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
跃退嫠侨ツ职伞<幢闶亲钪掌瓶顺牵灰约汗怨缘睦鲜荡粼诩抑胁蝗ゲ迨郑膊换嵩馓蟮幕觥?br />
不看现在整个郧南的富家大户都在做好人么?单是一个竹山县城内施舍的粥棚就有十几二十多家,那每一个粥棚后面都站着一户人家,而等到必要时候这些“善事”就是那保命的本钱。
梁纲的“量刑”标准早已经传遍整个郧南了。
郧阳府的灾民和乞丐本来就多,大冬天的梁纲也不消停,这两天来又从城外逃进来几万百姓。他们倒不是被红巾军逼的没处容身,而是怕红巾军走后等清军过来时遭殃。
杀良冒功的手段在清军中可是层出不穷的。
现在这些人很多都是睡在街道两旁的屋檐底下,城内的大户和衙门能够在白天给他们提供粥饭,却不能在晚上也照顾他们睡觉的地方。待在这寒风中,为着不在夜里被冻死,许多人一家一家的都挤做了一堆。在刺骨的寒风中颤抖着,呻吟着,抱怨着,叹息着……
情景凄然,但在绿营巡逻兵丁走近的时候,他们却要全部忍耐着不敢发出一声吭声。从上月昨天戒严开始,城中已经病死、冻死了上百的难民。其中多是老年人和儿童。
今夜寒风吹刮的强劲,像是刀子似的划人脸,特别的冷,也不知道明天早晨又会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尸体被抬进到乱坟岗中?
曾攀桂正在喝着热汤,这是他晚上的宵夜。从进军北上以来他日子就没好过过,心里明白梁纲难缠,可为了头上的乌纱帽他也只得拼命挣扎。年过五旬的他本来还显得略是年轻,如同四十四五的人一样,可现在,多日来的心情忧郁,使他原来丰肥的两颊全都消瘦了下去。如今在几盏明灯下显得是那样的苍白和憔悴,眼角上也显露出了几道深深的鱼尾纹,眼窝是愈发的发暗。
凌晨被惊醒后,他一直就没再补点觉,无时无刻不在关乎着前方的战事。
昨夜团山被红巾军趁夜偷袭,梁纲一战而克,阵斩了宜昌镇的一个游击将军,其部下的一千绿营兵被打掉了一半。到天亮被清军收拢时,曾攀桂到手中的败兵只剩下了四百来人。
没想过梁纲会突然出兵的曾攀桂被打了个措手不及,而等他向郧阳发出急报,再筹措好人马准备好好运作一番拖住梁纲的时候,却突然接到从郧县传来的消息,说是库房和军粮场的物资粮草被烧了个大半,马昌镇和黄龙镇的船只被骚乱的刁民全部焚毁和砸破。(部分没来得及动手,还有一些烧着的后又被清军给抢救下了)
曾攀桂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北面来的援兵要赶来竹山就只能靠两条腿走路了。换句话说竹山想要得到北面的援兵,至少也需要四五天的时间(送信路上、受到集军、再赶来),他就近的主意只能期盼着房县和竹溪的驻军。
饭后,曾攀桂精神略见好转,向旁边侍立的一个亲随问:“高燮来了么?”
“听镇台要见他,已经在外面候着了。”
“杨延彰呢?”
“杨大人还正在南城巡视,小的已经让人去召他了,马上就到。”
“让高燮进来。”
“扎。”
“卑职见过大人。”高燮行了一礼。他是竹山协的新任参将,原来的那位因丢了老巢所以就跟彭之年一样被削官为民了。
虽然竹山协属于郧阳镇管辖,可是现在文图还呆在郧西休整兵马,曾攀桂身为郧南清军第一大员,这高燮自然是归他调遣。一冬天的相处下,高燮和曾攀桂手下的那些兵将都没什么两样了。
“今天的消息如何?”曾攀桂问道,“黄茅关那还能撑多久?”
