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说三国
周瑜忙拆信视之,看罢沉吟良久,后长叹一声,问道:“先生还有何事?”
李兰看了他一眼,劝道:“东吴根基才固,诸多大事皆需都督筹谋,望都督善保贵体,助吴侯成就大事。再者曹贼势大,望都督以大局为重,切勿再兴刀兵。”
周瑜点了点头,颓然道:“多谢先生美意。且回去上复皇叔,吴侯亦欲联盟抗曹,两家可罢刀兵。”
李兰告辞出来,走了几步又转看周瑜一眼,心中默道:这便是最后的一眼了。
第一卷 第三十八章
李兰想的没错,那一眼确实是最后一眼,没有过几日,细作就带来消息,东吴都督周瑜逝世,孙权任命鲁肃继为大都督,统帅全军。刘备听了这样的回报,眼圈红了一阵又一阵,连声叹息道:“天妒英才啊。”似乎并不知道周瑜之死与他上次的设下的埋伏有关系一般。
孔明默然不作声,神色之间看着确是有些伤感,虽然周瑜是对手,但也是一位令人尊重的对手。李兰自不消说了,既伤且悔,比那二人更为真挚。孙,刘总还有结盟之谊,刘备哀叹片刻,便道:“周郎物故,吾当派人前去吊唁。哪位先生愿往?”
李兰与孔明互看一眼,似乎都有意前往,但毕竟只有一个名额,便又都不作声。孔明再看李兰几眼,忽然道:“非经纬不可。”李兰对着他点头致意,又才刘备道:“属下愿往。”
刘备点头答应,命其退下,看着他的背影,却始终有些琢磨不透,忽转问孔明道:“经纬其人似乎太优柔了些。”孔明淡笑道:“彼与周郎惺惺相惜,吴中诸将却未必领情。”
翌日,李兰便与黄忠带着几名家将乘船往柴桑而来。一路无话,及至柴桑,但见全城举丧,三军挂孝,一片肃穆凄哀景象。鲁肃早知李兰前来,出城相迎,一道来至周瑜灵前。东吴诸将皆在此处,灵前更有一素装绝色女子,必是小乔。李兰只是匆匆一瞟,并不敢仔细去看,乃命家将摆设祭物,亲自奠酒,跪于地上,念祭文道:“呜呼公瑾,不幸夭亡!(省略…。。想知道是什么请看三国演义) 呜呼痛哉!伏惟尚飨。”刚开始还有点故作之情,后来念及自身窘况,却真的泪如雨下。孔明的这篇祭文也的确煽情,读完之后,坐中众人无不垂泪。
李兰伏棺大哭许久,才蒙鲁肃劝起,走到小乔身前,长揖道:“夫人节哀。”抬眼近距离接触这位流传千古的美人,淡妆素裹,却仍旧惊艳四方。
小乔面若寒霜,冰冷地回道:“多谢。”李兰知道她将自己看作杀夫仇人,也不欲多言,随着鲁肃走出奠堂。自古红颜多薄命,小乔姐妹二人纵使艳绝天下,却都丈夫英年而逝,将来的日子也只能是凄苦二字来形容。
鲁肃又设宴款待,只是江东诸将又一人作陪,两人也吃的好不郁闷。宴罢,我不便多留,起身告辞,鲁肃又送至城外十里方还。李兰与黄忠二人边行边聊,及至江畔却听有马蹄声跑近,身后有人大呼“站住”。
二人回头看时,却见有二,三十骑飞驰而来,看服色都是东吴兵将。黄忠多年征战,警惕之心远胜他人,见对方策马而来,手上却已握住弓箭,急道:“彼来意不善,吾儿先退。”吩咐家将保护李兰,自己打马上前喊道:“不知是哪位将军部下?唤住我父子二人所为何事?”
