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






  这个结果是英法不愿意看见的,怎么说俄国也是西方国家,大家还是同穿过一条裤子的,不能让中国就这么快速的前进,真要打到莫斯科,那就不是英法两国所希望看见的了。英法两国的干涉很快就开始了,首先是能过外交途径,告知中国方面,英法两国是热爱和平的,是不希望看见中俄两国开战的,希望双方都能本着克制的态度,不要使战争升级扩大。当然了,一些拐弯抹角的威胁也是有的,什么英法两国不希望看见战争蔓延到欧洲啊,欧洲人民也不希望看见战争啊。英法两国还拉拢一些其他欧洲国家对中国施加压力,什么荷兰葡萄牙比利时,就连中卢森堡这样的小国家也发封电报来,希望双方尽快停火,不过普鲁士表面上也说希望中国停火,暗地里却加大了对中国的钢铁出口和军火出口。
  俄国现在也是焦头料额,连年的战争使俄国的经济已经走向了崩溃的边缘,尽管俄国上层都在公开场合叫嚣着要与中国决一死战,但沙皇比谁都清楚,眼下的俄国已经没有能力再发动战争了,如果要强行开战,就意味着自己要对沙皇宝座说拜拜了。其实中国方面情况也很糟糕,远东恶劣的气候造成了士兵大批的非战斗减员,冻伤现象严重,一个月时间内,就已经有一万多士兵被迫离开战场。加之部队深入俄国作战,部队的给养和弹药运输都是问题,所以中国军队打到乌兰乌德就没继续前进,只是派了些小分队,到贝尔国湖附近招摇了一趟。然后在欧洲一片和平的口号声中,中国军队借机停了下来。毕竟把俄国逼急了也不是好玩的,当年拿破仑打来的时候,他们连莫斯科都敢烧。中国军队的表现让英法两国很有面子,在沙皇面前说话声音都能大一点,好像中国军队停止前进,完全是因为他们的干涉。
  中国军队虽然说没有继续进攻。可英法两国应俄国人的要求希望中国撤军的时候,中国人又开始装哑巴打太极拳了,总之是怎么也不肯撤军,一付赖着不走的架势。话说回来,到嘴边的肥肉,谁愿意往外吐啊?
  再说这些地方本来就应该属于中国,占着不走,一点也没必要内疚。
  “女神”号沿着白河而上,停靠在天津码头上。南丁格尔一下船,就直奔天津衙门,要求去看看战俘们的情况。来的是个女人,还是个洋女人,现在正值谈判前夕,天津的官员们不敢擅自做主,便把这事上报了北京。
  南丁格尔这个名字出现在杨一眼睛中时,杨一当时就愣住了,她怎么来了?紧接着杨一就预感到这是一个机会。南丁格尔是谁,杨一是知道的,正是由于这位女性优秀的护理工作,英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伤员死亡率由原来的40%下降到2%,不能不说南丁格尔创造了一个奇迹,并开创了一门全新的学科。
  南丁格尔也没想到,自己居然得到如此高规格的接待,刚到天津的第一天,衙门里的人还爱理不理的,一夜之间就变了样子。一大早起来,南丁格尔就发现客栈的院子里安静的出奇,原来是一群中国官员到来,再后来才知道,这些官员是来接自己的。
  天津知府昨夜就接到杨一的指令,一定要接待好这位南丁格尔女士,杨一将亲自从北京过来会见她。这可把天津的官员们吓坏了,杨一居然要亲自下来。都听说杨一是从西洋回国的,这女的难道是杨一的故人?官员们也没心思猜了,不过想到昨天对待南丁格尔还算客气,心里也就安心许多。
