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说三国
徽庖怀≌交鹌苹党烧庋0Γ 庇窒胱耪獬≌秸氖甲髻刚呔尤痪褪亲约海唤鞠ⅰB肀羲嬖谄渖肀撸私涌诘溃骸爸挥刑煜乱煌常傩辗娇擅馊フ庹铰疑狈ブ唷6骋惶煜拢厝灰髡缴狈ィ孕∩倍纱笕室病!崩罾家裁靼住耙哉街拐健钡牡览恚醋帕脚愿毡徽交鹑忌展姆课荩约笆O虏欢嗟娜缤蜇ひ话愕木用瘢闹凶芑故怯行┧岢俗交暨溃骸拔嵛哦艿谜纪鸪侵螅荼琶瘢傩詹豢捌淇啵喽萑肷钌健=创硕嗳眨捎谐霭裾倩亓髅瘢咳粲邪傩栈爻前簿樱缮痛土甘彻ぞ撸嫫湫奚煞课荩怪簿永忠怠W怨诺妹裥恼撸锰煜拢芪杭仁裥模业热床豢稍僦氐父舱蕖!?br /> 霍弋一一领命,犹豫片刻才突然道:“末将已经派人前往周围山中招抚流民。”李兰点了点头,道:“将军能有此意,足见心怀朝廷。”又问道:“城中粮食农具可够用否?若有所差,可使人前往荆州运些来。”
“末将遵命。”霍弋再看了看李兰,似乎有话要讲,却又始终不肯开口。李兰见其欲言又止,便含笑道:“将军与吾同殿为臣,有话但可直言,不必吞吞吐吐。”霍弋心中确实有事,但又确实不知道该不该对李兰说,此刻被李兰看破,再犹豫片刻,才略微叹息地道:“曹休强攻宛城之时,曾有人进言末将,此曹休虚张声势之计,劝末将军连夜出城劫营,定能大破魏军,生擒曹休。末将却深恐中计,不敢擅自出战,以致曹休走脱。而招抚流民之事,也是此人建议。”
“哦?”李兰不禁大为诧异,想不到霍弋军中还有这等谋略之士,正要开口询问其姓名。霍弋却先缓缓从口中说出三个字,竟险些将李兰惊落马下。
第十五卷 第二百六十九章
曹真、曹休二将攻破宛城之后,却不见司马懿父子下落,于是在宛城内外大加搜捕,又派军马封锁南下的所有道路,惟恐其投奔荆州郭淮。这些都是空费心思,司马懿知道南下危险,乃折而向西,前往上庸,想要通过霍弋引见,投入蜀汉朝廷。霍弋早闻其名,本待要将其推荐入朝,却又恐司马懿投效李兰,则李兰势力更增,对蜀汉大为不利,遂不肯上报,只将司马懿,司马师父子二人好生安顿在上庸。
司马懿何等奸猾之人,霍弋的这些小算盘又怎么能逃出他的算计?住入上庸之后,司马懿整日深居简出,每与霍弋见面之时,交谈都是隐约表露出对李兰欺主之事不满。以司马懿之演技口才,自然很快就让霍弋渐渐放松了警惕之心,引为知己。自从郭淮攻打樊城,霍弋就一直都关注荆州战事,又知道司马懿谋略远在自己之上,时常请过府中商议。后来乘虚夺下宛城正是司马懿所献之计,只是霍弋在夺城之后,一心想要保住胜利果实,不听司马懿所言,不肯出城攻打魏军,才使得曹休走脱。
司马懿为霍弋献计,也不愿意久居人下,再请霍弋代为引见。霍弋已经见识过他的谋略,觉得司马懿若真的能效忠刘禅,或者还能牵制李兰。可是两人如果联手,其后果又不堪设想,犹豫再三,霍弋还是决定赌上一把,司马懿要是不肯效果刘氏,也未必肯真心辅助李兰。两人日后能有争斗,受益的只非刘禅莫属,于是霍弋还是将司马懿的姓名说了出来。
听说司马懿就是为霍弋出谋划策之人,李兰真是又喜又忧,喜的是终于将司马懿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忧的却是自己究竟能否将司马懿掌握在手中?以对司马懿的了解,李兰觉得最妥当的方法,就是将司马懿杀掉,永远消除这个隐患。可司马懿久镇宛城,甚得民心,且兵败来投,李兰若贸然杀之,必然有失天下人望。李兰虽然不在乎这些虚假名声,但此时已经和曹魏开战,却不能不考虑取胜之道。再者司马懿虽然老奸巨滑,只要不付与兵权,还怕他能翻天不成?留下为自己伐魏出谋划策,倒也不失为一位上等幕僚。
