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
皇太极听宁完我说罢,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目不转瞬地瞧着他,忽然暴喝道:“给我拖下去砍了!”当即有几个人上去将他牢牢捉住,黄杰杀猪也似地大叫起来,不住舞手舞脚地挣扎。皇太极挥手叫暂且停住,笑道:“怎么,你死得冤枉么?这种周瑜打黄盖的把戏,骗得别人,可骗不得我!”他熟读三国,于这个典故自然知道得十分清楚。
黄杰连连叩头,大呼道:“小人有紧要事情禀告汗王!”皇太极心想听他说完无妨,当下点头道:“有甚么遗言,快快说罢。”黄杰挺了挺腰,道:“小人乃是桓震身边的亲兵,昨日亲耳听得他与满桂满大人商议,要满大人假充蒙古使节……”
皇太极听得蒙古使节四字,脸色大变,目光如炬,望着黄杰。黄杰给他望得后颈发毛,不由得偏开头去不与他四目相对。
忽然听得皇太极冷哼一声,不由得一颗心直提起来,却听他道:“将这人押去我帐中,我要细细审问。”他瞧着戈什哈将黄杰押了过去,叫闲杂人等一概离去,这才俯身给他解开绑缚,拍着他的肩头,哈哈笑道:“你不是黄公覆,却是荀文若!”
黄杰受宠若惊,连忙跪下,连称不敢。皇太极又叫他将桓震定谋经过细细叙来,一壁听,一壁捻须沉思,听到后来,忍不住用力一拍大腿,叫道:“天赐良机!”偶然目光一瞥,见黄杰眼睁睁地望着自己,似乎有话要说,他心情大好,当下笑道:“你想说甚么,起来说罢。”黄杰叩了两个头,这才爬起身来,躬着腰道:“启禀汗王,小人以为,可以将计就计,杀姓桓的一个猝不及防。”
皇太极目中精光一闪,漫不经心地道:“如何将计就计?”黄杰道:“汗王可以佯装上当,令一支疑兵打出大汗的大纛,向东撤军,桓震知道大汗退走,必定防备松懈,这时汗王攻他一个出其不意,可获全胜。”
这话却是恰与皇太极心中所想的相合,瞧了这个汉人一眼,问道:“你从军之前,是做甚么的?”黄杰俯首道:“小人是个童生,考了几年秀才,都不曾考取。”皇太极笑道:“原来是读书人。好,好。明朝的官儿不取你,是他们瞎了眼睛,我却要用你。这样罢,你以后便跟着宁完我办事。”黄杰连忙跪下叩谢。
皇太极脸色突地一变,怒道:“还说不是黄盖!尔生于明,长于明,叛了自己的国家,还要这般沾沾自喜,天下哪有这等人?”黄杰大惊,连连叩头,直磕得出血,颤声道:“小人……小人苦读十载,自许满腹经纶,可是每到考试便给那些世家膏粱踢在一旁,小人弟兄的田地给夺了去,没奈何只好从军,哥哥奋勇向前,死了连一个美名也得不到,这样的朝廷,小人为甚么要替他卖命?”这个答案皇太极却很是满意,倘若大明的人才个个如此,都来投奔大金,那才遂了他的心愿呢。嗯了一声,叫人带他下去安歇,明日开始便随着宁完我办事。
达海、宁完我一起躬身笑道:“恭喜汗王又得一人才。”皇太极撇开话头,道:“先不谈这个。宁完我,范先生吩咐你的事情,都还记得罢。”宁完我诚惶诚恐地斜望达海一眼,见他微微点头,这才道:“回汗王,臣记得清清楚楚。”皇太极满意地一笑,负手望着夜空,自语道:“你瞧这大明的星星,与咱们大金的,有甚么不同?”
此时此刻,北京城下却还有另一个人,正在瞧着星星发呆,那便是桓震了。
这时候他的心里,真是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后世看起来条分缕析一清二楚的历史,当真自己参加进来,好像就全变了样子,只觉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既想扭转既成事实,又怕力量不逮弄巧成拙。有时甚至觉得,倘若自己原本不知历史是如何发展的,是不是反倒会比较轻松?
