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
白发,没想到慈禧猛的端起镜子,往地上一砸道:“滚,都给我滚,没有人对我是真心的,你们这些奴才,都给我滚。”
再一次来到慈宁宫,杨一已经看不到昔日的慈宁宫的风采,院长里的杂草似乎很久没有人料理了,原先种下的花现在只能艰难的和生命力旺盛的杂草争夺生存的养分,只有中间的青石小路和庭院里的雕栏能证明这里曾经的辉煌。
杨一心中生出一种怪异的酸楚,信步走在这冷落的庭院内,院子里的安静让人有一种呼吸都困难的感觉。
摔完镜子摔首饰盒,等到手头再也没有可以摔的东西时,慈禧回头才发现,杨一出现在门口。这个昔日有过夫妻之实的男人依旧挺拔而高大,脸上的笑容带着一丝丝的怜惜。慈禧惊呼着移袖挡住自己的脸道:“好人,求求你,先出去。等下再进来好吗?”慈禧心中期盼无数次的场景出现了,可是这一幕出现的似乎并不是时候。
杨一站在门口叹息一声,转身回到院子里,只听见慈禧在里面吆喝道:“你快去帮我拿面镜子来,你快去打盆水来,哀家要洗一洗。”两个宫女被支使的手忙脚乱,这一阵忙活将近半个时辰,杨一无奈的在院子里找了张石椅坐下,默默的等待着这必须的见面。
第三部 第十八章 新中国
站在杨一面前的慈禧惶恐不安,软禁的岁月使慈禧曾经容光的颜容变的干涩而苍白。似乎是害怕杨一因为等待而不满,收拾好自己的慈禧赶紧跨出拱门站在了杨一的面前。
慈禧小心而低声的说道:“你来了。”杨一抬头,迎面而来的是慈禧那矛盾的目光,谦卑而包含希冀。看的出来,慈禧是精心打扮过的,苍白的脸颊抹了些腮红,给慈禧原本惨白的脸色增添了些许生命的颜色,月白色的短衫把慈禧美好的身材衬托的窈窕依旧,头发也疏理的一丝不乱,俏生生的站在那,看的人心生怜惜,也许是忙中出错,头上的发簪略显歪斜。
这还是那个操纵中国数十年命运的慈禧吗?杨一不禁这样问自己,问自己是否做的太过了,没有权利为后盾的慈禧,始终不过是个孱弱的女人。两只眼睛因脸颊的消瘦而变的更加醒目,目光中的神采不再,掠过的只是一丝的羞愧和乞怜,看着这一可的慈禧,杨一心中不由酸疼了一下。
二人相顾无语好一会儿,杨一才慢慢的伸出手,替慈禧把头上的发簪扶正,闭上眼睛,杨一微微颤抖的手缓缓的滑过慈禧的额头、脸颊,突然杨一感觉到一种温暖的湿润,张开眼睛的杨一看见了一个泪流满面的慈禧,这一刻一切似乎都变的不太重要了,眼前的慈禧只是一个女人,一个普通的女人,一个流泪的女人,一个需要温暖怀抱的女人。
如果说杨一当初和慈禧在一起更多是由于相互间的利用和生理上地需求,后来在互相的交往中感情还是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些的话。那么现在杨一对慈禧也许只有怜惜了,一种对旧日情感的怜惜。
另外一个世界的杨一曾经被训练的铁石心肠,几乎很少心软,可来到这完全异样的年代,曾经铁石心肠的杨一变的容易心软,这也许也是一种平衡吧。
“愿意做一个普通地女人吗?我的女人。”杨一注视着慈禧。杨一这句话是给慈禧最后的答案,也是最后的选择。
面对这一选择,慈禧喜悦和泪水交集,已经说不出话语,只是在不住的点头。泪水浸湿了杨一的手。也浸湿了慈禧胸前的衣襟。
“我在通州准备了一所住处,带上你地儿子搬过去,我会安排人照顾你们,通州离北京很近,我会经常去看你。”
*****************************
曾国藩死了,杨一实现了对他的诺言,在曾国藩的有生之年不动皇帝。曾国藩的一生为了摇摇欲坠的大清国,也算的上是鞠躬尽瘁了,但历史是不会因为个人而扭转发展趋势的。
北京城在一夜之间就变的紧张起来,大街开始不断出现士兵设置的,虽然士兵们并没有开始对行人地活动进行干涉,但是气氛已经非常紧张。紫禁城内,一封封电报发往全国各地,上海、南京、等省会城市和全国的主要城市都开始出现军队的身影,各大军区也进入战备状态,东北的聂士成部甚至利用铁路。快速的把三个师十万军队运送到北京。一场暴风骤雨般的社会变革即将来临。
