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重生] 重生之超级富豪 作者:八爪章鱼(书海小说2012-04-24完结)
“不用,我母亲不喜欢吃火腿。”李穆说。李穆的母亲喜欢各国美食,跑到子乌来看李穆,还要带着个厨师一起来。后来决定在子乌住一段时间,第一件事情就是雇了个西餐厨师(就是索菲亚)。中餐西餐东南亚美食李穆的母亲都很喜欢,连长得像是蟑螂的龙虱(广东人食品),像蚯蚓的土笋冻,孵化了一半的毛鸡蛋,这些李穆一看就想吐的东西,她都没吃得津津有味。
但是李穆的母亲也有不吃的东西,就是火腿和皮蛋。皮蛋英语叫做thousands_years_egg,也就是千年蛋,觉得和化石是同一个层次的东西,李穆的母亲不知道怎么也沾染上了这个偏见,所以不吃皮蛋。而火腿呢,李穆的母亲说吃起来有一股尸臭味。夫妻吵架的时候,李富贵很多时候就会让人做上一大桌子火腿菜,所以李穆从小就吃过很多的火腿,什么宣威、金华、西班牙、意大利,都吃了不少。
“说起来,我母亲也是设计师呢,不过不是室内设计。”她是给房屋做整体设计的,设计理念非常新颖,或者说超前,总之就是和李富贵的审美观念很是冲突。当年李富贵走上开发商之路,做的第一个项目,雄心勃勃的想要弄一个世界先进设计水平,于是到国外去找了一个著名设计师。
结果人家要价太高李富贵给不起,李富贵只要退而求其次,找了著名设计师的弟子王翎鹰——她就是李穆母亲。在这个房产项目开发过程中,两人日久生情,不久就上床滚床单,谁知道一发中的,就这么怀上了李穆。王翎鹰考虑了好几个月,最后找了个大师,大师算到王翎鹰第一个孩子最聪明,以后的会越来越蠢,于是王翎鹰决定把孩子生下来,李穆也就保住了一条小命。
李富贵突破了种种艰难险阻,终于抢在李穆诞生之前把王翎鹰娶回了家。结婚生子之后,房产项目也开花结果了,但因为种种原因,卖得不是很好。李富贵和王翎鹰互相埋怨,经常吵架,李富贵埋怨王翎鹰的设计太过复杂,施工困难,成本大增,使用也不方便,才导致房产卖得不好。王翎鹰则说李富贵趁着她生孩子,改动了很多她的设计,弄得不伦不类。就这么吵了好几年,两个人就离婚了。
“是吗?那我要和阿姨好好请教请教。”艾莉丝很高兴地说,“就是你!让我管着紫罗兰,搞得我整天忙得要死,上课都没空,结果这个学期有两门课要补考!”说着艾莉丝掐了李穆一下。
“开车呢,别闹!”李穆连忙说。现在车速在100公里上下,这个速度在高速公里上面不算什么,但是在国道上面就很快了,虽然说从省城到子乌的这一段国道也是双向六车道的宽阔道路,咋一看比高速都不逊色,但是国道始终还是国道,路边随时可能窜出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甚至是小孩子来。
“说!为什么你也整天不去上学,却全部科目都优秀啊?”艾莉丝问。
“哪里有全部优秀啊,”李穆否认说,“明明有一个是良好。”省城大学最近搞了个改革,不直接登记分数了,而是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档。60分以下不及格,60到75分是及格,75分到90分是良好,90到100分是优秀,据说是学国外的先进经验。在李穆看来,根本就是换汤不换药。事实也是如此,上辈子这个改革只坚持了两年,两年后又改回去用分数了。
“而且你读的是研究生,我读的是本科,怎么能一样呢。”李穆说,“你不但读了本科,还学会了中文,已经很厉害了好不好?你看我就不懂西班牙文。”李穆说了很久要学西班牙文,可是几个月前买了一本学西班牙语的书,花了一天看了第一页,到现在也只看的第一页。
“那你也不能这么……这么容易就通过考试啊!”艾莉丝很是妒忌,“当年我读本科的时候,也是早出晚归整天泡图书馆,才拿到学位的。学中文也是,我学中文的时候,抄了几万张卡片,随身带着几十张,一有空就拿出来看!可是你呢,整天吃饭睡觉做生意,书都没看你看过,一考试就拿优!我看你那个什么国际贸易,包书的薄膜都没撕!说,你到底有什么秘诀!”
