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之上 作者:莲花郎面(晋江vip2014-07-24正文完结)
“归灵寺与我们的事情,你想必也听说过吧?”惊花眼中有凝重之色。
郑真真心下一紧,点头:“嗯,你们成天打架?”
“……”惊花看着她的样子,觉得自己真是想严肃都严肃不起来,“我宗与归灵寺龃龉颇多,若是你今后外出,务必小心。”
郑真真还是第一次听见眠凤廊的人自己谈起这两大圣地的争端,不由好奇:“你们为何天天争战不休,这可不像是修道者所为。”
惊花斟酌了一下措辞,最后还是开口道:“我们对于彼此而言都是异类。”
“啊?”郑真真没明白。
“你现在还不明白,说实话,我也不是很能明白,但是事情就是这么发生了。”惊花看上去也不是特别想深入这个话题。
郑真真却不懂察言观色,她疑惑地道:“我以为只有散修才喜欢打打杀杀。”
惊花屈指弹了下她的脑门:“怎么能把我们同散修比?”
“这么说吧,散修之间厮杀是因为他们道心有暇,不愿凭借自己的力量去求仙问道,将希望寄托在法宝和灵药之上。但是圣地之间厮杀却有不同,我们都道心纯粹,一心求道,不曾有半点迷茫,然而正是这种对道的认识让我们走上的彼此厮杀之路。”
郑真真想了一下,散修认为法宝和灵药能助他们修道,于是杀人夺宝,圣地之间必定有什么东西是她不知道的,所有圣地之人都认为能够借此修道,于是彼此争夺不休。
“那是什么?你们在争的东西是什么?”郑真真问道。
惊花没想到她能听明白,沉默了一下才道:“道统,我们在争夺道统。”
——————————————
与此同时,归灵寺藏经阁中。
一道瘦小的身影穿过青灯黄卷,在高大的书架间显得影影绰绰。
云青这时候已经换上了僧袍,艳丽的大红色衬得她脸色越发苍白。她一个一个书架走过去,在每个书架下都驻足停留。
在青灯所不及的地方,她把手按在书架边缘,闭目催动天书。微小而细致波动渗透到每一本古籍中,再被反弹回来,由云青接收。这种探查极耗心力,但没有一个细节能够逃脱。
这个书架似乎也没有异处。云青心中叹息,然后挪动脚步走向下一个书架。
她一直在藏经阁接收各种要务,但是直到今天才轮到藏经阁的看守任务。监守自盗是必须的。
她突然在下一个书架前停下了,心目之中可以看见,在这个书架的另一侧站着个熟悉的人。
“师兄?”
一只修长的手从这个书架上取下一本经书,云青抬头,心目看见那个缺口处露出了觉鸾那张温和却淡漠的脸。
“嗯,见你在忙所以没有打扰。”
云青心下一紧,也不知这家伙在这里站了多久。她一个个书架摸过去怎么看都不正常,他居然还说什么“见你在忙”。
“师兄请随意。”云青也不多说,从书架边退开,正要走到桌案前去。
“说起来,你尚未选过修行之法吧?”觉鸾一边摊开那本古籍一边有些不经意地对云青说道。
云青只得停下脚步,隔着书架对他说道:“我尚未承戒,不敢妄自参悟佛法。”
“无妨,我有传法之责,你想学些什么与我说便是。”觉鸾慈和地朝她笑了笑。
云青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敢妄言,她坦荡地迎着觉鸾的目光答道:“我不知归灵寺有何传承,还望师兄指点。”
觉鸾看了她一会儿,收回目光,将手里的佛经翻了一页:“可成大道的嫡传绝学仅有洗髓经,易筋经。你是内门弟子,可授其一部分。”
每个圣地都有能够成就大道的绝学,每一部都能数得过来。这种传承非嫡传不得授,但也有一些方法规避这点。比如履天坛前辈大能将君子乾元道分化出万千分支,且每一个分支都能回溯到君子乾元道本身,这样就能将君子乾元道的残部给底层弟子修炼。
归灵寺的方法也差不多,他们习惯将经书拆分出很多卷,每卷都能独立成篇。这样就可以将残篇传给底层弟子了。
