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
两人合身坠下城头。
白莲教,到底也是有狠人的,尤其是一些杀出了血性来或是杀蒙了头的人,关键时刻都能做出一些令人感到佩服的事来。
滚木擂石伴随着滚烫的沸水不住的从城关上倾泄而下,清军上去了一拔又一拔,倒下了一拔又一拔。半个时辰过去,北面城墙下清军已经横尸累累,浓冽地血腥味弥漫在空中,却再无一义军闻之欲呕。
厮杀场,永远都是新兵最好的训练营。
“杀啊——”又一波清军生力军从后阵涌来。
趁着清军前一部撤出城墙的空挡,箭雨也如密集地雨点一样倾泄在城头上,密集射杀下,箭矢的威力立现,城墙上的义军猝防不及下顿时倒下了一片。而清军生力军则趁机杀到了城墙下,嚎叫着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
城关上。
罗进的身上已经中了三支利箭,也幸得他穿戴的有全身的藤甲,三支利箭中只有一枝重伤了他的左臂。拔掉臂膀上的箭矢,布带包裹后罗进却像是没事的人一样,依旧挥着腰刀督战在第一线。
“顶住,都给老子顶住,绝不能让官军冲上来!”看着又一轮冲上来的清兵,罗进神色狰狞的大吼道。
“厉害,没想到他也是个血性汉子。”李震不由得增大了眼睛,对于罗进的硬气他从心底里感到佩服。
上位者,拿下属的性命不当回事的很多,可是拿下属性命不当回事的同时也能拿自己的小命不当回事,李震还是第一次见到。
齐七两眼中也暴露出了一抹赞叹的精光,罗进虽然兵练的不怎么样,可是这性格和作风却是让他打心眼里喜欢。
“李熙、李震,调你俩的大队上来,也是你们的人见见血的时候了。”因为心中的这一份喜爱,齐七临时改变了让义军再多流一会儿血的念头。
“遵命!”
第二卷 烽火连天 二百五十章 暗营的致命一击
二百五十章 暗营的致命一击
“均州、均县,打了这两地你就停下脚……”
青桐关战后,梁纲撤回郧县城下,然后就立即着手了布置东进。郧县大患未处,红巾军主力自然不会动,但是对付一个空虚无比的均州和均县,又何须用得了红巾军的主力?
单是陈虎为将,带领第一营(缺第一大队)、老营和枪炮火药三小组,迅速东进,就足以轻松踏破均州、均县二地。
而再东边的谷城和光化两县梁纲却没有命令陈虎进攻,因为按照他与王聪儿做的约定,这两县是襄阳义军起义后的首要补充就食之地。
二月二,龙抬头,那一天就是襄阳义军奋起的日子!
“冲啊——”
“杀啊——”
郧县城下,第二营三大队引着新兵营七八两个大队,共一千红巾军再次向着城头发起了进攻!
梁纲扎的底子是围城打援,那就必须让城内的清军清晰地感觉到死亡的威胁,所以在回师城下的第二天,也就是陈虎部引军东进的当天,一万多红巾军就对着郧县县城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猛烈攻势!
少了第一营,他手中还有第二、第三两个主战营,以此两营为带头兵,六个大队分散使用,新兵营、预备队为辅佐,每一大队老兵带领差不多两倍于己的新兵作为一个进攻批次,六波人马向着分作东、西、南三个方向,向着郧县城池发起不间断的进攻——
ps:新兵营——三百人为一大队,现共编为十三个大队。郧县城下,缺五六两个大队。
“快,上城墙,快上城墙——”或大或小无数个清军军官在这一刻催促着手下,驱使着他们用最快的速度从储兵室奔出爬上城墙。
总共只有三千兵力的郧县县城,面对着梁纲毫无顾忌的三面强攻,人手立刻就显得有了些急促。
除了应付三面城墙的防御,无敌踪出现的北城也同样不能掉以轻心,且城内的治安一样也要时刻放在心上……
王开云本来还认为三千人守一城绰绰有余呢,可现在才一交火儿就已经赶到捉襟见肘。
“必须让郧南主力来援”,交战半个时辰后,这一念头在王开云心中前所未有的猛烈膨胀起来。
“放箭!”城头上清军军官叫喊道。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本来还保留着鸟枪、抬枪的清军在第二波防御当中就已经抛下了它们,太沉、太重,也太费时。
上城墙是争分夺秒的关头,到了城墙后也要不得半点的耽误,那时用笨重费时的鸟枪、抬枪射击红巾军,还不如弓箭好使呢!
