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
第一百九十七章 伏击(二)
大批的绿营兵向着两侧山头蜂拥扑上。远远看去,就像是一片绿色的潮水涌击堤坝!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在进攻,知道的是却明白他们已经是退无可退。
眼下的情形,红巾军是没办法大规模就地收拢俘虏的,而即便是最后还收拢俘虏,很有可能自己(普通小兵)也等不到那一刻!
因为上面的炮击太猛烈了。
所以,就必须冲,就必须杀,就必须拼死一搏。这样才有活命的机会。况且外面不还有八千兄弟的么!
“咚咚咚!!!”激烈雄劲的战鼓声响起,伴随着的是上千红巾军将士的齐声高喝。他们枪炮犀利是不假,可刀枪功夫同样也不弱。
“快放——”柳严辰还在催促。
“轰轰轰——”开花弹在一刻不停的落下,许多时候,前一刻身边的人还在奔跑,可伴随着一声震耳的巨响,就已经变成一堆残肢断臂了。但是现在没有人(绿营兵)会顾忌这个,一人倒下再有一人接上,一千多无路可退的绿营兵士卒不得不拼命。
一具接着一具的尸体躺下,山坡的土地都被被染成了一片血红,但是后面的绿营兵还在一声不吭地迈过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进。
近了,再近了。臼炮都已经把射击角度调到了六十度仰角了。
雄浑的战鼓声再度擂起,严阵以待的第二和第三大队迅速扑下,若一道赤红的潮水。人潮汹涌中两大队的人马在各级军官的带领下向着冲锋而来的清兵兵丁毫无避让的迎头撞去,在这种激愤的战场气氛下他们个个都是嗷嗷直叫着挥刀而上。
从上空中向下看去,在血色的大地上,一个绿色潮头和一个红色潮头正迎面撞击,两股浪头稍一接触,立即凶猛地爆炸开了,飞溅出无数的猩红液体!再度给大地加深了色彩。
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场惨烈的拼杀。
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时候什么韬略计谋都派不上用场了,拼的就是双军将士谁更坚强,谁更勇猛,谁的刀子更快,更锋利!
惨叫声中死伤不断增加,胳膊、脑袋,残肢断臂,漫天飞舞,一些地方都已经起了泥浆,被鲜血浸泡着的褐红色泥浆。
砍人的旋即被砍,杀人的随即被杀,有着炮兵和投弹兵做后盾,又有着绝对的地利优势,大局上红巾军牢牢把握住了局面,绿营兵的士气在迅速的外泄着,而等到这股气势泄干泄净,齐珍国的这两千人马也就可以从清军的序列中勾掉了。
“骑兵队,给我杀——”梁纲一声令下。
两刻钟过去了。从第一声炮响到开始,最艰难的阶段过去了。
“走,上前面去!”梁纲向詹世爵示意了下,骑兵队的人马杀下去了,他身边现在只有亲卫队。
山谷里的战事是大局已定,梁纲没什么可担心的了,现在就看山口那边的了。
火枪兵和预备队加上炮兵一部也有六百多人,只要运用得当,不一时半会儿的清军是冲不破的。
但是,担心的就是……“可别伤忘太多了!”梁纲心中暗道。损失轻微和损失惨重的阻击战相比,他绝对是喜欢前者。
“轰轰轰——”炮击声不断。
“举枪。”
“瞄准。”
连连的爆炸声中,二中队三个分队的分队长都紧张的盯着站立在队列右上手位子的中队长高琼,盯着他那一只手高高的举起的腰刀。
“唰。”在清兵靠近三十丈的时候高琼长刀劈下。
随着高琼刀光的斩落。“放……”第一列,第一分队长的一声大声响彻谷口。
“砰砰——”四十声枪响瞬间释放,响声震耳。
接着第二排三十响、第三排三十响,然后再是第一排四十响……一排接着一排,一列挨着一列,环环相连,步步相扣。
