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
一路走来,使节团总算见识到什么叫世界之大了,原本坐井观天的官员们,一路之上所到之处,无一不是前所未见的新鲜事,火车就不用说了,高耸的烟囱,轰鸣的机器等等,可以说欧洲之行对他们而言,那就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路之上,官员们无不啧啧称奇,也基本弄明白,为什么几千英国佬,开着几十条船就敢向泱泱大国的中国动武。也可以说,他们在欧洲上了堂生动的工业革命课,日后他们回到中国,回去这么一宣传,把所看见的事物那么一说,比杨一说什么都强,为杨一日后的国内改革也省去了不少麻烦和阻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人了解世界后,对杨一的看法也有所改变。
第三部 第十三章 特区
槐花落尽,枝头的嫩黄也开始变的绿意葱葱,转眼就是夏天。夏天的炎热似乎并没有给热闹的中国带来多少麻烦,中国依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前进。北京——天津——大沽口的铁路的修建工程已经进入尾声,从欧洲引进的火车头也不断的运抵北京。北方情况良好,南方也不差,伤害——武昌的铁路也开始动工,南方河流众多,桥梁问题无疑是最难解决的,为此杨一电告霍夫曼,要求英法两国派出最优秀的专家,条件嘛是可以降低赔款利息。
整个中国现在处于一种繁忙的状态,集中精力,把基础建设抓上去,这也是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全国都在搞建设,铁路、工厂、码头,到处都需要干活的劳力。无数劳动力也有了挣钱吃饭的好去处,老百姓得了好处,自然不会惹事。
洋人虽然傲慢无理,但他们在面对科学时严谨的态度还是值得赞扬的,至少英法俄三国的技术人员在这些方面做的不错,为此杨一还要求各地,只要涉及到技术上问题,都应该以外国技术人员的意见为主,科学可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真要是让一些狗屁不通的又喜欢指手画脚的人坏了事情,那才叫冤枉。
夜虽然已经很深了,杨一却一点睡意也没有,而且还一直焦虑的在二丫的门口徘徊,屋子内二丫不停的在叫喊着,原来是二丫要生了。杨一来的那个年代,医院里是允许丈夫陪着妻子生产的,可这年头,男人进去那是要犯煞的,杨一才不信这套。可二丫死活不答应,杨一也只好在外面等着。“蛙…”的一阵哭喊声取代了二丫的喊叫,这哭声在寂静的夜晚里如此动听,和着夏夜四处涌动的生机,新生命开始拥抱这个世界。
“恭喜夫人,贺喜夫人…”还没说完呢,就被二丫打断,虚弱的二丫这时候却急迫的问到:“男孩还是女孩。”稳婆有点尴尬的回答道:“夫人,是个千金。”二丫的神情顿时变的沮丧起来。生产后苍白的脸色变的更加难看。
咣当一声。早已等的不耐烦的杨一破门而入,跑到二丫跟前心疼的看着这个帮自己生儿育女的女人。跟着杨一进来的当然还有那一票夫人。
“老爷,对不起,我也没能给您生个儿子。”二丫看着拉着自己的手的杨一,哭丧着脸说到。
杨一赶紧安慰道:“女儿好,女儿好,我最喜欢女儿了。男女都一样嘛。都是我的孩子,一视同仁。”
自打年初周秀英率先开张,给杨一生了个姑娘。夫人门变象商量好似的,都接二连三的有了动静,二丫是第二个怀上孩子的。现在霍小玉、齐横波她们也都带着肚子了,只剩下沈清霜和小月还没动静。
别看杨一不在乎男女,可这些夫人们都在暗地里叫劲呢,都盼着能先生个儿子出来,现在看见二丫生的是女儿,其他几个肚子里有货的也暗自给自己打气。都希望自己的肚子争气。
