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
猛然间的变故让正在渡河的清军马兵左右不知了起来,红巾军已经到了,他们这批人是该返回对岸呢,还是继续向前???
“轰轰轰……”
一连串的手雷爆炸响起,崩飞的铁屑碎石登时让喧哗的三汊河更加的沸腾。十几枚手雷丢下,虽然有一部分在水里没响,可还是有那么一部分是爆炸了的,而且更有的是还没接到水中,就在半空中直接爆炸了。
鲜血顿时染红了那一片河水,受伤未死的战马惊起,水道完全乱作了一团,彻底断绝了对岸清军马兵继续渡河的希望。
“吁……”
姬延良喝住胯下战马,缓缓将它勒转过来。一百三十余骑红巾军骑兵也纷纷勒转马头,重新在姬延良身后排开。最后的二十名左右的红巾军骑兵则在继续监视着对岸和河中,不少人第二次的手雷已经投出。
不给清军马兵喘息的机会,姬延良举起手中的长枪。“弟兄们,跟我冲啊……”五百支马蹄登时飞踏。
前方不远处,五十骑左右的清军马兵也在一名千总的指挥下排出了队列,那名千总无暇再顾及别的事情,和姬延良一样,举起了手中的战刀,一眨不眨的注视着对面。
“轰轰轰……”一股有别于炮鸣声,却一样的震耳的马蹄奔飞声传来。廖勇富部到了。
昌旻脸色变得一阵惨然,强忍着扭头张望,右手握紧战刀,向着姬延良部一指,“弟兄们,想活命的跟我冲啊——”
“杀!”
“杀!”
“杀呀——!”
五十余骑清军马兵不用再做动员就已经知道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关头了,在千总昌旻喊声未息时,身就已经同时大吼起来。
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中,两军战士同时狠狠一挟马腹。驱马向前,同时将手中地兵器往前奋力挥指,二百骑不到的两军将士就像决了堤的洪水,向着对方狠狠地冲荡的过去。
天门的战事激烈而短促,一天多时间的厮杀,清军直接减员就超过两千人,而红巾军也死伤了一千三四,其中战死者超过六百。骑兵营再次遭受重创,战力被一战压回了五百骑。
当黄三领着火枪营被运输队接回天门县之后,知道火枪厉害的永保、汪新知趣的停下了进攻,全线撤离天门,在当天日落前就回到了京山县境内。
第二天上午,梁纲渡过了司马河领兵赶到了鱼薪镇,得知永保、汪新已经后撤京山以及黄三火枪营赶到的消息后,并没有放缓见步,依旧全军速行赶到了天门,然后一口气不歇,带着第三营、骑兵营和火枪营直往京山杀去。
连日的强行军,红巾军和义军主力已经疲惫不堪了。第三营、骑兵营战后也是一样,全军中也就是半路坐车赶来的火枪营还好一些。这时候继续行军京山,如果永保、汪新选择死守县城,梁纲情况可就是大不妙了,他手下人马再多,部队打不动也是白搭。甚至以红巾军和义军现在的情况,被清军猛打一个反击,说不定都要后撤军,太伤士气!
因为无论是红巾军还是义军,都已经到了该休整的地步了。
可梁纲不愿意让永保、汪新在自己上头呆着,要知道大军这一休整,没个两三天时间是不行的。所以,与其让这一部兵马待在眼皮底下,看自己还露出疲态,倒不如虚张声势的吓跑他们。
红巾军、义军都该休整了,梁纲心里清楚,各军的首领心里也清楚,可是清军不清楚,永保、汪新不清楚。
他们或许可以猜到梁纲部连日作战、连日行军,部队已经早已疲惫不堪且战力下降,需要休整,可是他们绝不敢拿自己手中的人马来试探、来冒险。当看到梁纲马不停蹄的从天门杀奔京山时,还带足了手下的兵马,心中必然生怯。
因为梁纲这样的表现,看起来完全是士气激昂、虎虎生风,哪里有需要休整的架势?
