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录
股弦灿庞谀褡祜ァ!段浔钢尽匪担骸澳裣常何ㄠ嗝茱プ钤蹲疃尽薄?br /> 三眼铳:3管单兵手铳,由3支单铳绕柄平行箍合而成,成品字型,各有突起外缘,共用一个尾部,单铳口径15毫米,全长350―450毫米,都有药室和火门,可连射。射后可当锤击敌。
自生火铳:南京户部右侍郎毕懋康发明的一种撞击式燧发枪,构造和性能与线膛鸟铳无大差异,主要是改进了发火装置,将火绳点火法,改进为燧石发火。击锤上夹燧石,扣板机龙头下压,因弹簧的作用与燧石磨擦发火。这样不但克服了风雨对射击造成的困难,而且不须用手按龙头,射击精度更为准确,并在各种情况下,随时都可发射。
如果一个拥有了近代军工思维的人回到宋末,我想,他第一步想做的事情,就是制造火枪。毕竟盖世武功这些东西,他未必学得会,也未必有那个机缘。而火枪,却是经过历史证明的,克制游牧民族的利器。黑火药的军用配比只有一个,制管技术,在清末已经成熟。至于引火方式,雷汞是用来击发近代安全火药的。而黑火药用了数百年,用的通常是火绳和燧石引发,无他,没有弹壳,并且沾火能着,用不到那么复杂。
第四卷 白夜 第一章 对峙(四)
江南的春天来得早,几乎是冷的日子刚过,播种的季节就到来了。暖风夹杂着细雨,绵绵由南向北飘过来,仿佛有人在半空中信手一挥,天地间刹那就被涂满了绿色,或浓,或淡。定神看去,那淡的,是刚刚从泥浆里探出头春禾,而那些极浓的,却多为无人院落中,寂寞的杂草。
几个农人赤着脚,在田间忙碌着。原来唯恐田不够种,眼下,四周却有着开不尽的荒野。蒙古人几遍“梳拢”后,大多数乡间人口都骤然减到原来的三成不到。瞬间“多”出来的农田,生满了箅子,凄凉地荒着。
“唉!”一个脸上带着刀疤的农夫从田中抬起头,望着四下的荒野,无奈的叹了口气。附近都是上好的麦田,泥土肥得几乎流油。如果能翻一翻,撒上种子,秋天就能看到遍野的麦浪。应付完了朝廷那毫无规律可循的赋税,说不定还可以留下一石半石供自家享用。可惜,他现在什么也干不了。村子里凡事带铁的家什,都被蒙古人收走了。连切菜的刀,都要五户人家轮流使用,更甭说那些铁锄、铧梨和铁锹了。没有工具,农人们只能让大多数田地荒着,本来艰难的日子更加艰难。
“狗娃子,作死呢,嫌命长了不是!”一个苍老的声音贴着地面传来,将刚刚抬起来休息的头颅,又硬生生压了下去。刀疤脸惭愧地笑了笑,加快了拔草的速度。骂人的是本族的长辈,活得长,懂得的道理也多,骂他是为了全族人的未来做打算。在这个乱世,任何人没有偷闲的资格,如果不努力劳作,秋天完不成那些色目老爷的名目,也许下一个春天来临之时,幸存下来的族人,就成了被丢弃在沟壑中的枯骨。
蒙古人不讲道理,只管杀人。私藏铁器者,杀。欠赋不交者,杀。有怨言者,杀。态度顺从,但族中人口太多者,也是一个字,杀!