就在方才,兵部郎中余大成,受了新任本兵申用懋的派遣,前来营中祝捷,袁崇焕虽然心中并不觉得那是甚么大捷,但仍是打起了精神同他叙话,着意探问京中的情形。桓震也在一旁,听着余大成叙说几日来朝中的异动,心中对自己愈来愈没有信心。崇祯再度派出太监监军,那分明是已经明显地表露出对袁崇焕这一干武将的不信任了,可是自己印象之中,仿佛袁崇焕被杀之前并没甚么监军太监,难道是将来的事情提前发生了不成?不过照崇祯的性格,他信任的只有太监,兵临城下之际派出太监监军,也没什么可以惊讶的。
但另一件事情,却叫他很是在意。大同、陕西等地的援军,已经陆续抵达京城周围,麻登云所部的粮草不足,昨日险些就弄得士兵哗变起来,最后还是麻总兵许他们在附近村落就食,这才好容易弹压住了。所谓就食,其实也就是从民间低价征买粮食草料,在老百姓口里夺食。户部捉襟见肘,发不起军饷,只能用这个法子养活大批的援军了。可是朝廷又迟迟不予确定各部队的汛地,将领们没法子给手下兵员觅食,有些军纪稍微败坏些的部队,便纵兵在民间抢掠,京城周围除了受鞑子蹂躏,还要给自己的军队践踏,不论贫富都是苦不堪言。许多京中官员乃至太监在城外的私产,也有被了兵祸的,主管将官不敢说是自己御下不严,只一概推在虏兵的头上去了。
目下关宁部队暂时还没碰到粮草的问题,而且辽兵自从袁崇焕大加整顿以来一直纪律严明,就算发不出饷,也不见得就会如满桂部下那样剽掠四乡。他所以担心军饷的问题,那是因为他知道有许多陕西援军将会因为无饷养兵弄得溃散,溃兵奔回乡里,大多便上山从贼,入了农民军。若说此前的农民军只不过是抢抢粮食,不为大患,那么有了这些逃兵加入,农民军便真正成了军,以后出陕西,入河南,侵掠两湖四川,愈来愈难以收拾。想到农民军,不由得又记起久没消息的惠登相来,不知他现在去了何处落草?小五台是早已经人去山空的了,他身为朝廷命官,又不能明目张胆地叫人察访一个山贼,只得日复一日地搁置下来,事情一忙,居然便将他忘在了脑后。
他望着夜空叹了口气,又想起不久之前余大成对自己所说的一番话来。桓震知道当袁崇焕下狱之际,这个余大成是援救最力的官员之一,袁崇焕不曾抄了九族,他在当中是有大大功劳的。因此与他一见面便着意结纳,两人甚说得来,待袁崇焕谈完公事,又将余大成约到自己帐中坐谈。余大成虽然并不知兵,对朝廷中的派系党争,却看得十分透彻,平日里时常愤愤,加上桓震在旁巧言拨动,三言两语之间,将朝堂之上温钱两派的对立,一一说了出来。
桓震愈听愈是毛骨悚然,只觉得朝廷形势,比自己预想的还要糟糕数倍不止。温体仁与现任的首辅钱龙锡,两人互憾已久,一年前的钱谦益事件,温体仁取得了崇祯帝的好感,为自己爬上高位铺下了路,但是却没从中得到甚么实在的好处。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宰辅钱龙锡、兵部尚书王洽等人替钱谦益辩护,斥责他居心叵测,用意不良;随后又有一些朝臣上疏弹劾,这才叫他没能实现挤入内阁的野心。因了这些往事,温体仁一直对钱龙锡等人怀恨在心,王洽虽然已经下狱,首辅钱龙锡却还是他的眼中钉。
卷二 国之干城 九十六回
自从鞑子围城以来,京城里的谣言便不曾断过。余大成家在城边,日日都能见到从城外逃回的难民,人人都在抱怨何以袁崇焕不快些赶走了鞑子,却要在京城脚下与他僵持不下,任由鞑子踏坏了自己的田地,拆毁了自己的房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儿女?他不是赶在鞑子头里两天便来到京师了么?既然如此,他为什么不将鞑子挡在半路,却要放他们来到北京城下?
平民如此,倒还说得过去,可是朝廷官员,大多也都是怨声载道,他们的私产毁于兵祸,这笔帐全都算在了袁崇焕的头上。上有温体仁,下有诸多党羽,大家纷纷弹劾袁崇焕御敌不力,玩兵养敌,皇帝看了很是震怒,只嚷着要袁蛮子快些出战退敌。朝廷里就是钱龙锡同韩爌一力支持袁崇焕,两人势单力薄,也渐渐地挡不住积毁销骨了。
桓震听他说罢,心中暗叹,道:“我军方经大战不过三日,士卒尚未休息,怎么能遽然轻出?”余大成道:“大成虽然忝为职方,其实不谙兵事。但十围五攻,敌则能战的道理,还是粗粗明白一些的。袁大人自蓟趋京,两日夜行三百里。所部马兵才九千人,广渠门一战大挫敌军,已属不易,眼下应当静候步兵大至,方能合力逐北,实在不宜轻言出战。”桓震道:“督帅对咱们何尝不是这么说的,只是朝廷能容得咱们等候援军到来么?”