对方已近百步之外,更不说话都纷纷弯弓射箭,直取李兰一行。李兰身旁顿时就有两人中箭落马,死多生少。周围家将急忙拥簇他离开,黄忠在后勃然而怒,取过长弓,就伸手抓过几支羽箭,张弓回射,一弓三矢,无有失手。
黄忠箭术非凡,片刻射杀对方半数之人,那为首之人见势比妙,乃又带部下呼啸而去。黄忠待要追赶,却又恐李兰有失,只好勒马回转。李兰此番所带家将不多,现在也只剩两人。黄明还为他遮挡一箭,受伤在身,虽不致命,却也看着沉重。
黄忠上前见李兰无碍,稍微放下心来,看着那几名跟随自己多年的家将尸体,又大怒道:“东吴之人好生无礼,吾儿好心前来吊唁,却反要相害。且回柴桑,看那鲁肃如何说法。”
“算了。”李兰摇了摇头,周瑜之死自己确实要负上些责任,东吴众将心中不平,也是人之常情,再闹将下去也于事无补,乃转问黄明伤势,却隐见他肩上所插箭杆上模糊又字。黄明见李兰目光,也发觉箭上有字,乃用力拔下,单手递与他道:“先生请看。”
李兰急命旁边家将为他包扎,再看那箭杆之上赫然又着“大汉寿亭候关”的字样。黄忠见李兰面色惊讶,附身看时,更怒不可抑,大骂道:“原来是他。为父早看他不怀好意,有此一物,等回荆州禀明主公,看他如何狡辩?”
时间过去半年之久,不想关羽对自己仍然念念不忘。李兰缓缓将箭杆收在怀中,道:“义父此事万万不可禀报主公。”见黄忠极不情愿,乃又道:“关将军与主公乃异姓兄弟,且有掌了重兵。在主公眼中,我父子二人岂能与他相提并论?”黄忠闻言神色黯淡,点头道:“吾儿所言有理。”于是又下马与那两名家将一起,就在道旁不远挖下一处大坑,将死去的几名家将合葬。
回到荆州果然父子都不再提此事,心中却都难免有些不悦。李兰向刘备复命之后,不见孔明在侧。略作询问,才知在其出使东吴之际,刘备已派孔明前往荆南四郡巡视。而刘备也希望李兰能将休息两日,便前往襄阳,南郡查询政务。
黄忠听说要去襄阳,又想起李兰在东吴被刺之事,便要上前代为推辞。李兰却使眼色将其阻止,并答应前往二郡巡视。回到府中,黄忠大是不悦,乃道:“明知关云长对你不怀好意,却为何还要前往襄阳,岂非自寻死路。”
李兰心中另有所想,宽慰义父几句,便自行回房。这几日来,李兰每每拿起那支有字的羽箭,总觉得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简单,知道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真正地卷入三国这场纷争之中,而以后的漫漫长路却还不知有多少惊异,凶险的事情在等着。
第二卷 第一章
建安十六年春,李兰奉命巡视襄阳,南郡。自荆州而发,望北而来,刘备手下孔明,马良等人都是内政好手,将荆州各郡县治理的相当不错,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黄忠因为担心李兰安全,也请命随行,父子二人一路游山玩水,自得其乐。
这日行至一地,打听的名曰“耒阳县”。李兰乍听这名字,备感熟悉,却又记不起来,便问道:“本地县令的谁?”有知道的即可答道:“庞统。”李兰听后哈哈大笑,乃谓黄忠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便硬拖着他向县衙而来。
到了县衙,二人却不见半个官吏,家将进去通报,半响才架出来一个人,禀道:“衙内只此一人。”
李兰仔细看时,那人容貌丑陋,虽被人驾着却兀自醉酒不醒,不用想也知道就是与孔明齐名的“凤雏”庞统。黄忠却没有李兰那么好心情,皱眉喝道:“弄点水来给他醒酒。”李兰本想阻拦,却又想除此之外,别无良策醒酒,只好默不作声。
家将也老实不客气,提来桶水便当头淋下。庞统顿时惊醒,失声喊道:“谁如此放肆?对本官无理。”
官威却还不小,李兰就在马上问道:“汝便是本县县令?”庞统抬眼打量一番,答道:“正是本官,汝却是何人?胆敢在县衙之前造次。”
李兰微微一笑,淡淡答道:“大汉军师中郎将军李兰,大人可有听过?”庞统听到“李兰”二字顿时清醒许多,将李兰连人带马,看了好几遍,才道:“久闻大名,却不想是如此年纪。”
李兰轻抚着马头鬃毛,笑问道:“主公以汝为县令,却如此贪杯好酒,荒废县事,不知罪乎?”
庞统傲然答道:“谅此小县,何事足治?”
李兰却冷然回敬道:“一县不治,何以治天下?”庞统又是一惊,片刻恭声答道:“大人教训的是,且请大人进内安坐,少时便发落干净。”
李兰乃邀黄忠一起入内坐定,就见庞统叫来书吏,将县事一一呈上,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却无分毫差错。不一刻就将案件处理完毕,庞统转身问道:“下官可曾荒废公事?”