  天津知府刘豢章是来接南丁格尔去衙门里住下的,南丁格尔一口回绝,可知府刘豢章说,住衙门是为了方便探望战俘,南丁格尔这才同意。
  天津,知府衙门外,从北京起早赶来的杨一才下马,知府刘豢章就已经带着大小官员到门口迎接。按说照清朝的规矩,想杨一这样级别的官,天津知府应该到城外十里迎接。不过杨一觉得这些都是陋习,主政只厚就宣布以后上官下来,下面的官员最多只需在衙门口迎接。
  知府朝杨一一拱手道:“参见大人。”这也是杨一立的规矩,官员间不论职务大小,见面都不需要行大礼。拱手就可以了。
  杨一一脸风尘,今天天还没亮就起来了。带了几个警卫。骑着快马就赶来了,终于在晌午前赶到天津了。
  “免礼了,那位女士在哪?”杨一第一件事就是问这事。
  “回大人,已经安排在衙门内宅里。您先别着急,到屋子里歇着,擦把汗,我这就给您去请。”刘豢章陪着笑脸,小心的回答。中国官员在接待上司这方面,的确是长处。
  杨一略微一想道:“不用了,我先进去洗 一洗 ,然后亲自去拜访,这样比较礼貌一点,也显得我们有诚意。”
  杨一这话就把知府弄糊涂。这女的什么来头?当初英国大使来中国谈判,杨一开始连面都不见,现在来了个英国老女人,杨一居然从北京跑来看她,难道说她是英国女皇,不可能啊。可再一看杨一这样子。和这女的也不熟啊?刘豢章一边乱想,一边张罗着杨一进屋子。
  “这是我们的中堂。杨大人。”刘豢章想不到自己还要给杨一做介绍人。
  “中堂?是什么官职”南丁格尔问翻译。
  “小姐,中国的中堂,相当于英国的首相。”
  “欢迎您,尊贵的客人,南丁格尔小姐,欢迎您来到中国。”杨一一开口,南丁格尔就惊呆了,满大街都找不到一个会说中国话的人,就连翻译都是自己带来的,没想到中国的首相居然会说的一口流利的英语。更没想到,这首相居然如此年轻。
  尽管有些吃惊,但出身良好的南丁格尔还是按照伦敦上流社会的礼节,轻轻的提了提裙子,给杨一行礼,客气的说:“见到您很高兴,首相先生。”
  “呵呵,南丁格尔小姐,您能来中国我太高兴了,你开创的护理学说拯救了无数垂死的人们,您的献身精神我是敬仰已久啊。”杨一这话就更让南丁格尔吃惊了,杨一居然会知道自己的护理学说,不是说中国人和非洲黑人、美洲土着是一样落后的吗?怎么连这个都知道?
  “这是上帝赐予我的荣耀,不值得您如何推崇。对了,我来中国主要是受战俘亲属地委托,来看看这些可怜的孩子们,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尊贵的首相先生。”两人用英语直接对话,南丁格尔带来的翻译倒成了知府刘豢章的翻译了。
  “呵呵,这个没问题,您看现在时候也不早了,中午我请您和您的人吃饭,下午我亲自陪您去看看那些战俘,他们在中国并没有受到虐待。”杨一笑着说。
  杨一果真陪着南丁格尔她们到战俘营去了一趟,有杨一的安排,南丁格尔的行程很顺利。看到战俘们都还可以,而且听到受伤的战俘也得到及时的治疗,南丁格尔心里对杨一的印象又好了几分。回到天津的时候,天色已经很晚。虽然杨一很想好好和南丁格尔谈谈,希望她能帮着培训一批护理人员,不过看着南丁格尔那疲惫的脸,杨一也不忍心打扰她休息,安排她们住下就离开了。现在不是着急的时候,既然来也,想走就不容易了,怎么也是留下点绝活吧?