觉鸾的意思就是可以传她一部分归灵寺绝学。
“师兄可否详说一二?”云青想着虽然这两部都不是她想要的,但若能以此参天下法,悟天下道也是甚好。
觉鸾目光停留在书页上,只说了一句话:“易筋可成金刚体,洗髓可了长生梦。”
云青心下有些猜想,易筋经与洗髓经之间也许是相辅相成的。就像六道阎魔宗的大日黑天轮、阎魔破妄轮、六道无生轮一样,单独每一个都可成大道,但三轮合一另有妙处。
“长生有谁不愿,还望师兄传我洗髓经罢。”云青答道。
觉鸾点点头,视线从未离开过他手里的那本书:“明日正午,我在传法殿授你洗髓经千字。”
佛家收弟子也好,传法也好,都仪式颇多。觉鸾大概是要先做些准备吧。
“多谢师兄。”云青微微躬身,向觉鸾道谢。
觉鸾将手里的经书合上,道:“月上中天,你也该回去了。”
云青对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看管藏经阁的时间已经不会感到惊讶了,这人最近确实盯她盯得很牢。
她向觉鸾告退,出去的时候遇上换班的弟子,那人似乎对觉鸾深夜在此处感到十分震惊。
觉鸾看了眼窗外皎然月华,那温润的光芒照在他手里的书上,泛黄的书页边缘变幻出无数白色莲花,这些莲花或开或合,姿态万千,栩栩如生。
他将这本书收入怀中,然后从其他几个书架上又取下几本书,笑着对那名看守弟子道:“几本秘藏我先带走了。”
“师祖还请随意。”那名看守弟子双手合十,恭声道。
第四十七回
第四十七回、释尊割肉;觉鸾传法
第二天;觉鸾依言传云青洗髓经千字,看上去一切如常。
云青返回精舍中,并没有开始参悟洗髓经,甚至没有看它一眼。
她在蒲团上闭目打坐,扫净灵台;将大日黑天轮真气运转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这种纯粹而暴。烈的魔道真气充溢经脉。等心神俱寂,不再为外物所扰时;她才停下真气运转;开始思考最近发生的一件件事情。
她来归灵寺的目的是莲心虚空藏观想法,这既是她的动力,如今也成了她的阻碍。
不管是之前晒书一事还是昨夜藏经阁冒险寻书;她都表现得太过刻意。圣地里没有傻子,更何况觉鸾还是万中挑一的嫡传弟子,这么几番下来他几乎是毫不费力就能看出她的目的。
但是他不会说破,云青之所以放开胆子搜书也是因为她确信这一点。
一个人家里进了贼多半会直接报官,一个修仙门派进了贼多半会把贼赶出去。但是如果佛门进了贼,这群舌绽莲花的修佛者多半会把这个贼也变成和尚。
释尊割肉喂鹰一事在修道界流传甚广,这典故背后帝释天与诸天龙鬼神的布局且不去提,其本身对云青还是有些启发的。
典故中讲到,释尊见大鹰逐鸽,心有不忍,于是护住了鸽子。大鹰不满,对释尊说:“你保护了鸽子,而我却要因为缺少食物死去了,你这样做真的对吗?”
释尊心想:“这大鹰要吃肉,若是我杀一救一肯定是不对的,既然我发下大誓愿要救护一切众生,便应该以自身来救护众生。”
于是他从自己身上割下肉交给老鹰,以此换鸽子的性命。可大鹰还是不愿意,它说这肉的分量与鸽子不同,要想换鸽子性命便用秤来秤出一样重的肉吧。
释尊照做,可他身上的肉怎么割也无法与秤另一边的鸽子同重。老鹰劝他放弃,释尊不愿,当他割下最后一片肉的时候,他便成佛了。
云青此时做的事情和那鹰差不多。她在明目张胆试探着觉鸾的底线,让他一遍遍在秤上加码。晒书一事上,觉鸾替她点破迷障,提升心境,而昨夜藏经阁搜书一事上,觉鸾就直接将洗髓经传给她了。
若是云青接着试探呢?比如偷偷去藏经阁查看那些悬置的传承原典,比如直接对归灵寺的嫡传弟子下黑手,用秘法剥离传承。如果这样,觉鸾会不会接着在秤的另一端放上东西,来平衡她的索求呢?
