂人力所能预哉!”桓震忍不住放声大笑,一面笑,一面摇头道:“我以为陛下是聪明之人,想不到也不过是一个诿过于天的懦夫而已!罢罢罢,既然如此,你我已经无话可说,告辞了。”一拱手,拂袖便走。
崇祯霍然站起身来,在后叫道:“你说是为什么?”桓震转过身来,细细瞧着他的表情,那里面有困惑,有不甘,还有许多其它的东西。看起来这个问题确实把他困扰得不浅,当下回身坐定,淡然道:“无他,只不过一人之天下,天下人尽欲得之,以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者之众而已。”崇祯愕然坐倒,头脑中一片混乱,良久,喃喃道:“那怎么办?怎么办?”全然是一副走火入魔的样子。
桓震一字一顿的道:“以天下为主,君为客而已。”他知道不可能在几句话之间给崇祯灌输这种理论,只是道:“设若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一旦有欲谋夺之者,自然天下人群起而攻之,不劳君主费心力矣。否则,我神州幅员万里,以君之一人,加上若干臣子,能绝天下人之欲乎?朱姓得国,便说天命在朱,赵钱孙李得国,亦可以说天命在赵钱孙李。天难道是这等反复无常的?我言尽于此,陛下听得进去,往后做一个虚君,政事尽委大臣,臣子更替,君主万世不易。如果听不进去,温体仁有胆子弑君,桓震未必就没有了。”
崇祯怔怔地坐在那里,望着桓震离去,一时间心乱如麻。桓震所说的东西他几乎完全不能理解,只知道自己倘若答应,就要实实在在地做一个傀儡皇帝;然而如果不答应,瞬息间他便能够如同捏死小虫一般取了自己的性命。性命都没有了,还做甚么中兴之主?如果是即位之初,刚刚铲除了魏忠贤,正在踌躇满志的崇祯,是绝不可能答应这种条件的;但是时至如今,在沈阳一年的俘虏生涯磨去了他的雄心与棱角,也让他深深感受到人生在世的无常。今天自己还活在这里与桓震讨价还价,可是明天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
崇祯房里的灯亮了一夜,第二天早晨,桓震再一次应他所请,走进了房门。
四月一日,桓震撤除了皮岛的海禁,将“王应熊谋弑太上皇,黄道周殉难”的消息公诸天下。与此同时,崇祯在义州下诏即位,复崇祯年号,改盛德元年为崇祯四年,大赦天下。复设中书省,论迎复功,拜桓震左相国,加爵忠武伯,其余辽东众官将升迁赏赐有差。桓震上表固辞,优旨报答,改拜平章政事,摄中书省事。下《与慈烺儿诏》,中有“岂期监国之人,遽攘当宁之位?”等语。另诏令在京及外廷大小官员,曰温体仁等人结同外寇,构成邪谋,逢迎妇孺,篡位易储,依阿从谀,内外朋奸,紊乱朝政,擅夺兵权,罪恶深重。众官早自醒悟,朕自追究首恶,不罪其余云云。
诏令一出,天下大哗,士以东林党人为首的举子士人纷起指责桓震要君干政,厚自矜伐。温体仁借天子之名,目桓震为叛逆,发宣府、大同兵讨之。四月五日,桓震亲领兵二万余,奉崇祯迫山海关,蓟抚赵率教开关相迎,登莱徐光启、河南范景文先后上表应和。温体仁伪诏调巡抚延绥副都御史洪承畴东向御之,承畴既去,秦晋流贼无人可制,一发而不可收拾,原本在年初就已经流入陕西的王嘉胤等部,如滚雪球一般愈滚愈大,被贪官暴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