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通
他呆了片刻,忆起病丐最后的吩咐,凛然一惊,脑子里“嗡”的一声,便只有反反复复的三个字:
大、青、山。
(“大青山!那我我的家啊!娘子庙,那是我放过羊的地方啊!……我,我……竟然回来了!……爹、娘,小羊学会了一身的武功,回来啦!给你们报仇来啦!”)
~第三章偶得信函~
五天后在大青山娘子庙会合,行程自是在三天以内,并且须得留出缓步行走的时间,以免被人发觉。
若是从前,武才扬定然想不到这些。但自从“死谷”学艺以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多思考、处事不惊。他一边以“夜行术”及“草上飞”轻功向东奔驶,一边思索,不一刻就明白了自己所在的方位。
奔行了十余里地后,他放慢了速度,不久月亮出来,前方是一座山峰。他点了点头,心想:“这便是‘土地公’了,过了‘土地公’就是‘苦水铺’,然后是‘秀才谷’,一路大山,向东向南,很快就会到大青山。”又想,“原来战场是在‘黑风寨’附近,怪不得有如此声势。”他虽然毫无消息来源,不知道黑风寨究竟在哪里,却知“黑风寨”从前毫不出名,但既然能灭了天龙庄,又挑起了“扑黄尘”的大旗,声势自然庞大,函盖数百里是毫无问题的。方才那一阵厮杀,虽然距离“黑风寨”甚远,但无论北面秦岭亦或南面诸寨,无不布有“七十二股烟尘”中的高手。这些绿林中人,一向来去如风,大军在一日之内征迁二百里,乃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思索之间,已经到了山脚下。这一路急奔,加上天气闷热,衣衫早已湿透,恨不能立刻找到一处山涧,跳下去浸泡一会儿。他打量路径,向北行了二十余丈,找到山麓,向山上爬去。
山径上荒草及膝,林木苍翠,行不多时,已在林中。
“土地公”山势较缓,土多石少,因此纵有山道,也多在林中,到得半山腰处,见到一方两丈见方的巨石,上刻着不知何人书写的“土地公”三字,知道并未走错方向,当下寻到一块洁净之地,倚树而眠。正自昏昏沉沉、似睡非睡间,忽被一声马嘶惊醒。
他睁开眼,黑沉沉的林间山麓,正有一匹马急速奔来。“遇事先避”乃是江湖中“规则”中的一条,何况他隐藏行踪,自然是不被人发觉的好。忙攀树而上,躲入树叶之间。那匹马越奔越近,隐隐可见马上俯着一人。转眼那马奔到了不远处,这才发觉那匹马摇摇晃晃,喘着粗气,显是长途奔波,精力耗尽,随时有可能倒下。马上的人搂着马颈,一望而知乃是失去了知觉。
眼见那马已经奔到了巨石前,却不知停步,一头撞了上去,登时悲鸣半声,“呼通”倒了下去。马上那人松开了马颈,滚了几下,也不见动弹。武才扬想道:“不好,这人怕是已经死了。”从树上溜下来,奔到那人身边。借隐约月色打量,见那人一身的白色剑衣,背上有柄连鞘长剑。他蹲下身去,把那人翻转过来,叫道:“喂!醒醒!”
