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
抵抗很快就停止了。广场上奕匡他们花大价钱买了的洋枪丢了一地。广场上弥漫着一股血腥的气味,太和殿的广场无声的见证了这一场杀戮,1862年春节前夕,杨一以血腥的方式,开始强行改革的步伐。
“打扫战场,通知各位大臣们,上朝,太后有旨要传。”杨一面无表情的说完这些话后,转身进入太和殿。
刚从皇宫逃回家的大臣们,又都被请回了皇宫,沿途所见,北京城里是一付杀气腾腾的架势,满大街的新军士兵到处都设立了关卡,到处有士兵在宣读安民告示,要求市民在家休息一天,不可四处活动,否则会被当做乱党处理。
今天的朝会也显得格外凝重,皇帝身边的小太监小喜子宣读了圣旨,宣布奕匡等人意图谋反,当诛九族。满朝的大臣们在这样的气氛下也显得缀缀不安,谁知道下一刀会砍到谁的头上。
“各位卿家,奕匡造反,已经被杨大人诛杀了,关于余党的处理问题,由杨大人全处理,哀家累了,想回去休息,退朝吧。”慈禧有气无力的把这段话念完,便起身离开。这段台词是杨一事先让卫兵用刺刀逼着慈禧背下的,现在是撕破脸的时候了,杨一也顾不上许多了。小皇帝被这朝会上压抑的气氛吓的哇呜的大哭起来,侍侯他的太监和宫女们赶紧抱起就下去了。
杨一待慈禧和小皇帝下去后,面无表情的站起来,回头对着各位大臣道:“奕匡作乱,有的人其实清楚的很,现在后悔也没机会了。”说着杨一手一挥,大门外涌进一批全副武装的士兵。
“撒德啊。”这名字一念,站班的大臣中就倒下一位。
“德庆。”扑通一声又瘫软了一个。
“乌木伦。”杨一继续念到,这一会倒没倒下一个,而是乌木伦破口骂到:“姓杨的,别太得意了,这天下是我们满族人的天下,你篡夺天下,迟早会审美观点天下人诛杀。”
杨一根本不理睬他,而是做了个手势,两上士兵顿时熟练的扑了上去,拧去两支胳膊,然后一顿耳光,打的乌木伦满口血污,顿时语不成声。人也被士兵拖了下去。
“庆负。”杨一继续念到。
“饶命啊,大人。”这是第一个开口示饶的。杨一手一挥,人很快被拉了下去。
“杨大人,别念了,不能滥杀啊。”曾国藩的老脸再也挂不住了,看着一个个昔日的皇亲国戚被拉出去,曾国藩实在是忍不住了,再怎么说他们也是皇帝的亲戚,能不杀就别杀啊,免得让皇帝留下个滥杀的恶名。
杨一对着曾国藩微微一笑道:“曾老大人,我有说过要全杀了吗?”
曾国藩被问的一楞,栩又继续念他的名单。
……………………
这一天北京城意外的是个大晴天,太阳穿过西伯利亚寒风带来的乌云,暖洋洋的照着北京城。和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一片安静不同,崇文门内是一片混乱。
第三部 第十一章 变革的动荡
崇文门内,是所谓的士大夫阶级的居住聚集地,平日里显得相对安静。这一天到处是全副武装,四处抄家的新军士兵。所有参与政变的官员和权贵都无一幸免,主犯被拿下大牢,家眷都被限制活动,一旦有离开居住地的举动立刻被格杀。
不需要审判,第二天城南菜市口就摆下了刑场,三百多号参与政变的主犯人头落地,把个菜市口杀的血流成河。仅仅过了一天,北京城的百姓们又亲眼目睹了昔日的王公贵族们凄惨的一幕,青年男子都被绳索捆绑,女眷和孩子都被送上一辆辆大车,强行送出北京城。这些昔日的老爷太太小姐公子们,第一次不知道自己将要去的目的地是哪?男的还好,女人和孩子一路号哭,数千人一起号哭,起场面之悲凉,闻者心惊。谋反在这个年代是要灭九族的,杨一却中是杀了主犯,亲属和家眷一律流放,流放的地点是遥远的阿拉斯加,这一次大规模的流放在人数上就达到一万五千余人,满清贵族对中国的统治,除了皇帝尚在挂着个虚名外,基本已经被连根拔起。
天津大沽口新修的码头,成为了这些人离开的出发点,一艘艘满载着流放人员的船只先后离开,驶向那荒凉的阿拉斯加。
北京还没消停,地方上又开始了心一轮的清洗,各大军区的部队纷纷出动,一谋反的罪名在地方上抓的抓,杀的杀,流放的流放。名眼人很容易就看出来,这是一场针对满清人的大清洗,满族,这个昔日代表着高人一等的称谓,如今以成为人人避之不及的瘟疫。
