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
皇太极饶有兴趣地问道:“先生梦中看到了甚么,是广义的战事么?”范文程摇头道:“臣看到的不是广义。臣看到袁崇焕的宁锦防线土崩瓦解,看到袁崇焕仓皇失措,奔回北京,看到袁崇焕身死名裂,看到我八旗铁骑驰骋在大明的国土之上……”
皇太极哈哈大笑:“先生当真是做了个梦!”范文程微微一笑,道:“梦要成真,全凭汗王一言决断。”皇太极大喜,拉着范文程在自己身边坐下,语声急切,诚挚地道:“请先生教我,眼下广义被围,如何解困方好?”
范文程闭目道:“不救广义。”皇太极惊道:“不救?倘若任袁崇焕复夺广义,则明军在辽东的态势,就要大大好转,那时我军想要再袭宁锦,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范文程反问道:“臣请问汗王,现下袁崇焕在辽东,总共有多少兵?”皇太极想了一想,道:“按鄂硕的查探,总有十七八万。”范文程点了点头,又问:“那么彼以多少兵力攻打广义?”皇太极道:“广宁来报,总共十五万上下。”范文程追问道:“那么要打败这十五万兵,大汗自忖,须要多少兵力?”皇太极一怔,思索片刻,摇头道:“倾国而出,尚且不足。”范文程哈哈一笑,起身指着地图,道:“臣有一计,不攻而攻,不救而救。”
皇太极急道:“先生快说!”范文程道:“与其被动迎敌,莫若主动出击。臣请汗王,亲率大军,北渡辽河,入蒙古,绕过山海关,由长城一线,走奈曼、敖汉,至喀喇沁,破龙井关、大安口,直捣遵化、通、蓟,进逼北京!”
卷二 国之干城 八十二回
皇太极闻言,惊得说不出话来,两眼怔怔地望着范文程。范文程胸有成竹,手指在地图上快速移动:“汗王请看。我军破龙井关、大安口而入,遵化城唾手可得。汗王再看,这是蓟州,距离遵化一百五十里。这是通州,距离蓟州二百余里。我军铁骑倘若纵横通蓟,北京城的崇祯皇帝,还能安坐龙椅么?”
皇太极仍是有些疑惑,问道:“千里征伐,粮秣何以保障?”范文程点头道:“汗王,这一着看来十分冒险,然而最险之地,往往却是最为安全。去年九月,汗王征抚蒙古,奈曼、敖汉、喀喇沁诸部都已经归顺,他们不单可以提供粮秣,充做向导,汗王更可以邀请蒙古兵马一同伐明。如此一来,我军只消出动六万人,再有蒙古两万兵马参与,便可达到八万之数。”皇太极迟疑道:“然而深入敌境……”
范文程笑道:“遵化、通、蓟三城,迫近北京,巡抚刘策,仰赖山海关为屏障,盲信袁崇焕在关外的三重防守,从不留心兵备,因此三地并无重兵驻守。我军虽然深入敌境,然而彼既无战备,更无战心,直如入无人之境耳。况且此举主动在我,行止在我,进退在我,倘若成功,则汗王的赫赫威名,不仅限于辽东一地,整个中原,也将闻汗王之名而颤抖!”
皇太极的神色渐渐变得激动起来,终于一拍桌子,大声叫好:“好,好!先生果然高才!讲,接着讲下去!”范文程大声道:“我大军兵临北京城下,崇祯皇帝能不急诏袁崇焕回师解围?只要袁崇焕救援北京,就是将他自己的前程性命,放在汗王的手里了!到时或设伏截击,或重兵围攻,或流言反间,文章岂不都由我做?袁崇焕一去,广义两处,即便暂失,又有哪个明将能守得住?到头来还不是由我复夺?”
皇太极霍然站起,走向窗口,推开窗子,眺望远方。东方的天空已经发亮,在那朦胧的晨曦中,他看到了努尔哈赤的梓宫。报昔日父汗折戟宁远,恚愤而逝之仇,雪自己宁锦兵败之恨,也许就在此一举了!他喜读《三国演义》,心里也很是明白,这次出师,颇有邓艾伐蜀、深入险地的意味。然而邓艾伐蜀,建立了不世功勋,他皇太极,不单要做邓艾,更要超越邓艾!皇太极猛然转身,握住范文程的双手,一字一顿,掷地有声:“我意已决,就依先生的筹划,发兵北京!我要搅得袁崇焕身死名裂,要搅得崇祯皇帝日夜不宁!”
