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
安稳稳的存在下去,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表面上靠上了满清,罗芳伯虽然不为乾隆所承认,可是他在南洋却故意做出了被满清接受的样子来,以此震慑了荷兰和西班牙。
到了红巾军崛起,中国内战爆发,满清被红巾军打的满头都是包。荷兰往日灭下去的心思又有了些蠢蠢欲动,虽然它自身的祖国都已经被法国人给灭了,可是在南洋,荷兰人的实力依旧强过兰芳。
只是到现在为止兰芳存在也已经有二十年了,在罗芳伯和继任的二代总长江戊伯的带领下,改进农业技术、扩大矿业生产、发展文化教育、组织军事训练,二十年的发展兰芳的实力和影响大增,婆罗洲内更多的落后土著前来归附,兰芳的版图也迅速扩展到了半个婆罗洲。
兰芳的发展壮大自然遭到了西方殖民者和依附于他们的南洋落后土著的嫉恨。可是以兰芳自身的底子,短时间内荷兰人还不会动手。
但这终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刀,为了彻底解决威胁,江戊伯在费特纳姆没有到南洋之前就已经在准备着向大陆派出代表。只是时间还没有确定,至少他要等清军红巾军正式分出胜负之后。
广州之战的结束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战役,这代表着红巾军彻底占据了整个东南。兰芳想要找靠山,红巾军就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而且从广州传出来的一些消息也尤为的令兰芳感到兴奋——红巾军水师实力很强。
英葡两国的联手船队被红巾军两战打个稀烂,那些被抓起来的洋人,领头者全部处斩,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红巾军对外的强硬。这样的一座大靠山,正是现在的兰芳所必须得。
从广州跑出来的西班牙人可是把红巾军的战斗力狠狠夸奖了一番,而对于兰芳来说,西班牙人口中的红巾军装备才是他们最大的欣喜。
来到南洋几十年,看到西班牙和荷兰的军队都是装备的一水儿火枪,而满清的绿营兵和八旗兵却还抱着百年前的老传统不放,一些明眼人说不担心那是笑话。只是中国千年不朽帝国而铸就的民族尊严和天朝上国的自傲还在支撑着他们不低头。
可现在,西班牙人却亲口说出了红巾军大量装备着火枪、大炮的消息,这如何不令兰芳感到惊喜?
而红巾军有仇必报的性格也尤为的让他们这些在南洋屡受西方洋人气的华人振奋不已。
所以,在消息确定之后,江戊伯就打算立刻派出早已经准备好的使团北上。同时一起北上朝见红巾军的还有苏禄国。
这个国家是南洋的一个小国,在大吕宋群岛的旁边,十分的富裕,地理位置也很重要,一直以来都受着西班牙人的惦记。
但是苏禄国人悍勇,二百多年里屡次打退西班牙人侵略。是南洋不多的几个不被西方洋人控制的土著国家之一,也是南洋诸国中最亲善中国的。
明成祖时期,苏禄就与中国建立了宗藩关系,其因来华朝见永乐帝而病逝归途埋葬在德州的东王,其后裔在雍正年间更是温、安二姓入籍德州,成了正儿八经的中国人。
乾隆十九年,苏禄国王麻喊味安柔律噒遣使贡方物,并贡国土一包,请以户口人丁编入中国图籍。可乾隆帝傻逼,看不上眼偏远千里的苏禄小国,以‘苏禄国倾心向化,其国之土地人民即在统御照临之内,毋庸复行赍送图册’为由予以拒绝。乾隆二十八年后,苏禄国王最后一次遣使贡方物。之后受西班牙侵略愈重,就再也不复至。
此次兰芳北上使团觐见南京,苏禄国得知消息后,也打算为自己的国家再拼一次,同样凑了一个使团北上觐见。
而江戊伯之所以还搭上了英国人,是因为看英国人多次受西班牙人刁难,而且也明白英国人海上实力雄厚,所以打算结一个善缘,就捎带了费特纳姆一下。只是英国人乘坐的商船却是不能带了,那样的大船只能靠风帆而动,而西方的硬帆却又是偏偏不能借反风向的。
一支五艘海船的船队却搭载了三个不同势力的使团,却也是少见的很。
“铛铛铛……”警钟被敲响。
阙四伯迅速从沉思中醒来,脸色肃穆的看向后面。
“前方有船队。”
瞭望手的喊话传来。别的他虽然不说,可是船上的人却个个清楚明白,那就是船队绝不是渔船,不然的话瞭望手不会敲响警钟。
五艘海船很快就行动了起来,炮手各就各位,人人紧张的注视着前方的海面。
朝阳的万丈霞光中,一支船队施施的从前方驶来,出现在了众人的眼中。
两艘体型高大的战船把头,身后是十艘普通的海船。
阙四伯傻傻的看着千里镜镜头中的定海、威海二船,福船样式的战船他一眼认了出来。那一门门的大炮,在阳光下泛着幽寒的冷光,如此火力的战船怕都能比得上洋人的双桅战船了。
“四爷,是红巾军的战船……”高高飘扬的赤红色团龙战旗是如此的耀眼。
“这么大的船,都能比得上洋人的了,怪不得官军会一败涂地……”
“什么官军?你啥记性啊,那是清军,是鞑子。到岸上了,在这么说试试……”
第二卷 烽火连天 三百七十七章 南洋华人中的强人!