月色之下,但见那人黝黑的脸膛,满面的浓须,是名三十余岁的壮汉。他连叫几声,推了数下,那人却死一般的没有反应。探手于鼻,只觉呼吸甚是微弱。连忙把壮汉扶坐起来,抱于怀中,左掌按紧那壮汉背后的灵台大穴,缓缓输入真气。他习武虽不到三年,但入门即拜钱三为师,再机缘巧合,于三个怪洞内化解了“温玉大补丸”的毒性,吸纳至阳气息与洞中菌类的至阴气息为一体,再于死谷内刻苦习技,如今的功力,已远胜常人十年的功力。
但那壮汉内伤颇重,生机将绝,救治起来,十分困难,数度都是真力眼见就要打通穴脉,均告失败。过了足足半个时辰,才勉强将凝滞的经脉打通一线。
那人悠悠醒转。
武才扬汗流浃背,知道自己业已尽了全力,如若再继续输入真力,只怕调养上数日,也无法恢复。只得缓缓松手,让那人平躺着。
那人微弱地说道:“小……小长老……救,救命之……恩,我……”佛门子弟,往往被人称为长老,武才扬知道自己目前的身份,“观心测心术”也判断出那人不认得他,更不会知道他是丐帮中人,知道他只是习惯性的称呼。说道:“你先不要说话。自己调息一会儿。”
那人吃力地微微摇了摇头,断断续续地说道:“不……不行了,我是……华……华山……”武才扬吃了一惊,道:“你是华山派的?”那人道:“……是,”他大口地喘着气,忽然精神一振,声音也稍微高了点,“点……点我‘精促’穴……”
“精促穴”的七大作用之一,乃是令人凝聚精力,但后果无疑是拔苗助长,武人均知,不到最后关头,绝不可施用此法。武才扬大感为难,说道:“点了之后,你就……”那人竭尽全力,才把头稍稍仰起了一些,说道:“我……知道。”
武才扬心想:“不好,他真地不行了!”一指点出,运集了自己全部的仅存力道。他知道“华山派”在七大派联盟中向以侠肝义胆闻名。那人既然是“华山派”中人,定非邪恶之徒,故尔说什么也要听听那人的遗言。
那人身子颤了两颤,打个冷战,力道已经凝聚,说起话来,也流利了不少。他面上浮现出由衷的谢意,说道:“多……多谢。我是……石门守卫……左,左点水……”武才扬道:“左大侠,你不用出声。我懂得唇语。”他对“华山派”其实知道的并不多,只知道当代掌门是“丁”字辈,“点”字辈系二代,石门乃是华山的要冲之地,虽不知左点水的身份如何,但想他既然能做为二代子弟的石门守卫,想必武功非凡。
左点水深感惊讶,想不到眼前的小和尚居然会唇语,但他知晓情势紧急,便不再多想,说道:“小长老……请教……”武才扬已知其意,道:“我叫妙离,是‘法性宗’下,本派声势衰微,但绝非邪道中人,你有什么事情,尽可直说。我尽力传达。”左点水感激地望着他,说道:“……我怀里有封书简,拜托……交给掌门……亲手交给……”似是知道时间不多,便不再客气,唇齿启动,声音已经弱不可闻。
武才扬道:“好。我绝不经第二人之手就是。还有什么?”心中却想:如果去华山的话,就不可能在五天内赶到大青山,不可能为爹娘报仇。回去后禀明病长老后,请病长老想法转交就是了。
左点水道:“转告我妹子……我埋骨之处……让她……替我报,报仇……”武才扬道:“你妹妹?她叫什么?怎么找到她?你被谁伤?”左点水勉强露出了一死惨笑,说道:“掌门……掌门……知道……”忽然急剧地喘气,目光涣散,半晌才道:“我……被……被……旋风……掌……掌”一口气吐了出去,再不见吸气。
武才扬黯然伸手,抚平他不瞑的眼皮,怅然低叹一声。
过了片刻,他在左点水身上摸索,找到一封火漆封点的牛皮信封,信封内鼓鼓囊囊的,想来里面东西甚多。把信封塞进怀里,又自左点水身上寻出一枚玉石令牌,十余两纹银,少许楮币,一只百宝囊,内有边缘锋利的铜钱、两面开刃的小剑,说道:“大哥,我也不是有意要欺骗你。只不过,我也有事情在身的,只能是尽力而为。”
打坐调息片刻,自觉精力有所恢复之后,以剑掘土,挖了个坑,将左点水埋入,心想这地方极其好认,也就不用立碑了。
经此一耽误,距天亮已经不远,忙打坐行功,令体内真气源源流动,直至天色大亮,自觉恢复了七七八八时,才挺身而起,向山上继续行进。
他加紧赶路,无人时运转轻功,有人时缓慢而行,至日暮时分,业已离开了“苦水铺”,行往秀才谷。那苦水铺十分贫寒,市面上连个象样点的酒肆也没有,秀才谷虽然也贫寒,却多儒学之士,民风使然,七岁童子也能摇头晃脑,说几句子曰。正行间,见前面有一瓜棚,棚下堆了百十个大西瓜,一个光脊梁的老汉正切着一只西瓜,旁边围了三名赤胸光背、手拎单刀的大汉,个个热得连连擦汗,口中叫骂不休。他赶了一整天的路,在苦水铺又只讨到一牙饼,滴水未沾,饥肠滚滚,此刻一见西瓜,登时觉得嗓子眼里都要冒火。当下行到瓜棚处化缘。
~第四章牛家二吹~
老汉拣了一只小瓜,切成四片,递到武才扬桌前。武才扬道了声谢,埋头吃瓜,正吃间,忽然一人说道:“喂!小和尚!”抬头望去,见是那三名大汉之一。
这三名大汉,个个膀大腰圆,肤色黑红的,模样十分仿佛,想来乃是兄弟三人。年长的那人眼睛甚大,居中的那个阔嘴厚唇,最幼小的目光冰冷。说话的那人乃是阔嘴厚唇的。武才扬打量两眼,“观心测心术”便判断出三人皆在三十上下,二十五以上。老大、老二心直口快,脾性粗豪,老三心计较深。听口音乃是河南夹杂陕西的方言,想来不是苦水铺的人,便是秀才谷的。当下说道:“阿弥陀佛,这位施主可是在唤小僧?”
