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说三国





,发泄在众人身上,只是他们没有文鸯武艺,只好懒洋洋地冲着诸葛诞行礼,道:“谨遵将军之命。”
  文钦回到帐中,明白今日已经得罪诸葛诞,只怕再难握手言和。将帅不合,乃军中大忌,恐城池难守,文钦急忙修成军报,派心腹之人送往大将军曹真处求救。刚送走军报,文鸯却又火急火燎地赶来,禀道:“父亲,诸葛将军带兵出城与吴军交战了。”文钦顿时大惊,知道诸葛诞是因为见他父子二人立功心中不服,故而带兵出战。含怨出兵,必然心浮气躁,难免为吴兵所乘,城中兵力本就不如东吴,哪里还能经得起诸葛诞这样折腾?文钦也不说话,急忙带着文鸯赶向城墙。
  等二人登上城楼,却早看不到诸葛诞军马,遂问左右将士。答曰:“诸葛将军出兵,正与吴将全综。全综不敌我军之勇,引军败走,诸葛将军率军赶杀而去。”文钦听后心中稍安,随即又道:“不好。”文鸯见父亲神色大变,不解道:“诸葛诞获胜,父亲为何如此惊慌?”文钦乃道:“吴军昨夜败走,今日复来,怎会不使精兵悍将,以雪昨夜之恨?今日又败,为父担心其中有诈。”于是下城点兵,复谓文鸯道:“为父出城接应诸葛将军,汝可紧守城池,等候为父归来。”文鸯却道:“吴军势大,诸葛诞自去寻死,父亲何必冒险前往……”
  “胡闹。”文钦沉声喝道:“诸葛诞乃是城中主将,若彼有失,必然军心大乱。再者彼虽然无礼,但总与为父共事多年,岂能忍心见死不救?”文鸯被父亲呵责,脸上微红,遂道:“父亲尽管放心,有孩儿在,定不叫吴狗一人一骑入城。”文钦拍了拍文鸯肩膀,又叮嘱几句,才带兵出城。
  文钦担心诸葛诞军马,出城之后,一路急赶,于路果然遇到魏军败兵,声言诸葛诞果然中了吴军之计,陷如重围。文钦听后,更不敢片刻耽搁,催军急行。不出数里,便听得前方杀声震天,文钦登高而望,果见吴军不知多少将魏军团团围住,而诸葛诞所部军马几乎死伤殆尽,情势十分危机。文钦乃谓左右将士,道:“贼兵势重,诸公可惧否?”
  文钦身后只有千余骑,而对面吴兵却漫山遍野,魏军诸将看着,都有些色变。但被文钦这样一问,不由激起好胜,齐道“不惧”。文钦哈哈一笑,知道众人回答的都十分勉强,乃道:“吴军虽众,但怎能敌我大魏铁骑?诸位且看我斩杀一将,便齐冲入阵中,救诸葛将军出来。”话音落地,便一马当先杀向东吴军中。恰遇吴军一员裨将,文钦抖擞精神,大喝一声,将其斩于马下。后面魏军见状,士气高涨,皆大呼:“将军威武。”文钦割其首级在手,高举喊道:“吴狗嬴弱,岂是大魏好儿郎敌手?众将士可随吾冲杀,挫败吴军。”一声令下,千余铁骑都跟随其后,直插入东吴阵中。正如文钦所言,吴军虽众,却远不及曹魏铁骑神勇,兵锋所到之处,吴军尽皆避退,浑如无人之境。 
 
 
 
  
第十五卷 第一百七十八章
 
  诸葛诞被围困在乱军之中,以为必死,却见文钦带兵来救。也顾不得早晨的言语龌龊,急忙高声喊道:“文将军救我,文将军救我。”文钦远远听得,便带人奋勇杀来,吴军众将难挡其锋,两下合在一处。诸葛诞绝境逢生,喜出望外,连声道:“多谢将军,多谢将军。”兵败丧师,文钦虽然很想一拳将诸葛诞那张脸揍得稀烂,但还是生硬地道:“末将在前,望将军紧随在后,突围回城。”诸葛诞那里需要他吩咐?打马跟在文钦身后,生怕文钦弃他不顾。