三百七十七章 南洋华人中的强人!
“数量虽然很多,但是跟我们想象中的一样,东方人的战船一直都是那样的渺小。”卡里科奇包含蔑视的眼睛不以为意的打量着伶仃洋中游弋着的一支红巾军巡逻船队。
从大东砂遇到第一支红巾军的水师船队以来,到今天为止,几天时间里这支五艘海船组成的小船队已经遇到了整整七支红巾军警戒船队。没有了两艘福船战船打头的另外六支警戒船队,在卡里科奇眼中是那样的渺小不值得一提。
“特使阁下,我们大英帝国任何一支舰队都可以轻松地荡平这儿的一切。”把手一指不远处的红巾军水师,卡里科奇的神情此刻是那么的张扬。
费特纳姆也在看着不远处的红巾军水师,嘴角挂着一丝微笑回答道:“清帝国的禁海政策确实毁灭了东方帝国的航海业,他们的战船对比我们的军舰来说完全不值一提。”
“可是”,费特纳姆的神情陡然一峻,笑容完全从他脸上消失,正色严肃的向卡里科奇说:“先生,你一定要记住,东方帝国的战船虽然不行,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毫无一点战斗力。难道我们在南洋打听到的那些消息你都忘记了吗?”
“东方帝国没有外海殖民地,他们不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去打造远洋战舰,需要做的只是守好自己的海岸线。而装备了卡隆炮一样的短炮和那种先进火箭的东方战船,虽然渺小,可是依靠数量,它们完全可以覆灭我们的任何一支舰队。而且,从槟城到南中国海我们大英帝国在东方一个补给点都没有,宝贵的舰队是不可能如此轻率地开来中国的。
所以从现在起,收起你脸上的每一丝蔑视,我们需要正视这个古老的帝国。”
费特纳姆是一个合格的谈判代表,在从印度出发向中国来时,他还对红巾军毫无所知,但是一路上的打听,特别是在南洋耽搁的这一段时间,他没有放过沿途经过返回欧洲的任何一只商船,详细的向船长和大班打听着关于红巾军的一切。于是乎他现在了解到了红巾军水师基本的外在力量,和对大型战舰的威胁。
如同卡隆炮一般的近距离直射短炮,射程更远一些,威力更大且准确度超高的水陆两用火箭弹。如此两样凭靠,数量巨大的红巾军水师已经确立起了自己在东方沿海的霸主地位。
而至于让兰芳那边的人为之惊叹的福船型战船,且真正的一点都不被费特纳姆看在眼中。那只是一艘双桅战船一般的小型海面战舰,对比英帝国的一级战列舰,完全是天差地别。
“毕竟是火药的发源地,是一个伟大富丽的文明。虽然被鞑靼人征服后它没落了,如马嘎尔尼男爵所讲的那样,可是千年帝国的光辉不是一瞬间就会完全泯灭的。他们不同于非洲和美洲以及东南亚和印度的土著。
卡里科奇,我希望以后不会再听到你嘴里冒出的任何一句不适合时宜的,你明白我的意思吗?这个代表团,我是第一位的。”
费特纳姆是印度总督的特使,而卡里科奇只是印度东印度公司派来的随行代表,两人间的主次地位清晰地很。
看到费特纳姆突然变脸,卡里科奇知趣的摊开了双手,表示明白。
使团登上广州陆地之前,送报南京的快马就已经奔出去许久了。
广东巡抚刘文焕先期接待了他们,然后就是东南总督陈广亮,几次的接触下来,陈广亮、刘文焕基本弄明白了三个使团的来意。于是乎,快马加急再次从广州发出直奔南京。
竟然是三个使团一同抵到广州,其中还有出乎预料的兰芳和苏禄。接到广州快报的梁纲心中一阵稀奇,这三方怎么搅和在一块了?
