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之上 作者:莲花郎面(晋江vip2014-07-24正文完结)
几乎是眨眼间就飞到了云青头顶上。
“低头!”云青一手按住阿芒的头,一边化出白玉护盾。
阿芒这次倒是反应飞快,猛地一躬身,这只顒鸟扑了个空,去势不止,直接冲到了三岔口的另一个路口里了。
“哎呦!”那头传来一声闷哼,迟圭老儿连滚带爬的从那洞口冲了出来。
他满身都是爪痕,胳膊断了一条,看上去比云青凄惨得多。他刚刚从那边洞窟里的妖物手中逃脱,没想到迎面就撞上一只大顒鸟,正在心中暗骂这鬼运气,一抬头就和云青面无表情的脸对了个正着。
“没想到这么快又见面了……”迟圭老儿对自己布下阵法给云青设绊子的事儿还有点心虚,他勉强笑道。
云青看也没看他一眼,驱使阿芒往来时的路上拔腿就跑,一边跑还一边用黑焰设阻。
迟圭老儿愣了一下,突然脸色一变,他身后蹿出一只白皮巨熊,面前则冲出一群四爪人面的妖鸟。这两者相遇,齐齐顿了一下,然后一同朝着迟圭老儿扑了过去。
云青跑出去没多远就停了下来,阿芒在这么窄的路上实在施展不开。她听着那边差不多安静下来,于是又慢慢地走了回去,与之前不同的是,她选了迟圭老儿走的那条路。
从刚刚看来,那条路上应该只有一只大白熊。虽然它的战斗力也许比那群鸟加起来都高,但数量上相比反而更好躲。
云青从阿芒身上跳下来,缓缓走到三岔口,脚下踩着黏稠血液和脑髓,迟圭老儿已不见全尸,看来是被那白熊拖了进去。
往入口一望,一个庞大的黑影正缩成一团啃着什么,嘎吱嘎吱的声音听得人心里发麻。
云青一只手拉住阿芒,一只手轻轻摩挲着方寸盏,方寸盏亮起一点光晕,那道黑影抬头,下一刻云青就消失在了原地。
缩地成寸!
云青运转方寸盏直接越过那白熊,突然感觉到自己穿过了一个什么壁障,有种被雪水浇过的沁心之感。她停下法术,大约几秒的晕眩之后,才感到双脚踩在了实地上,她下意识地用方寸盏将阿芒收了进去。
此时出现在她面前的是开阔平坦的山顶,整座雪山呈漏斗状,疾风掠过被厚重白雪压弯的巨木,宁静而祥和的气氛笼罩在四周。
残阳落日,暮鼓声扬,远方有归鸟掠过,温暖的光芒照耀在雪山之巅。
云青惊讶地发现她面前居然端坐着一排身着白色僧袍的归灵寺弟子。
————————————————
郑真真落地之后眼前漆黑一片,她不像云青一样有心目,或者像其他入道修者一样感知敏锐,于是只能摸着墙壁一点点向前。
不多时,她身后传来两声重物落地之响,回头一看,发现地上坐着的可不就是赤霄宗那两名弟子吗?
她又摸着墙壁走回来,伸手道:“你们还好罢?”
温凌华护着她师妹,有些担忧地道:“卢茗师妹好像摔着腿了。”
“我来看看……”郑真真摸黑走过去,碰到卢茗小腿处,医道真气慢慢输进去,“可好些了?”
“多谢前辈。”卢茗小声道。
郑真真脸一红,她还是第一次被人称作前辈,忙道:“快别这么叫!啊,对了,你们看见云青了么?”
卢茗摇了摇头,温凌华略带疑惑地答道:“您的师姐让我们先进来,听她的意思,大概不久之后会下来吧?”
郑真真抬头看了眼洞窟,顶上一个口也没有,封得死死的,也不知她们几个是怎么掉下来的。云青一向挺有效率的,当时方寸盏把她挪出去这么远,云青花了不到半夜就把她找到了。此时她们隔了仅仅一堵墙的距离,没道理这么半天还不见人下来啊。
郑真真有点不安地想,那些散修看上去就不怀好意,云青那边不会是出了什么事吧?
她不知道,云青和她走的根本就不是一条路。
温凌华见郑真真有些坐立不安,开口安慰道:“没事的,云青前辈修为高深,不会出什么意外的。”
郑真真强笑道:“但愿如此吧……”
她觉得这么干等着也不是个事儿,于是问道:“你们知道这寒窟秘境中有什么讲究吗?”
