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2
随后是百鸟争鸣,一个天子般的人物横卧在鼎旁,似乎是死后将古鼎做了陪葬品,鼎上分别装饰着四枚古符,分别是龙、人、鱼、鬼,都嵌在鼎身的一面圆盘之中。看那圆盘竟极似秦王照骨镜的样子。
接下来山陵遭天雷击穿,有许多人把古墓中的巨鼎抬出,鼎器至此已经四分五裂,又被人铸成厂炼药的丹炉。
这一层图案应该是记载这丹炉的来历,似乎是周王朝时恨天氏进贡的古物,被某一代周天子下葬时埋人古墓,后来由于自然灾害,使得古墓内的器物暴露出来,才有人将铜鼎取走,改铸为丹炉。如此看来,那些上古的卦符,都是从归墟流传出来的。
我知道恨天人精通古卦,可以照烛以卜万象,但有件事始终被我忽略了,秦王照骨镜既然与那几枚神秘的无眼卦符配套,它就应该是一面卦镜,而关于秦王照骨镜的来历,恐怕就未必如陈教授所言了。也许我们从—开始就被骗了,什么古镜镇尸,镜背为尸气所浸不能照人,都是与这南海卦镜毫不相干的。秦王照骨镜也许确有其物,但肯定不是我们从南海沉船中打捞回来的那面古镜,鬼知道这镜中埋藏着什么秘密。
Shirley杨的脸色也不太好,她自然已察觉到我们被人欺骗了,可从她眼神中流露出的则是疑问:“孙教授潜入博物馆来看五色丹炉,是同他研究所谓的秦王照骨镜有关?他如此痴迷这面古镜,究竟想做什么?”
我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老小子的工作记录已落在咱们手中,回招待所后仔细看上一遍,也不愁查不出他的底细。”
我们又将五色丹炉从里到外看了个遍,随后又让艾小红带我们去看了绘有女仙的漆棺,以及铜鬼、铜人的复制品,觉得再无遗漏了,这才心满意足。
艾小红把我们送到自然博物馆门口,我跟她握了握手,客气道:“我跟你哥爱捣蛋是战友,你就跟我亲妹子差不多,也不跟你见外多客套了,但还是要感谢你今……
'下一页''上一页'天晚上带我们参观了这些文物,另外还见识了这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生前专门吃人的白蝙蝠精标本。”
艾小红说:“胡大哥你别开玩笑了,等将来你们有空来湖南,我带你们去参观我们湖南的镇馆之宝,那可是千年湿尸,世界奇迹,比白蝙蝠标本有意思多了。你看到过真正的千年古尸吗?不是仿制品。”
我对艾小红嘿嘿一笑,说道:“以前倒是看见过一两回,不过不是在博物馆里,所以没敢细看,等下次去到你们那再好好参观。”说完便挥手同艾小红告别。
我们回去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夜了,路上根本没有车,只好和Shirley杨开“十一号”,等走到招待所的时候,冻得肺管子都麻木了,赶紧先用暖壶里的热水冲了杯茶,连大衣都顾不上脱,就点上支香烟,准备翻看孙教授的工作记录。
我正要翻开来读,Shirley杨却突然按住笔记本说:“我觉得这么做是不是不大好?也许这些都是孙教授的心血,咱们不应该在没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下偷看……”
我说:“偷看也有很多种,有一种偷看是无意中看到的,他掉在地上被我不小心看了几眼,按理说不能算是偷看。再说天底下重名重姓的人多了,咱们要不看明白了内容,怎么好只凭一个名字就还给孙教授?”
我把Shidey杨的心思劝活了,说服她陪我一同查看这本工作记录。此时在招待所里,再无旁人相扰,说起来我老胡也算是业余考古爱好者,自然是要静下心来一页页仔细观看。我对Shirley杨说:“孙教授曾经对我说他的工作内容都是国家机密,他娘的吹牛不上税,咱们就看看这位研究龙骨天书的专家都有什么国家机密……”
我早巳抑制不住好奇心,边说边翻开工作记录。这种笔记本是最寻常不过的,里面每隔数十页就有一张彩插做装饰,彩图中多是北京的各种景观,包括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颐和园等等,纸色微黄,里面还夹带了许多票据,恐怕用了不少年头了。第一页印着孙教授所在单位下发文具的红章,底下有用钢笔写的“谨言慎行”四字,最下边是“孙学武”的签名。
翻到第二页,只看了头一行字,我和Shirley杨都是一怔,心中极是惊诧,异口同声地问对方:“孙教授怎会知道大明观山太保?”
