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 空明传烽录 作者:公子易(历史)
溃骸澳怯趾伪芈魑遥课抑滥闶芰诵┪丝淘萸乙蹋缤硪闫礁疵!被平苡锷叮α松笆恰保季梅降溃骸靶∪说母绺绮宜涝诼脖稚希幌芨绺绫ǔ穑呐陆行∪松戆苊眩俏薮妫捕荚谒幌А!?br />
桓震叹了口气,一时间下面这句话几乎说不出口。顿得一顿,还是咬牙说道:“我还有一件要紧事情托你去办。”黄杰连忙躬身道:“大人不必多说,但请吩咐,小人赴汤蹈火,无有不从。”桓震点了点头,道:“我与你五十藤牌刀军,不许携带火枪,要在通州以南马头店荒野之中潜伏下来,等待一个人。此人不来,你们决不能撤走;也不得走漏半点消息,泄露半分形迹。你可办得到?”
黄杰十分疑惑,想了一想,问道:“等甚么人?”桓震在怀中摸出一张纸,里面似乎裹着甚么东西,对黄杰道:“这里有一张图纸。你看过记下,立刻毁掉。”黄杰依言接过,打开来瞧时,内里裹着的却是一块生铁,不知做何用途。桓震晃亮了火折,举着要他记牢了地图,随即烧掉,道:“此处有一株空心大松树,一根树枝上拴着红绳。你去到马头店时,树上若有一个铜钱记号,那就是要等之人已经到了,你便可在树洞之中留言约他见面,务必护送他平安来到京城与我会合。”
黄杰一一记下,犹豫片刻,终于还是问道:“小人自知不该多问,只是……”桓震笑道:“那没甚么,我叫你冒险,原该告诉你的。此人是我一个至交好友,这一回是往河南去代我办事的。咱们能不能打败鞑子,挽救大明国运,却有六七成要着落在此人身上呢。”黄杰听说如此,更不再问,领命去了。
颜佩柔疑道:“当日在遵化铁场大败恩格德尔,我悄悄盯着你,见你与那姓李的老客私语半晌,莫非就是他?”桓震一怔,哈哈大笑,道:“是耶?非耶?”
直挨到日上三竿,三军造饭喂马,人马都吃饱歇足,时候已经过午了。吴三桂带着探马回营,说道前方五十里内只有小股虏兵游骑,他们未敢轻战,远远哨探一番便退了回来。桓震沉吟片刻,下令三军起行,这一日又是只走了二十多里。他就这么停停走走,通州到北京百多里地,竟足足走了七天方到。
却说祖大寿那边连日连夜的急赶,终于在二十四日清晨抵达了卢沟桥。卢沟桥虽然已为虏兵所夺,可是守卫军力并不雄厚,祖大寿没费多大力气,便取了下来。他留下二千军驻扎,余部又兼程赶奔京师而去,不过一日工夫,来到南门永安门外。
他唯恐再赴袁崇焕后尘,是以并不轻易同围城虏兵接战,而是下令距离敌阵二十里地扎下乌龟营,各部无有将令,决不能擅自出战。虏兵似乎也知身后来了援军,先是观望不动,后来瞧见援军迟疑不进,于是攻城势头更加猛烈,竟是要一鼓破城,再回头吃掉来援之敌。
城中守军见到祖字大旗,原本一片欢喜,都说辽兵铁骑来援,这下子京城可有了指望,谁知祖大寿竟然远远扎下营来,却叫他们火热的心中如同浇了一盆冷水,瞬间冰冷起来。这一来士气更加低落,纷纷传说祖大寿也投了鞑子,陈兵敌后不是为了打皇太极,却是要帮着敌人攻打京师。
崇祯皇帝听了马世龙奏报,心知祖大寿是有意要挟自己下一道保命诏书,这才肯奋力作战;事已至此哪还顾得上甚么面子不面子,当下一挥而就,用了皇帝宝玺。
然而诏书有了,却没有人能够送到祖大寿的手中。皇太极将四面城门团团围困,用力攻打,虽说京城方圆广阔,并不能围得滴水不漏,可是不论哪个方向都有虏兵,出城送信之人稍有迟缓,便可能给大军踩死。他在朝堂之上一再询问诸臣,不论文官武将,只没一个敢自告奋勇的。
崇祯皇帝心如死灰,他豢养这些臣子,难道不是为自己排忧解难的么?怎么平日里一个个高倨庙堂不可一世,到了要紧关头,却都成了脓包草袋!怒气攻心,他一脚蹬翻了御案,甩袖退朝而去,只留下一干文武官员一个个大眼瞪小眼。