有谢清高这个南洋通在身边,梁纲对南洋的局势了解自然是在清楚不过了。所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在南洋,除了前世就有耳闻的兰芳之外,华人立国霸地者还真是不少。
比如那婆罗洲上,除了兰芳外,还有一个叫戴燕的小国。首领吴元盛,广东嘉应州梅县人,跟罗芳伯一样也是乾隆中期迁居到婆罗洲的。并且依靠自身能力很快就在当地创建了颇具影响力的聚胜公司,成为当地的华人首领。
罗芳伯刚来只是就是吴元盛手下的小弟,可是后来罗芳伯的威望渐渐超过了他,取代了吴元盛的首领地位,成立了兰芳公司,吴元盛转而成了罗芳伯的下属。乾隆四十二年,罗芳伯在婆罗洲建立了兰芳大总制,吴元盛被罗芳伯派驻在坤甸河北部的戴燕。当时,戴燕王凶残暴虐,治下土人都极怨恨他,吴元盛因此杀死了戴燕王,又被当地土人拥戴为戴燕国国王。
谢清高在南洋转悠的时候,吴元盛已经病逝了,其子年幼,由其妻袭位为女王。整个戴燕国甚至安稳。【戴燕国王位由吴氏世袭四代,直到19世纪中叶,戴燕王国才沦为荷兰的殖民地而灭亡。】
此外还有潮州人张杰绪,在安波那岛(纳土纳岛)建立也建了个国,此人心比较野,敢自封天子。但是安波那岛狭地贫,根本无力壮大。
再有就是吴阳,又名吴让,字士侃,马来吴氏王国的建立者。原为福建漳州府海澄县山塘乡西兴村人。乾隆十五年到暹逻南部宋卡(今属泰国,位于马来半岛)谋生。
宋卡原是荒无人烟的地带,吴阳带领华侨开发垦植,使宋卡逐渐繁荣起来,吴阳因此被公推为宋卡之首。乾隆三十四年,暹逻郑信率兵南下讨平洛坤叛乱,吴阳乘机请为端四岛、五岛燕窝税吏,愿年纳白银五十一斤,郑信准其所请,并封他为子爵。再嘉其忠诚,于乾隆四十年年诏封昭孟,意为城主,爵号銮素汪奇里颂木,府署设廉松。统治宋卡城和大郡候、赛武里、大泥、丁加奴三城及马来西亚吉兰丹、丁加奴、吉打、玻璃市等四州。
乾隆四十九年,吴阳逝世。宋卡有其子吴文辉继位。五年后缅甸东侵,吴文辉抵御有功,现在爵位已经被晋升上了公爵。
事实上这个对吴氏家族兴旺起了至关重要作用的暹罗王郑信本身就是一个华裔,其父郑镛出身于广东澄海县中外莆都华富村人。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居阿瑜陀耶城。娶暹罗女为妻,生下了郑信。
郑镛去世后郑信被财政大臣坡耶节基收为义子,十三岁进入宫廷,初任侍卫,后升至侯王。当缅甸军入侵暹逻,攻陷大城王朝首都,国王死亡之后,郑信高举义旗,击败缅甸军,复国成功。迁都吞武里,被拥立为王,人称吞武里大帝。
乾隆三十五年郑信统一了暹罗全国,后又多次对柬埔寨进行军事扩张。也派使臣到北京,入朝于清廷。
乾隆四十七年,就在吴阳逝世前两年,在一次宫廷政变中,郑信失势,被送入寺庙。从柬埔寨前线紧急率大军回京的大将却克里拿握了政权,迫郑信还俗,并予以杀害,自己建立了绵延后世的曼谷王朝。
可耻的是却克里奏请北京承认的时候却自称是郑信之子郑华,尤为的不要脸。
梁纲对南洋局势了解的挺透彻,之前他还想望着在发兵南洋的时候,能不能先把兰芳跟戴燕收服了,没想到现在兰芳自己就送上门来了。
连扯上的苏禄,基本情况他也听谢清高介绍了,可以说现在梁纲心中大致都已经有了谱了,对着两方,红巾军会很轻松很轻松。
而真正需要慎重对待的还是英国人,其官方和东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