凤凰楼议事厅桌案上的蜡烛燃尽了。
五月初一日,皇太极向蒙古奈曼、敖汉、喀喇沁诸部派出使者,传谕借道伐明之意,并且多奉银两,以为军马过境粮秣之需。
五月二十二日,义州守军粮尽突围,祖大寿率部迎击,义州守将战死,明军攻取义州。
六月初五日,袁崇焕凭借猛烈炮火,轰塌广宁城墙,明军与城内后金兵展开巷战,一场血战之后,广宁落入手中。
六月初六日,桓震遵照袁崇焕命令,留一万人分守杜家屯、西兴、西平各堡,全军回撤锦州。
六月初八日,袁崇焕第三次向朝廷上书,说山海关一带防务巩固,已不足虑,但蓟门单弱,须防敌人从西路进攻。蓟辽总督刘策,性格懦弱,不通军事,要求皇帝予以撤换。
六月十二日,崇祯下旨,袁崇焕所议,交由部科商酌办理。同时诏令嘉奖辽东将领。
六月十七日,皇太极的使者到达广宁,向袁崇焕呈上和表,表中自降一格,奉明朝正朔,不用天聪年号,以急于通商贸易、输进粮布为主旨,使者酒醉,无意中透露出后金即将再度大举征伐察罕儿尚未臣服的部族。
六月二十日,袁崇焕以皇太极的求和书信转送朝廷,朝中官员仍是一贯的不答。袁崇焕和皇太极一番交涉,使得皇太极自动除去了帝号,本来是外交上的重大胜利,但崇祯却认为是和“叛徒”私自议和,有辱国体,心中极不满意,然而当时他对袁崇焕倚赖很重,只能隐忍不发。
广义恢复之后,袁崇焕便将祖大寿调往义州,何可纲驻宁远,桓震驻锦州,自己移镇广宁,赵率教仍守关门。觉华岛防务交由副总兵茅元仪署理。
桓震得了这个命令,十分郁闷。虽说叫他驻防锦州是袁崇焕看重他,然而觉华岛上的军火走私贸易,向来只有自己一个人知道,从没告诉过茅元仪。现下将他调离觉华岛,那军火贸易怎么办?难道就此罢手不做了么?没法子,只有将实情告知茅元仪,要他以后继续接手。然而茅元仪究竟能否认同自己这种做法,他心里也是十分没底。果然一谈之下,茅元仪虽然口里不说,神色间却很是不乐。桓震只得将袁崇焕搬了出来压他,这才迫得他答应下来。好在与郑芝龙的协议已经上了轨道,以后只要照常维持运行便可,只要茅元仪不来反对,那就没有什么大事。
他移防锦州,安顿好了之后便去广宁见袁崇焕。眼看十月将至,到时后金兵将会绕过山海关,进犯北京,这桩事情须得预先叫他有个准备。见面说起,才知道袁崇焕早已上了数道奏折,都是要求加强蓟州防务的,崇祯也批了圣旨要求照办,无奈朝廷官员一拖再拖,始终迁延不行。蓟州一带不属他管,虽然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却是无计可施。
又过几月,看看秋去冬至,广义一带局势稳定,袁崇焕又要着手收拾毛文龙。桓震从锦州不断给他写信劝止,然而袁崇焕心意已决,非杀毛文龙不可。桓震阻拦不住,又不能告诉他杀了毛文龙,今年年底就会变成你通敌的罪状,只得要求与他同去。
在他本意之中,原是想相机行事,尽量要他将毛文龙押解进京给崇祯处置,可是就在这时,遵化那边却出了大事。
按照范文程的部署,皇太极亲自带兵,由蒙古兵作先导,集大兵十余万,绕道西路进攻。十月初五,抵达喀喇沁的青城。自青城行了四天,到得老河,兵分三路,皇太极命岳托率右翼四旗和右翼诸部蒙古兵攻大安口;七哥阿巴泰、十二弟阿济格率左翼四旗及左翼诸部蒙古兵攻龙井关;他自己亲率中军攻洪山口。三路先后攻克,进入长城,进迫遵化。
袁崇焕方离宁远,准备从觉华岛乘船,去旅顺附近的一个小岛上与毛文龙会谈,忽然接到急报,说建虏从遵化犯境,虽然大吃一惊,却不出乎意料。蓟镇边防虚弱,他已经再三再四地向朝廷禀报,要求整顿,可是朝廷官员总是不加理睬,至有今日,也不出奇。得了消息,立即返回宁远部署救援,兵分两路,北路派镇守山海关的赵率教带骑兵四千西上堵截,他自己率同祖大寿、何可纲、桓震等大将从南路西去保卫北京。