怒归怒,信还是非送不可的。谁去送呢?正在崇祯皇帝忧心如捣之际,忽然太监通传,说是宫门外有人求见。这一来,成就了一段突围传旨的千古佳话,也造就了一个不惧死难,铁骨铮铮的大明好男儿。欲知此人是谁,且听下回分说。
卷三 环佩相将侍禁庐 一百二十九回
崇祯正在忧心彷徨之际,忽然来了这么一根救命稻草,照理说该当十分高兴,传进来大加慰勉褒嘉才对。可是他听了这人名字,非但全没露出半分喜色,两条眉毛却反皱了起来,在印堂紧紧锁成一个川字。
外面求见的不是别人,正是休宁人金声,官拜庶吉士的是也。此人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丝毫也不陌生,甚至就在前不久的一度还给他当作天降救星,十分信任重用的。可是如今早已大大不同,他举荐申甫,申甫在卢沟一战给皇太极打了一个全军溃灭;他举荐刘之纶,刘之纶却又是一个只知夸夸口谈,一到动真格的便只晓得向朝廷要兵要粮的家伙。崇祯禁不住痛恨自己早瞎了眼,竟会将这样的两个家伙委以重任。但若是骤然将金刘两人撤职查办,一来十分有损他做皇帝的识人之明,二来当此危急之际,也实在不好再得罪朝廷大臣。虽说他们都市一帮吃国家俸禄的米虫,可是倘若臣子们忽然都不见了,他一个光杆皇帝又要如何是好?所以金声与刘之纶便给皇帝客客气气地冷藏了起来。
本打算就此不予追究,没想到这两人还是不住惹他烦心,一个罗里罗嗦地给申甫请恤典,一个又是请京营兵,又是请关外川兵,自己都没加理睬,他居然上表要求自行招募。招募了又怎样?还不是如同申甫一般尸骨无存的下场!连京营都难以对抗鞑子的猛烈攻势,临时招募起来的市井游勇又能算得甚么。关外川兵遥不可及,他刘之纶凭甚么说这种大话?崇祯皇帝心中对于战局已经大半绝望了。在这一片黑暗之中的唯一一点亮光,便是正屯驻城南观望的辽兵。
现下崇祯尚不知道,来的是祖大寿一部,还是三个总兵都赶来了。城门已经给鞑子兵完全隔断,守将寻到围城的缺口,从城头缒下几个探子去,都没能活着回来,是以只是远远瞧着乃是明军服色,却看不清打着谁的旗号。
若是只有祖大寿一人那还好办,倘若桓震这个无君无父的逆臣也在,那就糟了。一想到桓震,崇祯便忍不住要抽自己两个耳光。袁崇焕是如此,桓震又是如此,自己总是养虎遗患,纵容得边将尾大不掉,就拿现在来说,几个辽将竟然借着虏势迫他妥协,长此下去,他这个皇帝哪里还有半点人君的尊严!以后非得好好整顿不可。
想到以后,崇祯不禁苦笑不已。能不能过得今天还不好说,怎么就想到以后了?他长长叹了口气,忽然觉得金声此来似乎也并非不好,犹豫片刻,对小太监微微点点下巴,示意他传金声进来,旋即仰起了头,望着文华殿的殿顶,不知在想些甚么。
那小太监一直战战兢兢地捕捉皇帝脸上的每个表情,方才崇祯眉头深锁,满脸怒色,把他吓得一颗心扑扑直跳,皇帝这么微一示意,他竟没能反应过来。崇祯发了一忽儿呆,低下头来见他仍是直挺挺站在那里,不由得大怒,咆哮起来。那小太监这才明白皇帝叫传金声入见,吓得屁滚尿流,一股脑地叩头。崇祯懒得同他废话,唤侍卫进来拖下去重打,另叫人去传金声了。
不多时金声给引了进来,拜呼已毕,便道:“臣闻传诏乏人,愿替陛下分忧。”崇祯没料到他如此开门见山,不由得一怔。金声拜了三拜,道:“臣书生素矢忠义,遭遇圣明,日夜为陛下忧念天下事,向以食禄无功自耻。今兵逼京畿,有用臣之处,愿以死报陛下。”崇祯微一摆手,道:“那也罢了。朕问你,你有甚么法子能冲破鞑子围困,将这一份诏书送到祖大寿营里?”
