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 作者:亲吻指尖(原创阅读网12.10.25完结)
他说到这里突然停了下来抬头看着石像,手中敲着木鱼的手也突然停了下来,他直视着石像的双眼,仿佛能够看到陈景的双眼,他说道:“但是我每一次进步,都发现我是被身体内的那个人引导着在前进,每一次的进步,每一次选择都会有这种感觉,你能想象得到吗?”
石像沉默,这是陈景在沉默。
木真没有得到陈景的回答,他闭上眼睛,缓缓说道:“你是不会理解这种感觉,你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进步,每一次悲伤与快乐,至少都是你自己选择,你会有悔恨,会有牵挂,会有仇怨,会有想保护的人,而我的一切都像这风,像这世间的云,像那流水与大山,都无法自主,所以,你说我身体内还有着一个思想火花,那请你回答,我知道又能如何,承认又如何?”
石像沉默着,木真敲着木鱼围着石像转动着,随着木鱼声响起,他嘴里还念起了经文,陈景只觉得他的木鱼声透着一股无奈与挣扎,又着一种孤寂和就此随波逐流的安详。
“矛盾。”
这是陈景从木真敲的木鱼声中感受到的。
每一个修行之人都是孤寂的,每一个修行之人也必定是敏感的。
陈景知道,若是木真放弃挣扎,那么他就会全盘接受心中那个思想火花,那他自己的思想也就会被取代,那时就是他突破之时,石像也定然再也镇不住他。
陈景没想到木真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居然蕴藏着这样的一颗心,又想到了他自己,再次说道:“无论怎样,一个人,总归是要先独自的活着,才能感受到生命的魅力的。不是吗?”
石像上传来的声音不在生硬,而是发身内心的,不像是对木真说,而像是对陈景自己说的。
这一句之中是饱含了真挚的感情在内的。
木真突然抬头,突然问道:“难道你和我一样?”
第二十一章 独自活着的人
漫天风雨,一抹雷痕独破万里云,映照小千世界,唯石像立山岗。
僧立石像前,持木鱼,凝定不敲。
仿如问道,等待着石像的释疑。
“我当然不是。”石像口吐人言,僧人依然凝立不动,显然他对于这个答案并不满意,又或者是根本就没有相信。
石像继续说道:“我自小随老剑客行走天地,受他教导,被他开了灵慧,后来又在千罗山观道藏,随师姐学导引练气之法,最后继承河神之位,纳信仰于泾河、霸陵,才有今天的我。”
陈景解释着。
木真突然说道:“你本不用解释。”说罢,又低头闭眼,绕着石像敲起木鱼来。
地上草地已经被他踩出了一圈空白来。
石像上发出了一道笑声,随后说道:“那你觉得我说的对还是不对,无论怎么样,一个人活着,先要有一个独自的活着。”
陈景所说的这个独自的活着,并不是单纯的指一个活着的生命,而是指一个独立的思想,作为一个修行之人,必须要有一个独立的思想,如若不然,那便算不得修行之人,最多只是一个术士、方士。他相信木真知道他的意思,木真也肯定知道,他在围着石像转了几圈之后,突然说道:“你说是没有错的,但也未必对,我现在不能反驳你。”
说罢他便在石像下坐了下来,任由狂风暴雨拍打在身上,手中则一下一下的敲着木鱼。
世间之人,若要分的话不过是三类,一种为人云亦云者,二种人便是择爱听之言信之者,第三种则是有着独立思想者,此种人每见一事,必能究出其因果关系,对于世间之事,必有自己独特之见。陈景所说的人便是这种,若要成为这种人,必定要经过漫长的时间修行。
陈景认为,那种人云亦云者并不算一个独自活着的人。
他不知道木真说不能反驳是反驳不了还是不能行反驳之事,虽然不知道,但是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因为木真已经在努力的将内心之中那燃起的不属于他的思想火花浇灭。因为他手中的木鱼敲的非常坚定,显然,他是决定做一个独自活着的修行之人。
在木真的心中世界所发生的一切相对于真实的大千世界来说,只是一念之间。
青华宫上空的金身佛像突然朝凌宵宝殿看来,只这一眼,就像是洞穿了时空,看到木真的心中,看到了他独坐在石像敲着木鱼。
他只看了一眼,便将目光收回,回答着那妖族太子坐在紫微宫中发出的责问。
“言行俱是外象,我所言所行,皆是同一心。无论雷霆诛魔还是导人向善,皆是出自一心,对苍鹰如是,对蚍蜉亦是如是。”金光中的和尚说道。
太子大笑道:“和尚,你可知道谦虚谨慎为何物啊?”
