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说三国
獾日笳蹋慷偈毙木ㄕ剑溃骸敖谙卤蝗饲缆樱雇帧!?br /> 那武将听完将头向后一偏,道:“君侯,是个过路的文人。”李兰这才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顿时一颗心狂跳不已,因为他亲眼看见了三国时候最著名的武将,被后世历朝历代尊称为“武圣”的关羽,关云长。
那将官髯长及腹,面似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手持青龙偃月刀,坐下赤兔宝马。若是这样装束,李兰还看不出来他的身份,也就枉称熟知三国了。只是关羽脸色沉郁,眉间似有几丝隐忧,听了那黑脸武将之言,微微点头,道:“将他送到一旁,继续行军。”
难道关羽听觉有误?自己明明是在求救,他怎么不闻不问?李兰本来还要想着投奔刘备,岂肯轻易放过,急忙上前两步道:“在下受兵匪之患,还望将军援手。”关羽虚着丹凤眼,冷冷扫了李兰一眼,正要说话,就见那几名士兵上前纷纷拜倒在地,为首之人道:“小人三将军帐下张达,巡视至此,不想遇见君侯。”
关羽轻“唔”一声,算是答应,又看了看远处那匹战马,似乎明白是怎么回事,开口道:“看在三弟的面上,今番就不与尔等计较,还不速去?”张达几人听后,再磕了几下头,便起身匆忙离去。李兰眼见几人走远,才又抱拳对着关羽道:“多谢关将军救命之恩,在下仰慕将军久矣,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李兰知道关羽素爱听别人奉承,将平日所知道的美好言语一一拣来使用,只望讨好关羽。却不知关羽今日刚好有一事烦心,听他如此喋喋不休,眉头越发紧皱,终于喝道:“住口。吾儿,将此人架到一旁。”
“领命。”李兰还不及反应过来,就觉得自己身子被人提了起来,抬眼一看,却是一位年轻将军,既然关羽称之为子,想来就是关平。关平本来身形高大,又骑在马上,提起李兰就如拎只小鸡一般,驾马行至道旁,随手就是一扔。幸好左近都是草地,李兰虽然摔得狼狈,却不十分疼痛,站起身来抖抖身上草屑,暗呼倒霉,原本以为遇到关羽,便是找到靠山,却不想被人这样扔将出来,真是丢人之极。
关羽兵马又缓缓前行,李兰看着众人脸上不愉神色,不由纳闷,刚刚打败曹操几十万大军,怎么还是这样愁眉苦脸?李兰突然一拍脑门,暗骂自己怎么连这等大事都给忘记?急忙又大声喊道:“关将军,且稍等片刻。”
第一卷 第十章
关羽冷眼看着自己眼前这个年轻文士,怎么如此不知好歹?既然已经被轰到一旁,就该知趣离开,却还要大声呼喊,再一次跑到自己军前阻拦,便真的不畏惧自己的虎威么?
李兰整了整稍显凌乱的衣衫,轻轻咳嗽两声,笑吟吟地看着关羽,道:“在下听闻皇叔与江东周郎日前火烧赤壁,大败曹孟德,实乃天大幸事,何以将军如此闷闷不乐?莫不是怕那一纸军令状么?”
关羽刚开始听他说些废话,又待发怒,最后一句却说到心间,不由将双眼睁开,再仔细将李兰打量一遍。两军交战之际,自己讨令前往华容道,截拦曹操,曾立下军令状,全军皆知,只是此人又非军中之人,从何得晓?曹操从华容道而来,关羽也确实将其放走,正不知如何回营面对那纸状令,眼前这人却一脸高深莫测的笑意,难道是来相助自己的么?
李兰看着关羽脸色数变,又笑道:“在下闻刘皇叔广纳贤士,故前来投之。今在此适逢将军,可否一道回营?将军军令状之事,就交付在下如何?”
关羽听李兰将话所完,忽然冷笑几声,道:“既然如此,就请上马同行。”李兰闻言大喜,也不仔细听关羽语气,急忙跑向自己坐骑,心中美滋滋地想着,自己终于在这乱世找到了依靠,再也不用一个人了。
关平见李兰跑开,打马上前对着关羽道:“父亲,此人来历不明,就此带回营中,恐怕不妥。”关羽冷哼一声,道:“谅此一人,能兴得起何等波澜?就让他跟随,吾倒要看看他能耍出什么手段。”
曹操大军南征,刘综举荆州之地而降。刘备不得已而南逃,与大公子刘琦会于江夏,后诸葛孔明出使东吴,联合孙权抗曹,移兵夏口共同对敌。当李兰与关羽到达夏口军营之时,天色已完,可营中却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值此大胜之际,刘备岂能不大赏三军,共同庆贺?