那人粗声道:“屁!这儿就你一个光头小和尚,不叫你叫谁?”武才扬道:“施主有何吩咐?”那人道:“一个时辰前,有七八个大大小小的骑着马的光头和尚过去了。叫俺大爷留意一下,你是不是和他们一起的?”武才扬一怔。眼大的汉子一拍桌子,吼道:“老二!罗嗦什么?!”指着武才扬道:“我说,是的话他们今晚在秀才谷歇脚,明天晌午动身,等会儿你和俺们一起走,把你带到大秀才家,你自己找,不是就算啦!”
武才扬忙道:“他们……”那“老大”不耐烦地拍拍桌子,说道:“两个大和尚、几个中和尚,有两个小小和尚,那俩为争一块瓜打了个几乎头破血流,也没人管没人问的。大和尚给俺大爷说还有一个丢了。……”眼睛一瞪,叫道:“喂!我说你有完没完?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再罗嗦俺给你一大耳栝!”
其实从头到尾武才扬也仅仅问了两个字,最多话、最罗嗦的是这汉子。武才扬心想:“喜欢打架的,那一定是石师伯的两个徒弟:小家伙和小兔子了。他们虽然年纪比睡不够还大,但个头最低,再易容也是小小和尚。那就不错了。是他们。”说道:“是!是!大哥,俺跟您一块走,大哥给俺带去,好不好?”
远处传来隐约的马蹄声,武才扬向来路望去,只见一匹马正飞快赶来。
他的说话,也带出了河南的口音,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对方既然是心直口快的脾气,他直截了当地说出,反而让容易让人产生好感。那老大顿时换了另一种口气,十分高兴地说道:“小和尚,你是少林寺的吧?怨不得能去大秀才家。俺叫米富、这是俺二第米贵、三第米长寿。俺们都是秀才谷的人。”
正说到此处,忽然马蹄声由远而近,转眼到了近前。一个又尖又细、入耳极不舒服的声音叫道:“喂!老头!切两个瓜,快点!大爷急着赶路呢!”武才扬偷眼看去,见马上是两名三十出头的汉子,他们合骑一匹脏得看不出颜色的蒙古马,在棚外停下来后,一起跳下马,向瓜棚走来。两人一样的脸型瘦削、鹰鼻薄唇鼠眼,乃是孪生兄弟。一人佩剑、一人跨刀。
突地一声大喝,米富米贵米长寿兄弟三人一起拍桌而起,怒视两人。米富指着两人喝道:“你个狗日的,敢在俺大爷面前称大爷!呸!俺们割了你的舌头砍了你的胳膊剁了你的腿子闸了你的头!”沧朗一声拔出了单刀、米贵也拔刀出鞘,跟着喝骂,那米长寿却只是怒视着两人,既不拔刀也不出声。
武才扬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口中的“大爷”,竟是这其貌不扬、老态聋钟的卖瓜老汉。方才三人只管吃瓜,看也不看老汉一眼,谁知他们竟是祖孙?转念一想,登时明白,原来自前朝宣扬礼法以来,汉民无不重视辈分,这老汉既是三人的爷爷一辈,三人自然一见外人侮辱本家,便难以忍耐。
那两名孪生兄弟相视一眼,眉宇间顿现杀机。持剑者打个哈哈,一抱拳,道:“兄弟,祸从口出,咱们是‘土地公’的好汉,一向口无遮挡惯了,失礼处,先赔罪了。”持刀者立刻接道:“兄弟乃是新近占山为王的‘刀砍不入、剑刺不穿、横扫水陆无敌手、战遍山海不皱眉’人称‘土地爷土地神’的牛大吹、牛二吹。敢问尊驾大号?”
木富、米贵、米长寿三人一起讶然上上下下地打量着牛大吹和牛二吹,忽然一起还刀入鞘,米富道:“算啦!都是一家子的,咱们也就不计较了。”米贵昂首挺胸,大声道:“咱兄弟秀才谷的好手,新近才加入了大青山,原是三秀才的贴身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