二中队一百名火枪兵面对着迎面从来的清军狂潮毫无怯意。
而与之对应的就是清兵不断的倒地。山头攻坚可不是说笑的,不然的话梁纲又怎么可能只安排下他们把守谷口,而且六百来人还分成了左右两部。现在右侧打响了,左侧那里还只是炮击。
惨叫声、哭喊声,撕心裂肺的痛嚎,不能没有勾起火枪兵一点的同情,心平如镜,坚若铁石。这样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火枪兵。(个人认为这时候的火枪兵,胆小了真的干不了。两军打仗都是直接面对面的站立着放枪,要承受的压力绝对是后膛枪时代军队所无法想象的)
上千的清兵冒着炮击、手雷以及枪弹的威胁在各级军官的带领下不断地向前冲锋,顶着盾牌他们不断在前进,一个接一个地栽倒,又一个接一个地补上,不管对面的火力如何猛烈密集,他们心中有多么的害怕,却是没有一人后缩的。
这就是人海战术的威力,清军的兵丁都知道自己一方人多势众,所以个个底气十足,同时士气高涨下也有了那么一点的顽强毅勇,几方面相加起来竟然使得他们“只进不退”。
时间一点点过去,南侧的山头也已经接上了火。只有谷口的大火还在静静地燃烧,因为趁着清兵退去的那一小段时间,预备队可是给它加了不少柴的。
“死来——”狠厉的叫喝声中,两颗脑袋同时飞上了天。九环钢刀在他们脖子间一划而过,哧溅的鲜血喷了梁纲小半身。
没有虚张声势的呐喊,也没有多余累赘的花招,直来直去,干脆利索,他就喜欢这种一击致命的感觉!
“弟兄们,随我杀啊!”钢刀饮血,梁纲抢身撞入一群清兵当中,寒光抖硕,抹血断命。
战事已经开打了一个时辰了,谷内的喊杀声逐渐消停,可以判定说齐珍国的两千人马已经在这个世间消失了。而相同的是,谷口的阻击人马也遭受到了清军的猛烈进攻,火枪兵部署在山头,可是在他们下面做挡箭牌的预备队却是损失惨重。
右侧的情况还好些,除了程绍元外,还有梁纲有亲卫队在,至今还能死守住谷口要地。可左边的谷口却已经丢了,负责掩护的冯景山部,百十来人损失了近乎一半还多。
刘显龙(火枪兵第一中队长)不得已弃守后退。而错非是南侧谷口陡峭,根本不能像在右侧一样徒步下谷道,否则的话谷内的战事可能还真会有别的什么变化。
刘显龙已经引着人马后退阻击了,现在枪炮声还清晰听得见,可见退得并不远。
“将军——”一身是血的柏清华出现在了梁纲身前。
挥刀斩了面前的清兵,梁纲对于柏清华的到来微微一愣,但继而就意识到了,“可是里面战事结束了?”
“我军已经全歼清兵……”柏清华两眼中还散发着一股嗜杀之气,进谷的两千清兵只留下了三百多条人命,只要是刀刃见血的就一盖斩杀掉,而这剩下的三百多人也全部是重伤。没个两三月修养,也是好不了得。
“那就撤,立即撤。”得到了柏清华肯定答复的梁纲,立刻挥刀一声高呼:“弟兄们,咱都撤了……”
第二卷 烽火连天 第一百九十八章 禁书案
第一百九十八章 禁书案
崇山峻岭间,时间在红巾军清军的一次次缠斗绞杀、追击堵截中无息流过,不知不觉的就已经进入到了四月份。
襄阳城,北门外码头。
看着最后一只运载着书籍的小船遥遥消失在江面,宋之清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四个月时间的苦心准备,现在他终于可以清闲下来,悠悠的来等待结果了。
《扬州十日记》、《扬州城守纪略》、《嘉定乙酉纪事》、《江变记略》、《嘉定屠城纪略》等等等等,梁纲送来的这些书籍在这四个月中被他翻印出了十多万本并且在两个月前就已经陆续发散到全国各地。
费如此大奏章,做如此精心的准备,西天大乘教渴望的就是在书案爆发的一刻间,血雨腥风席卷全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人人自危的大恐慌!