几声低低的马蹄响,远远地从村口处传来。所有的农夫农妇立刻放下手中伙计,抱起田埂间的野菜坛子,飞一般扎进了树林里。过兵了,由这么浓密的马蹄声就可以判断出。已经被屠戮出来经验的百姓们知道来的是蒙古兵,寻找着各自以为安全的地方快速躲起来。村子中间的茅草屋里,传来小儿受惊后撕心裂肺的哭喊。而那些为人父母的,却伏在林间土坑中,不敢出来搭救。纵使嘴唇咬得出了血,手指恨得插入了泥土里,敢抱怨的对象,只有冥冥中处事不公的神灵。
仿佛嘴巴突然被什么东西堵住,儿童的啼哭声嘎然而止。马蹄声渐缓,士兵奔跑的脚步声渐慢,伴着悠长的号角声,几座大帐篷在村间空地上架了起来。
“天哪!他们要在这里扎营!”躲在林间的农夫心里发出绝望地呐喊。
没来得及逃出村子的人全完了,一整夜的时间,蒙古武士有足够的时间,把女人和孩子从各家各户的角落里搜出来,成为他们入睡前饮酒助兴的“折子”。至于助兴之后,这些女人和孩子能否活下来,就完全看个人的造化了。
几缕炊烟从村子里飘来,钻进林中潜藏者的鼻孔。绝望的泪眼恨恨地抬起,潜藏者突然发现,村中的士兵,穿得不是大元号衣。
“天哪,是盗匪!”伴着短暂的欣喜,涌上心头的是更深的绝望。盗匪不会伤害留在村里的女人和孩子,但盗匪过后的村子,不会剩下一点有用物件。从灶堂间的矮凳,到屋顶上的房梁,能拆走的,他们会全部拆走。所过之处,后果和闹水灾差不多。
“孩子他爹,别藏了,出来吧,是官军,官军哪!”女人的声音,突然从田野间响起。听在耳朵里,让人的心跟着一颤。大宋官军么,他们的行为比盗匪好一点儿,但未必好哪去。前几年,这一带,来来往往的官军不少,杀起鞑子来不灵光,搜刮起百姓来,却一个赛一个本事。
“爹,是破虏军,发饼子的破虏军啊!”孩子们稚嫩的声音,一点点复苏着人们心里对生活的希望。
“是文丞相麾下的破虏军啊!给大伙发粮食发种子的破虏军啊”仿佛知道男人们的心思,女人们在田埂上齐声喊。
树林中,三三两两冲出了十几个不像男人的男人,跌跌撞撞踏过农田,抱住自己女人孩子,一句话也说不出。
破虏军,这三个字他们听说过,是在南边杀得鞑子屁滚尿流的部队。听人传言,南边不远的福建那边,平头百姓都过上了天堂般的日子。如果不是怕路上被人截杀,大伙早就翻山越岭逃过去了。没想到,这么快破虏军就打到了江西。
“阿爹,吃!”孩子从口中拔出半块满是口水的饼儿,送到父亲的嘴边。做父亲推开硬饼,擦了把满是泥土和泪的脸,站起来,蹒跚着,向竖着破虏军大旗的地方走过去。
他要仔细看看,这面大旗。
“分粮了,分粮了,每家十斤米,一把锄头,一把菜刀,一把弯镰。大家抓紧时间排队,排队!”临时建立的行营口,西门彪敲着铜锣,自豪地喊。
走过来试图说几句感谢话的男人们发出一声大喊,疯了一般跑过去,把西门彪围在了中间。
“军爷,您说的,当真!”年过花甲的族长擦着昏花的老眼,疑惑地问道。
“当真,别着急,慢慢来。别叫我军爷,我是将军,西门少将军!”西门彪肯定地回答,带着满脸自豪挺直了身体,向人们展示着白钢护肩上的一颗金色六芒星。
那是他自己花钱请匠人打的,模仿的是破虏军最新制订的军衔。一颗金星,意味着是破虏军少将,比自己在江南西路的顶头上司林奇,只矮了一级。
陆续有村民从藏身处涌来,从士兵手里领取粮食和铁质农具。几个上了年纪的父老搓土为香,领着村中的儿童,对着破虏军的战旗鼎礼膜拜。从士兵的口中,他们已经知道眼前这支破虏军只是路过,并没打算常驻。破虏军大部队收复江西的日子还要有一段时间。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激。是这支绣着金色星星的蓝色旗帜下的队伍,拯救了他们的村落。而这面蓝色的旗子,尽管明天一早就会离开,最终有再次飘荡在江西南路上那一天。
西门彪笑着返回了营内,百姓们的目光让他感到非常享受。以前跟着陈吊眼大当家聚啸山林的时候可没这种感觉。那时候百姓们见了自己,只有怕,还有隐藏在害怕面孔后的厌恶。而现在他们看自己的目光,却是由衷的崇拜,像对神明一样的崇拜。
老实说,西门彪麾下这千余人,应该叫复兴军才对。毕竟从血统上看,这股骑兵出自陈吊眼麾下的义贼。但自从去年夏天杀入江西以来,西门彪发现,打着破虏军的旗号,对各地新附军更有震慑力,所以,未经向陈吊眼和文天祥请示,擅自把这支骑兵的番号,改成了破虏军骑兵旅,和破虏军的炮兵旅地位等同。
