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2
官赐福,百无禁忌”八字,寻龙倒斗无所不为,但他们十分看重祖师爷传下来的行规,没有“发丘印”和“摸金符”,便不肯做“倒斗”的勾当,所以想对付他们,应当先毁掉发丘摸金的“符印”信物,使摸金之术不复存在于世,便可一劳永逸,永绝后患。
皇上见有这等妙策,当即龙颜喜动,随后朱元璋就下了旨,历大明朝,各地严查“倒斗穴陵”之徒,不过“发丘摸金、搬山卸岭”的踪迹散布天下,朝廷拿他们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直到“永乐”年间才找到机会把“发丘印”和七枚“摸金符”毁去,但世上仍是剩了三枚古符下落不明;“卸岭响马”也屡剿不尽,不过这些举措还是起到了一些效果,在明代中期,盗墓倒斗的勾当确实一度销声匿迹。
“观山太保”得朝廷重用,跟随皇室从南京到北京,始终都在禁中听差,由于“皇陵”属于高度机密,故此不敢对外宣扬,直到“万历”年间,“观山太保”的首领就是地仙封师古了,此人实有通天彻地之能,而且对风水星相之事更为着迷,他见祖上修造大明皇陵之时“百密一疏”,忽略了有对朱元璋祖坟进行迁址,夜观天相,看此地龙气将绝,就上书朝廷迁动祖陵,但当朝皇帝昏庸,国中百事皆疏,并没有理会封师古进言。
第四卷 巫峡棺山 第三十八章 九死惊陵甲
封师古眼见世道衰微,又看圣上无道,一气之下,便找了个借口称病还乡,经过了两百多年,朝廷上对“洪武年间”的旧事,早已不怎么放在心上了,于是就放封师古返回故土。
封家在巫山的基业仍在,收入主要是开凿巫盐矿脉,但封师古对钱财视若无物,回乡后除了引火炼药,旧事推演卦象,也常托借云游四海的幌子,带着手下人去各地盗发古墓,醉心于收集古墓中陪葬的种种奇珍秘器。
有一年上,封师古忽然想起祖宗曾经留下一篇遗训,告诫后世子孙,说是封家借着在“棺材峡”盗墓,从悬棺盗取了“遁甲天书”,从而发家成为豪门望族,但“棺材峡”里明挂暗藏的棺材,岂止成千上万?在那深山里还埋着一座规模庞大的陵墓,但这座墓绝对不能碰,否则必有灭族之祸,因为墓里藏着“尸仙”。
封师古有“盗墓之瘾”,又常有“寻仙执意”,所以此心一起,纵有十万金刚罗汉也降服不住,他一想到自家门口就有座神秘古老的乌羊王古墓,便把祖宗的话扔到爪哇国去了,当即率众进山盗墓,不了却在“乌羊王古墓”中,见到了一些令他做梦都想不到的东西。
清溪封氏一族,都知道封师古在“乌羊王古墓”中见到了一些极为神秘的东西,据说是极古之物,但真正的情况除了封师古自己,几百年来无人得知,即便是他最亲近之人,也毫不知情。
按照封家世代留下的传说,是封师古自盗发“棺材峡”古墓之后,回到家中闭门不出,时隔三月,忽称自己成了“大道“,并说天下浩劫将至,只有”棺材峡“里有个取出,可谓”“神仙窟宅”,堪比秦人避乱的“桃花源”。
封师古自称“地仙”,专要广度世间的凡人,他穷工尽巧,大举在深山中修建了“地仙阴宅”,将祖上盗墓所发之物,悉数藏那其中,历时十余载,始得功成,随后告知众人,要想得到一个“出入有无,冲虚清静”的“风身云骨”,必先舍掉自己这一身凡间的“血肉重浊”之躯,愿意进入坟中“活殉”之人方能成仙,等几百年后得了大道,都可以跟着地仙重回世间,把天下所有人都给度了,成就一件莫大的功德。
当时,观山太保得到皇家钦点,在巫山清溪一带名望极盛,特别是封师古擅会巫蛊妖术,十家里有九家半信他的,愚男愚女们都愿随他习“观山指迷”之术,习他这套妖法幻障之术的,有许多忌讳,一怕黑狗血,二怕黑驴蹄子,三怕朱砂,一见这些事物,实术者“其行必现,其胆必裂”。
“观山指迷”看似玄妙,其实都不外呼是那些“吞符驱水,纸兵甲马”的手段,这套东西大多都是他封家祖上,从“棺材峡悬棺”中的龙骨天书中所得,说的好听点是古时的方术,说白了就是装神弄鬼的“妖术邪法”。