李兰权衡再三,总觉得杀司马懿得不偿失,遂笑道:“吾欲见仲达久也,将军可速引吾前往。”又转身对郭统道:“速派人前往汝父营中,请司马二公子来与父相会。”原来当初虽然名义上是请司马昭入朝伴驾,但李兰也不是傻子,明知司马懿父子三人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怎么还敢将他们引入蜀汉朝堂,和那一帮子反对自己的人混在一起?不是自找麻烦么,于是将司马昭羁留在郭淮军中,随军征战,时刻掌握在手心。现在既然得知司马懿就在城中,李兰也乐得做个人情,让他们父子团聚片刻。
再见到司马懿,给李兰的感觉就是老了,当年在许都同殿为臣的时候,司马懿还是那样的神采奕奕,时刻期望着在曹魏大展拳脚。可曹操毕竟是雄才之主,明知司马懿怀有大志,且有“狼顾”之相,怎么敢交付其兵权?还是当初孙、刘两家三处并进,曹操一时失误,竟让司马懿与徐庶二人同镇宛城。而司马懿也没有错过机会,借李兰逃出许都的借口,杀死徐庶,夺取宛城兵权,从此割据宛城经历十年之久。如今司马懿再回宛城,却是看着苦心经营多年的地方,为他人所用,心中难免有些悲凉,头上的白发,额头的皱纹,数夜之间也添了不少,看上去确实老了不少。
老是老了,但老而愈“奸”,李兰总还记得“司马诈病赚曹爽”的典故,对眼前的这位老人,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心。急忙下马,迎上前去,笑道:“仲达别来无恙?吾闻知宛城失陷曹休之手,不得仲达消息,寝食不安,于是亲自赶来赶来南阳,不想仲达竟在霍将军军中,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在李兰打量司马懿的同时,司马懿也在打量着李兰。没有见面之前,司马懿只是羡慕李兰现在的权势,当初差点死在自己的刀下,而今却成了权倾一国的风云人物。见面之后,李兰不变的容颜,仍旧年轻俊朗的面孔,更让司马懿艳羡不已,虽然明知李兰口中说的全是欺人之谈,司马懿却不得不笑答道:“多谢大将军厚爱,赖陛下天恩,托大将军洪福,老夫才能与犬子保全性命。”
两人都知道对方言不由衷,却又要互相握着手,装成密友一般,饶是李兰混迹多年,早习惯这样的虚情假意,也觉得难以忍受。又再说了几句客气的话,方与司马懿携手入内。坐定之后,司马懿便又道:“将军大破曹休,又得占宛城,威镇天下,却不知将军下一步打算如何?”李兰并不回答,反问道:“仲达能归顺大汉,实是朝廷之福。实不相瞒,吾确有再进之心,只是曹魏势大,惟恐不能力敌,还望仲达能有以教我。”
“不敢。”司马懿乃谦逊道:“大将军胸藏百万兵,熟知韬略,老夫岂敢班门弄斧,遗笑方家。”李兰却坚持道:“仲达不可太谦,能在宛城屹立十年不败,岂是常人能及?吾以诚相待,还望仲达据实所言。”司马懿明知道李兰对自己有防范之心,若是再行推辞,反而不好,遂答道:“曹休虽败,但曹真全军仍在,徐晃、张合二将在潼关也有不下十万兵马。恕老夫直言,曹魏之军力国力,仍在朝廷之上,将军虽然极善用兵,但曹真、徐晃等将只坚守不战,将军也难取胜。西川粮草转运不便,战事拖延日久,大军难以为继,启时进不能胜,退又恐为曹魏所袭,陷入两难之境。”
司马懿终于开口说了几句实话,李兰不禁连连点头,复问道:“如之奈何?”司马懿遂道:“以老夫之见,朝廷与孙吴共结盟好,何不遣人前往江东,说其一道出兵,使攻汝南,则能分曹魏兵势。将军可暂休整兵甲,囤积粮草,等待时机再进不迟。”
看来只要稍微有些远见的人,都能明白吴蜀联盟的重要。李兰所谓的“再进之心”也不过是试探之言,夺取长安、宛城之后,便有心止步不前,休养士卒。司马懿能与自己见解相同,倒也颇有几分“英雄所见略同”之意。李兰虽然心中称是,口上却并没有说出来。旁下马秉见李兰不置可否,乃出列道:“属下不敢苟同司马大人之意。如今我军新胜,士气高昂,正该借此机会北进,兵锋直指洛阳。若是止兵不前,如大人所言,朝廷国力远不如曹魏,一旦等其恢复元气,我军再想取胜,岂不更难?”