高燮脸上布满了苦涩,回答说:“逆贼兵势甚锐,黄茅关今夜怕就会易手。”
有片刻工夫的沉默,曾攀桂心中黯然。其实,外边的军情他随时都能够得到报告,用不着问高燮。可是他实在不想面对。
“保风大营(竹山协驻地)要紧,”曾攀桂不像是在对高燮说话,反而像是在自言自语。“那是你们竹山协的根基所在,此次务必要好生防守。”
“请大人放心。竹溪的人马已经有一部分增援到了保风。”守住根基之地高燮还是相当有把握的。若非是要守住保风大营,那黄茅关上以竹山协的力量再顶上一日也不是不可能的。
第一卷 短毛反贼 第一百八十五章 各方小盘算
第一百八十五章 各方小盘算
曾攀桂率四千人北上,在与梁纲纠缠的半年时候后,手下人马无可避免的折损了一些。
虽然在此期间宜昌镇的援兵也赶到了一些,但是即便如此再加上郧阳镇的竹山协,他手中的兵力(正规军)也才是五千左右。
这样规模的兵力,用来向梁纲发起主动进攻还是可以的,可是要是用来被动防守竹山却是有些为难。因为这竹山县是直面着梁纲威胁的,曾攀桂手中兵力虽不少,但四下里一分也不显得多了。
竹山县内要地颇多,曾攀桂必须一一分兵部守,而且还不能只分出一星半点。不然的话面对红巾军时,不等到援兵赶到守兵就被梁纲一口吞下了,那部守各处还有什么用处?
团山是压制九道梁的第一要地,曾攀桂必须守住哪里,所以他放了整整一千人在那里。
出了团山之后就是诸多村镇以及东西南北的道路。沿大路向南,可以直达黄茅关,破了或是绕开黄茅关(向东)梁纲都可以直逼至竹山县城城下。
而从黄茅关向西,可以到保风大营,那是竹山协的驻地,破掉这里就是打掉了竹山的西大门,红巾军也可以从西面大摇大摆的开到竹山城下。
所以入冬后,两军罢战开始,竹山协的一千主力就一直呆在保风大营里不出来,而另外的余部人马则部署到了团山后面的黄茅关。
宜昌镇剩余的两千来人马另加上数百乡勇屯守竹山县城。
作为一名沙场老将,曾攀桂就算是再放松也不可能不防着梁纲出手,要知道在去年的时候他就趁着冬天时候大大的闹腾了一把。现在轮到了自己,曾攀桂岂敢掉以轻心。
但是千算万算他算不到团山守将的心思,疏忽大意下被准备充分的红巾军一战而克。连个缓和的时间都没有,红巾军就在陈虎等人的带领下杀到了黄茅关前。
按照之前定下的计划,第二大队、骑兵队、火枪兵和炮兵一部绕道黄茅关后面,迅速切断竹山县城向黄茅关的增援,同时集结力量正面砸开黄茅关。
黄茅关的清军守将是一个都司,手下只有六七百人,连同着附属的乡勇也不足一千人。
并不算是真正的险要之地的黄茅关凭这些力量是挡不住红巾军的,炮队打先头,红巾军在黄茅关战场上迅速占据了上风。
从今天上午战是到现在,不急于一时成果的红巾军稳扎稳打,虽然这样使得战事被大大拖长,可也做到了尽量减小自身的伤亡这一目的。
曾攀桂一边要确保保风大营无碍,另一边也要保住竹山县城,在两次出兵被张世龙领兵轻松击退后,他就知晓——想要真正增援进黄茅关,就必须下大血本。否则……
思来想去,曾攀桂最终决定放弃黄茅关,而集结力量死保竹山县城。
他手中只有三千人(含团山四百多败兵),非是这些人马全数出动,否则想要打退由第二大队和火枪兵、骑兵队以及部分炮队组成的了阻击部队的拦击,是不可能的。
可要是三千人全部出动,与阻击部队大拼一场,便是击退了张世龙,其部也定然要实力大损。到时候红巾军可以轻松舍弃黄茅关,转而集中兵力进攻竹山县城,那他又该如何是好?