“关将军回来了,关将军回来了……”关羽还没进寨门,守寨士兵看到那面“关”字大旗,便扯着嗓子大喊起来。顿时辕门大开,一队队士兵迎接出来,高呼着“关将军,关将军。”李兰看着这些狂热的兵士,不觉得莞尔,这就是英雄的年代,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杀六将;温酒之际除华雄;三通鼓内劈蔡阳,都是一段段流传甚广的佳话。在刘备军中,关羽就是所谓的灵魂人物,军魂之所在。
与出来迎接的士兵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关羽,关平和那黑脸大汉周仓乃至部下五百校刀手,都默默无声,静静地走入大营。李兰知道关羽还是在忧心那张军令状,不由暗骂其白痴,就凭这么多士兵的爱戴,刘备,孔明舍得杀你?
关羽跳下赤兔宝马,将缰绳递给先在一旁等候着的周仓,道:“汝与平儿带众人下去,今日大胜,全营不禁,可尽情作乐。”周仓接过缰绳,却又交给身后的军士,道:“小人随君侯一起进去。”
“不必。”关羽将脸色一沉,道:“此状乃吾所立,与尔等何干?还不速去。”周仓对关羽忠心耿耿,哪里放心得下?还要开口再言。李兰却在一旁微笑道:“周将军只管放心去,关将军之事,有在下即可。”
“你算什么东西?”周仓勃然作色,怒喝道:“某与君侯说话,哪容你来多嘴?”李兰一腔好意,换来如此喝骂,先是一怔,随即也是大怒,待要开口骂回来,但见周仓拳头紧握,手臂青筋暴起,生生将要出口的脏话收了回来,心中却将周仓所以直系亲属问候了个够。
还是关羽替李兰喝斥了周仓几句,逼其与关平带人退下,自己却往营中大帐走去。李兰伸了伸舌头,又冲着周仓离去的方向,狠狠吐了几口唾沫,才跟着关羽后面而来。营中军士见了关羽,原本饮酒嬉闹的,都起身肃立行礼,李兰跟在后面,也稍微感受到被人敬佩爱戴的感觉,心想着那一天要是自己也能当上将军,接受部属如此诚挚的拜见,该有多好?
两人走了片刻,便来到一座大帐,此帐比之旁边营帐大出倍余,门口还有几名全身甲胄的魁梧士兵守护,想来便是刘备军帐。关羽走带门口却停了下来,旁边军士本要入内通报,也被他挥手阻止,只是站着出神。李兰听着帐内不时传来几声笑语,又传来阵阵酒肉香气,引得腹中馋虫大动,上前低声道:“将军何不入内?”
关羽转眼狠狠瞪了他一眼,才掀帘而入。李兰被关羽怨毒的眼光瞪得心中发毛,转念又想他进去是要准备接受军法处置,自己这样催促确实不对,于是心中释然。关羽进去之后,帐内闹声顿止,片刻之后,李兰就听到一清朗的声音道:“恭喜将军立此盖世之功,与普天下除大害。合宜远接庆贺。”猜想便是鼎鼎大名的诸葛孔明,一想到自己又立刻可以见到心目中的偶像,李兰的心脏就狂跳不已。
没有听到关羽回答,又听见孔明道:“将军莫非因吾等不曾远接,故尔不乐?”又似乎在埋怨左右之人,道:“汝等缘何不先报?”
