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风





月桑前⑺匾参幢赜邢衷谥院眨 ?br />   太上皇赵曙父子倒是头一次听说不希望再出现一个包孝素的说法,但细细想来正是因为天下乌鸦一般黑。出现一个包孝素就立刻变成焦点;若是天下的官员都能够清廉地话,包孝素还真的如驸马所言不会这么出名的。想到这里,赵曙父子都默不作声,心中细细地回味王静辉所说的这段怪论。
  皇帝赵顼突然问道:「改之,今日福宁殿议事,朕有很多不解,还请改之代为分解!」
  「圣上请说,但凡臣所知,定会直言!」
  皇帝赵顼把身体摆正换了一个更舒服的坐资呵呵笑道:「朕在当太子的时候便尝读天下诸子百家,尤喜《韩非子》,当时朕的先生还曾经念叨过治国要靠一个『仁』,但今天改之你所说的『王道还需霸道辅』可是有悖圣人之言,这应该做何解?」
  王静辉没有直接回答赵顼的提问,而是反问到:「当今天下学术昌盛,前有王介甫、司马君实、欧阳永叔先生,后有苏子瞻三父子等人都喊着要复兴儒家,但复兴儒家是尊孔子?是尊荀子?还是尊周公?这中间莫衷一是,圣上也是饱读圣贤书,心中又想尊谁为儒家正宗呢?!」
  皇帝赵顼被王静辉问了一个哑口无言,王静辉笑了笑说道:「儒家自己的内部的一些事情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外人又该如何评论呢?
  就是尊荀子一脉,但臣观荀子所著本着就是『性恶论』,那集法家大成的韩非正是继承了荀子地学说发展而来,圣上应当清楚。」
  王静辉看到皇帝赵顼点点头表示同意,继续说道:「自汉武帝采纳薰仲舒之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臣遍历史书认为史上所有的帝王都是嘴中说着以儒家治国,但其中真的以儒家治国的倒是没有几个,实施上采用法家治国手段倒是比比皆是,这又是何解?所以臣并不认为帝王治国之术需要刻意的偏重一家,无论是法家、儒家、墨家、道家,甚至是兵家、纵横家,其学说都是有非常可取之处的,以臣之愚见,儒家未必能够一统天下,其学说也不能以偏概全成为天下有志于治国平天下读书人的唯一出路。臣做不了薰仲舒之辈先贤,『董圣人』就连自己信奉地儒家经典也是删删改改,臣只愿能够从各家先贤中汲取精华为圣上在治国中拾缺补遗!」
  后世国人鉴于中国两千年信奉儒家而导致的恶果,把所有的过错都加在儒家身上,尽管王静辉作为一个后世现代人对儒家的那一套不放在眼中,但也知道「如果孔子等先贤能够复生的话,第一个想干掉他的便是如薰仲舒等铁杆门徒」这句话。在这个儒家学说处于顶峰的时代,想要一把将中国的学术打回到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是不现实的,他所能够做到的便是为各家学说争取正当的生存空间。至少他明白真正有本事的人不是只捧着《论语》读出来的,大多都是别家学派的佼佼者,因为儒家的压制而不能出世治国施展抱负,国家需要人才,若是能够诞生一个可比苏秦张仪之辈,能够破坏辽夏同盟,那现在大宋也打西夏的时候也不用这么费劲了。 
 
 
 
  
第二百一十二章 正名
 
  「精彩!精彩!」太上皇赵曙在床上拍着手掌笑着说道:「改之总是能够发前人所未有之言论,真是我大宋年轻一辈之佼佼者!不过此言太过骇人,若是传出去,恐怕永叔先生和君实先生不饶你!」
  王静辉躬身说道:「太上皇言过了,臣胆大妄为评论圣人先贤实乃自不量力,不过所谓治国应该使用各式人才,人才也不能仅限于诗歌辞赋或是『子曰』,应该不拘一格的使用各种人才为圣上所用,才能够中兴大宋!」
  王静辉知道皇帝赵顼非常喜欢《韩非子》,在皇帝所接触的人当中,也只有他和王安石可以和皇帝赵顼来讨论《韩非子》,不过王安石虽通达六经学识渊博,还在朝中发动变法,但骨子里面却绝对是个儒家信徒,这样算起来也唯有自己才能够肆无忌惮的和皇帝赵顼谈论评价《韩非子》。