“老爷,我还是觉得对不起您。”二丫有气无力的说,眼泪也下来了。
“什么话,这生男生女是男人决定的,我给的什么种子你生的就是什么娃,这可怨不得你们。”杨一赶紧给她们解释,可这些道理在这年头怎么解释地通,这年头,生不出儿子都要怪女人的,杨一明白,可女人们不明白,都还以为杨一是在变着方的安慰二丫,把个二丫感动的不行,心里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生个男的。
一会的工夫,稳婆已经把孩子抱了过来让两人看,新生婴儿被抱的严实,只露出一张小脸,可能是已经喂过,孩子已经睡了。孩子好可爱,皮肤是粉红的,小脑袋还有些尖尖的,估计是分娩时被挤压的。看着幼小的生命,杨一忽然想起许多事情来。目前的中国卫生防疫工作还做的很差,天花等流行疾病还没有很有效的预防,看来今后得多注意这些方面的工作。
一票女人排着队要给自己生孩子,这是杨一在未来的年代中不曾想过的。以他在未来的身份,经常会肩负一些艰巨的任务,结婚组织上第一个就不答应,更别说孩子。来到这个年代却是一派完全不同的情况,看现在这群女人的架势,估计要生个十几二十几个的,将来想把自己的孩子分辨出来都会有难度。
忙了一个晚上总算结束,二丫也休息去了,新生的孩子也被抱了下去。杨一有些疲倦了,坐在书房的椅子上,杨一闭上眼睛做短暂的休息。一阵轻轻的脚步声近来,仿佛是只猫向杨一走来,杨一微微动了动又继续休息。
两只柔软的小手出现在杨一的肩膀,柔和的给杨一拿捏,杨一舒服的轻轻哼了一下,身子往上坐了坐,脑袋往后一靠,一对柔软而坚挺的胸部枕在杨一头下。
“这些年辛苦你了,谢谢了。”杨一闭着眼睛说着话,肩膀上的双手停顿了一下,又继续拿捏起来。
“老爷,我一个妇道人家,伺候好您就是我的福分,您说谢谢是不是要赶奴家走?”声音里隐隐带有些哭腔。
杨一坐起来,转头看着她说到:“小月,我说过多少次,在这家里你不比任何人低下,你怎么又来了?”杨一语气里有些生气了。小月赶紧的把杨一按回椅子,又继续给杨一拿捏着,嘴里柔柔的说道:“老爷您对我好,我知道的,只是今天看见二丫生了个孩子,没来由的心里难过,说起话来不中听,您也别生气,怪也只怪我命苦,跟着老爷这些年了,肚子也不争气,真要是能给老爷怀上个一男半女的,我也就知足了。”
杨一这才明白,原来病根在这呢。看着家里的女人连续怀上了,小月心里的确不是滋味啊。说起小月,杨一心头不由感动,这些年小月一直跟在杨一身边,平时在众夫人中话语不多,人也安静,不显山,不露水的,可是只要杨一疲倦的时候,或者心情不好的时候,小月总是及时的出现,杨一累了她就帮着按摩拿捏,心情不好的时候,她也有办法帮着杨一舒缓神经,可以说这些女人中,杨一最离不开的还是这个看起来卑微的小月,一个从不争风吃醋,总是在默默的付出和等待的女人。
杨一伸手拍拍小月的小手道:“你准备一下,过几天跟着我出去走走。在路上也好好补偿你。”小月听了眉梢一展,脸上露出微笑。一直以来,杨一只要出门,肯定会带山小月,这一直让其他夫人有意见。不过也不能怪杨一偏心,家里的女人们在伺候人方面,和小月的距离还不是一点半点。由此可见小月在杨一心目中的地位,现在杨一这么一说,小月当然明白,自己在杨一心中的位置还是没变。
“爷,您又要出去啊?怎么不知道带上我?爷偏心啊!”人还在外面,声音已经进来。不用问,这是过去的女特务头子沈清霜,别人哪有她这么好的耳朵。看来她和小月是同病相怜了,别的女人身子都不方便,周秀英得带孩子,就她和小月没事,晚上这么一闹,也睡不着呢。
“姐姐也来了?”小月发现自己和杨一说话被听了去,也不知道沈清霜听去了多少。心头一阵发虚,脸也红了,不过就冲沈清霜笑的这么阴险,小月估计什么都叫她听去了。
“我不来能行吗?我再比来,你炖的参汤要成参干了。”沈清霜笑着打趣到。
“小翠那丫头不是在看着火吗?怎么好劳动姐姐您?”