“无论谦虚谨慎还里是张狂跋扈都只是因为他的内心不平静,不如一。所以才需要谦虚,才会谨慎,这是他惧怕人言,与张狂跋扈并无区别。我心中是这般地想,也是要这般的做,为什么不敢这样的说。”青华宫中太乙救苦,青华宫上空的丈八金身之口说道。那种天下之大,舍我取谁的感觉铺天盖地而下。青华宫中有人念唱着佛号,而别的人在听到他的话后一个个都皱着眉,身上冲起光华,似要抵挡青华宫上空金身佛像传导开来的那种威严,只是那是直荡心灵的一种感觉,不是外物法宝、法术所能抵挡的。所以他们纷纷化为灵光飞腾而起,远避开来。然而却看到下界有灵光飞腾而来,虔诚的拜倒在青华宫前。
妖族太子心中大怒,因为拜倒在青华宫前的人中妖族之人,还有多的初开灵智的禽类飞向青华宫。
突然,紫微宫上空出现一片焰火般的光华,隐约间似巨鸟啼鸣。啼鸣声中,那些在青华宫上宫盘旋的禽鸟一只只掉落在青华宫屋顶,转眼之间,那里本是百禽来朝和祥景象变成死尸遍布宫顶。
“和尚,你的慈悲呢,为什么不救他们?那么多的生命因你而死,你难道就不感到愧疚吗?”妖族太子坐在殿中大声道。
青华宫上丈八金身开口说道:“太子杀之,何言贫道之罪?古有天魔降临惑众生,却言众生之罪,太子此言与天魔之言何其似哉。”
“原来这便是灵山世尊为人安帽立碑之言,这就是青华宫太乙救苦高论,你今日道我言天魔之语,明日便能给他人定同罪。真是大开耳界啊。”妖族太子大声嘲笑道。
两个人的话都在九天之上回荡着,紫微宫上空灰气翻涌,灰气不断的变幻出各种兽形来,极其逼真,形神俱备,只是不断的变化着,一只出现,另一只又隐去。
“太子此言大谬也,诸天生灵,生死俱有定数,然而修持却能改天命,他们观吾佛之法,顿悟过往,即使是现在死去,也是安详的灵魂,他日必投生于吾之极乐世界之中,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
“极乐世界?这世间有吗?虚妄之言,也在这九天之上说与这周天生灵听。”太子的声音在九天之上漫洒开来,在天空云端的修士都能听得到。
“世间本无极乐世界,但在有了极乐之生灵之后,极乐世界便有了,极乐世界存在于每一个生灵的心中,每一个生灵都可以进去永享极乐。”青华宫上空的丈八金身说出来的话永远是那么庄严而认真,让人听了情不自禁的信服。即使是他说的是世间不存在的事物,即使那些修为高深的修士听了之后也忍不住地在想着,难道真的有那么一处地方。
在他们两人正在此处论道之时,那边神宵玉清府上空突然有清光冲起,清光如水,一个人自清韵如水的光华之中坐了起来,站直,这个人身上的道衣法冠都极为清晰,宛如真物,而他的脸庞却看不清,朦朦胧胧。他身体不断的涨大,最后探出身来,竟是已经到了凌宵宝殿的上方。
远远地看,那就是一个巨道人探身注视着下方宫殿。
那巨大的道人脸上突然张开一张嘴,一声巨吼,凌宵宝殿都似晃动了一下,只见凌宵宝殿的屋殿之上浮现一个座石像,石像宛如在水中,被这一声巨吼,才将水面上的黑色苔藓给吹开,石像便显露了出来。
石像面无表情,但是双眼却像是活着的,面对着这道家的顶级神通,竟是一点惧意都没有,有着的只是一种任他天崩地裂我自岿然不动的静守。
清光之中坐起的巨人是道家的身外化身,又称之为道灵,是凭一念聚灵力为身而显化的神通,道灵能有施法主人多少的实力,便看施法者的境界了。据说这是道祖悟出的神通,曾一念之间化出数个身外化身,个个都有着道祖的八分实力,而且这身外化身还有一个好处便是不必主人控制,又是无生命的,所以是道家必修的几种神通之一。
这一声大吼,对于陈景本人有着巨大的威胁,内外皆有,于外,陈景倒也不惧,但是内里却如沸水翻涌,而陈景就像是那个盖着锅的盖子。