1862年的春节,北京依旧是一片热闹,国家强制降低各种税收和租息,使地百姓得到了一定的休养生息,只是不知道阿拉斯加的寒风是否适合那些流放者。百姓们也没多少精力来关心国家大事,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家的锅里还有没有米下锅。至于那些昔日的王公贵族只是他们闲暇时地话题之一而已,只不过是有提到多少地区别而已。
今年的春节比起以往来,百姓的碗里比以前多了几块肉,饺子也多吃了几天。主妇们的脸上笑容也比往日要灿烂多了。春节对中国人来说实在是最重要地节日,难能可贵的是,今年的春节,北京的大街上再也没有饿死冻死的百姓,这都是杨一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好处。
个百姓比起来,杨一这个年过的并不轻松,除了要应对各种政务,还要筹划新的一年的变革计划,一直忙到大年三十的晚上,杨一才有机会和家人一起过一个年。
大年初一,第一批来访地客人是昔日有“门七子”之称的郭嵩寿、龙湛霖、王剀运,邓辅纶、严耕云、高心夔、李篁仙。这七位也的确是人才,杨一入主北京后,他们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当年肃顺虽然对他们很看重。也大胆的起用他们,不过他们更多的是成为了肃顺的幕僚,在满族人通知地时代,他们想一展才华是很难的。现在他们都是各部地要员,比起以前在肃顺门下,地位不知道发生多少变化。就这一点来说,他们对杨一的感激。在忠诚上也没有多大问题。新年的第一天,他们便早早来到杨一府上,来给杨一拜年。也算是对杨一知遇的一种报答吧。
送走“肃门七子”,杨一的府门口就挂起了一块大招牌,上书“谢绝拜年,非公事不得入内。”这是杨一早就想好来对付那些来拜年官员的办法,尽管来给杨一拜年的有许多是诚心的,可是杨一现在还是想过一个安静的年,陪一陪妻子,访一访朋友。要不是肃门七子来的早,估计杨一的大门他们也进不来。
别人拜年不见,可是杨一的死党们来,杨一还是欢迎的,因为他们也的确有公事要谈。大年初一的早上,张键,李秀成,刘铭传,还有聂士成,就连远在广州的陈玉成也赶回北京,一时杨一的府上热闹起来。
杨一这年过的很简单,把这些人找来,也是为了商量新的一年的计划,两个火锅,几个小菜,众人围桌而坐。没有堂会,没有歌舞,屋子里前后忙碌的也都是杨一的妻小和她们贴身的丫鬟,这要是让外人看了,打死也不相信这里坐着一群国家的一品大员,随便拉一个出去跺跺脚,都是能让地方上震三震的主。
“可惜,想起这天下名义上还是这满清小皇帝的,心里头就是一阵别扭。”几杯酒下肚,刘铭传的话就来了,这一次清洗活动,刘铭传曾多次秘密上书,要求杨一废了皇帝,自己当皇帝,结果被杨一回信道;“不得乱来,我自有主张,便给压了下去。”想起这事,刘铭传就一肚子的不舒服,所在现在便牢骚几句。
“省三,别牢骚了,大人何尝不想废了这满清王朝,只是走的太急,生怕天下会大乱,如今这中国可不能再乱了。”李秀成再一边劝说。
“怕他什么?如今天下实际上都是先生的,哪个敢闹事,我杀了就是。”聂士成和刘铭传可是一路的,心里都巴不得杨一当这皇帝。
“我看也是,这满清留着还有什么用,直接废了算了。”陈玉成也是这个意见。
杨一见他们说的起劲,并没有说话,而是继续喝酒吃菜,倒是张键接过话道:“你们想的还是不够周全啊,这天下虽然实际上已经是大人的,可你们想一想,一旦大人废了皇帝,会有什么结果?远的不说,就拿曾国藩为代表的汉人官员们,他们就得第一个反对。跟别说他们代表的天下读书人,留着皇帝,才好收拾天下的读书人嘛,要让他们为我所用。”
这四大总督听了张键的话,都看着杨一,想听听杨一的意见,结果杨一笑着指了指火锅道:“味道不错,你们怎么都不吃啊?”四人晕,张键偷笑。