在西门彪自己看来,大当家陈吊眼对此也没什么异意。至少,去年冬天大伙合兵虚攻赣州时,陈大当家没有跟自己抗议过。如今,陈大当家已经返回福建去从接收整训完毕后的复兴军,西门彪更不会把自己的旗号改回去。
文天祥在福建改军制,重新制订武将品级。领一团者为上校、领一标者为少将。按西门彪估计,很快陈吊眼的复兴军也会这么做,所以,他干脆给自己加了少将军衔,将麾下几个主要头目都定为上校。并且请师爷写了信,将整编报告分别汇报到了江南西路破虏军最高统帅林奇和文丞相那里。林奇将军笑了笑,不置可否。而文大人也没有反对,并且遣人伪装成色目商队,偷偷给他运来了一批手雷和新式马刀。
本着没人反对就是赞成的原则,西门彪打着破虏军骑兵旅的旗号,纵横在宜黄、乐安一带,甚至在临江军(州)的群山间,建立了自己的秘密据点。与奋战在太和、永新和龙泉之间的林奇遥相呼应,把江西省的蒙古军忙得焦头烂额。
在快速行进中消灭敌军,本来是蒙古军的专长。但西门彪和林奇却根本没打算把蒙古军当作自己的对手。他们的主要打击目标是新附军和投降了北元的各地豪强势力。这些内战外战皆不在行的软骨头挡不住西门彪和林奇锋樱,困守在城市中,不断向达春告急。而当达春的援军赶到时,破虏军早已将豪强们在城市外面的仓库劫掠一空,骑着缴获来的蒙古战马不知去向。
遭受了几番打击,发现蒙古军并不能担负起保卫自己财产的职责后,各地豪强的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达春收到的告急信依然向雪片一样接连不断,但真实性却出了很大问题。被破虏军打劫,已经成了各地豪强拖延提交给达春钱赋和军资的最合理借口。而那些没按时上交的物资,很大一部分“流失”到破虏军手中。
用抢劫和敲诈手法在豪强手里“募集”到充足资源的破虏军,将带不走的粮食和物资都分发给了各地百姓。而那些得到了破虏军好处的百姓们,又成了破虏军的眼线和盟友,帮助他们在各地制造出更大的事端。
看不见的火,在各地蔓延开来,降元官吏惶惶不可终日。
临江军知州刘圣仲本为大宋同安代理知县,因屠杀抗元义士而得官。春天召集了一群儒生到江上赏景赋诗,以歌盛世。才写了三、五首,正在官船上与众人互相吹捧时,突然有赣江上游冲来一艘大船,船上挂大宋旗号,昔日被刘圣仲所杀的大宋义士皆白衣立于船头。众儒生皆大惊,刘圣仲拜服于甲板之上。须臾,二船交错而过,众儒生从甲板上扶起刘知州,发现他早已气绝。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左右脸颊上,各写了汉奸二字,深入肌肉,根本无法洗刷干净。
同安武举徐竣冲在达春麾下素有战功,以勇武过人而著称。奉达春将令到吉州募粮,夜半安歇于野外,及天明,竣冲与麾下百余人皆死。竣冲身上无伤,唯双目被长针所刺。于是当地百姓纷纷传言,说是因“造反”不成而被北元杀了的太和针工刘士昭冤魂索命,杀了徐竣冲。
一时间,各地豪杰趁乱而起。以罗霄山、皂鬲山和赣江为依托,渐渐呈燎原之态。开了春,局势更加混乱,一些已经被林奇和西门彪所控制的地区连接成了小片,破虏军往来驰骋。负责弹压地方的新附军鬼缩在城市中,根本不敢进剿。
不得以,达春只好将自己的战略重心,从“收复失地”向维持地方治安上转移。大批的探马赤军、汉军和战斗力较强的新附军从江西和广南交界上抽调回来,前往吉州和临江等地剿匪。而负责剿匪的将领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土匪”剿了,连带着麾下弟兄一起,尸骨无存。
而福建的破虏军主力,即时地察觉了元军的动向。趁着北元在前线兵力空虚的机会,开春后第一次动作,就从汀洲插进了瑞金,将会昌、石城一带的万余元军击溃,然后带着战利品,在各地剿匪的元军汇聚到瑞金之前,大摇大摆地撤了回去。
各地剿匪的元军一集中,林奇和西门彪再次活跃,两支破虏军的活动范围快速扩张,隐隐已经席卷了半个江西。
文天祥两年前在百丈岭上提出的游击战理论,终于发挥了应有的威力。坐镇东南,负有歼灭整个残宋重责的达春有一天突然认识到,自己已经无法再组织一场像样的会战。虽然身背后的土地都属于大元,但各路元军,却陷入了肉眼看不见的重围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覆灭的危险。
而他手中的一万多蒙古军和三万多探马赤军,是大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