李兰对庞统是早有耳闻,心中也有准备;黄忠却是目瞪口呆,不能答话。李兰起身对庞统道:“兰常闻‘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今观先生大才,果然不凡。先前不敬之处,还请勿怪。”庞统急忙谦谢不已,李兰又道:“先生确非只一县之才,不知可愿与兰同去?回荆州之后,兰必在主公前力荐先生高才。”庞统再谢道:“统也常闻先生大名,与先生畅谈天下事势,实乃平身之愿耳。”李兰于是派人通报刘备,使其另委县令,又和黄忠,庞统向襄阳而来。
及至襄阳城下,并不见一人一骑出来迎接。黄忠虽然满是怒气,李兰却不以为怪,径自许寻得关羽府邸前来。家将通报入内,不久就见关平快步迎了出来,欢喜地将李兰抱住,道:“贤弟,好久不见,真是想煞为兄。”
除黄忠之外,难得还有人如此亲近自己,而且是还是关平,李兰心中甚是感动,乃道:“小弟也十分挂念兄长,是以向主公请命至此。”关平又向黄忠见礼,却不知庞统何人,见其形状不以为然,复请道:“父亲就在府内等候,贤弟,黄老将军快快请进。”
李兰正要入内,黄忠却问道:“某父子奉主公之命前来巡视,关将军缘何不出来相迎?”见得关平脸色尴尬,李兰忙劝道:“关将军贵人事忙,必非有意。义父,且先进去。”
四人走入大厅,关羽,周仓,马良等人都在。大家叙礼已毕,李兰又向众人介绍庞统,关羽等一干武将自不在意,马良却惊呼道:“莫非便是‘凤雏先生’?”
庞统答道:“正是下官贱号。”马良即刻上前一揖,道:“久闻先生大名,今日得见,实良三剩之幸也。”又复对李兰道:“大人为主公寻得这等高才,也是可喜可贺。”关羽等人见马良如此推崇,也只好上前相互客气一番。然后关羽就在府中设宴为李兰等人接风。
宴毕,由关平送李兰等前去馆驿安顿休息。关平前后张罗一番,打点还一切,就要告辞。李兰却将其拦下,道:“兄长且慢,小弟尚有一物相赠。”关平笑道:“你我兄弟,何需如此见外?”
“并非甚贵重之物。”说着李兰就从怀中拿出那支断箭,递与关平道:“就是此物。”关平不想会是这样怪异的礼物,茫然接过,仔细看了看,却也发现箭上刻字,不由问道:“此物何来?”
“兄长勿惊。”李兰缓缓答道:“周郎物故之时,小弟奉主公之命过江祭奠,却被此箭所算,险些丧命。”关平顿时脸色黯然,喃喃道:“为兄代父亲……”
李兰却摇了摇头,打断他说话道:“兄长误会了,小弟并不将此事上禀主公者,盖知此乃有人陷害君侯,欲挑动小弟与君侯不和,从中得利。”关平满面感激,对着李兰抱拳道:“贤弟如此明查,愚兄在此谢过。”随即又作色道:“此必有是……”
“嘘。”李兰示意关平禁声,乃道:“证据不明,兄长且不可乱言。只将此物转呈君侯,以明小弟心意足矣。”关平急忙点头,道:“愚兄明白,必将上复父亲,彻查此事。”言讫而去。
黄忠在旁边一直不发一言,只等关平离开之后,才问道:“吾儿何以如此肯定不是关羽加害?”李兰微微笑道:“孩儿并不确定。”见黄忠不解,又道:“若非关君侯加害,则可同仇敌忾;若是彼所害,亦可表明孩儿对他无防范敌对之心,使之放松警惕,显露破绽。义父与孩儿却不能丝毫懈怠啊。”
第二卷 第二章
打理内政财务,原非李兰所长,现在身旁多了个帮手庞统,自然十分轻松自在,只需作作样子,所有事情都是庞统处理。当真是人不可藐相,庞统长得虽然不堪入目,做起事来却远非李兰所能及,马良更是赞不绝口。关羽自从第一日宴后,便借口军务繁忙,不再相会。接下来的时日都是关平接待,正合李兰心意,闲来无事就和之喝酒,遛马,也都不再提那支断箭之事。
如是过得半月,襄阳所有事务都核实一遍,李兰等人就要离开。关平却再三挽留,邀请李兰出城游猎一日。李兰也不愿推辞,便应承下来,再行延误一日。李兰在城下等候相会,却见关平还带着其弟关兴而来。这小家伙经年不见,猛长了一截,听说二人要出城游猎,便死活缠着其兄,定要一起。
刚一出城,关兴就兴致勃勃地问道:“两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