  孙桓远远看见文钦带兵杀入阵中,不禁感叹道:“曹魏竟有如此猛将?”却恼了旁边一员老将,乃琅邪莒人徐盛,出马道:“某愿取文钦首级来献。”徐盛曾随周瑜等人征战,与之同辈者,诸如凌统等都以亡故,他自己也是年过半百之人。孙桓见其请战,乃劝止道:“文钦勇猛,老将军恐难为其敌。”徐盛顿时须发倒立,大声道:“廉颇七十不言老,何况某才过半百之数?若不能取文钦首级,某提头来见都督。”遂不等孙桓下令,便打马杀向文钦。
  朱桓在后,深知文钦之勇,乃进言道:“文钦勇猛,恐非老将军所能敌。”孙桓斜看他一眼,道:“本都督却以为,斩杀文钦非徐老将军不可。”朱桓听出其言外之意,满脸通红,不复再言,心中却始终不信徐盛能战过文钦。
  文钦护着诸葛诞眼看要杀出吴军包围,却听得一声大喝:“文钦休得猖狂,可识得上将徐盛。”文钦闻得徐盛之名,抬眼见其须发多已斑白,不由道:“将军老矣,不在家中清闲,何敢再战?若有闪失,岂不徒损多年威名。”徐盛闻之大怒,不再答话,挥刀直取文钦。文钦见其刀势沉重,固知其勇,不敢大意,乃小心应战。
  两人交战,十余回合,不分胜败。眼见吴军又围至,文钦转头喊道:“诸葛将军可先去,末将随后便到。”却哪里还能看到诸葛诞身影,后面军士乃高声道:“诸葛将军见吴兵围来,已先带人逃命去了。”
  “无耻小人。”文钦只轻骂了一声,知道自己部下只有数百骑,远非吴军之敌,便撇下徐盛,望斜里冲杀。徐盛杀得兴起,哪里肯舍?乃喝道:“文钦休走。”一路赶杀在后。孙桓在高处观战,早部下重兵围堵文钦,且悬有重金欲得文钦首级。文钦往左,他手中红旗便向左;文钦往右,他手中旗子却又向右指,东吴兵将见其令旗,争先恐后围杀。
  文钦厮杀半响,却始终不能破围为出,左右兵将也越战越少,自己身上也多处受伤。又见徐盛赶来,不由怒道:“老匹夫欺人何其甚也?”不复逃遁,转而与之再战。徐盛虽有心与文钦独自交战,见个雌雄,奈何孙桓重赏已下,吴军众将皆贪其赏,尽数上前围攻。文钦久战之躯,便是独战徐盛也十分吃力,何况众人围攻?自知必死,乃握短刀在手,高声喝道:“且住。”
  众人皆停住手中兵器,徐盛乃上前问道:“将军欲降否?”他与文钦交战多时,佩服其武艺,便有相惜之意。文钦却大笑,道:“吾为大国上将,岂能降贼?”乃将短刀插入胸口,自尽而亡。周围吴将面面相觑,终于有人想上前割其首级请赏,徐盛却将刀一横,喝道:“谁敢?”众人忌惮其勇,皆不敢动手。直到孙桓前来,下令将文钦斩首号令军中,徐盛才只能长叹一声,打马自去。
  再说诸葛诞引败兵逃回城中,文鸯开门接入,不见其父,乃问道:“将军,家父何在?”诸葛诞不好说自己临阵而逃,只得道:“文将军甘愿断后,使吾先回城中。少将军尽可宽心,以文将军之勇,必能平安回城。”文鸯心知吴军有十万之众,其父断后,九死一生,便要带人接应。诸葛诞早被吴兵吓破了胆,哪里还敢再使人出战,急忙劝道:“文将军吩咐我等好生守城,少将军不可意气用事,违了文将军之令。”文鸯被他用父命一压,只得隐忍退回城中,等候消息。
  直到吴军齐聚城下,文鸯在城上望去,军中旗杆下悬着一颗首级,不是父亲文钦,还是何人?文鸯只“啊”得大叫一声,便晕厥过去。左右将士急忙将其救醒,文鸯大哭着来见诸葛诞请求出兵,去夺取父亲首级。诸葛诞搓了搓手,故作无奈地道:“文将军为国尽忠,本将军心中也十分悲痛。但城中兵马不多,只宜坚守,哪里还能有多的兵将派与少将军出战?”文鸯再三请求,诸葛诞却执意不肯。文鸯激得兴起,勃然骂道:“匹夫,我父拼死救汝出围,汝非但独自逃生,此刻却连派兵夺取我父遗体也不肯,真是狼心狗肺,猪狗不如。”诸葛诞早就怨恨在心,虽然文钦之死,让他有些惭愧,但被文鸯这样一骂,也不禁怒道:“汝父已死,本将军身担守土之责,岂能因一死人,而置满城将士百姓于不顾?”