第三卷 怒晴湘西 第五十四章 失落的记录
我记得陈瞎子对我们讲述盗墓往事的时候,曾经提到过观山太保,搬山卸岭合盗瓶山古墓的时候,在无量宫丹井下的铁阁露房的山腹回廊中见到过一具形容诡异的尸体,根据尸身上的遗物,推测其为明代的盗墓贼观山太保。
以当年卸岭盗魁陈瞎子与搬山道人鹧鸪哨的阅历见识,尚且对观山太保只闻其名,不知其实,只听闻此辈行踪诡秘无方,观山之事,神仙也猜他不到,当时卸岭群盗正在寻找瓶山古墓,只把那具观山太保的尸体匆匆焚化了事。
陈瞎子的这番话言犹在耳,但我和Shirley杨却完全没有料到,在孙教授遗落的这本工作记录中,竟会提到观山太保。
我与孙教授只在陕西古蓝县见过两次,双方话不投机,而且此人脾气古怪,喜怒无常,说起话来遮遮掩掩,屡屡欲言又止,似乎对倒斗的手艺人格外痛恨。但他身为考古专家,竟又偷偷摸摸潜入博物馆里窥探文物,还在工作记录中研究古代盗墓贼的历史,我看这孙教授一定是个有许多秘密的人,他做的事情才是连神仙也猜不透。
但知道秘密太多,而又不能说出来的人,日子一定不好过,时间久了,那些秘密就变成了对知情者内心的煎熬和折磨,所以有些人就会选择一些特殊的渠道给自己减压,例如把事情详细地用文字记录下来。孙学武大概就是这种人,他的工作笔记中,除了详细记载着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也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许多他个人的主观意识。
我和Shirley杨仔细阅读了这本记录,陈教授与孙学武是多年的老朋友,以前也常对我们提起他的事情,加上一些我们的揣测,很容易就能理解记事本中的内容。原来孙教授提到的国家机密,也确实是“国家机密”不过他所谓的“国家机密”,并不是现在当代的,而大多是古时候的绝对机密。
占卜、征兆、预言、暗示之类的古老文献记载,不仅东方有,西方也有,内容和形式大多都非常神秘、隐晦。中国古代的秘密文献,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龙骨,也就是刻在龟甲上的铭文与符号,后世学者将这些古怪难解的神秘文字,称为天书、谜文。
龙骨天书中记载着大量巫卜、天兆、不死、长生之类的内容,专家对于“天书”的破解工作,是极其艰难枯燥的,从事这一工作的人很少。虽然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些巫卜内容多是不可信的,是科学尚未开化的古老产物,但对于研究几千年前的社会、经济、军事、政治活动,龙骨天书仍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孙学武的工作内容,就是破译解读古代秘密文献,也专门负责从各地发掘收集刻有各种古文字符号的龟甲、兽骨,虽然收集整理容易,解读起来却没任何参考资料,破解那些体系与历史背景不同的古代密文,实在是难于上青天。有时一个简单的符号,就要用掉几个月的时间研究考证。长期面对这种艰难枯燥的工作,养成了孙教授孤僻的性格,但他仍然痴迷于此道不可自拔,甚至用“走火人魔”来形容也不为过。
直到后来出土了唐代的《龙骨谜文谱》,对龙骨天书的研究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可随之而来的,又是另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碍,那就是卦象、机数。
西周时期盛行演卦,照烛龟卜所产生的卦象,是巫卜的最高境界,也是所谓的“天机”,可能现在有许多人难以理解,既然古人有预测吉凶祸福之术,为何要将结果用卦象显示,而不直接描述结果?