曾攀桂不敢冒险,所以他就只能坐视黄茅关陷落。甚至高燮这个竹山协参将也只能看着自己的部队一点点被“消灭”而见死不救。
当晚黄茅关尘埃落定,高燮带着一队亲兵连夜返回了保风。
房县县衙,书房。
王奉(道台)从一位丫鬟手里接过来一杯茶,淡淡的茶香沁人心脾,他用嘴唇轻轻地咂了一下,若有所思地端详着这一只青花茶盏。
任康宇(知县)完全明白王奉的心思,但是他要继续等下去,等着王奉自己先提起来那个极其重大的问题来,免得日后传出风声了王奉大手一挥把自己下了大狱,他本人却是毫发无伤。
站在旁边侍候的那个丫鬟不敢有一点声音,偷偷地打量着王奉和任康宇的面部表情。她知道这两位间肯定有什么机密大事,但是没有看见王奉或是任康宇的任何指示,她也不敢自动地回避出去。
过了好一会儿,王奉的眼睛终于离开了茶盏,那个丫鬟立刻走前一步,用双手捧着一个刻有鱼戏莲叶图的盘子把茶杯接过来,然后小心地走了出去。
书房中就只剩下了王奉和任康宇两个人了。王奉站起身来,在书房中里来回踱了片刻,然后沉声说道:“房县驻兵不少,现在逆匪反乱竹山,我部当立刻前去增援,此为义不容辞之事。然而却因千里房山匪乱频发,以至于我军竟无法抽调兵丁举旗西进……”
“任大人贵为本地知县父母,可有何话对本官说?”
现在曾攀桂已经将红巾军“缠”在了竹山城下,竹溪的不少人马这两天都已经汇到了保风,连郧县的援兵都走了一半路程,紧挨着竹山的房县驻军却只能抽掉出五百余兵力进至西河镇。这不得不让王奉大伤颜面。
两天,最多再有两天,三路援兵就可以齐汇竹山城下时,到时候敌我双方兵力悬殊,那时红巾军是必败无疑……
如此“盛事”岂能少得了王奉这个郧阳道台得身影?否则的话他岂不是没了脸面,更没了功劳?若是上头再落下个“不作为”的评语来,可就太冤了。所以王奉想要,也必须要任康宇迅速与房山的那几处土匪联系上,让他们近几日再“安分守己”一点,别得了丁点好处就给人(梁纲)当枪使!而只要他们识趣一点,到了日后,竹山一战完结,他必有厚报……
到时候双方都会有大受益的!
然而千言万语说得好听。这件事的实质又是什么?那是官府衙门在通匪……
虽然在郧阳府内,各县的知县父母官多多少少都有些渠道与境内的土匪窝子联系上,可是这中间是要有中间人的,一县知县怎么可能亲自出马?
对于任康宇来说,出面把这件事情办了并不是不行,也不是太做困难。房县境内至今还剩下的几窝土匪可都是“安分守己”的“良匪”,是土匪中的良民,那些个不安分的早就跟了梁纲跑了。
可是“良匪”再“好”他也是“匪”,这件事情本就是犯忌讳的,不到万不得已官场上的人是没人愿意去和那群人扯上关系的。
王奉许下的“大受益”,任康宇说不动心是瞎话,他只是个七品芝麻官,比起王奉一道之首来差的太远。而且他很清楚,这“大受益”不仅是许诺给土匪的,也是许诺给他任康宇自己的。但是任康宇要出手,就必须要王奉先开口提出这档子事,这样至少能握这一个能“同归于尽”的把柄在手中,也省的被人过河拆桥、卸磨杀驴。
房县的獐落河石岭山,王应琥住处。
就在王奉和任康宇二人在磨磨叽叽耍小心眼的时候,王应琥也和他弟弟王应凤、以及心腹廖勇富在做临行前的最后一次商谈。
“咱们教的人手是很多,可是能打仗并且见过血的却没几个,所以此次之行你二人一定要相机进止,绝不能浪战。”王应琥把“浪战”两个字咬的极其清楚,说得也响亮,生怕面前这二人不够注意,然后停顿片刻,才接着说道:“姚学才你们也要劝住了,这小子很听梁纲的话。你们告诉他,咱们手中的人都是一个个辛苦攒下的,与其形势不对还要死拼硬打孤注一掷,不如留下来这一点家当,日后好做大用处。”
第一卷 短毛反贼 第一百八十六章 袭竹溪
第一百八十六章 袭竹溪
竹溪城外,几座相连的无名小山之间,一支身着清军绿营服饰的骑兵正悄然的隐伏其中。
高大的青松葱翠的树冠如一把大伞笼盖在头顶,梁纲、姬延良、姬仲良、王应凤、廖勇富、姚学才等一班头领都围坐其下。
柳青言出去都半天时间了,怎么还不会来?难道是有变动了不成?
梁纲心中有些小着急,红巾军在竹山之所以打的那么热闹那么卖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为今天的偷袭做铺垫,可是柳青言那边要是突发了致命变动,一切可就全都要功亏一篑了!
“但愿不是一场赔本买卖!”梁纲心中暗自咐道。计划进行到眼下这一步,他只?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