  “怕不是被吴军吓破你的狗胆了吧?”文鸯冷哼一声,复道:“某自出城厮杀,吴军纵有百万,某岂惧之?”乃转身出帐。诸葛诞恐其出城时,被吴军乘势夺了城门,便下令将其阻拦。但左右诸将皆鄙视其人品,不为所动。诸葛诞见号令不行,只得讪讪笑道:“其孝心可嘉,本将军就不阻拦了。”心中却将众人记下,暗道:等吴军退后,本将军再一一收拾你们。
  文鸯离开诸葛诞大帐之后,只身上马,径自出城,来到东吴阵前,喝道:“小爷来取父亲遗体,要命得闪开。”乃纵马踹营。吴军先时见其独自一人,都蜂拥上前,但被文鸯枪挑鞭打,杀了数十百人,都不敢上前,急忙报向主将。孙桓等将急忙出帐观看,果见文鸯少年英雄,一杆枪,一条鞭,在吴军阵中,左右冲突,直如无人之境。
  孙桓才被文钦杀了一阵,此刻又见来了员小将,复叹道:“曹魏果然多猛将。这员小将端得比文钦更狠。”朱桓在后认得便是将自己打伤的文鸯,乃告道:“这小将便是文钦之子,文鸯。还请将军下令围杀,为末将报仇。”孙桓点了点头,见文鸯一路直奔文钦首级,便知其意,道:“彼意在其父首级。来人,在文钦首级周围多下几道绊马索,再挖几个陷坑。”然后使别将带兵上前阻拦文鸯,等陷阱布好,才能放其近前。
  孙桓既然下令,几个陷坑还是顷刻而成。文鸯一路奋战,杀至父亲首级旁边,只觉得马下一空,便跌入陷坑之中。朱桓早等候在旁,见其中计,急忙上前笑道:“小贼,中某家都督之计了。”说着便挺枪向陷坑中刺去。
  文鸯在陷坑之中,听得真切,但身体辗转不得,被一枪刺在肩头。他却顺势抓住枪杆,借力跃起,左手钢鞭照着朱桓天灵盖,便是狠狠一下。朱桓哪里想到文鸯竟有如此神勇?躲避不及,被打个正着,顿时脑浆迸裂,死于非命。文鸳却夺下其枪,步行至旗杆下,割断绳索,放下父亲首级,放声大哭。左右吴军一则忌惮其勇,二则感念其孝心,皆不复上前。文鸯乃将其父亲首级包裹妥当,系于腰间,复持枪鞭,喝道:“来啊,让小爷送你们一程。”他身上尽是鲜血,神色狰狞,如同厉鬼一般。吴军尽皆胆寒,便有两员裨将坐马不稳,跌落下地。
  正相持不下,却见东吴军中一骑飞来,高声道:“孙都督敬佩少将军忠孝,愿放少将军入城,众将不得阻拦,请少将军自便。”说着又派人送上一匹战马。文鸯翻身上马,抱拳道:“多谢孙都督好意。只是父仇不共戴天,来日阵前,某定不留情。”那将也点头道:“少将军保重。”挥手便让吴军闪开一条大路,让文鸯通行。
  见孙桓释放文鸯回城,周围诸将皆有不悦,全综乃道:“都督怎可不报朱将军大仇,而纵虎归山?”孙桓冷笑几声,道:“文鸯一人生死何惜?本都督早密令人马埋伏在后,只等城中开门迎其入内,便杀出争夺城门。若能拿下汝南,岂不比斩文鸯一人胜过百倍?”众将方才心服,齐道:“都督高见。”
  孙桓算盘虽然打得精细,却高估了诸葛诞的人品。那诸葛诞在城上见文鸯回来,却不敢下令开门。任凭文鸯在城下高喊,诸葛诞却始终不出面相见。城中本有将欲开城相迎,诸葛诞却下令斩杀,诸将心中敢怒而不敢言。文鸯叫喊半日,天色渐晚,无奈只好打马投别出去。孙桓见诸葛诞始终不肯开门,也不禁哑然失笑,道:“本都督倒高看了诸葛诞。”恰巧朱桓之弟朱据在旁,乃道:“既然都督计谋不得行,末将请带兵追杀文鸯,以报兄长之仇。”孙桓见计不行,只得点头应允。朱据遂率部下百余骑,出阵追杀文鸯。
  文鸯不得入城,正欲绕城而走,投洛阳而去,一则为父亲请求封谥,二则也要状告诸葛诞。行不数里,却听后面蹄声大作,立马视之,却是吴军旗号,乃横枪喝道:“贼人不惧死也?”朱据心忌其勇,不敢出战,乃喝令部下军士上前,众人却都迟疑不敢进。文鸯遂大笑道:“无胆鼠辈。”乃持兵器,纵马杀入朱据军中,枪条鞭打,连杀十余人,复出阵喝道:“念在孙都督高义,吾也放汝等狗命。”便打马而去。
  朱据来是夸下海口,哪里舍得?又带兵跟出里许,却始终不敢上前。文鸯被跟得怒起,喝道:“鼠辈何不惜命也?”复调转马头,直取朱据。朱据急欲使兵阻拦,部下却先四散而走,眼见文鸯杀来,心胆俱裂,急忙拔马而走。文鸯又杀得二三十人,方才勒马,徐徐前行。朱据收拢败兵,叹道:“此子神勇,非常人能及也。”遂不再追赶,收兵回营。孙桓见其形状,便知必是吃了苦头,也不责怪,复命众将扎下营寨,来日攻城。
  再说诸葛诞在城中,见文鸯远去,始才心安,命诸将严守城池,自己却回帐休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