卢茗性子比较羞怯,想要搭话但又不敢开口。温凌华摸了摸她的脑袋,答道:“在下从未来过这寒窟,不过听门中长辈提起,其中危险重重,但走到最后自会与圣地有一番缘法。”
郑真真听到“危险重重”就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云青不在,自己一个人不一定护得住这两名散修弟子啊,不对,到时候是她们保护自己也说不定。
她想着又有点失落,懊恼起自己的没用来。
“你们在这儿作甚?”一个有些清冷的声音传来。
郑真真抬头一看,不远处的路口站着一名看不清面目的女子,她浑身裹在桃花瘴中,右手拈着的桃枝散发出明亮的光芒。郑真真借着这点光看见她隐约捂着右臂,看来是受了伤从寒窟深处跑出来的。
“在这儿等人呢。”郑真真答道。
“等人?之前那盲眼女孩儿么?”那女子似乎记起了他们一行人。
郑真真点头,犹豫着说道:“你手臂……”
那女子抬眼,捂着右臂的手放了下来,视线牢牢锁在郑真真身上,带着一种无形的威压。
“……可需要医治?”郑真真顶着这目光把话给说完了。
那女子看了她好一会儿,这才道:“随我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眠凤廊,归灵寺,果然问题应该出在性别上!
第四十二回
第四十二回、过眼皆空;因果亦然
归灵寺乃是天下七大圣地中唯一的佛修之地。讲究的是慈悲平和;众生平等,五蕴皆空。而眠凤廊则与神隐门一般是仙道圣地,不过相互之间各有侧重。仙道多山门,与世无争,效法自然。
这么两个不太容易起争端的圣地放到一起却闹得不可开交;说到底问题还是出在“道统”二字上。
十万大山反复多次袭杀人族;是清川山府与履天坛的道统之争,墨陵剑阁与神隐门倾天之战;是人道与仙道的冲突;还有酆都城曾介入天祝国与大镜国的朝代更替,将十几座城池化作鬼域,则是鬼道与人道的争端。
眠凤廊和归灵寺这点事儿放在整个修真界是稀奇;可是在各大圣地之间却也平常。毕竟修真界散修为主,他们概念里还没有“道统”这样庞大的成分。而圣地作为各大道统的领袖,自然对此更为上心。
其他几个地方隔得远倒好,眠凤廊和归灵寺都在大雪山上,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动不动就要打上几场,发展至今已经到了借道统之争磨砺弟子的程度了。
原本履天坛也在这附近,那时候三足鼎立,三方制衡,还算行为平和,斗法有序。但西北这么大点地方实在资源有限,容不下三个庞然大物,所以履天坛干净利落地迁到了中南人口稠密之处。剩下二者的脆弱平衡已经维持了百年之久,怕是马上就要有大冲突爆发。
而迁去中南的履天坛好景也只维持百年之久,近来又和更南边的清川山府频繁发生摩擦。眼下十万大山天妖胡寒眉率百万妖军迫近人族边境一事尚未传开,不然又是一场轩然大波。
不过这些都不是云青眼下要考虑的。她现在看着眼前一排年轻的归灵寺僧人有种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之前走在寒窟秘境中,迟圭老儿和君华道人见了她就欲言又止,她那时候不明所以,也没空想太多,现在终于知道他们在欲言又止什么东西了。
寒窟秘境是两大圣地同时在用,而眠凤廊只收女弟子,归灵寺只收男弟子,这么一来肯定要在其中设下些分辨的秘法。不然资质绝佳的女弟子跑去归灵寺,而心性出众的男弟子跑去了眠凤廊,岂不可惜?云青想通这个关窍,用天书一探,果真是用了天地阴阳分化仪。
阴阳造化,各有异焉,所行之道,亦各不同。
这天地阴阳分化仪用种种大神通将开天辟地之至理演化出来。使这寒窟秘境中清阳上天,浊阴归地,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这么一来,根据“浊阴归地”这条,郑真真和那两个赤霄宗女弟子掉进地下,完全就是秘法在驱使。而云青所走的那条路上也压根没看见一个女人,迟圭老儿与君华道人都是“清阳”之属。
正是因为知道这种不可逆的秘境法则,遇上云青的两名入道之人,都只是怀疑自己将云青错看成女孩儿了。毕竟云青年纪小,虽然面容略显阴柔,但声音和行为举止上几乎是区分不开的。最重要的是她身怀天书,遮蔽天机的本事了得,就算仔细探查也得不出什么结论。
至于为什么云青会被划为“清阳”,估计和阿芒脱不了关系。他们一命双生,从命格上看根本就是一人,天地阴阳分化仪再怎么玄妙也没法儿将他们两个分开。于是云青就被阴差阳错地带到了归灵寺的接引弟子面前。
这是个接近莲心虚空藏观想法的好机会,当然随之而来的危机也少不了。
“这位……施主,你身上的可是履天坛的祭服?”