“我也睡不着,看那丫头眼睛都睁不开了,就打发她去睡了,毕竟还是个孩子,十五六岁的孩子,正是贪睡的光景。”沈清霜言语里有些感慨,估计是想起自己小的时候了。
“老三你也来了?正好省得我在通知你,你也准备准备,后天我们一起出去走走看看。”杨一眼睛也不睁开,只是翘起双脚,沈清霜扑哧一笑,赶紧放下手上的参汤,搬张椅子坐到杨一身边,把杨一两腿架起,轻轻的捶了起来。杨一的呼吸渐渐的平静下来,慢慢的睡了过去。
两个女人互相看了一眼,小月很熟练的搬来有张半长的宽椅子,垫在杨一腿上。然后两人都露出会心的笑容,看来这样的场面不止出现过一次,而且是经常出现。
天才蒙蒙亮,北京城的城门就打开了,两辆宽大的马车出了城门,朝南而去。
“都赶紧的,趁天早我们得赶到通州,中午天热就不走了。名天照样早起,趁凉快赶路。”当先的马上,赵子平用他的大嗓门喊着。
“爷,您偷懒的本事又见涨了,估计张先生他们看了您的留书,又得跳脚了。”沈清霜调侃着笑道。
“恩,天太早,还没睡够,你们再陪我睡一会。”
“爷,您还是不老实的,睡就睡,怎么又摸上了。”
杨一这次出来,还真有点偷跑的意思。如今皇帝不管事,太后慈禧也称病不出(其实是被软禁),国家大事都由杨一和他一帮子手下说了算,杨一实际上已经行使了皇帝的一切权利,说杨一是个没名分的皇帝一点也不过分。
事先不打招呼,就这么跑出来,看起来的确有些不负责任,不过杨一不是不知道轻重的人,如今国家所有决策性的大事基本没有,具体实施上张键他们也能应付的来,跟着杨一久了,大家都知道杨一做事的风格和特点,平时杨一也就是签个字什么的,真正要做的事还真没多少,杨一说到底还不是封建皇帝,不搞什么中央集权,权利下放,各部分工明确,抓牢军权,这些道理杨一清楚的很。之所以敢偷跑,就是因为现在国内没什么大事,而杨一心里又有些想法,目前还不确定,所以要出来看看,才好做决定。
如今这官道修的也有些样子了,水泥修建的大路平坦宽阔,马车跑在上面四平八稳,唯一遗憾的是速度上还不如汽车,南下的铁路也还没通车,只好委屈自己坐马车了。
头枕在小月的大腿上,微微摇晃的马车,马蹄踩在马路上,发出滴答滴答清脆的声音。杨一眼睛闭着,两个女人一看就知道,杨一脑子里又在想事情了,便也都不说话,只是打开车窗,看着路边的景致。
马路上很干净,对这道路的保护,杨一是下了死命令的,下面的人也还真有办法,组织了护路队。到处巡查,所有牛马一般不让上路,拉车的牲口上路前一定要早马屁股后弄个器皿,专门防止牲口乱拉屎,污了这马路。
太阳渐渐升高,气温也有点上来了,通州已经在望。
“停一下,我想下来看看。”杨一叫停马车,来到路边地田里。麦子已经开始抽穗。田间有农夫在伺弄庄稼,杨一看了看抽穗的麦子,顶着炕人的日头,来到田边的大树下,冲着正在小事休息的一位老汉笑道:“老人家,天热,讨口水喝。”
老汉一看杨一穿的一身光鲜。怎么看都象街面上的老爷,再看看路边的大马车,估计杨一就是个大富贵人家出来的,赶紧站起身来,谦卑地给杨一恭身行礼道。拿出一个海碗来,道上水洗了几遍,这才敢端给杨一道:“这位爷,茶叶粗了,您凑合着解渴。”
杨一见老汉局促,心道是自己的打扮出了问题。杨一一屁股坐到地上。仰头喝下碗中的茶水,这才对老汉道:“老人家,别客气。坐吧,来抽颗烟。”说着杨一摸出一包卷烟,递给老汉一颗。
这卷烟可是杨一最得意的创举,来到这地方后,最大的烦恼莫过于没烟抽,普通的生烟丝用旱烟管来抽,实在是难抽,这两年杨一终于弄出了卷烟机器,还亲自抓了这香烟生产,终于弄出烤烟型的香烟,总算解了杨一的瘾头。
卷烟虽然好抽,可是普通百姓可没多少舍得花钱买,一般都在城市卖,还有海外市场,这些卷烟大部分都销到欧洲,着实为杨一挣了不少的外汇。
老汉一见杨一递来地高档货,赶紧笑眯眯的接过,杨一那出火柴划着,要给老汉点上。
“别,这位老爷,您这不是在折杀老汉吗,您这样的贵人可不敢让您点火。”老汉赶紧推拒,杨一也不好坚持,把火柴塞给老汉,让他给自己点上。
“老人家,今年这庄稼长得不错啊。”
“托福,托福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