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艳大唐
沈落雁接过名册,盈盈拜倒道:“落雁还是要谢公子就命之恩,若是此名册被那个‘影子刺客’盗走,我亦只有一死而谢罪。幸好公子击败了杨虚彦,夺回了名册。”
我将目光投向宋玉致,却与她的目光对个正着,她赶忙移开目光到别处,小脸泛着红晕,我则是哈哈一笑道:
“逍遥客早闻‘天刀’宋缺晚年得一女,貌若天仙,美似精灵,今日得见小姐果不其然,不,是比传闻中的还要动人。”
话一出口,我方醒悟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误。在这个极重礼数的时代,我刚才那番话已是冒犯了宋玉致。
忙又说道:“在下是真心的被小姐的美貌所折服,并无调笑之意。在下乃一个心直口快之人,唐突了小姐,还望小姐莫怪。”
宋玉致本想对我发火,怪我初次见面便评论她的杨貌,可是却怎么也火不上来,被我这么一称赞,心里反而喜滋滋的,说不出的受用。
又听我向她告罪,心里更是欣喜,回礼道:“公子谬赞了,玉致姿色平平,公子给小女子如此高的评价,岂不是让雁姐笑话。”红着脸看了看我接着道:“家父与家叔经常提起公子的大名,道是当今天下最为出类拔萃的后起之秀,只是遗憾无缘得见。有机会还请公子移架到蜀中山城一走,以偿父愿,玉致在此谢过公子。”
“宋姑娘多礼了,逍遥客早已仰慕阀主多时,他日定当前往拜访。”我答道,心中却是明白这美女为父偿愿乃其次,见我才是目的。
“嘻嘻,玉致还是首次对人如此‘有礼’呢。”沈落雁也瞧出了其中的端倪,便调笑起宋玉致来,故意将“有礼”二字加了重音。
“雁姐取笑玉致,过会定叫你好看。”宋玉致没好气的白了沈落雁一眼道。
我笑吟吟的对二女身都道:“贞儿,君儿过来,向两位小姐辞别,我们也要起程离开了。”
二女俱是一愣,只听耳边风声忽的响了一下,还未来得及回顾左右,便见两个身影飘然落在逍遥客的身边,姿势优美至极。等二人落定,才赫然看清楚是两名绝色女子,貌比西施昭君,体态丰盈,气质高贵,初见神饴陶醉,细瞧心悦诚服。
无论姿色还是气质,俱在自己之上,二女眼中不由得流露出黯色。
贞贞和君婥见了,忙行礼道:“小女子卫贞贞,傅君婥见过两位姑娘。两位真是天香国色,难怪夫君老是念叨了,呵呵,看来我们很快就能成为好‘姐妹’了哟。”
“呵呵,‘姐妹’二字一语双关,也亏贞儿能想出来。”我心中笑道。
二女岂有不知之理,立时满脸通红,听得贞贞和君婥称赞自己貌美,虽知是客套之语,但心中也是受用非常。盈盈回礼道:“让两位笑话了,微烛之光怎敢于日月争辉。”
“沈军师,宋小姐,如此我们便就此别过了。他日定还有相见之时。”说完领着两女飘然而逝。
寇仲和徐子陵见我转身离去,心中大急,正在不知如何是好之时,耳边响起了我的“千里传音”
“小仲,小陵你们带着素素隐藏在北门附近,旦见徐世绩的宅院火起,便直管向城门冲去,到时自会有人放你们出城。以后可就要看你们自己的了,这可是一个提升功力的大好时机。”
第二卷 第十一章 济世安民
荥阳城的一间民房小院内,此时正昂首挺立着一个面相英俊,秀美绝伦的威武男子,目不转睛的盯着天空中飞舞的雪花,喃喃道:“今次荥阳之变,翟让身死不说,还连累了许多人无辜丧命,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真的是不可改变。唉。”
这时一道身影闪现在他的的身后,单膝跪地,恭声道:“属下荥阳分舵舵主吴寒参见门主。属下静侯门主差遣。”
我淡淡道:“吴舵主请起,本座此次唤你前来有事相托。”
吴寒刚刚起身,听我如此一说惊的忙又跪了下来,惶恐道:“但请门主吩咐,属下一定竭尽全力,在所不辞。”
我暗运内力,硬生生将吴寒从地上托起,身体却一直保持直立,背对于他,道:“你今晚安排一些人手,于二更天时在徐世绩的宅院放火,同时派人在见火势一起,趁乱将城门悄悄打开。切记不可伤及无辜。听清楚了吗?”