所以明白红巾军火器厉害的永保、汪新二人坚守京山县的可能太小了,连一成都没有。
梁纲觉得这个险有必要冒,而且事实证明,他这个险也冒对了。
打先头的火枪营,连于清军后卫交手的一场前哨战都没打,就顺顺利利的进入了京山县城。
永保、汪新带着他们的大军往西北方向的钟祥进发了。当然,他们不会去打钟祥城的,连天门都吃不下的部队,如何会是钟祥红巾军的对手?他们是要去会合襄阳来的福宁部两万清军的。
跟梁纲预料的完全一样,福宁此次南下,看起来气势汹汹,实际上的能动用的兵力却缩水的可怜。号称三万,实际上却只有两万,那剩下的七八千人全是这段时间他从新召集起的乡勇和随军服役的老百姓。
福宁停兵在钟祥城北四十里的长寿镇,好几天时间了,却一直没有对钟祥发起进攻。
荆州诸处戒严,严查满清余党,各方面的限制使得武昌方面直到梁纲北上了两天后才得知了城内一千五百余旗兵旗民被屠的消息。毕沅失魂落魄,哭丧着脸写了一封奏折递交北京,同时派人快马加鞭的通知的永保和福宁。
血祸已结,还打不打,就由他们自己看了!
而到现在为止,永保、福宁、汪新三人还都不知道此事。
京山县。
进入了县城,不说是下面的士兵,连一众首领们浑身上下也都松软下了。梁纲立刻通告全军,二日休整的命令一下,满城的欢呼相应。
同时他还派人前去联系钟祥,将这边的消息告知之后,下令,三日后大军出战。
钟祥城内有红巾军的前军第一营、新兵一营和预备营三部主战部队,配合着柳严辰亲自指挥的留守炮营主力和王子元的后军守备队,实力委实是不弱。梁纲野战清军,那是起了一战定乾坤的念头的,当然不会让他们这支主力闲置了。
一切准备,都要从‘胜利’做起。
第二卷 烽火连天 二百七十四章 梁逆奇耻大辱,以血来还
二百七十四章 梁逆奇耻大辱,以血来还
两天时间的休整结束,京山城内的红巾军、义军精神振发,开始迅速恢复到了作战态势。而长寿镇的清军也在这两天时间中等来了他们的最后一支兵马,从河南远道而来的三千骑马兵。
在骁骑营副都统努依克的带领下,一千骁骑营精锐马兵,配同分属他们的两千蒙古盗马犯,从南阳淅川过荆紫关进入郧阳府内,然后迅速穿插到襄阳城下,最后再顺汉江而下赶来长寿。
三千马兵的到来让清军实力大涨的同时,人数也增加到了三万五千人上下。如此规模的兵力,又马步炮三军配置齐全,确实非任何一支义军可能正面对抗的。
不过红巾军却不在此列。炮营和火枪营,火器上的犀利让红巾军以一军之力就可以与眼前的这支清军一战,梁纲是信心十足。
为应付眼前一战,他预备了前军一二三全部的三个主战营,会同亲卫营、骑兵营、火枪营、炮营和新兵一营、二营以及预备营,全军规模超过了一万三千人,加之附属的两万义军主力,总兵力上并不比长寿镇清军来的差劲,实力更是毋庸置疑。
第三天京山、钟祥两城的主力军准备,第四天午时便在钟祥城北二十里处的皇城镇集结一处,兵锋直对着长寿镇。
面对梁纲一场正面对决的架势,福宁、永保等人却退缩了,他们人并不傻,当然知道这样交锋自己的胜算会很少。战争已经发生了改变,火器的力量无可否认的成为了左右战争走势的一种重要标准,而在这一标准上,清军远比不上红巾军。
可是要就这么退去,又不甘心!好歹他们也是三万五千大军啊,还配属了那么多的大炮和马兵……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荆州城到底如何了?梁纲是拿下了还是还没来得及拿下就被迫撤兵了?
武昌的消息还没传到,永保、福宁、汪新等人仍然在犹豫不决!