“手雷——”
“滚木礌石——,快——”
红巾军也是血肉之躯,他们用手雷炸清军炸得起劲,同样清军用手雷炸他们也同样毫不含糊,虽然威力上后者用的要明显小上一些。
但是在小范围杀伤时,这些手雷依旧能要得人命。再加上滚木和礌石,血肉横飞一场,红巾军的伤亡颇是不轻重。
这一切都被梁纲看在眼里,三面城墙上千人的死伤固然让他心疼,可是红巾军要成长,这些代价就必须付出。
……
竹山县,黄茅关。
城头上。“杀啊——”齐七大声呐喊着,手中的大刀上下翻飞,当头的清兵无不是披靡。
没有指挥,没有口号,只有奋不顾身的拼搏和厮杀,齐七的身先士卒早已经是激励所有红巾军和义军战士的最好言语。
“弟兄们,杀呀,堵住城门。”李熙同样在高呼酣战着,黄茅关的北城门今天再一次被清军挖通……
红巾军、义军、清军,双方战士的尸体铺满了整个城门洞空地,当殷红的鲜血浸染着大地,当倒下的尸身成了阻挡进攻的绊脚石,这一仗的激烈就可想而知。
但是李熙依旧死死堵住了狂风巨浪的冲击,当大潮退去后,一地的鲜血,过百具残缺不全的尸体,重伤者的呻吟、伤残的者哀鸣,告诉每一个幸存者——战争的残酷。
“报——”遥遥的报喊声传入曾攀桂的耳朵,扭头看去,就见一名探骑正快马本来。
“禀军门,兴汉镇何总兵下五千绿营完全覆没,郧西已经被剿匪王延诏所攻克……”
什么,注意力还大半留在黄茅关上的曾攀桂,先是一阵的不敢相信,继而就是两眼发黑,头晕目眩。
“军门,军门……”身边的亲卫和几个亲信军官大惊失色,五千陕西援兵覆灭已经是一记丧钟了,现在若是曾攀桂也到了下,郧阳局势就再无回天之力了。
“真的就全死了?”
曾攀桂没有昏过去,他只是感觉着猛然的头晕,被人这么一搀一扶,缓了片刻就已经恢复了过来。可是当他听到探骑的快报之后,心中都宁愿自己就这么的昏死过去,不再醒来。
“回军门话,确实是全军覆没,何总兵自己都亡在了阵中。”
“撤,全军撤退回营。”闭目半响,再睁开眼时曾攀桂眼中已经恢复了镇定。可惜的看了一眼摇摇欲坠的黄茅关,说出了收兵回营的命令。
什么?收兵回营?周边众将再次大惊,为了拿下黄茅关,他们这几天里都已经填进去了上千条性命,眼看着就已经要有成果了,却收兵回营?谁不知道这四个字的下面就是‘撤军回城’。
曾攀桂看着身边诸将的神色,心中自然明白为什么。当下苦涩的一笑,“我们已经填进去了上千条人命才打到了这个份上,要是想全拿下黄茅关,还要继续填进去多少?”
曾攀桂自己又何曾愿意撤兵,但是他拼不起了。作为郧阳府仅剩的一支主力,他现在确确实实的拼不起,耗不起了。
当天夜晚,清军收兵回城。
上千人的损失再连同受伤的,不知不觉间又是一两千人的死伤,这要算上刘清、高燮的黄茅关那一战,自梁纲出山以来,曾攀桂就已经死伤了三千+的人马了。
总共只有六千机动兵力的他,现在就是想向郧县增援,也力所不及了。可是郧县真的不能放弃啊!相比较郧南,它那儿的地位更重要!
