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枭雄
用罢餐,已是一更时分,下面是要咏催妆诗,催新娘动身,勿误洞房,其实新娘早已化妆好,母亲也给她开了面,只是要矜持一下,不能那么容易被接走。
催妆诗是固定格式,内容稍微改一下便可,杨元庆慢慢走到绣楼下面,高声咏道:“昔年曾去边塞游,百战将军杨武头,今日幸为秦晋会,早教鸾凤下妆楼。”
等了片刻,上面没有反应,还得再咏,杨元庆事先有准备,只得又高声咏道:“今宵织女降人间,对镜匀妆计已闲,自有桃花映菡面,不须脂粉污容颜。”
绣楼上王夫人对女儿笑道:“时辰到了,去吧!”
裴敏秋给母亲跪倒,含泪道:“女儿去了,望母亲多多保重,女儿会时常回来探望。”
王夫人轻轻搂住女儿,替她凤冠戴好,也含泪道:“今天是你大喜之日,不可流泪悲伤,去杨家后要相敬丈夫,孝顺长辈,勤俭持家,善待下人,尤其要礼待姐妹,万不可骄纵。”
“女儿记住了!”
裴敏秋给母亲磕了三个头,起身走了,门口早已等候了大群裴家未嫁女儿,数十名裴家女子簇拥着新娘向楼下慢慢走去,环佩声声,中间是伴娘裴小致和陪嫁丫鬟阿秋,她们一左一右搀扶着新娘,新娘敏秋头戴凤冠,身着霞帔绿裳,隋唐时还没有盖头,只是四名丫鬟前后左右用团扇遮面。
杨元庆走在前面,敏秋被娘家人簇拥走在后面,后面不断有裴家长辈用铜盆泼水,喻示着泼水出门,敏秋从此是杨家之人。
敏秋被扶上七香车,只有伴娘和陪嫁丫鬟跟随,杨元庆骑马绕着七香车三圈,高声道:“礼毕,启程!”
迎亲队簇拥着马车缓缓而行,裴家老小站在大门前目送他们远去,出了这扇门,敏秋就是杨家妇,崔老夫人叹息一声,“大家进去吧!三天后回门,大家早点休息,明天开始准备。”
众人进门,大门缓缓关上了。
隋唐婚礼袭承古礼,还没有拜堂成亲的风俗,那是宋元时才开始流行,早在前一天,裴敏秋的母亲王夫人和长姑裴含玉便来杨家铺房,也就是搭建百子帐,一种穹庐之帐,这是北朝风俗,也就是洞房,设在内堂中,在帐中铺床,然后只有一名小童在里面,端合卺酒,这就叫‘铺母卺童’。
此时夜已深,宾客们早已散去,一般都是男方家人在等候新人,杨元庆也没有什么男方家人,除了他的九名铁卫,其余就是鱼俱罗夫妇,李敏夫妇,还有就是杨丽华,再有就是百余名宫女宦官。
虽然男方家人少,但也不乏热闹,百余名宫女宦官窃窃私语,伸长脖子探望新娘,早有几名侍女抬着两张毡毯,等候在门前,七香车停下,几名侍女立刻上前将毡毯放在脚下,这叫‘转毡’,新娘脚不能碰地,由两块毡毯轮流交换,一直进百子帐。
几名宫女手执长柄团扇上前,遮住了新娘,踏着毡毯,新娘一步步向前走,一直被接进了百子帐。
百子帐设在内堂,帐内宽敞,分为内外两室,内室铺有床,一名小童端着合卺酒,站在外帐,伴娘和陪嫁丫鬟将新娘扶进,傧相则将新郎请入,众人都退下,百子帐内只剩下新郎新娘和一名小童。
此时,新人对坐,男西女东,意以阴阳交会有渐,小童端着合卺酒上前,小声道:“请新人共饮合卺。”
合卺酒不是交杯酒,是将匏瓜一切为二,里面盛酒,匏瓜味苦,所以必然是苦酒,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杨元庆在这时才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了新娘的模样,裴敏秋容颜绝美,欣长苗条,垂首团花形的凤冠,优美的娇躯玉体,身着浅绿色的罗衣长裙,晶莹的肌肤在烛光散射下熠熠生辉,她低垂臻首,俏脸微红,眼神含情脉脉,宛如一朵含苞的花蕾幽香绽放。
裴敏秋虽娇羞无限,小童的话却听在耳中,伸出纤纤玉指,指甲上已染上了豆蔻鲜红之色。
她拾起一只匏瓜酒盏,送到唇边轻轻吮一口,眼波流转,看了一眼夫郎,见他正目光炯炯地盯着自己,她顿时羞不自胜,用袖子遮住娇颜,将酒盏递给他。
杨元庆也拾起酒盏喝了一口,将自己的酒盏和她手中酒盏交换,两人将合卺酒一饮而尽,放在小童盘里。
小童又低声道:“吉时到,请新人坐床!”