但在那个年代,越是“邪魔外道”越是能“蛊惑人心”,所以封师古一说要度众人得到,一时从者如云,一为寻仙,二求避祸,当地的男女老少大多跟着他进来“地仙村”。
封家另有一少部分人不愿去“寻仙”,“地仙封师古”也不勉强,只让他们守好古墓入口,并给后人留下“观山指迷赋”,让他们严格保守秘密,尤其是不能让“摸金校尉”知道了底细,冒险留此一条奇绝的“秘径”,是备封家后代将来有难之时,可多召集凡人,来投奔棺材山中的“神仙窟宅”,要是当年把“摸金符”都毁了,如今就不必如此大费周折了。
封师古策划周详,虽然棺材峡云雾锁闭了龙脉,难以被“望”字诀窥探,但仍然留下晦涩艰难的“观山指迷赋”。饶是如此,他也不放心,又在周围设了“九死惊岭甲”,这是封家先祖“观山盗墓”时得到的异术,奇诡难料,后人多不知晓,平时想接近“地仙村阴宅”的人,都被“九死惊陵甲”困住害去了性命,此甲按照地支循环秘密布置,其“生门”在每一纪,也就是十二年中,仅在地鼠年某月开启三天,每十二年一次的相应的月份日期,又会不断循环变化,外人难以推断,专门为对付搜山寻龙的“摸金校尉”。
在最终没进“地仙村古墓”的这部分人中,其中就有封师古的亲叔伯兄弟,按家谱所排,他和封师古都是“师”字辈,名叫“封师岐”,洪武皇帝所赐“观山腰牌”传到“师”字辈,就有他的一块。
封师岐这一条支脉都留在了山外,因为他认为“祖训“不可违,擅入“棺材山”阴宅,早晚必会闯出一场弥天大祸,于是举家迁移离川。
封师岐也是个极有见识的高人,他临终前亲口告诉后人,棺材峡里确实藏有尸仙,那山腹中有两块风水宝地,其中一处较小的形似“人头”,在古时曾被“移山武陵王”筑为地宫埋骨。
按照商务风水之理,这人头般的龙脉是为“凶煞之地”,主藏暴君,想要清楚地脉中沉积的凶煞之气,从葬活人必要极多,所以古墓中杀殉者尸骨层层叠压,陵区周围更是悬棺密布,具体数量现在根本难以估量,可以说墓内每一块砖,每一寸土,都被尸气浸透。
在那“地仙封师古”盗发此墓之后,墓中凶杀之气已破,但封师古从这座古墓的陪葬品中,发现许多青铜祭器,得知“棺材峡”中还有一块更大的风水宝地,这块地脉深藏山中,形状如同一座巨大的无盖石棺,奇的是棺中周围棺板似的石壁上描龙绘凤,但决不是人工雕琢,而是天然风化剥蚀形成,峡谷般的大石棺中,内部丘壑起伏,生长着许多奇花异草。更奇的是,在那地势酷似在石棺中,平躺着一具“无首尸体”,与远处地下的那颗“头颅”遥相呼应。
这座“棺材山”,是从“天地初分”之时便已有了,早已在世间存在了亿万个念头,那时候混沌初分,天底下哪里有人?别说是棺材了,所以那座深埋地下的“棺材山”和“无头尸体”,肯定非人力施为,而是“鬼斧神工”——尽得天地造化神奇的“自生自成”。
想这“巫峡巴山”之地,自古以来崇盛“巫风”,藏在山底下的“棺材山”,很早就被人们发现了,一直保持着在附近“埋棺驱凶”的习俗,使得山中尸气沉重,到了隋唐年间,当地更盛传那棺材山里埋有“尸仙”,但“尸仙”究竟是什么,却从没有人见过。
封师岐到死都认为,“仙道”终属飘渺虚幻,世上即便真有“仙家”,也决不可能会有古尸化为“仙”,僵尸为世间“死而不化”之物,棺材山里的东西非妖即魔,肯定不是什么“真仙”;但观山太保的首领封师古,却执意在棺材山里修建阴宅,以便寻找“尸仙”,哪里容他良言相劝。
封师岐布置封师古究竟为何如此坚信,还以为她是在“乌羊王古墓”中被鬼迷了心智,多半是入了魔障,而且看封师古神态举止已和活人大异,那脸上的气色,简直就是一具古墓僵人,苦劝无果之下,只好是明哲保身,带着剩下的人离开故土,并且在死前留下遗嘱,让后人找机会按照“观山指迷赋“,悄悄进入”地仙村古墓“看个究竟,如果封师古已经化成妖化之物,务必想法子将其铲除,否则那“棺材峡”的地势虽然偏僻隐秘,却早晚都得被人从深山里挖出来,到时候墓中万一真有什么“尸仙“,必要入世害人,后患无穷无尽。