李穆的秘诀,就是他上辈子学过一次了……“其实,那个……我没开书是因为我有一个电子版本,看电脑就行了,没必要看实体书。”李穆说,“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我们要善于利用新技术来学习。”
“骗人!你一开电脑,不是看小说看新闻就是玩游戏,根本没看你学习过。”艾莉丝说。
“虽然你没看见过,但我是经常用电脑学习的啊!”李穆说,“而且我上网根本就不看小说。”李穆以前很喜欢在网上看小说,不过最近他都没看了,因为喜欢的小说上辈子都看过一遍了,还有电影电视也都一样。
“停车!”艾莉丝忽然大叫一声。
“啊?”李穆一脚刹车踩死,“怎么了?”
“那里有个土产店没关啊!”艾莉丝指着路边一个店铺说,“我去买点东西。”说完也不管李穆同意不同意,就打开车门下去了。
“这里已经是子乌了,你买子午特产有什么用啊!”李穆无奈也跟着下去了。以前艾莉丝不知道从哪里看的留学须知,一过晚上9点就不肯出门了,总以为外面充满了歹徒,随时准备打劫强奸。那时候艾莉丝包包里面总是放着辣椒喷雾和求救用的哨子。现在艾莉丝经常半夜三更的在外面晃,晚上10点多了还拉着李穆出去看电影(因为10点以前餐馆都很忙),把自己8点上床睡觉的豪言壮语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你母亲不是加拿大人吗?我买子午特产应该没问题吧?”艾莉丝问。
“可是她在子乌这儿生活十几年了啊。”李穆说、仔细算算,零零碎碎加起来应该超过13年了,所以说十几年是没问题的。“不用买了吧?”
“怎么能不买呢!”艾莉丝不听。
子乌所谓的土产,其实也就是冬菇春笋什么的大路货,还不一定是在子乌产的,至于所谓的真正子乌特产——以前子乌有一个市长想要开发旅游业,于是下令在全市范围内征集所谓的子午特产,找来找去,最后什么都没找到。当然市政府不能这么发布,于是号称找到了十大特产,计有子午风筝(其实就是普通的风筝,不过子乌一度春游放风筝的气氛很浓厚)、子乌冬笋(其实就是普通的冬笋)、子乌牛肉(这是因为市政府要推广养牛业)、子乌月饼(某某食品厂花了十几万上的)等等。
艾莉丝花了十几分钟在店里精挑细选,终于选定了要送的礼物……果然是子乌特产大礼包!里面有子乌牛肉、子午月饼、子乌冬笋等等,子乌风筝倒是不见了踪影。不过这也正常,有一年发生了好几起摩托车被风筝线绊倒的事故,有个开摩托车的还被割了头,子乌市就下了命令,不准在野外放风筝,以后放风筝的热潮就慢慢消失了。
而代替子乌风筝成为食物十大特产的,就是……子乌李家馄饨,还是李家馄饨铺荣誉出品。李穆他们家祖辈来到子乌,身无长物,就是靠摆馄饨摊子养活全家,生息繁衍下来。后来还开了一个馄饨店,祖先们在族谱里面写明,这家馄饨店是要作为祖业,祖祖辈辈传下去,谁卖谁就是不肖子孙。
第一百六十章 李家馄饨(2)
子乌李家依靠着馄饨店生息延绵,人数越来越多,渐渐的也另外找了许多的活计,不只限于饮食业,后来集体转行做了地主。不过这个馄饨店一直都由李家族长掌管,作为祖产的象征。李家再怎么样,也抵不过大势,馄饨店还是倒了,直到改革开放,李家才把馄饨店又开了起来。
馄饨店究竟是什么时候倒的,这个说法就有很多了,清朝还在的时候,李家说是长毛发匪路过,李家帮助县太爷守城,无奈发匪太多,子乌县城还是被攻破了,县太爷全家死绝,李家的馄饨店也被烧了。民国初立,李家的故事又变成了满清压迫汉人,苛捐杂税数不胜数,李家眼见如此,毅然卖掉祖业馄饨铺子资助革命党。
后来国民党北伐,做掉了北洋政府,李家的故事立即升级了一个版本,变成了北洋军阀连年征战,大军过处寸草不生,李家拼了老命交摊派,连把祖业混沌铺子都卖掉,才保住子乌县城一城人免遭兵火。日本人打来了,离家的馄饨铺子自然也要顺应时势,被日本人捣毁。后来新中国成立,又变成了国民党反动派万税万税万万税,李家馄饨铺子实在开不下去,不得不卖掉资助革命。至于最新的版本,那自然是左倾错误公私合营割资本主义尾巴弄得民不聊生馄饨铺子才没了。