但是……要是……
这时一个念头猛烈地从曾攀桂心底升起,如果他能把竹溪、房县、保康三县的人马全部抽调到竹山汇集,那他手中就将再次有六千的兵力。
五千北上,一千留守,弃三县不顾……
一两天时间很快就过了去,对于在郧县城下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巾军将士来说,这段时间过得真是缓慢之极,可是对于抽调兵马忙碌个不休的曾攀桂来说,两天时间却是转眼即逝;对于在全力筹备着起义的襄阳教会、枣阳南会、邓州高家营来说,这两天时间也同样是流星闪烁般短暂——
二月二,龙抬头。千里河山烽烟起,霹雳一声惊天地。
王聪儿、姚之福首先在夹河州起兵,接着高均德在邓州高家湾,张汉潮在枣阳张家集相继起兵,一日之内三股大军就出现在了豫鄂相交之界。而且三路人马中,襄阳义军席卷了谷城、光化两县,高家营人马席卷了新野、唐河两县,张汉潮人马席卷了枣阳和随州西北。
揭竿为旗时三路人马总数就已经超过了四万人,为等到他们就食结束,各地各县的教徒齐齐汇集时,聚集个六七万人马是完全做得到的。
而那时若加上红巾军、郧南四路义军和王延诏部,十万大军已经近在咫尺了。
王聪儿等人的按时起义,自然会让梁纲心头大畅,但是短期内他们也帮不了梁纲什么忙。而且郧县是梁纲相中的肥肉,他也不可能让义军过来帮忙。所以说,解决问题还是要靠他自己的努力。
襄阳义军起兵的当天,曾攀桂也丢下了竹溪三县,引着拼凑来的五千兵马北上前来增援。梁纲得到消息时已经是当天的晚上,中间还有一天半时间,清军行军速度若是再快上一点的话,就是还剩一天时间!
当时就是这一天的时间,已经足够他从容布置下了,而且郧县城内还有他早早埋下的一颗钉子。
……
郧阳府,山多路险,盗匪横生,境内从古至今都从来就不缺少走镖保镖的买卖人和镖师。
明末清初,刀兵战乱过后,天下百业复生,这镖局这一行当自然也在郧阳府内再度勃兴发展了起来。
全府上下,到今天为止大大小小的镖局已经有了十几家,单是这府城郧县城内就有五家之多,而且这五家中的两家还是全郧阳府公认的最大最有名气的镖局。
两家镖局,一名兴顺,另一名抚远。前者是一新兴产儿,业史只有十几年,后者则是郧阳府内资格最老的镖局,到现在为止都已经有七十年的历史了,是雍正年间开启的。
兴顺镖局能够迅速发展,十几年中就晋身郧阳府最顶尖镖局之列,那是因为镖局的总镖头刘鹏黑白两道通吃,即交好郧阳镇绿营和官府,又和郧阳境内的大小山头都有联系,就比如说当初的姚学才。
而后者行走江湖则是凭的是真功夫,总镖头周铁祥,从其祖上开始就是家传的一身好武艺,周家人也是凭着一双拳头和一把刀打遍,郧阳的山山水水,这才有了抚远镖局七十年的大好基业。
郧阳府内这些天来是人心惶惶的,连这平日里并不受红巾军影响的镖局也歇了业,没了生意上门。
宽敞的后院里,周家的下一代传人,周铁祥的两个儿子和三个侄子都在这里。
周兴邦是周铁祥的长子,亲弟周兴国在堂兄弟中排行老末,二堂弟周兴福、三堂弟周兴元、四堂弟周兴德都是他二叔周铁生所出。
五个人全是一身短打的围坐在一张八仙桌前,上面放了几个茶碗,还有两盘瓜子,茶壶在一旁的火炉上闻着,腾腾的蒸汽直冒,五个人舔嘴咂舌的正乐地清闲。
说的正起劲的时候,后院侧门“吱呀”一响,出来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大汉,国字脸配了大眼浓眉睛,黝黑的肌肤,活像是烧煤炭的一样,一条辫子乱糟糟的绕在脖子上。身上穿着一件土灰色的粗布棉袍,腰间系一条绛青带子,显出了三分精干利落。
周兴邦一见他,就呵呵笑着站起了身,扔下手中的瓜子,笑道上前:“是七师叔啊!”
“黑子叔,这时辰你不在家猫着,跑局里来干啥?就不怕接上抓壮丁的把你抓了去守城?”周兴元带着痞子气的声音响起。
这周家五兄弟中,就周兴元性子最活,眼看着成亲都两年了,还是收不住心。虽然武艺也不错,但是无论是周铁祥、周铁生兄弟,还是他们两人的老爹周隆,都不放心放他出去走镖。所以到现在为止,还一直是在局子里教趟子手把艺。
周兴福、周兴德、周兴国没有兴元的痞子气,都上前规矩的向这个七师叔行了一?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