接着就是关羽沉稳的声音,道:“关某特来请死。”孔明略微吃惊,问道:“莫非曹操不曾投华容道上来?”关羽答曰:“是从那里来,关某无能,因此被他走脱。”孔明却仍不甘心,继续问道:“拿得甚将士来?”关羽又复答道:“皆不曾拿。”
终于听到孔明发怒,大声道:“此是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武士何在,将关羽推出斩首。”接下来据李兰所知便该是刘备求情,可是有自己在此,只好越俎代庖,当下朗声喊道:“且慢。”便大步走入帐内,入眼就是一双大大的耳朵。
第一卷 第十一章
李兰听说孔明要斩关羽,心想着不能让刘备将着人情抢了去,便急忙闯进帐去。门口的守卫因见他是随着关羽一道前来,是以不加阻拦。李兰没头没脑的闯进帐中,心里多少有些不安,兴奋,毕竟一帐子人差不多都是他的偶像。居中帅位坐着的,不用说自然是刘备,虽然年近半百,却不显丝毫老态,特别是今日大喜之际,愈是精神焕发,容光满面。
刘备下首正站立一青年文士,满面怒容,想来就是孔明,李兰不禁多看了几眼,长得儒雅俊秀,羽扇纶巾,确是人中卧龙。孔明下首还有几名文官,李兰就不一一看下去了,这个时候庞统,法正等人还没有出场,别的就没有什么有名人物。
李兰的冒然闯入,坐在另外一旁的几名武将都长身而起,手按剑柄。李兰可不是关羽,擅闯中军大帐的罪名,可是担负不起的。按着位次,外貌,李兰很容易就认出了两人,那位长得比周仓面色更黑,胡须更硬,身型更为魁梧的豹眼圆脸武将,不是张飞会是何人?而在张飞旁边那位与他成鲜明对比,一身白袍,相貌俊朗,仪表堂堂的武将,自然就是在后世号称三国众多人物中拥有最多FANS的常山赵子龙。这两人一黑一白,一怒目相视,一气定神闲,气势却都是一样逼人,李兰看得两眼便不敢直视。
张飞本就是火暴脾气,看着关羽触法将刑,正要开口求情,不想被一个陌生人创进帐来打搅,还很无礼地四下张望,心中不由大怒,当即喝道:“汝是何人?胆敢闯我中军大帐?”这一声喝便如半天惊雷,旁人大约是习惯了,李兰却是被震耳膜“嗡嗡”直响,不禁微微退开一小步。张飞见他如此不堪,愈发的不悦,就要上前动手。
“三弟且住,休得卤莽。”刘备向来有礼贤下士的贤名,虽然不知李兰是何方神圣,却也不能容许张飞乱来,起身仔细打量一番,乃问道:“阁下何人?来吾军中,不知有何见教?”言语颇为诚挚。
刘备之所以能创下一番基业,这样的气度就不同寻常,张飞这样的脾性就只能是给人打工,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李兰心中默默松了口气,急忙行礼答道:“山野小民,微名不足入耳。适才见关将军有险,才忍不住出口相阻,闯入帐中。唐突冒失之处,还请将军见谅。”转看张飞在一旁仍旧怒气冲冲,忍不住取笑一番,道:“将军身经百战,长板桥上一声大喝,吓退曹军百万。今见在下一介穷酸,何需这般如临大敌?传扬出去,岂非有损将军威名?”
张飞闻言一愣,进退不是,只气得“哇哇”大叫。诸葛孔明微微一笑,轻摇羽扇,道:“三将军且退,徒趁口舌,原非将军之长。”李兰对着孔明略施一礼,问道:“尊驾可是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孔明?”
孔明还了一礼,答道:“然也。”李兰知道想要得到刘备另眼相看,就一定要露点本事,肯定不能和张飞,赵云却比拼武艺,只好也孔明来斗斗嘴,当下反问道:“久闻先生大才,昔日吴会一行,一人独战江东群儒,不知先生当时所趁是何物?”孔明不由一怔,还不曾回答,李兰又道:“在下此来,便有几个问题颇为不解,愿先生不吝赐教。”孔明再将李兰打量一番,突然此人似乎并不简单,也客气道:“不敢,请言。”
李兰有心要在众人面前显露一番,清下喉咙,先问道:“请问先生,关君侯所犯何罪?”孔明答道:“私放曹操。”李兰又问:“再请问先生,赤壁一战,军中何人发令?”孔明道:“蒙主公赏识,亮忝掌帅印。”
李兰“哈哈”笑了几声,再问道:“为将之道,将何以用人?”这次却不等孔明回答,便接着说道:“当知人善用!以先生之智,又与关君侯之深交,岂能不知关君侯为人?”说着便走近关羽身前,大声道:“关君侯何人也?真义士也!昔徐州破城之日,君侯为保皇叔家眷,不得不委身曹操,立三约而降。曹操待之,上马提金,下马提银,三日小宴,五日大宴,封侯赐爵,何其厚也!然则关君侯身在曹营心在汉,闻刘皇叔在河北袁本初之处,即日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护送二嫂与皇叔相聚,何也?义也!此世人皆知,何独先生不明?”
李兰这几句话早在心中打有腹稿,此刻一气呵成,侃侃道来,赢得满帐喝彩,还数张飞嗓门最大。关羽的脸上更是愈加红润,看李兰的眼神也多了?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