马秉之言确实有几分道理,李兰微微点了点头,转视司马懿道:“仲达以为如何?”司马懿认得马秉,知道他是李兰心腹嫡系,不愿与之争辩,遂笑道:“马大人所言也甚是有理,老夫年纪大了,只为求稳,远不及大人少年壮志。至于何去何从,还请大将军定夺。”李兰又在心中暗了骂句老狐狸,司马懿这几句话,既不否定自己刚才的建议,又不开罪马秉,而且将问题再还给了李兰,可谓一举三得,看来这三国最大的赢家果然不是浪得虚名。李兰也不便就此表露自己的心意,只是笑道:“那且待吾与众位将军商议之后,再作决断。今日能入宛城,皆仲达与霍将军之力,当设下酒宴为二位庆功。”
霍弋与司马懿拜谢之后,便差人下去准备。不时酒菜陆续奉上,还未及开席,却见有军士进来,报道:“严大人出使东吴归来,在外求见大将军。”严鹏奉命前往东吴,本来是借道荆州返回西川,在襄阳闻知李兰在宛城,遂又改道北上,刚好在今日赶到。先在城外见过郭淮,才知李兰已经入城,便又打马进城求见。
李兰早想知道东吴消息,急忙命人请入。见李兰有事商议,司马懿在旁起身,道:“既然大将军还有军务,老夫还是先行告退。”李兰却示意他坐下,笑道:“仲达也是朝廷重臣,方要商议大事,岂可错过?还请安坐,少时吾还有事请教。”司马懿自见到李兰,都是以老夫自称,似乎忘记了还受有蜀汉“宛城侯”与“镇军大将军”的官职。李兰此刻却非要把话说明,便是想要司马懿明白,他已经是蜀汉的臣子,不要在生任何的幻想。
司马懿不肯以“下官”自称,固然是心有不甘,不愿意屈居在李兰之下,其二却是不想从割据一方的诸侯,马上就改口称臣,以免被李兰等人看轻了。现在既然李兰这样说了,那无疑就是承认司马懿在蜀汉的地位,司马懿也好有个台阶可下,于是道:“如此,便多谢大将军。”又复坐下。
片刻之后,严鹏便迈步进来,先向李兰施礼完毕,抬头却猛然看见司马懿也端坐在内。他原本在魏营住过一段时间,认识司马懿,不禁微觉吃惊,复近前道:“见过司马大人。”严鹏虽然认识驷马懿,司马懿却并不认识严鹏,见其施礼,也急忙起身还礼,问道:“恕老夫眼拙,大人是……”
不等严鹏自己介绍,李兰便先道:“此乃国中才俊,姓严名鹏,表字生平。日后同朝为官,二位还要多多亲近。”严鹏乃笑道:“大将军谬赞了。司马大人威名远扬,下官日后定要好生讨教。”司马懿虽然并不知道严鹏何许人,但听李兰如此赞誉,也不敢托大,急忙道:“不敢,不敢。”
李兰见二人相互客气,遂止道:“两位这样客气,天黑怕也不能把话说完。还是言归正传,升平可向我等说说此去江东的情形。”严鹏因见司马懿在侧,所以没有提及江东之行,现在既然李兰问起,只得道:“下官幸不辱命,吴王答应出兵汝南。”李兰点了点头,问道:“何人为将?”严鹏又答道:“孙桓。”李兰便不再多问,指着旁边一席道:“升平鞍马劳顿,今日酒宴也正好为汝洗尘。”
坐定之后,李兰才转问司马懿道:“仲达以为如何?”司马懿明白李兰言中所指,略作考虑答道:“原来大将军早谋划在胸。只是以老夫之见,孙桓勇猛有余,智略不足,怕难担大任。”说着又似自言自语,又似在询问李兰地道:“东吴有擎天国柱,孙权却弃而不用,不知何故。”李兰哈哈笑道:“孙权老矣。来,来,来,今日尽情畅饮,不醉不休。”
司马懿虽然知道孙权对陆逊素有猜忌之心,但征战乃国家大事,怎能儿戏?曹魏虽然将兵马都抽调到与蜀汉交战的前线,但留守汝南仍就数万之多,其将诸葛诞、文钦也非庸才,孙权怎么会弃陆逊而用孙桓?司马懿偷眼打量着谈笑风生的李兰,暗自猜测,这其中莫不是他捣的鬼?若真是如此,那此人也未免太厉害了……
司马懿正在胡乱猜想,李兰却举杯,起身道:“司马大人归顺汉室,乃朝廷之幸。本将军愿代陛下与众将敬大人一杯,望大人能尽力为朝廷效力。”司马懿急忙起身拜谢,道:“多谢大将军厚爱,多谢陛下恩典。”李兰一饮而尽,又复坐下,看着司马懿有些失神,知道已经暂时将他镇住。刚才故意让严鹏把这些话说出来,一是想让司马懿知道,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