时间再过半个月。
江苏巡抚奇丰额六百里加急往北京送上了一道紧急奏折。看了这道折子后乾隆顿时大怒。却是淮安知府王鹏得人私报——当地大族黄氏家中藏匿禁书,报密之人是黄府的一仆人,王鹏不敢怠慢当即就派人前去搜查,从其家中书房真就搜得了一本《江变记略》,现在黄氏一族已经被全族捉拿。
“杀!”这就是乾隆看后的批阅。老头还批示奇丰额务必要责令淮安知府清查此事,如有同犯者,一律严惩不贷。
对于这样的人乾隆是从来不留情的,虽然他在一直标榜自己的亲善和睦,可在上他却比自己的老子、爷爷厉害多了。
然而让活了八十四岁的爱新觉罗·弘历所没想到的是,在随后接下的五天时间中,天南地北的各省督抚大员紧急奏折就像雪片般的飞到他眼前,几十封奏折中所言的事情全都是一个,那就是——禁书。
开始的怒火消退后,乾隆立刻意识到了不对。自己似乎是被人给算计了……
他立刻招来朝中的大臣商议,众人虽然不敢对禁书案量刑轻重发表什么看法,但是对这件案子本身的起因,如乾隆所想的一样,都一致认为是有人在背后捣鬼。
不然的话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天时间之内,全国范围内就都爆出了禁书案?这案发时间上的几乎一致,明显就是在告诉众人,事件的背后还有一只无形的黑手在存在,是它在操纵着一切的发展。
“竟敢算计朕,敢算计朝廷?”乾隆愤怒了,满朝的文武大臣也跟着愤怒了。胆大包天也没见过这样胆大的!这只黑手挖下的那个坑,不但填了乾隆本身,还顺手一块把满朝的文武给都给埋了……
“查,给朕彻查、严查,找出来,朕要把他碎尸万段,挫骨扬灰——”
乾隆没有下令各地官府要“善待”书案嫌疑犯,虽然他已经知道其中有人在捣鬼,可是他心头也在想,被抓住的那些人若不是心怀测意又怎会怎敢擅自藏匿禁书?这些心怀测意之徒落个身死族灭的下场还有什么不对吗?他们有什么可怜惜的?追根到底还不是因为他们心中的不敬不恭,怨得了旁人吗?
可是乾隆又哪里会知道那些被抓进大牢的人当中有多少是被无辜冤枉或是被陷害的?这样的时候,可都是那些当官的发大财的好机会,他们便是最初开始时没反应过来,之后的时候也会自动的把主意打到辖境内的高门大户身上,只要稍微的一运作,那榨出来的可就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而且还可能有仇人间的趁机徇私报复或是直接赤裸裸的诬陷……
反正是在旬月之间,全国范围内就刮起了一片腥风血雨。
先是江苏动手,之后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官府也相继施出了辣手,江南之地立刻动荡不安起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受到江南的影响,加之本省内也确实出现了大量的告密者,而且所告之事在历经“查实”后也多半属实,安徽、山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甚至是连着直隶本省也是有样学样,操起了血淋淋的屠刀。紧跟着江南,北方的士林也开始了人人自危。
江北江南频繁爆出禁书案,严重刺激了余下各省,拖在最后的四川、陕西、甘肃、贵州、云南五省也顶不住了,各级官府狠手使出,西北、西南随之陷入了动荡……
一时间,全国范围内都是一片风声鹤唳,惶惶不安之情在无限蔓延。
不管是家无余财的贫书生,还是富甲一方的高门大户,无论是谁只要被牵连进去,一经着实那就是严惩不贷。
就算是真的被冤枉的(重点是有钱人家),不在判定之前花出大把大把的银子去打通门路,那也只有死路一条,而且还能顺带着“惠及”全族。要知道禁书案的事情一旦落实,可就意味着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斩立决的。
这些日子来,连不少早已烧毁了书籍的人家都没能逃过一劫,多少富家大户的财产被搜刮干净……
可以确切的说,乾隆朝后期满清腐败的吏治对此案件完全起到了一股催波助澜的作用,对于广大百姓那真就是雪上加霜了。
因为各地省府县的官员都知道乾隆皇帝对的态度,所以上至督抚下至县令,是无一人敢轻言手软,只要真正的查实了就一定按律定刑,许多人甚至连刑部都不用报例,就直接拉出去行刑了。
整个国家,北六省,南七省,外加西南、西北各省全都是一片动荡。只因为这次禁书案真正被杀被祸及的多是有学识之人,也就是士林之人,这些人日常在地方上都是有些名望,是官府联系地方的最佳人选,可现在却被……
事情到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