他们当然希望是后者的,那样的话他们就是就此罢兵撤返回去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了。因为此次出兵安陆的目的他们已经完成——‘围魏救赵’荆州城。
可惜事情都是事与愿违的,在第五天清晨,一道从武昌紧急发来的信报被递交到了永保、福宁等人手中。展开一看,诸人当即傻了,“荆州城破,守军两千余八旗全军覆没,一千五百被俘旗兵旗民被屠……”
这已经是必须打了。不说个人感情上永保、福宁两个满洲大员看了后义愤填膺,誓决一战,便是从全局政治上出发,他们也必须打这一仗。不然的话,他们就跟满清立国的基本相悖了。
“打!”高层同声共语的发出同一个音节,三万五千清军迅速运动了起来,同时福宁还下调令——襄阳城下的又五千清兵被南调增援,使己方的总兵力一跃达到了四万人。
梁纲没有阻止福宁的调兵,他在皇城镇汇合了红巾军另一部主力之后,迅速排置起了全军的作战序列。
无可推脱也当仁不让,红巾军成为了这支大军的主战力量,而两万义军更多的作用则是在僵持中投入打破僵局和战后的追击。
当然,充足的兵力也是梁纲抵御清军骑兵的一大手段,他们(义军)或许战斗力低弱,可是充足的数量足够让他们为红巾军守住后门和两翼。
全军所有的战前准备完成,时间已经到了第七日。而与清军的这场大战则发生在第八天的上午。
战场在长寿镇和皇城镇之间的龙家坡、方湾、瓦子窑一带,这里是一片相当开阔的平地。左面有湖泊和低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清军骑兵的攻击范围。可是背后却有山道,也同样限制了红巾军和义军的追兵。永保、福宁虽然被荆州一千五百旗兵旗民的被屠激红了眼,可是理智并没有完全丧去,怎么的也给自己留下了一条退路。
“入关一百五十年来,满人从来就没有吃过这么大的亏。奇耻大辱,是奇耻大辱!不报,不以为人!”一掌拍在帅面上,永保两眼泛红的吼道,却也不管帐中的诸将中相当多的一部分人是地地道道的汉族。“梁逆,所犯下的罪孽必须用他的血来还——”
“此战必胜!”
一种昂然的激动在福宁等满人将领的胸膛中泛起、翻滚,而帐中诸多汉将也只得俯首应是,同时去压下自己心中的那一丝不满和涟漪……
方湾到瓦子窑,正面战场有十多里的长度,清军居中而布置,左右都留下了相当一段包抄的空间,但是更左边的水塘和低山却断了他们包袭从左侧进行的念想。
四万清军在各自将官的带领下排成整齐的方阵,铺撒在五里多宽的正面,三千骑兵汇合了五百来永保带来的马兵后布置在正当面。没有分队在左右游弋。
一门门大炮依旧被马匹拉着,铁青色地炮身正散发着死亡的气息。
永保带来的那三十门铁炮也归入到了这部炮群之中。与往常不一样的是,眼前的这群铁炮已经全部变换了一副模样,它们的身子下再也不是笨重且沉重的木质炮车了,而是同红巾军的重炮一样的铁质炮架。
当阳城下的一场炮战结束后,福宁清晰地看到了木质炮车的亏处,他在带领部队北上时,就在给上书乾隆请罪的奏折中加了个夹片,谈到了炮车的问题。
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可作为一代帝王,乾隆必要的眼光还是有的。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把和佣砉四抢锱吹哪且慌薰そ扯挤诺骄吧脚诔。⑶以谖灾厝蔚耐币院窭罩?br />
这顿时间,在丰厚的赏银刺激下,景山炮场内,六磅、三磅的俄国炮已经生产出了一批,而清军自己的重炮也在逐渐的改进中。
在见到福宁的夹片之后,乾隆当即下令重新武备院研制炮车,而武备院的掌管大臣则是直接拿来了俄国炮的炮架自己来用。随着这项变化,以后的几个月中,走郧阳运到西线军中的大炮,就全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永保带来的三十门大炮,在安装上金属炮架后也同样如此。
可以肯定的说,在西线的战事中,清军之所以能在与义军的炮战中,逐渐从劣势转变为优势,与清军炮队就近一段时间发生的一些改变是分不开的。
两军距离相隔的太远,就算是最好的千里镜在手,梁纲也都无法看清楚对面人的脸。只能看到一个个蚕豆大小的人影挤满了镜框,而往常最为醒目的将帅旗和绿色营旗,现在也只不过是虚虚晃晃的半根牙签般长短。
“喔……喔喔……”
“嘘——”
连连的合呼声和口哨声中,成百上千匹骡马被从清军左右两侧放出,然后在几十人骑的招引、引导下,迅速在清军正面合拢,最后望着五六里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