封师岐本就是个有些手段的奇人,修造“地仙村“他也有参与,举家从”清溪“迁出之时,恰逢天下流寇之变,到处都不太平,不久又身染恶疾,所以到死也没再回清溪”棺材峡“,只是留下了遗言,封师古所作所为,实已使“大明观山太保”的自豪,坠入l万劫不复之境地,封家子孙后代,要是不把“尸仙”铲除,祖宗们的在天之灵永远不得安息。
在封师岐去世后,她的后代家道中落,每逢赶上“地鼠年”可以进入“地仙阴宅”之期,却不是因为时局动荡就是因为家难,始终不得机缘入内,而且近代中国的历史翻天覆地,经过世事变迁,他这一脉的后人凋零散落,已逐渐把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丢了个十之七八,虽还记得“观山指迷赋”全片七十二句,并且留有封师岐遗留的“地仙村”图谱,可要解“观山指迷赋”,须懂得“奇门五行”和“风水秘术”。封家后人对这些秘术仅知皮毛了。
到民国年间,封师岐的后人是“封思北”,他平生多读道藏,中年后在四川青城山做了道士,仍念念不忘祖宗的遗训,屡次进入“棺材峡”,但不得其法而入,最后坐化在隧道中,并且告诉她的两个儿子,要是封家后人不除了“尸仙”,就别给他敛骨安葬,他要暴尸于此,亲眼看着有人找到“地仙村古墓”的入口,“百步鸟道”尽头处那条隧道,在墓碑处有具尸体,就是此人。
这“封思北”有两个儿子,按《家谱》中“思、学、言、道”所排,都是“学’字辈,一个是“封学文”,一个是“封学武”,哥俩相差六岁,老父死后再无亲人,就流落在世上相依为命。
由于正值战乱,眼看没活路了,暂时顾不上祖辈所托之事,大哥封学文打算进山当“响马”,在绿林中谋条生路出来,临走前,就把兄弟过继给了一家姓孙的财主,改名“孙学武”,也就是孙教授了。
自此以后兄弟二人音讯隔绝,由于战争的原因,老孙家也逃离了故土,兄弟间就失去了联系,孙学武此后的经历大致都如他所说,由于他祖上有“棺山盗骨”的事迹,所以他自幼便识得一些蜗篆异文,加上后有所学,便从事了考古中地甲古文和一些古老密文的破解工作,知道呗下方至“果园沟”劳动改造,才又和同样被下放的兄长“封学文”相遇。
兄弟二人感叹“造化弄人”,想不到重逢之地竟是在这种场合,说起别来的情由,原来封团长果然是进了绿林道,因为还懂得家传的“观山盗墓”之术,便隐名埋姓,在“常胜山”里插香做了“卸岭响马”。
可不久后,由于“常胜山”的盗寇下落不明,在数年之内,从汉代传下来的卸岭群盗彻底“土崩瓦解”,封团长虽是名为“学文”,却最不好读书,死也不想回家务农,正好在卸岭群盗中结识了两个西北的同伙,也是兄弟两个,各个叫老羊皮,弟弟叫羊二蛋。
老羊皮活的窝窝囊囊,胆小如鼠,而他兄弟羊二蛋却野心不小,在常胜山瓦解之后,羊二蛋伙同了一批人,准备去关外东三省开山立会,还是要做这些“盗墓”的勾当。
封团长当时年纪还轻,觉得做“响马子”挺好,有吃有喝还能随便睡女人,看哪个大户财主不顺眼,拎着刀枪闯进去抢他娘的,男子汉大丈夫生在世上,就是要如此快活才好,于是一咬牙,就跟着他们一同去了关外。
到了东北才知道,羊二蛋虽然做了胡匪盗墓团伙“泥儿会”的掌柜,却没什么实权,而且这伙人都被日本关东军给收买了,所做的“倒斗”勾当都是为了给关东军效力,而且好像密谋这要找一处埋葬着“黄大仙”的坟墓。
封家祖上的观山太保盗发过唐代的一座妖陵,那处古墓埋的就有狐僵,据说此乃元教前身的邪教墓穴,其中多有妖幻之术,动这种坟墓很容易惹祸上身,另外封团长虽然一身响马骨头,专好做那些杀官造反的事业,却是条极有骨气的汉字,“响马盗”多是崇盗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