桓震却不立即接令,躬身道:“督帅,末将以为,此刻可以出一奇军,进攻辽阳、沈阳。虏兵倾巢而出,本部全然空虚,要取辽沈决非难事。取得辽沈之后,将虏兵家属送去敌营,彼兵见了家人妻子被掳,哪里还有斗志?那时不战自败也。”袁崇焕的幕客程本直在旁听了,摇头道:“禀督帅,本直以为此议不妥,虏兵初入长城,其师未老,况且虏酋善于用兵,闻得辽沈被袭,立刻就会全军急退,冲出长城。倘若退得早,退得快,我军未能合围,相信拦他们不住。”
袁崇焕道:“辽沈可攻,然而不是眼前。目下敌势方劲,只可沿途向西追击,一面夺取长城诸隘口,一面以游兵焚其粮草,断其粮道。彼身在险地,时间一久,军心必然动摇,待到进退不得之际,我以奇兵奔袭辽沈,抄其老巢,虏兵军心一乱,当可一击而溃。”
于是令何之壁率步军大队在后赶来,自己照原议带领轻骑一万,星夜赴援。沿途所经抚宁、永平、迁安、丰润、玉田诸地,逐路置防,逐城置守,准备截断清兵的归路。
时候已经十月底,天气很是寒冷,援兵出发没有多久,便下起了雪来。赵率教奉了袁崇焕的将令,救援京师心切,下令连夜冒雪行军,十月二十八日出发,到十一月初一日,已经赶到遵化东六十余里的三屯营。
三屯营城方圆约莫四里上下,国初本是忠义左卫的戍所。土木之变以后,延边紧急,便改为征东大将军驻节地,以便防备朵颜三卫的蒙古鞑子。往后北边情势日益和缓,重兵渐渐裁撤,目下只有蓟镇下辖数千兵马驻屯在此。
驻守三屯营的蓟镇中协总兵官朱国彦,听说镇关赵总兵亲自率军前来,眼下就在城外,火急吩咐关上城门,切莫叫这群辽东粗野汉子进城,否则万一在城里乱整起来,搅扰了他朱总兵名下的酒楼米铺,那麻烦可就大了。更要命的,万一赵率教这厮仗势强压自己跟着他一同去打鞑子,那不是要连一条老命也赔进去么?
山海关兵马前锋到了城门边不足半里地,眼睁睁地瞧着吊桥愈升愈高,只得勒住了马,叫人赶去禀报赵总兵。赵率教闻报大怒,同是大明军人,自己听说京师有事,星夜赶来赴援,士兵已经疲惫不堪,这个狗娘养的甚么总兵,竟然不肯开城让远道来的士卒休息半日么?当下亲自打马到城下破口大骂,城上也是应对有方,只给他来个不闻不问罢了。
卷二 国之干城 八十三回
赵率教愤然冲着城门吐了一口唾沫,然而一口唾沫并不能把城门吐开,只好长叹一声,回到本阵。想起去年自己镇守永平,曾经本着袁军门的教诲,打算将蓟镇各协兵备善加整饬一番,就因为这得罪了许多人,这个朱国彦也是其中之一。如今现眼报,吃了他的闭门羹,也算是种夙因而得其果了。
原本自己的性子,是机灵精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然而不知从甚么时候开始,仿佛变了一个人一般。当年鞑子攻破辽阳,袁应泰殉难,自己偷偷逃走了,论法本来当斩,后来努尔哈赤攻宁远,自己在前屯卫,距离很近,却不亲去赴援,事后袁军门不单不加怪罪,反重重上了自己一功,还因此惹得满大人大不高兴,同袁军门大吵了一顿。平心而论,那时自己确是存了贪生怕死的念头在,可是袁大人不知是当真信了自己的一番花言巧语,还是存心点化,居然更加赉以重任,保举自己做右都督,移屯锦州。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第二次宁锦大战的时候,死守锦州二十四日,日日血战,再也没想到自己这颗头颅价值几许了。眼下自己已经做到大明右军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少傅、荫锦衣卫世袭千戶、挂平辽将军印、镇守山海关总兵官,扪心自问,若不是袁军门的知遇教诲,哪里会有今天呢?
血气上涌,忍不住便要挥军冲城。此地距离遵化不足六十里,而鞑子破关越城的龙井关,就在北边恰好也是六十里,再向西的洪山、大安两口,也都有鞑子入关。这三路鞑子,第一个要闯过的,便是遵化县。从山海关出发之前接到塘报,上个月二十六日,鞑子几路大军同时破关,至今已经四五日。倘使遵化不能撑得到援军赶来,鞑子越过遵化一路西向,很快便可直指蓟州,蓟州一破,鞑子长驱直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