金声叩头道:“臣请效张巡藁人之法以惑敌军。”崇祯问道:“何谓藁人之法?”金声道:“唐时安禄山作乱,叛将令狐潮以贼众四万薄雍丘城,人心大恐。守城的乃是张巡,对众将说道: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今出不意,可惊而溃也,乘之,势必折。后来城中矢尽,巡乃缚藁为人千余,被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而知是藁人;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遂以死士五百斫潮营,焚其垒幕,追奔十余里而止。此虚实之道也。臣请效此法以乱敌。”崇祯不耐烦道:“这故事朕自然知道。只是你究竟要如何做法?”金声道:“请陛下准臣上城察看,到时自有主张。”崇祯冷笑道:“好一个自有主张!”想了一想,用力撕下龙袍一块袖子,丢在地下,道:“你且持此物往见祖大寿,若真有命见到,甚么也不必说,只问他还是不是大明臣子!”说着拍案而去。
金声神情坦然,膝行上前拾起龙袍,对着空荡荡的御座拜了三拜,起身离去。
这夜一入二更,右安、永安、左安三门内一齐擂鼓,虏营中听了,以为明军将要出城野战,慌忙操戈上马,可是鼓声止息,又复一片黑暗,并不见半个明军的踪影。后金兵刚下马歇息,鼓声又复震天响起,如是者再三,哪怕女真战士都是枕戈待旦,也有些不堪扰累了。围困南门的是贝勒多尔衮、台吉德格类,德格类与莽古尔泰乃是一母同胞,都是努尔哈赤的继妃福察氏所出。虽是兄弟,德格类平日对莽古尔泰的作为却甚瞧不过眼去,起初还时常劝诫,后来说得多了。莽古尔泰便暴躁起来。德格类生怕伤了兄弟情分,又想明哲保身,只好渐渐与他疏远起来,却同代善、多尔衮等几个皇太极一系的贝勒愈来愈是亲近。莽古尔泰看在眼里,两人时常吵闹,有一回德格类指责他狂悖,竟给他一怒之下掴了一个耳光。
德格类为人谨慎小心,此次从多尔衮困守南城门,自知虽是多尔衮的长辈,地位才能却都不及侄儿,是以逢事必要同多尔衮商议而后定。今夜见城里明军反复击鼓,却又不肯出战,心中讶异不已,忙去问多尔衮。
多尔衮虽然年青,脑袋却十分好使,令兵士打起火把,向着城门方向眺望一番,低头思索片刻,击掌笑道:“是了,是了!”德格类忙问他想到了甚么,多尔衮道:“前番咱们不是捉住了许多明军的探子么?定是敌人瞧咱们防备得谨严,探子一个个有去无回,城里守军与背后祖大寿的援兵没法联络,因此击鼓不战,叫我等不加提防,久之防备松懈了,他好趁机得手。”
德格类惊道:“那可不得不防!现下祖大寿不敢轻动,便是因为内外隔绝,倘若给他们夹击起来,我军可要大大不妙!”多尔衮笑道:“叔父说得在理。”说着便调配人手,轮班巡逻,反比前更加严密。金声次夜又施故伎,多尔衮只令士兵半数歇息,半数守在营前待命,如此人人都可睡上半夜,全不受金声的扰乱。
金声眼看骗不过多尔衮去,崇祯又叫人来催问他几时出城,迫得无奈,只好硬着头皮闯出去再说。至于到时候的死活,也就顾不上了。就算赔进一条性命,也算是为国尽忠,死得重于泰山。临行之前,却又上了一本,说道:“前新军副总兵申甫,战殁卢沟桥,甫受事日浅,直前冲锋,遗骸矢刃殆遍,非喋血力战不至此。请陛下加以恤典,以勉臣子忠义之心。”崇祯一听他老调重弹,不由得怒火直升起来,哼了一声,道:“无能之辈,还敢来同朕要甚么恤典!”
金声叩头道:“臣子死王事,乃是本份。方今大兵薄境天下草泽之雄,欲效用国家者不少,生不得慰奖,死不予抚恤,不免冷了众人的心肠。”
此话不提还好,一入崇祯之耳,立时触动了他耿耿于怀之事,怒到极点,反笑了起来,指着金声道:“倘若你此去当真死了,朕便连你同申甫一同下旨追谥号优赠!”当君主的对臣子说出这种话来,实在是有失风度之极,可是崇祯毕竟也只是个不满二十岁的青年,正是血气方刚之时,登基以来的满怀抱负,已经给皇太极入寇的一盆冷水冲得无影无踪,剩下的便全是焦躁不安了。
此情此景,金声也再难开口。只得再拜道:“臣去了,愿仗圣天子威灵,一举成功。”他离开宫中,便寻了申甫所遗残部二百余人,勉以申甫旧恩,邀他们是夜一同突围。这些人从军之前多是些市井无赖,平日常将义气二字挂在嘴边,真正事到临头却又个个退缩,任凭金声说干了嘴皮,连孔夫子关老爷也都搬出,亦只说得八十三人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