1863年9月1日,这一天对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件大事,,统治皇帝颁布诏书,宣布退位,同时以杨一为首的人民党,宣布国家就此走向民主的道路。9月5日,杨一宣布担任第一届临时大总统,兼任全国武装总司令。新地中国改名为中华共和国。中国的存在皇帝地历史被结束了。紧接着,效仿西方的民主制度。9月15日,国家临时议会宣布成立并行使职权,同时要求各省也要尽快成立相应的机构。新宪法制定也被提上议事日程。9月20日,临时地立法委员会也宣布成立。
这是震惊天下的举措,不过这一天在杨一看来,是早了一点,很多事情都没理顺,可是这样也有这样的好处,就让一切丑陋的反对势力跳出来吧,一起消灭掉。
出乎杨一意料,国内在第一时间显得很平静,最先闹腾开的居然是国外。10月2日,安南国是第一个跳出来的,安南国王阮洪文居然胆敢宣布,安南只承认清王朝,对新生的中国政府拒绝承认。接着就是西藏,西藏在达赖喇嘛的操纵下,于10月15日宣传独立,西藏事件来了,10月18日,新疆出现叛乱,叛乱军队要挟前清朝官员合作未果后,杀害了清朝在伊犁的所有官员后,10月25日宣布成立东突厥王国。
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国内外风雨飘摇,在新疆西藏政变后,蒙古又生事端,部分蒙古王爷纠集各自的武装分子,或数百,或数千,他们四处袭击设在蒙古各部的国家机构,四处抢劫,烧杀破坏。很明显,新疆西藏的政变,其幕后的操纵者分别来自英国和俄国,安南小国,敢跳出来,也应该是法国在作祟。
云南、贵州等各地的少数民族土司及头领也有蠢蠢欲动的迹象,不过他们并没有闹起来,只是上书政府,看看政府怎么处理他们的地位。
值得杨一欣慰的是,国内的经济发达地区没有发生任何大的动静,江苏、安徽、浙江三省几乎没有动静,其他省份也不过是一些保皇派跳出来哭天抹泪,一些小的骚动,由于没有得到响应,很快就被平息。这一切都得感谢杨一实施的新农业政策和国内的大规模基础建设,老百姓都不是吃饱撑的,没事造反做什么。
虽然国外势力害怕中国的崛起,可是先阶段他们还没有武装干涉的勇气,只能在背后捣乱。美国人内战打的正欢,法国人叫普鲁士逼的喘气都困难,英国可以说是孤掌难鸣。
有反对的,就有支持的。首先表示承认中国新政权的是普鲁士,对他们来说,中国是杨一的,杨一要搞什么政权,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只要是杨一执政,他们就支持,毕竟中国现在也是军事上的强国。一旦中国国内政局稳定后,中国无疑是普鲁士在世界上强有力的同盟。
英国法国美国都发了个不痛不痒的声明,表示对中国发生的事情持关心的态度。至于锡兰,朝鲜等小国,都表示愿意通过谈判解决从属问题。
国内第一个响应杨一的当然是江苏浙江安徽三省,接着东北三省也通电响应,最让杨一感到意外的是,调任西北的左宗棠也在甘肃通电响应,表示支持杨一,福建的李鸿章也稍后通电,支持国家走民主道路。也有持观望态度的,比如四川的骆秉章,虽然没有明目张胆造反,但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国内局势没有出现大的变化,这让杨一很欣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尤其是李鸿章和左宗棠,除了通电响应,还密电杨一,告知把前去找联系他们的,鼓动他们叛乱分子全都镇压的事情。原来这两个人是国内反对势力试图拉拢的主要目标,两人手上都有军队。不过前去劝说的说客,不是被杀就是被关押,两人等把这些事情处理好后,这才通电,所以慢了些。
一切反对势力都必须镇压,这是刻不容缓的。
广西,西南军分区。分区司令冯子材在安南事件后,立刻就接到陈玉成的电报,要他立刻做好一切战争准备。西北,左宗棠也接到命令,准备西进新疆。海军全体也接到命令,立刻赶赴南京,大军将沿江而上,进入四川后杀向西藏。一时间国内外杀气腾腾,磨刀霍霍。