“属下遵命。”吴寒恭敬的答道。
“还有,你派人昼夜的监视沈落雁的行踪,暗中保护,必要时可现身相救,但不可暴露身份,如有人敢对她不利,杀无赦!”
吴寒被突然散发出来的强大杀气吓的一惊,忙应声道:“属下领旨,如果沈小姐有什么不测,属下定自刎谢罪。”
“好了,你下去准备吧。”我依旧淡淡的道。
“是,属下告退。”吴寒躬身回答一声,起身如疾风一般闪出了院子,消失在杂乱无章的民房小巷之间。
“夫君,当心赶快回屋吧,当心着凉。”傅君婥悄声来到我的身后,解下自己的披风裹在了我的身上。
我回手轻轻的将她的柔夷抓在手中,慢慢的转过身来,另一支手抚上她的俏脸柔声道:“傻瓜,君儿忘记以夫君的本事,又岂是这区区寒暑能伤的了我的?”
“嘻嘻,人家是关心夫君嘛,还笑人家。” 傅君婥撅着小嘴娇嗔道。
“呵呵,好好,是夫君错怪好君儿了,我们进去说吧。”我捏了一下她的脸蛋,笑着说完拥着她的小蛮腰走进了内堂。这间房是“天涯海阁”在荥阳的一处秘密藏身之处。融在众多民房之中,极是隐蔽,只有荥阳的舵主吴寒知道它的所在。
贞贞从卧房笑盈盈的走了出来,缠上我的臂弯,将我们领了进去。三人围坐在桌边。贞贞端起茶壶,泡了三杯香茗,递给我和傅君婥各一杯,又拿了一杯到自己的手里慢慢的品了起来。
我看着眼前的丽人,心中顿觉温暖,品了一口赞道:“呵呵,茶好,人更好。”
“夫君”傅君婥唤了我一声道:“刚才接到了瑜妹的飞鸽传书,说她们眼下已经到了扬州了,催我们赶紧过去呢?我看这几个妮子准是想念夫君想的紧了。嘻嘻,这也难怪她们,我和贞姐姐也是离不了夫君大人的‘双修大法’呢。”说到这里,想起了每晚的恩爱缠绵,那种叫人欲仙欲死,令人神往的感觉便羞的满脸通红。
“呵呵,我的好君儿春心有动了。”看着她可爱的模样,我忍不住调笑她。
“你坏你坏,不许调笑人家,都是你不好,害的人家……你瞧,现在连贞姐姐也在笑人家呢?”傅君婥不依不饶的娇嗔着,小拳头如雨点般向我打来。
我哈哈一笑,顺手将她的秀拳握在了手里,道:“呵呵,我们的好君儿发怒的样子更是可爱。”
贞贞也笑道:“夫君说的极是。你看君儿红着脸的模样多么诱人,就像是红透了苹果一般,看了就想扑上去咬上一口。呵呵。”
傅君婥羞的抽回了小手,知道说不过我们,索性喝自己的茶,不理我们了。
贞贞笑了笑,接着正色道:“对了,夫君,瑜没还带来了两个消息,一个说是太原李渊已经起兵反隋,自立为大将军,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以大儿子建成、二儿子世民为三军正副统帅,准备进军关中。
同时竟厚颜无耻得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答应将征伐所得的子女玉帛送给突厥人,教人齿冷。
另一个消息则是吐谷浑的复兴。“
我听后脸上露出了凝重之色道:“吐谷浑乃铁勒死敌,其王伏允一向野心甚大,不时派遣高手到中原来打探消息。杨广曾派王杨雄、宇文述两将追杀伏允,杀了千多人,俘虏无数,伏允凭着武功高强,率残兵杀出重围,逃往党项。这两年趁中原乱成一团,乘机重整军旅,收复失地,规正图谋大举,成为突厥、铁勒两族外我中土最大的祸患
最使人忧心的是伏允之子伏骞乃不世之才,不但武功已达出神入化之境,还谋略过人,野心不下于乃父。“接着又笑了笑道:”听说此人出生时脸上便长了虬髯,故从少便以虬髯示人,这么荒诞的事,真是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出来的。“
傅君婥“扑哧”娇笑,喃喃道:“长满虬髯的婴儿,模样可笑死人呢。”
我陶醉的看了傅君婥一眼,又转向贞贞道:“贞儿如此评价李渊可就是大错特错了。”接着如说书一般道:
“李渊字叔德,乃陇西成纪人氏,为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七世孙。东晋时李暠占据秦凉,自称为王,传子李歆,后被北凉所灭。歆生重耳,重耳生熙,熙生天锡,天锡生虎。虎仕西魏有功,赐姓大野氏,后来逐渐升官至太尉。后来与李弼等八人,佐周伐魏,号成八柱国,死后被封为唐国公。