云青眼下可以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她不知道是她先从秤的另一边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是觉鸾先“成佛”。
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平衡实在是太难掌握。
对于觉鸾而言,云青只不过是诸多历练中的一个,一块算不得很上乘的试心石。此时为云青提供的便利都会成为他宏愿的一部分,给他带来智慧、禅定、持戒、精进等善法的功德福报。这就像释尊一边割肉一边发大愿“以此身誓求佛道”,等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会有突破。
而在这个微妙的平衡中,一旦是觉鸾先做突破,那么等待她的就是真正的皈依。
云青可不想当和尚,所以她必须更为谨慎小心。
她坐在蒲团上,将这些东西都理顺了之后感觉整个计划也明晰了不少。这些天她试探的度已经有些过了,近日还是应该冷静一下,待觉鸾那边稍稍放松戒心再说。
想到这里,云青不由看向了薄薄的一页洗髓经。既然这块肉已经被觉鸾放到了秤上,她也不打算讲究什么了。
云青灵台已经扫净,她放空心神,一口气将洗髓经诵毕。这么一遍下来,短短千字便牢牢印入她神魂之中。
洗髓经一共五篇,觉鸾传下的居然是其中最重要的洗髓还原篇。传说这是真正指点长生之法的篇章,不过得不到全篇也没法连贯上下文,容易产生误解,导致修行出现差错。
这残篇第一句“易筋功已毕,便成金刚体”已然印证了云青的想法,易筋经与洗髓经果真是相辅相成的。先以易筋经成金刚体,然后再以洗髓经洗心涤虑,终抵长生之途。看起来易筋经是以锻体为主,而洗髓经则是炼意为主。
洗髓经这名字取自洗髓伐毛,也与云青现在所走的路殊途同归。修仙之人往往一步就到位的洗髓伐骨,佛家却和上古时那些修士一样,愿意穷极一生去锤炼。这也算是两大道统间的分歧。
既然有相似之处,那么便可加以利用。云青目前“却食吞气”的方法有些笨拙,说不得多高深。却食,不被人间的浊气所染,不为驳杂的灵气所污,可保持自身力量的纯粹干净。吞气,以天地精炁为生,呼吸吐纳间养炼身体。
仙家这类秘法有很多,神隐门的清虚服气法和眠凤廊的服气铮挤ǘ际瞧渲星坛啦刂谢褂兄疃嗦凼龇椎牡浼5钦饫喾诺男扌姓吆苌伲笔兰负醪豢杉?br />
眼前的洗髓经也算给了云青一个不错的指点,她不必再千里迢迢跑到修仙门派去找这些生僻的服气典籍了。
云青按照按洗髓经所言运功,以真气不断调和自身生机,直到身心处于最舒适的状态。她如雕像般安然静坐,意念澄明,正合洗髓经中“身定神即定”一句。
等准备得差不多云青便开始吞食天地灵气,气从鼻中出入,呼吸绵长,天地灵气仿佛沉入海底般化入她的身体,待到淬炼肉身完毕,再将浊气呼出。
一步步下来,缓慢却顺畅,可谓是酣畅淋漓。
待到日落之时云青才缓缓睁眼,她从未经历过这种让人欲罢不能的修行。再运转了一遍大日黑天轮真气,比之前要更为得心应手,魔道真气对她肉身的反伤也减轻了不少。
佛门嫡传果真不同凡响,仅这样短短千字便有如此功效。
云青徐徐站起,有种说不出的轻巧之感,这亦是洗髓经带来的身法精进。
她略作掐算,便走出门去,出门前还不忘拎着那个竹苇禅杖。她走到归灵寺寺门前,将竹苇禅杖插。入峭壁之上,就像她下山时那样,依托着禅杖的力量缓缓上登。
上山比下山要难些,但云青这次做起来却感觉轻松不少。那时候她身上受了伤,而且对竹苇禅杖也不太熟悉。此时她以洗髓经淬炼肉身,伤势恢复得差不多了,对佛法的理解也略有提升,自然更为轻松。
待她顶着烈风到达山顶时,不出意外地看见了闭目打坐的觉鸾。
他穿着单薄而宽大的白色僧袍,但在这样的风中却连衣角也没有动一下。这风仿佛在接近他的某个距离就停了下来,一切发生得自然而然,无需法术加持。
这就是道啊。
云青脑海中突然闪过这句话,隐约捕捉到一点玄机。她站在觉鸾面前,也不出言打扰。
不知过了多久,觉鸾才睁开眼睛,和声道:“来自在崖所为何事?”
以那日举行法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