后来李穆问过李富贵,这么多版本究竟是怎么回事?还全都堂而皇之记载在族谱里面,就算是胡说八道假造历史,就不能挑一个最新的写着把其他的删了吗?李富贵当时大笑了一场,告诉李穆,这里面全都是真的,也全都是假的。一个馄饨铺子而已,开起来根本就不用什么成本。遇上天灾人祸就关闭,时局好了又重开,再正常不过了。至于捐助革命党什么的,李家的祖传秘技是见神就拜,佛教道教关公耶稣黄大仙北洋军革命党GCD,历来都是四处布施的,和馄饨铺子开开关关一定关系没有。
至于版本的问题,在族谱里加一段话是小事,族长自己就可以决定了,最多就是把族里的老人都叫来商量商量。毁掉原来的族谱,重新印制族谱可是大事,各房会为了长房二房三房主干分支红线蓝线这样的事情扯皮扯个不停,发达了的李家子弟要光宗耀祖,败落了的不能让人欺负,散落各乡的李家子弟,只要没正式分家的,都要回城里插一脚。所以很麻烦,后来解放了,就更加没条件开大会了,一直拖到现在。
本来在新中国的教育下,李家已经完全散架了,各个小家过自己的生活,不过改革开放之后,包办一切的老大哥没有了,要找工作要做生意要上大学了生病了,没人帮都很难搞,找同事找领导不如找亲戚,李家又开始抱团了。当时的李家最老的老太爷,还出了一生积蓄,租回了馄饨铺子原来所在的房子,把馄饨铺子又开了起来。
今天馄饨店是挂在李穆的名下,作为李穆李家长子嫡孙地位的证明。不过李穆很少去,平时都把馄饨铺子交给一个族叔运营,也赚不了什么钱。没想到去省城读了几个月大学,李家馄饨铺居然搞这么大,还出冷冻食品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啊?看到李穆拿着李家冷冻馄饨,特产店的老板笑嘻嘻的凑上来说:“这位老板,是第一次来子乌?”
“不是,来很多次了。”李穆说。
“我是第一次来!”艾莉丝说。
“那两位帅哥美女一定要常常我们子乌的李家馄饨!”特产店老板说,“两位老板,我老实跟你们说,我们这子乌十大特产,什么子午牛肉子乌粽子啊,都是拿来凑数的,只有这李家馄饨是真的!李家馄饨在我们子乌开了几百年了!老字号,没得说!不过鲜馄饨保鲜期短,在外地尝不到,所以只在子乌有名气。现在我们子乌首富李富贵,就是李家馄饨的第十八代传人!推出了新的冷冻包装,这样在外地也能尝到李家馄饨的美味了!”
不会吧,明明李家馄饨才是凑数的吧?当年评十大特产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李家馄饨什么事。再说李富贵也算不上什么子乌首富啊,不说市长书记什么的,就和李富贵一样是做生意的,李穆就知道好几个身家不比自己父亲少的地产商。至于味道鲜美什么的,更是笑话了。负责运营李家馄饨那个族叔,做了好几十年的馄饨,每天琢磨的就是怎么用尽可能少的肉馅包出尽可能多的馄饨,用的是粗盐,下的是味精,怎么可能味道鲜美?
李穆拿起那包李家馄饨问:“多少钱一包?”
“一小包一打12颗是12块,一大包144颗只要100块钱!买大包的吧,便宜块一半了!”特产店老板说,“别的特产不卖也罢,这个李家馄饨一定要试试!现在买还送紫菜蛋花汤的调料包呢。”
“这么贵的吗?”李穆问。李家馄饨可不是那种塞满了肉和水饺差不多的大馄饨,而是一小张皮摸一点点肉馅的小馄饨,12颗只有一小碗,当早餐吃绝对吃不饱。以前李穆上自己的馄饨铺子,要是没法子一定要在那里吃饭,都是要两个四两的馄饨才能勉强填饱肚子。一个四两的大概就有2、30个小馄饨了。当时的价钱,四两似乎是6块钱。
“这是李家馄饨啊!”特产店老板鄙夷地看着李穆,“三百年老字号!凡是吃过的都忘不了,别说12块,20块都值!现在我啊,每天不吃两碗,就觉得浑身不得劲!”
每天不吃两碗就浑身不得劲?难道是加了那什么油……李穆买了100块钱的李家冷?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