  「《司马法》其『仁本第一』中有云: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此书传言是先贤姜子牙所著,此一句便道尽王霸之道,臣不自量力以为应该在后面加上『能战方能言和』一句!所谓「好战必亡」,全在于如何取利,若是恪守「以仁为本」,此时物资缺乏,除了人力资源外没有可掳掠之物、补充之物,但俘虏了敌方人员后,还要考虑如何分流并负责吃喝拉睡等等。简直是得不偿失。所以一旦有了战事,不仅使国库空虚。还使富裕地国力迅速消失。以至「国虽大,好战必亡」。臣以为除了尽力搜刮外。带不走的,尽数毁坏,不给对手以生存之机,破坏掉敌国发动战争地基础,在对手心目中建立一种心理——你方若是来劫掠我大宋,那就必须等着我大宋百倍之报复,这样才能够让蛮人在行动之前仔细思量是否合算!臣赞成郭大人劫掠党项之牛马,就在于除了要弥补我大宋军费之外。还要给党项人一个刻骨难忘地教训,要以鲜血来震慑党项蛮族!当然『一手持甜饼,一手持大棒』,若想与我大宋交好自然送上甜饼,若是想着劫掠我百姓,那就以大棒对之,此乃王霸之道!」
  王静辉不知道胡萝卜产自哪里,这个时候大宋人的餐桌上是否有,至少他王静辉来到这里后从来没有见过胡萝卜,所以把后世那句经典名言「一手拿着胡萝卜。一手拿大棒」给临时改造了一番,拿出来献宝。
  「好一个『能战方能言和』!」皇帝赵顼用力拍到旁边茶几上,上边地茶碗也被震倒,茶水流了出来,但赵顼全然没有在意,说道:「改之,你已经很久没有想以前那样写策论了。『一手持甜饼,一手持大棒』,精彩!朕很久没有听到如此精彩的话了,此番言语才当显王改之之风范!」
  「臣以前在野流落江湖身为草民当然可以说说一些犯忌的话,但现在已是驸马,出门在外人前人后都应该顾忌到皇家的脸面,这样的话还是少说为妙!」王静辉笑着说道。
  皇帝赵顼父子微笑点头,驸马行事虽然饱受御史诟病,但为人不失为率行正大光明,身上也少有年轻才子的狂妄不羁,偏偏驸马的老婆蜀国长公主自小也被他们父子及其其他皇室成员给宠坏了,身为皇室女眷还易装行走于街市,这两口子端是胆大妄为,他们父子心中虽然羡慕,但这种事情也只有睁一眼闭一眼,多方为其遮掩,不过这种事情自己是做不出来的。
  「改之要制作什么东西?怎得对君实先生地话如此反感?!」皇帝赵顼自然没有忘记驸马差点儿就要在福宁殿上和司马光顶牛,心中也是好奇什么东西值得驸马如此维护,而且放下豪言。
  「这铁桦树妙用非常,臣还要和苏颂与沈括两位大人商量一番后才能够动手,不过重点还是放在火器上,希望能够造出更加优良的火器,但无论做出臣心目中哪一样东西,对我大宋都有莫大的好处!另外这铁桦树生长在高丽,契丹极北地区也有少量分布,臣欲将此树移植到我大宋,但手下缺乏可靠的园艺工匠,臣还想请圣上能够借给臣一些园艺工匠来从事此事,毕竟从高丽运进一方面此树生长不易,长此以往难免会有绝种之忧;另外一方面高丽和大宋中间相隔大海,此树沉重异常不易运输,再说这将会涉及到我大宋的机密,断不能掌握在高丽人手中!」
  直到现在王静辉心中关于铁桦树的应用还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轴承、枪管乃至炮管,重要的还是机床刀具,不过这中间还有很多难题,别的不说,单单就是铁桦树那坚硬的质地就注定这个东西加工不易,想将铁桦树大规模投入使用,这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皇帝赵顼心想驸马胸中所学颇杂,能够造出很多新奇玩艺,所以也并没有放在心上,只是被王静辉当时和司马光对话时候放下地豪言所动,不过驸马在拿出真东西之前是很少和人谈论的,自己剩下的最好是等待。皇帝赵顼随口说道:
  「爱卿如果还有什么需要,朕可酌情给予爱卿方便,若是费用不足……」刚随口说到费用,皇帝赵顼连自己都不好意思了,以驸马身家还有什么买不起的,自己倒是多虑了。
  王静辉在告辞太上皇赵曙父子回到驸马府之后,便告诉王福需要自己要制作东西,还要让徐氏出几个比较有经验的制作珠宝首饰的老师傅来这里协助。王福本就是徐氏出身,这种小事不用把李管事叫来麻烦人家。王福听后便退出去,自己亲自去徐氏帮忙挑人去了。王静辉想要从徐氏借人。就是为了对付眼前这根铁桦树材质地木棍。为以后加工铁桦树打下基础。毕竟这铁桦树实在是太坚硬了,想想这东西居然能够当轴承使用。他心里面就直发毛,不过他更相信古代中国人地聪明才智,奇迹总是由人来创造地,中国古代科技水平高地不可思议,对付这小小的铁桦树应该不成问题。徐氏是以珠宝制作起家,向来珠宝首饰地原石都是异常坚硬,借用其加工珠宝的经验来对付铁桦树,胜算会更大些。