对了,有个事情我的和你们几个提前打招呼,年过了我就会取消总督这个级别,你们几个以后只管军队,不得插手地方政务,地方上有困难找到你们,你们还得全力支持。”这话杨一倒是委严肃的在说。
四人听后,一个个都突然安静下来,埋头吃他们的火锅。
十五一过,这年就基本算结束了,老百姓又开始忙碌起来,春天是一年的开始,农民要盘算着今年该种点什么?饲弄些什么牲口,商人也要开始盘算该倒腾什么买卖。
今年的春天,最紧张的应该是读书人,因为今年又是一个大比之年。各地的举子们,收拾好行囊,肩负着一家人的希望,怀抱着各自的理想云集北京。
三场考试下来,很多神经教弱的考生当场就晕倒在考场内,因为他们受不了刺激,考题实在太怪了,三个题目没有一题是出自圣人文章,他苦读多年的孔孟文章一点都派不上用场。
第一题:你心目中的西洋,第二题:鸦片之乱对中国意味着什么?第三题:论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差距。
如此题目,让这些做惯八股文章的读书人如何不愁眉苦脸?这样的题目,如何引经据典?和圣人的教诲一点都不沾边,怎么破题?怎么写策论?众多学子是一筹莫展,当场晕倒也就不奇怪了。幸好官方对即将发生的一切早有准备,晕倒的考生立刻有医生来抢救,冷水洗脸,扎上几针,晕倒的考生大多数都又清醒过来,虽然题目怪了一点,可谁也不愿意就此放弃,绝大多数还是挣扎着继续考试。
这样的考题,这样的考生,考出来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针对第一题,大部分考生都把西方当成了荒蛮之地来写,而他们对西方的了解,大多数来自《山海经》这样的闲书,没看过《山海经》的就开始凭空杜撰,总之西方被他们写成了野蛮荒凉的地方,有些边远的考生,如云南、新疆一带的,干脆就直接把当地的荒凉描述一番。第二题和答案更搞笑,有的人的答案居然说鸦片是好东西嘛,鸦片之乱的祸根就是禁烟,鸦片抽起来很舒服嘛,我们一家都在抽,为什么要禁烟?一看这答案就知道是个瘾君子,当然大不分考生还是意识到鸦片给中国带来的的危害,不过至于鸦片战争对中国意味着什么?他们也实在是弄不明白,不过也有些考生在考卷中呼吁,鸦片不除,中国有亡国灭种的危险,这样的答案倒也算振聋发聩吧。
其实第三道题目才是杨一心目中的主要问题,杨一实在想知道,中国的读书人对西方文化了解的多少,在杨一看来,如果全天下的人都能张开眼睛看世界,中国的发展将的飞快的。
不过众多的答案还是没有出乎杨一的意料,除了失望还是失望。论文化的差距?中国有孔孟圣贤,西方野蛮人能有什么文化?这也许是大部分读书人想说的,他们也是这样回答,西方文化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多少,只是不停的在抬高孔孟,贬低西方,全然忘记了鸦片战争时,中国是怎么被英国洞穿的,儒家文化成为一种奴化工具后,其带来的后果之严重,影响之浣,由此可见。
龙门关闭,结束了。对很多读书人来说,今年一年辛劳都结束了,希望都结束了,留下来的只是等待。仕农工商,在中国读书人的地位是最高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啊。只是今年的考生不再象往年一般,少见了许多从考场出来后得意洋洋的考生,更多的考生是聚集在一起,议论着自己的命运,对于他们来说,今年的考试是最没底气的,走在中国最前端的读书人们,一些人已经隐隐从这一次的考试中发现了一些变化的端倪,只是他们没办法去说清楚,中国将向何处去,因为孔孟文章中没说过。
考卷的批改在考生们焦虑的等待中开始了,对于考生们来说,这是一个漫长而煎熬的时期,要是被他们知道,他们的考卷完全是由一些才从普鲁士回国,年纪不过二十锄头的小伙子们来批改,恐怕他们得吐血了,可他们的命运却完全是操纵在这些小伙子们的手上,因为他们从欧洲回来,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