他凭神像镇封着那么多人,本就已经是很尽力了,在这个道灵一声吼中,凌宵宝殿之中有四个的眉角立即跳动着,似是随时都要醒来。但凡是其中有任何一人醒来,对于陈景来说都是灾难性的。所以陈景根本就不能让他们醒来。这四人之中以正阳最为锋利。
在正阳的内心世界之中是满天的血红,满地的死尸,那些死尸还都是他的师兄弟们,尸体之前是一座石像,石像的掌中有着一柄黑色长剑,剑名戮仙。
这些是正阳内心最深处的记忆,是他最为深刻的。这是金鳌岛上的一幕,只是当时戮仙剑并不是在石像的手中,而是在一个剑架上,那些师兄弟都是上前去拔剑后,被戮仙剑吞噬了精血干枯而死的。
而现这剑则是被握在了石像手中,而他心中的仇恨也都转化到了石像上。
这个场景是他最深处的记忆所化,如心魔一般。
陈景感受到他的痛苦,那是一种不可言述的痛苦,他的师弟、师兄、师父都一个的死去,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那种痛苦,那种背负着复兴金鳌岛的重负与仇恨最终混杂为疯狂,疯狂杀气。这个小殿之中,慢慢的充斥着杀戮之气,陈景知道,他要拔戮仙剑了,这不是他想要的,在正阳的记忆之中,戮仙剑是被他拔了出来的。而这时,他也一定能够拔出来,在他的疯狂杀念之下,陈景知道自己很难再镇压住他,即使能镇住他,也镇不住那把戮仙剑。
所以陈景要破去他这种慢慢的变得单一的意境,让他不再去拔戮仙剑。而在正阳记忆之中这个时候并没有人出现,也没有人说过话的。
石像突然口吐人言:“这把剑,你不能拔。”
正阳一步步靠近脚步一停,非常意外,似乎有些想不通,但是却也只是想不通怎么石像怎么说话了,他像是已经不记得这是在他自己的心境世界之中,而非现实,也似忘记了自己在凌宵宝殿之中。
“我的师兄、师弟、师父都是因为拔这戮仙剑而死,为什么不能拔?”正阳冷冷的问道。
“正是因为你师兄师弟师父都是因为这把剑而死,所以你更不能拔。”石像说道。
正阳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却又很快被杀机所取代,只听他说道:“你这个妖魔,就是你在阻挡着我们拔剑,就是你让他们死去的,我要杀了你……”
他大声地喊着,最后话未说话已经扑向那石像,将石像手中的戮仙剑拔了出来,一片剑光飞逝而起,剑光掠过石像的头颅,石像头颅立即翻落而下。
第二十二章 仙不持授,道应弃之
正阳心中石像头颅被斩下的一刹那间,凌宵宝殿之响起一道若隐若现的剑吟声,有剑光自殿中透出。
这剑光一闪而已逝,就是在凌宵宝殿上空那个道灵吼出一声后的瞬间。然而,这剑吟声只是在虚空流转,却又再无第二声便又消失于无尽虚空。
正阳的心中世界里,那座石像头颅被斩断,掉落在地上,转眼之间已经化为碎石,但是在金鳌岛的大殿之外,却有一个人的声音传来。
“戮仙魔剑,仙不持授,道应弃之。”门外走进来一个人,此人正是陈景在中元国君安城中见过的白云观主,当年陈景在中元国君安城时,便已经感受到了他身上的气息应是属于金鳌岛截教一脉的。
三山五岳间的道家门派各不相同,同称道家练气士,那都是非道门的人这样称他们道门,而他们自己却一定会说自己是某某山某某观的练气士,因为虽然同为道家,却都只认师承,可见长生道君能够召聚天下间那么多的道门修士,是多么不可思议,也可以看出他的身份多么的不一般。
而每一支传承下来的道家,修行方式都不同,身上的法力波动与气息自然就不同,金鳌岛截教一脉的修士身上气息必定是清韵之中有一缕清光如剑高高竖起。这便金鳌截教弟子,即使不是也是截教一脉传承出来的弟子。当时白云观主虽然中正平和,然而他动用法术时显露出的气息,仍然在头顶显露出了那一缕直冲虚空的清光。
这个白云观主自然是陈景幻化出来的,在之前,陈景听到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