  对于苏颂和沈括。王静辉早就馋涎欲滴了,尤其是沈括,想到后世的历史书只要提到中国古代科技,中外文献资料中没有一份不提到沈括的,这是个真正的大家,但更令王静辉高兴的是从文献记载上来看,沈括对武器设计非常感兴趣,宋军所使用的很多火器都是由他来牵头设计制造出来的。如果能够将后世枪炮原理告诉沈括交给他来完成,那希望比自己更高,只要有沈括在手。再加上他后世对科学地认识,未必不能够重新梳理一遍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系,只要能够打好地基,成长壮大的事情也就水到渠成了。
  王静辉需要苏颂并不是为了制造火器,也是因为苏颂在历史科学技术上的建树——擒纵器和《本草图经》。单就人品上来说,王静辉更欣赏苏颂,来到这个时代后他就派人寻访苏颂和沈括的下落。好在两个人都比较有名,其中苏颂更是以为官清正,忠于职守。听说苏颂在任颍州知州的时候还为仁宗皇帝修建黄陵,但地方官员借机向百姓摊派中饱私囊,苏颂知道后专门从州库中提出银钱来置办朝廷的摊派,决不骚扰颍州百姓,这让王静辉对他极有好感。
  苏颂在科技上最大的成就莫过于重现水运仪象台,其中就运用了擒纵器的发明,擒纵器便是后世机械钟表的核心不见,擒纵器地使用使得其精度达到每天只差一秒的程度,这在古代是一个惊人的进步,但在这个时代注定没有人能够清楚其中的重要性。不过王静辉既然来到了这个时代,就绝对不会让苏颂这么无名下去——他不知道苏颂在这个时候有没有掌握擒纵器的技术,但没有关系,他有的是钱,并且高中的物理知识会帮助苏颂把这项划时代地发明搞出来,他要利用自己的财力来制作机械表!
  除了机械表之外,苏颂所著的《本草图经》也是一部医学巨著,学中医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本草纲目》的,但《本草纲目》中有很多地方就是直接引用了苏颂《本草图经》的内容。王静辉担心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改变历史进程那已经成为定局,谁敢说以后还有没有元、明、清三个朝代?那李时珍能否按时出生成长就更难说了,少了这么一个人《本草纲目》可就没有着落了!王静辉是可以把《本草纲目》给写出来,但这么大部头的一部巨著,将会占用他宝贵的时间,这个艰巨的任务还是交给苏颂来完成,让他的《本草图经》直接盖掉《本草纲目》来个一步到位,省的到时候自己还要为李时珍的事情而伤神。
  苏颂和沈括对于王静辉来说各有各的用处,以前自己是没有时间去找他们,再加上自己也认为宋朝若是不先解决财政紧张的困局,就是再先进的武器也是白搭——没钱还造什么武器啊?!这几年他已经初步扭转了宋朝的财政问题,而且还比较顺利的压制了王安石的变法,内部问题暂时已经得到了缓解,现在是该关心一下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了,自己在科学技术上也就是高中水平外加千年的见识,除了医学自己非常精通之外,其他的方面还不如和这两位科学巨头相互交流一番,让他们来完成科学体系方面的建设,这样自己也可以轻松一下。
  「现在是该为技术官员和科技人才说话的时候了!」王静辉心中默默的想到。
  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时代,四大发明中有三个都是在宋代发明完善的,其他各种技术也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不说别地,就单单是宋军武库中有关火器的武器就多达上千种!先不说这上千种地火器到底实用价值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