杨元庆站起,伸手将裴敏秋慢慢扶起,裴敏秋身子娇怯无力,只得任他牵着自己玉手,半依半偎在他胸前,杨元庆扶着裴敏秋柔软的腰肢,两人相拥走进了内帐,一对新人在床前坐下,此时婚礼尚未结束。
小童替他们将内帐帘放下,吹灭蜡烛,退出了百子帐,高声道:“新人已坐床!”
杨丽华带着所有家人以及几十名宫女走上前,她们将花果金钱撒在百子帐上,这时汉朝便有的风俗,一直延续至今。
杨丽华低声念着咒愿文,“今夜吉辰,裴氏女与杨氏儿喜结良缘,伏愿成纳之后,千秋万岁,保守吉昌,五男二女,奴婢成行,男愿为卿相,女尽嫁公王,从兹咒愿已后,夫妻白头偕老!”
念罢,她一摆手,所有人都退出了内堂,除了陪嫁丫鬟小秋,她在内堂也搭了一顶偏帐,可随时伺候。
小秋将内堂门反锁,吹灭灯烛,上前道:“宾客已退,请姑娘姑爷共寝,有事请唤小秋。”
她钻进了自己小帐,将被子盖上头脸,耳朵也堵住了,脸羞得通红。
百子帐中,敏秋却依偎在夫君怀中,两人情话绵绵,“今夜为君妇,当夫妻白头偕老,君不可负我。”
杨元庆轻轻吻她香唇笑道:“春宵苦短,你我可行周公之礼,交颈鸳合,永不负卿!”
敏秋娇羞无限,取下了头上凤冠,黑瀑般的秀发披散在肩头,双眸微闭,杨元庆轻吻她的香唇,伸手慢慢解开了她的衣裙……
帐中春意浓浓,正是洞房花烛之夜,春宵苦短之时,夫妻恩爱,如胶投漆。
卷八 凌云健笔意纵横 第五十八章 新婚回门
接下来是新婚三日,夫妻足不出户,恩爱缠绵,或同坐吟诗,或携手漫步,夫妻之心,便在此时渐渐相映。
一早,杨元庆替妻子画了眉,两人牵着手在后花园慢慢散步,杨元庆的新宅占地十二亩,分为五院三进,后花园有一口清泉,形成了一面占地一亩半大小的湖水,湖水清冽,四周绿树成荫,花木茂盛,不远处还有一座两丈高的土山,上面修了一座八角回风厅。
这是一座极为清幽秀美的宅院,裴敏秋只住了三天,便喜欢上了这里,她不喜欢那种豪门大宅,空旷得令人害怕,也不喜欢裴家那种高宅深院,各种规矩严格得让人感到压抑。
她很喜欢这座宅院,不大不小,有老树、有湖水,更重要是,这是她的新家,她就是这里的女主人,走到湖边,她忽然发现围墙外面竟是一片竹林,前两天都没有注意到。
“夫君,围墙外面是什么?”敏秋好奇指着围墙外的竹林问道
杨元庆摇摇头,“我也不知!”
敏秋眼中涌出好奇地笑意,虽已为人妇,但她心中那种活泼的少女情怀还没有改变。
“我们去看看?”
杨元庆点了点头,他对周围的环境也是一无所知,“嗯!看看去。”
他们从侧门出了府,顺着院墙向后院外绕去,走了百余步,一条清冽的小河赫然出现在他们眼前,河边种满了大片竹林,原来是一条小河。
“夫君,河对岸是一座寺院!”敏秋惊喜地指着寺院道。
杨元庆早看见了,是一座和他们府邸差不多大的寺院,红墙黑瓦,宇殿庄严,他们看到的也是寺庙的后院。
“我想起来了,好像是文殊寺,我听坊里人说过,寺院不大,只有二十几名僧人,供奉文殊菩萨。”
“夫君,我想去……拜拜菩萨。”敏秋犹豫一下道。
“干嘛拜菩萨,求子吗?我晚上卖力点就行了。”元庆嘿嘿一笑。
敏秋顿时羞得满脸通红,小粉拳在他后背狠狠敲了两下,“你这个死牛头,你在胡说什么?哪有拜文殊菩萨求子!”
杨元庆的身体一下子僵住了,他脑海里出现了另一个少女的身影,“你这个死牛头,你再胡说,我揪掉你的耳朵!”
杨元庆的眼中闪过一丝黯然,敏秋发现了他的异常,她轻轻握住他的手,柔声问:“夫君,怎么了?”