其子丙出仕大隋,袭封唐公。丙妻独孤氏,与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同胞姊妹,因此文帝与丙,名为君臣,实关姻亚。李渊就是丙之子,出生时,体具三乳,日角龙庭,文帝尝称其为不凡子,格外垂爱,特复又命姓李。
丙殁,令李渊世袭爵位,历授僬,陇二州刺史。隋炀帝即位后,升李渊为太守,又召为殿前少监卫尉少卿。
及隋炀帝征辽东,遣李渊督运粮草,接济军士。会楚公杨玄感,起兵作乱,围攻东都。李渊飞书奏闻,隋炀帝慌忙引还,命渊为弘化留守。备御玄感。既而玄感败死,渊留守如故,御下宽简,颇得众心。
先是隋朝暴政,徭役日繁,民间便流传起一句话‘桃李子,有天下’,意思是说:“杨氏将灭,李氏将兴。起初先是在街巷中传播,后来有传进了宫廷,就连隋炀帝也是有所耳闻,惹起了隋炀帝的猜忌。
于是,隋炀帝就罢免了蒲山公李宽之子李密的坐亲侍,说他‘额锐角方,目分黑白,顾丐眄非常。’杨玄感叛乱,李密也与之相谋,兵败后才逃入了瓦岗军。
隋炀帝除去了李密后,有怀疑到了李浑身上,便诬陷他谋反,将他满门抄斩。
后来听说李渊很是得民心,又猜忌起他来。于是,便派人到弘化,传召李渊。李渊因为李浑被杀之事,正怀着兔死狐悲之念,突然接到诏书,便料想到隋炀帝对他是不怀好意,于是便托病不起,这才逃过一劫。“
说到这里,我便停了下来,泯了口茶水。
贞贞听后,脸上露出了释然之色,插口道:“呵呵,这么说来,李渊到是很懂保命之道。可是以他的能力却又是不足以开创大业。”
我笑了笑,道:“贞儿,这你可就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还是让夫君来说于你听。
李渊共生有四子一女,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四子李元吉。其他人三子暂且不说,这李世民却是有惊天伟地之才,乃千百年难得一见的帝王之相。
据说,李世民出生的时候,有两条龙在他的门前跳跃翻腾,三日方离去。城中的百姓皆称奇,其母也料他将来必是大富大贵,因此对他更是怜爱。
越四年,有一个书生自称善于面相之术,来拜访李渊,刚一见面,便道:“公当大贵,且必有贵子。”李渊心中大喜,于是便命人唤出四子来拜见书生。
书生独指李世民道:“龙凤呈姿,天日露表,将来必居民上。公试记着!此儿年近二十,就能济世安民,愿公勿轻视哩。”
渊闻言甚喜,书生即辞去。但渊转了一念,恐书生泄语他人,反致不妙,当即遣人追蹑,不意四处找寻,并无下落,遂惊以为神。乃采济世安民一语,作为次子的定名。
世民才阅十余领,已将古今兵法,揣摩纯熟,复生成一副胆力,到处交游,轻财仗义,端的是天纵英才,不同凡品。
当年隋炀帝被围困在雁门关时,众将皆是手足无措,唯李世民献计道:“始毕可汗倾国前来,围攻天子,必谓我仓促不能赴援,因敢猖獗至此。位我军计,应大张军容,布设旌旗数十里,连续不绝,就使到了也间,亦必鸣镇击鼓,互相哗应。始毕闻我大举,必是援兵齐集,望风遁去。”
定兴当下依计行事,逐队进行。果然始毕可汗坠入计中,即解围自去。
一年后,隋炀帝依旧留驻江都,沉湎声色。终于惹的天下英豪尽是接竿而起,将隋朝的大好江山弄个四分五裂。
梁武周起马邑。刘元进起晋安。李子通起海陵。薛举起金城。郭子和起榆林。窦建德起河间。王须拔起恒定。汪华起新安。杜伏威起淮南。王德仁起邺。梁师都起朔方。周文举起淮阳。高开道起北平。徐圆朗起预州。王薄起齐郡。萧铣起巴陵……
凭李世民的雄才大略又怎么会放过这个大好时机,这次李渊起兵造反必是受到了李世民的怂恿。
而他们向突厥称外臣更是缓兵之计,他们是想暂时和突厥修好,然后好可以集中力量西进,攻打长安,一但李阀拿下了长?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