余大成默然,心想皇帝年少气盛,新胜之下难免忘形,再有周温之流推波助澜,促战并非出人意料之事。今日廷议,韩爌险些跟皇帝吵了起来,弄得皇上一脸不悦地拂袖而去,瞧这势头,叫袁崇焕出战的诏书不在明日,就是后天了。
袁崇焕独坐帐中,心心念念,想的也是这些。仔细盘算可用的将士,除了自己带来的辽东督标和前锋镇精锐,以及四个总兵部下亲兵之外,目前已经到达北京城下,归他节制的各路勤王兵马,共计有满桂、黑云龙、麻登云、孙祖寿等几个总兵官。
别看有这么一大群官职赫赫的战将,其实论起真正能用的人手,是名不副实的。因为这些总兵官辖下的入援兵马,也全和辽东一样,因了马匹缺乏,并没能全数赴援,顶多不过十成来了三四成而已,其它的还都在道上紧赶慢赶。而且二十日以来数次交锋,或多或少也都损伤一些了。
单以将领本身的武勇来说,满桂当然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几天来两度和鞑子对阵之后,大同军队的伤亡也最大,目前残军暂屯城北德胜门外原五军营的旧垒。元气未复又首当敌冲,是轻易动不得的。
其余几支兵马,黑云龙、麻登云和孙祖寿等,未曾接战,并没甚么损失,甲械军士比较齐全,但加起来也不过只有万余。连满桂残部和自己统带的兵马计算在内,总共才两万出头。兵众如此单薄,要想拱卫京师万全,必得时时刻刻步步为营,小心在意才行。京营在太祖时是全国诸军之冠,精锐之极,可是这时久未训练,早已无用,所以他留下满桂和自己所带的九千骑兵守北京,以尤世威部去守昌平,侯世禄部守三河,以作蓟州的后应,目的是牵制清军,乘机可截断清兵归路。
这样的布置,本来合乎用兵之道,一支部队如果派出去攻击敌军后路,所发生的作用,往往比守在北京城外要大得多。可是崇祯皇帝并不明白这些,这个十九岁的急躁青年,一见袁崇焕按兵不动,登时便不耐烦起来,见他并不将所有援兵都调来守北京,更加忧虑重重。到得次日,果真派了一个中官前来传旨,一则催促他速速出战退敌,一则更是质问他何以不将尤、侯两支援军都留下拱卫北京。
袁崇焕哭笑不得,仍是耐着性子对天使一再解释,要等步兵全军到达才可进攻,现在只有九千骑兵,和敌兵十余万决战,难求必胜,两路部队人数不多,战斗力也不强,如派去和清兵交锋,一战即溃,反而扰乱全军军心,影响京师城防。那太监疑疑惑惑地回去了,至于究竟向皇帝怎样报告,那是不必猜也猜得出的。
好容易送走了天使,袁督师揉揉发痛的两边太阳,露出一丝苦笑,想不到最难应付的竟然不是皇太极,却是自己的皇帝!前日余大成来,也约略谈到些朝廷里的情形。自己的恩师韩爌,以及向来一力支持自己的首辅钱大人,处境似乎都并不好。朝里奥援不再,陛下也渐渐的不是那么信任,可是该做的事情还是得做,眼前鞑子兵临城下,又哪还能分出心思,去管朝里那些放言高论的官宪们七嘴八舌?无论如何,两场硬战过去了,而往后最辛苦的十天半月才刚开始,眼前该费神部署的事正多,可不能老在枝节上纠缠不清。
袁崇焕摇摇头,好像要甩落这些恼人的节外生枝。一个传令兵匆匆进来,见他正低头沉思,脸色很是难看,犹豫了片刻,还是低低唤了一声。袁崇焕一惊,问道:“怎么了?”那传令兵低头道:“城上……城上有些百姓,朝咱们的兵士抛掷石头,骂咱们是汉奸兵,石头砸死了几个同袍……”袁崇焕大惊失色,顾不得听他说完,抄起皇帝钦赐的上方剑,飞步奔了出去。
赶到事发的地点,只见一群辽兵聚集在城下,扬着头与城上对骂,几个总兵都忙着弹压本部。一眼瞧见赵率教匆匆走过,顺手一把扯住,大声喝道:“这是怎么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