  南丁格尔是个善良而热心的人,第二天杨一提出请她带着中国一批学员,去远东战场帮着护理伤员,并给中国护理人员进行指导,南丁格尔一口就答应了。就这样,杨一挑选出两百多人的护理人员,跟着南丁格尔去了远东战场,唯一遗憾的是,现在的中国,女人是不能出门谋生的,所有的学员也都只能是男性。
  英法两国的谈判代表团又一次来到了中国,俄国人的代表团也来了,这次谈判的地点还是天津,唯一不同的是,一条电报线路已经贯穿中国的东北,并且和俄国的电报线路也连接上了,再有什么要请示的,代表团直接发电报就行。这也为谈判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再一次坐在谈判桌上,几个国家都老实多了,说话声音也没以前大了。实力是靠打出来的,当然你得打赢,象历史上的清朝那样,谁都可以欺负。
  再一次坐在谈判桌上,各国代表的眼睛也都不再往天上看了,说起话来也客气许多。
  “杨大人,各位中国代表,我国政府希望你们本着务实的态度,重新考虑一下你们开出的谈判条件”英国代表威尔逊尽量和气的说到。
  “杨大人,我国政府也认为贵国开的条件太苛刻,希望你们能有点回转的余地。”纳唐也站出来,代表法国说话。
  “杨大人,我国也希望……”米海里琴科看到杨一笑眯眯的表情,自觉的坐了回去。别说杨一,就是英法两国的代表们看过来的时候,也是一付吊样子。那表情意思就是,俄国?俄国还有说话的份吗?要不是我们干涉,莫斯科现在在谁手上还不好说呢。
  “好嘛,这才是谈判的态度嘛,我们中国也不是不讲理的国家,大家既然有难处,我们可以慢慢商量嘛。”杨一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可是这坐下来商量,是靠无数士兵的鲜血打出来的,弱国无外交,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接下来的谈判就顺利多了,英法两国代表拼命杀价,杨一安然的坐地还钱。讨价还价的结果是,英国赔偿中国一千两百万两白银,其中五百万两用援建钢铁厂造船厂,提供铁轨的方式来代支付。同时还废除了双方以前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双方签署新的《中英天津条约》。新条约中有规定,英国停止一切在中国进行的鸦片走私贸易,(其实现在的广州,陈玉成把整个海防经营的跟铁桶似的,取缔了所有鸦片馆,发现走私贩卖鸦片的一律杀头。)中英双方互派大使,双方经贸领域,签订互相的最惠国待遇。
  《中法天津条约》在内定上与《中英天津条约》大同小异,不过是在赔款的数目是,法国人的赔款为两千万两白银,其中八百万两也是以援建工人,提供设备,技术人员,还有提供铁轨等方式来支付。另外的一千两百万两分三年支付,利息五厘。
  至于俄国人,杨一就没那么客气了,五千万两的赔偿,已经是给够他们面子了。可俄国人实在是没钱,没办法,就拿贝尔加湖附近的领土,加上阿拉斯加,另外西伯利亚为两国共管地带,所有资源都由双方共同开发。就这样,俄国还得拿出三千万两的赔偿,俄国还是拿不出,幸好俄国物产丰富,铁矿、煤矿、木材,这些东西杨一都要,算来算去,俄国人最后还是得拿出一千万的现银来买单。一个《中俄天津条约》签订下来,包括贝尔加湖在内一直到额尔古纳河一带的土地,都名正言顺的成为中国领土。
  仗暂时时打完了,和谈也结束了,举国欢庆时,杨一却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和世界的差距,帝国主义是不会就这么甘心失败的,他们也不会愿意就这么看着一个强大的中国出现在东方,世界风云变幻莫测中国要想不败于世界,就得不断的追赶和进步。 
 
 
 
  
第三部 第九章 起步
 
  和谈结束,最为战败国,英法俄三国在执行赔偿方面倒是动作很快,按照条约,三国修筑铁路的技术人员很快就到位,开始了先期的勘测,设计等工作,北京到满洲里,沿途的山水经常能看见一些红头毛绿眼睛的俄国人,抗着各种器材在进行测量,这条铁路由俄国人负责修筑上的技术问题,北京到上海,这一段由英国人负责,广州到武汉由法国人承担,按照条约规定,所有技术人员的工资都由中国政府支出,为了让这些人干的更卖力,杨一开出了他们以前在国内工资两倍多的薪水。
  英法援建的炼钢厂也开始了选址工作,毕竟老是靠从国外运来钢材,这可不是什么长久之计,英国人最终没有把铁甲舰的技术拿出来出售,这一点杨一也预见到了,不英国人倒是愿意向中国出售铁甲舰,看来是想从中捞回点老本。
  修建这三条铁路大动脉,对中国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所有的勘测小组才刚刚开始,筑路大军的人员调配,资金等都已经在积极的准备中,力求在最短的是把铁路修起来。
  人民党成立已经五年了,五年来,这个党一直在稳步的扩大和发展考虑到国内的实际情况,杨一把发展党员的方向放在年轻人身上,南方新式的学校和军校中的佼佼者都成为了人民党发展的对象,新式军队中几乎所有的年轻军官都是人民党党员,这是杨一牢牢把握军权的基础。
  朝廷经过几次清洗,旧有的官僚被大批的清退,取而代之的历史上一些著名的能臣,沈葆桢,张之洞,盛怀赢之类的历史名人,纷纷被提拔到重要的岗位,任人唯贤是杨一用人的标准。
  军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旧的军队体系被淘汰,八旗、绿营这些旧军队完全被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