其实不仅是演卦获天机,包括后来中国历史上各种预言,诸如推背图、马前课、梅花诗、烧饼歌之类,无不隐晦难解,多有故弄玄虚之意,把所谓的预测和秘密,都用暗示的方法流传下来,或图画,或诗词,种类五花八门,事后方解其意,似乎故意不肯预先告诉人们结果。
这种形式,实际正是古代传统观念的一种体现,古人认为“幽深微妙,天之机也;造化变移,天之理也。论天理应人,可也:泄天机以惑人,天必罚之”。
意思是说,牛生不息的“天道”可以谈论,让人们懂得天人相应的道理,但“天机”则不可明言,因为天机微妙,容易使人迷惑妖妄,正如常言所说“天机不可泄露”,君子应当“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西周时期的周天十六卦,却穷通天地之变化,烛万物而无所隐。据“龙骨天书”上记载,周天卦数出世之时,夜有鬼哭,随后黄河泛滥,淹死人畜无数,只因造化中的秘密,从此发泄尽了,所以才被迫毁去二分之一,仅留八卦存世。
这些失落的古卦,也成了孙教授研究中的瓶颈,记载古时卦象的龟甲数以万计,是一个庞大无比的信息宝藏,但没有周天卦数,就根本无法解读,他一生倾心竭力的研究成果,只缺少最关键的一把钥匙。
又因为孙教授性格古板,不通人情,打点不好人际关系,所以常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但他死钻牛角尖,打算找出周天卦数,把西周的古卦龙骨彻底破解,到时候必定震惊中外,也不负这许多年耗费的无数心血。
古代的秘密文献,大多藏在遗址、古墓,或者洞窟里。因为古墓深处地下,空间相对封闭,里面的陪葬晶,往往能完好地保留下来,孙教授寄希望于此,每当考古部门发现古墓陵寝,他总是格外关注墓中的龟甲、兽骨和钟鼎铭文,指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但解放后的考古发掘,大多是被动发掘,而对那些尚未遭到破坏的古墓,则是按规定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孙教授常年在基层和考古现场工作,这些年来所见所闻,各地的古墓大多是十墓十空,早不知被历代盗墓贼滤了多少遍坑。
有几次考古人员发现古墓盗洞比较少,还满心欢喜,以为里面多少能保存下来一些东西,谁知进去一看,墓底下都被挖成蜂窝了。原来古时候的盗墓贼能观山寻藏,打盗洞可以直捣地宫,故意避开了厚土巨石的墓顶。跟那些经验、器械、手艺传承了几千年的盗墓贼相比,当代考古的方法显得格外笨拙、落后、缓慢。
孙教授对此痛心疾首,恨盗墓贼入骨。这些家伙从古到今前赴后继,不停地盗墓盗了几千年,才导致大量埋藏珍贵文物的陵墓,都只剩下一个个空荡荡的土坑。要不是盗墓的贼人太多,那龙骨天书里的种种神秘卦象早就破解了,而他孙教授的价值和研究成果也会得到认可,走到哪都受人尊敬,可现在只能饱受排挤,整日怨命苦挨,一时半会儿挣不出这口气来。
在学术地位上的这点私心只是其一,另外孙教授已经对龙骨天书中的内容着了迷,他倘若搞不明白龟甲上的古卦天机之谜,便每日每夜都是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有一次,孙教授意外获悉了一条重要线索。在明代,四川省境内有—…支豪族,近似神棍邪祟之辈,擅于妖术,通晓一种称为“观山指迷”的风水方术,男称“太保”,女为“师娘”。这伙人蛊惑人心,势力极大,明末政府统治能力薄弱,对其也无可奈何。
观山太保为首之人,是地方上的巨富,姓封,懂得炉火之道,炼气养形,有通天的本领、敌国的家私,收得门徒弟子无数,自封为“地仙”。此人不仅有盗墓之廦,盗发了不少各朝古墓,而且还有造陵之瘾,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在山里造了座“地仙村”。虽称村庄,实为阴宅,也就是墓穴。
他将盗挖来的明器棺椁、丹鼎陶俑,甚至别的古墓中贵重罕见的建筑材料、墓砖木椁,一律收藏在自己的墓城之中,建造了许多风格诡异的墓室,又在墓室中布设种种机括销器,地仙城中铸有“银屏铁壁”,内置“璇玑楼”,历朝山陵中的秘器珍物,多在其中。
拿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位观山太保可能有某种精神异常的症状,多牛是个疯子,对机关、风水、陵墓过度痴迷,不知出于什么动机,竟然花了半辈子时间,为他自己造了这样一座“古墓博物馆”。也有传说此人在当地盗挖过一座大古冢,掘出龙骨卦图,竟然从中窥得天机,从此后性情大变,所以才造了地仙村为百年之后藏真之所。至于他建造观山陵的真实原因,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
等到明末流寇张献忠带兵大举人川之际,他就率?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