“没什么,回去吧!今天要回门,我们该收拾一下出发了。”
杨元庆忍不住暗暗叹息一声,他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该想她,但这个偶然出现的身影却将他最心底的那根弦给拨动了。
敏秋没有说什么,昨天杨元庆写诗时,无意中说自己从小被唤作牛头,她便记住了,她冰雪聪明,她便猜到应该是另一个姑娘称杨元庆为牛头,而这个姑娘是谁,她也知道,绿茶曾经给她说过。
“夫君,绿茶呢,怎么不见她,嫁人了吗?”敏秋尽量不想冷场,岔开了话题。
“她在五原,我早写信给她了,或许过些天会过来。”
杨元庆也勉强笑了笑,“走吧!我们坐马车过去,别让他们等急了。”
敏秋跟着杨元庆回了府中,他们稍微收拾一下东西,便坐上了马车,马车是杨丽华送给裴敏秋,车夫是个老实憨厚的中年人,约五十出头,给杨丽华赶了二十年的马车,大家都叫他应叔。
“应叔,去宣风坊裴府!”敏秋吩咐一声,马车便缓缓启动了。
杨元庆靠在车窗前,默默地望着窗外,他的眼中流露出忧伤之色,他又想起婶娘,他们已经分手快十年了。
“夫君!”
敏秋轻轻握住了他的手,柔声道:“你写一封信吧!我让人带去吴兴,把你婶娘接来,还有出尘姐,把她也一起接来,如果她愿意,我可以接受她。”
杨元庆一震,他惊讶地望着敏秋,“你……怎么知道?”
敏秋叹息一声,低下了头,幽幽道:“你们青梅竹马,本应是最甜美的一对,却被我插了进来,我心中一直很内疚,有时候我也在想,假如有一天她来找我,责骂我,我……愿意向她道歉。”
说到这里,敏秋的眼中有点红了,眼睛里闪烁着泪意,“可是……她如果要我离开你,把你还给她,我……也不愿意。”
“你这傻丫头,你在说什么?”
杨元庆搂过她香肩,让她依偎在自己怀中,笑道:“你是我明媒正娶的妻子,我杨元庆虽然做不到从一而终,但也不会抛弃自己的妻子,你就别胡思乱想了。”
“可是你们青梅竹马,感情很深厚。”
杨元庆也叹了口气,苦笑一声道:“她和你不同,她不愿意被一纸婚约束缚在深宅大院,她渴望自由,要去游历大江南北,她应该知道,人生不可能两全,又想做大妇,又想要自由,这不可能,至少对我杨元庆不可能,我绝不愿意我的妻子整天拿把剑满天下乱跑,除非我杨元庆也和她一样,做一个江湖侠客。
但我不想做侠客,我希望我的妻子能够安安静静地呆在家中,替我管好这个家,让我没有后顾之忧,婚姻是一种责任,她如果想做大妇,就该承担起这份责任,在大利城,我给了她机会,但最后,她还是放弃了,敏秋,这和青梅竹马没有关系,即使我因为青梅竹马而娶了她,我想,我早晚还是会和她分手。”
“那她如果嫁给了别人,你能接受吗?”
杨元庆摇了摇头,“她不会嫁给别人,她说过,有一天她累了,她会回到我身边,敏秋,只求那时候,你能接受她。”
敏秋轻轻咬了一下嘴唇,“我会接受她,只要她也能接受我。”
杨元庆搂了搂妻子的香肩,一个在他心中纠了很久的结,这时悄然解开了。
……
回门是婚礼的最后一步,一般是婚后三天、五天或者一个月,一方面表示新娘对娘家的感恩,另一方面也是夫家对女方的尊重,杨元庆再过几天就要出发去西域了,他们便定在了三天后回门。
杨元庆和裴敏秋和马车缓缓停在裴府门前,裴府的长辈们都迎了出来,今天正好也是旬休,包括裴矩和裴蕴等裴家重要人物都在家,特地等着他们夫妻回门。
按照风俗,女婿回门,必须摆宴请客,以示庆贺,今天裴府也是大摆筵席,不仅在京城的所有族人都要上门,而且包括他们亲家,如清河崔氏、太原王氏、京兆韦氏等等,各个的主要人物都登门来庆贺了,另外,朝中同僚也纷纷派人来送礼,以示对裴家得新婿的庆贺。
也由此可以看出裴府对于杨元庆这个女婿的重视,这次杨元庆和裴家的婚礼可以说轰动了京城,不仅乐平公主作为男方家长主婚,而且连圣上和萧皇后都先后派人送来贺礼,这种帝后双贺的荣耀在圣上登基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