见她凭空出现在山巅上,离她最近的那名接引弟子停下诵经,抬眼问道。
云青点了点头,压低些声音说:“正是,晚辈路遇艰险,幸得履天坛一位女弟子相助。”
那名接引弟子的面容在夕阳下显得十分柔和,总是带着若有若无的笑容,看上去慈悲而淡漠。他点了点头,说道:“阿弥陀佛,想必施主之前种下了因,才有此番的果。”
他也不提收云青入门之事,就随便扯些有的没的。
云青对佛门弟子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们特别能说,于是也耐下心来:“大师此言差矣,你怎么知道不是她此番种下了因,要我将来结下此事的果?”
“因果者亦非绝对,万事万物既可以为因也可以为果。那位女弟子种下的因,未尝不是另外一件事的果。”他一粒粒地拨弄着佛珠,复又垂眉敛目。
云青一怔,不知如何反驳。这接引弟子不见得信了她说的话,多半是在与她谈佛法,考她悟性,察她心性。
此时不知从何处传来了悠长的钟声,沉沉尾音轻颤着落在寒冷的山巅,一下下按在心口,让人感觉沉重却安宁。
想不通那便不去想。
云青听着这钟声,盘膝坐下,安安静静。那接引弟子看了她一眼,眼中略带赞许。
山巅之上,长风激扬,夭夭枝叶,相倾近折,簌簌之声不绝于耳。
古寺钟声穿透厉风而来,每一声钟震颤,心中便散去些尘埃,多一分明悟。
坐了好一会儿,直到夕阳从那名接引弟子跟前照到云青脸上,她才开口。
“世间万物,过眼皆空,因果亦然。世上本无因无果,心中脱不了凡尘俗欲,于是便作茧自缚,强说是因果相连。”
那接引弟子停下转佛珠的手,起身淡淡地道:“说得好,且随我来罢。”
云青随他起身,神色平和,不起一丝波澜。
那接引弟子一只手捏着佛珠,另一只手拿着禅杖,这杖以竹苇为之,看着十分简陋,但云青却能感觉到其中散发出内敛的浩大佛力。他走到悬崖边缘,躬□,将禅杖往石壁上一劈,那脆弱的竹苇就刺进了封冻的岩石里,他向下一跳,整个人借一根竹苇禅杖就悬在了万丈高空之上。
云青明白,第二道考验开始了。
一名站在边上的小沙弥将一根相似的竹苇禅杖递给她,双手合十:“阿弥陀佛,施主量力而为。”
云青握着禅杖,正想用玄元化玉术,但旋即反应过来,刚刚那接引弟子分明什么法术都没有施过。她掂了掂手里的禅杖,不轻不重,尖头处还包着布,若是不靠法术根本不可能穿透坚硬的石壁。
那么那接引弟子是怎么做到的呢?
云青细细回想着曾在履天坛看到过的一些佛道典籍,这种禅杖似乎不是用以争斗的兵器,而是坐禅之时的警醒之具。上师往往用这禅杖轻轻点醒那些误入迷途,或者心有迷障的弟子。
等等,警醒之具!
云青隐约有些猜想,她学着那个接引弟子的样子,将禅杖抵在石壁之上,以这竹苇禅杖为媒细细感应着自身真气与大地共鸣之感。天地中逸散的灵气在禅杖与石壁间游离,云青试着将真气与自然贴合,缓缓运转,直到与这大地再也不分彼此。她手中也不用力,那石壁仿佛自己裂开一般,一点点将竹苇禅杖吞没并且咬紧了。
警醒之具,以醍醐灌顶之术将无灵点化为有灵。
云青见禅杖扎得稳妥了,于是也纵身跳下来,没受伤的手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