广西,刘永福训练黑旗军已经有几年了,作为全国唯一的丛林作战部队,杨一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区区五千人马的黑旗军,装备了国内最新生产的步枪,黑旗军也是国内军队中,装备迫击炮最多的军队,黑旗军还有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每个士兵都配了一把砍刀。
1863年11月20日,经过短暂的准备,陈玉成亲自到南宁压阵,中国军队越过边界,向安南发起进攻,主帅陈玉成,先锋为冯子材。
11月20日,黑旗军除了主力4000人跟随大军出发,担任先锋开路以外,还有一只1000人的小部队,以十人为一组,化整为零,悄悄的潜入安南。
安南国王可能没有想到,有了法国人的暗中撑腰,中国军队还敢大肆进攻,但中国军队一路势如破竹的朝安南纵深推进的时候,阮洪文这才着急了,急忙向法国人求救。法国人也不敢就此跟中国翻脸,只是将一只雇佣军派往凉山,帮助安南抵抗中国军队的进攻。
北京,中南海。杨一忧心忡忡的看着窗外缠绵的秋雨,对安南的作战打响后,杨一就再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事实对安南的作战杨一是冒了极大的风险的。国内外的一切叛乱的根源都来自于国外势力的暗中窥视,这也是杨一先打安南而不动新疆西藏的根本所在。
安南地形险要,丛林众多,实在不适合于大兵团的展开作战,这一点杨一比任何人都清楚。年初法国第三舰队在西贡登陆,扶持了阮洪文的傀儡政权,当时由于国内建设和对日本的战争准备,杨一无暇顾及,加之安南并没有因此而宣布脱离中国属国的地位,而那一阶段也的确不适合与法国等西方列强发生冲突。
安南战争必须打,可是怎么打,怎么样才能避免被长期拖住,怎么样打才能避免最大的伤亡?这些问题的关键,也只有杨一和张键,以及陈玉成心里才有另个个作战计划。
摆在安南人面前的是号称十万大军的中国军队,可实际上连五万都不到,主力又是冯子材的西南军区部队组成。鉴于对历史的了解,对越南人秉性的了解,杨一把冯子材放在广西,并组成五万人的精锐兵团,要求冯子材必须把部队训练好,必须要适应山地作战的需要,悍将刘永福也是杨一放在这的一枚关键的棋子。这场战争对杨一来说,要求只有一个字,那就是“快”。
凉山。中国军队在冯子材的率领下。已经做好一切进攻准备。守备凉山的是五千法国雇佣兵,还有三万安南本地军队,但就装备上而言,安南军队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
“将军,部队已经做好进攻凉山地一切准备。”冯子材走进陈玉成地帐篷,敬礼后汇报。这时候陈玉成正一头扎地图上。
“命令部队,二十四小时内,给我拿下凉山,打通通往河内地道路。”
“是!”冯子材挺了挺笔直的腰杆,转身要离开。
“等等。”陈玉成叫住冯子材问到:“负责穿插的黑旗军你要多交代,让他们务必要按时穿插到敌后,堵住凉山敌人的逃路。”
攻打凉山,陈玉成兵力虽然不多,但是他还是想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安南部队在正面根本没办法与中国军队抗衡。怕的是他们躲藏起来,跟你在丛林中捉迷藏,这才是最头疼地。幸好看起来安南国王还没有这样的战略眼光,只是要求部队死守凉山,这对中国军队来说,无疑是个福音。
陈玉成的部署是在凉山的正面,两个师分别成两路,突破正面敌人的防御,两个师三万人,占陈玉万兵力的大半,黑旗军派出两个营,任务是穿插到敌后,其他部队作为战略预备队。
现在是晚上十点,还有六个小时,部队就要发起全面进攻,陈玉成掏出怀表,看了看时间。现在距离爆发战争只过去了三天,一路而来中国军队没有遇上什么像样的抵抗,安南国王可能也没有想到,中国居然不把法国放在眼睛里。陈玉成看着地图,脑子里想地却是另外一件事情。
安南战争打响的第一天,中国政府立刻通告法国,安南是中国的属国,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中国军队对安南地作战战场上,不希望看见法军的出现,如果发生冲突,后果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