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
值蜕奁鹄础?br /> “说了半天那小伙子叫什么你还没说呢。”二丫见大丫就知道哭,急的连忙问清楚。
“他叫刘铭传。”大丫一边回答,一边继续哭她的。
“什么?什么?你说他叫什么?”杨一一听就激动起来。刘铭传啊,这能让杨一不激动吗?淮军悍将,台湾第一任巡抚啊,眼下杨一其实最头疼的就是这人才问题,要不大老远的跑这庐州来做什么?不就是为了能见着李鸿章,再想办法拉拢吗。
“刘铭传啊?怎么了?”大丫见杨一激动,也暂停哭泣。
“太好了。”杨一激动的站起来,在雅间里来回的走,:“太好了,刘铭传,哈哈,太好了。”一边走一边说。
杨一这里高兴的有点忘乎所以,二丫她不乐意了:“男人都没良心,我大姐都这样了,你还在那说好,好什么?也不帮忙想想该怎么办,你还是不是男人?”说着狠狠的赏了杨一一个白眼。
杨一这才冷静下来,开始思考这件事情,首先这李家夫人是缺了道理的,拿不到人也应该不敢太张扬,事情也应该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办,当务之急是先找到刘铭传,然后自己再以向荣手下守备将军的身份去拜会本地的知府,应该就能办妥这事,想到这,杨一这才笑着对二丫说:“你别着急吗?我看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这不是提你大姐高兴吗?”
“你有办法?”二丫虽然不太信,但眼下还是只能寄希望于杨一,她哪晓得,杨一心中正盘算着怎么把刘铭传拉到手下。
“这事我包了。”看到事情没什么,杨一也开始大包大揽。
“走吧,我们去城隍庙,找刘铭传。”
杨一结了帐三人走出茶坊,奔城隍庙赶去。
不多一会,三人就到了,这城隍庙是这次灯会的中心地带,里头外头的人山人海,还是大丫眼尖,老远就看见城隍庙门口的石狮子边站着个人,高兴的指着那人叫起来:“在那呢,他就是刘铭传。”
顺着大丫手指的方向,杨一看见自己在历史教科书上看到的人物淮军的猛将…刘铭传。
刘铭传;安徽肥西人,字省三;号大潜山人;1836年9月7日(清道光十六年七月二十七日)生人。杨一默念这历史课本上短短的介绍。眼前的刘铭传看起来很年轻,个子也还算高,人也壮实,还有几分书生气,单看外表还真看不出来这是淮军日后的一员虎将。按历史课本上说的来看,也就十六七岁,比大丫还小,想不到这小子这么小就知道勾引人家姑娘,还拐带出逃,不过现在的刘铭传看起来不实际年龄要大些。
“哪呢?哪呢?”二丫还在那东张西望的找。大丫已经冲到刘铭传跟前,然后突然停住,两个人就这么呆呆的对看了好一会,然后还是大丫主动,一个投怀送抱就 扑向刘铭传,也不管这大街上人潮人海,两人抱做一团。一边看着的二丫急了,赶紧上前就拉开她们:“要亲热也找没人的地方啊,别人看着笑话。”这时周围已经围上一堆人了,那是,中国人向来喜欢看热闹,这花灯虽然也好看,但哪有这现场真人秀表演亲热好看是不是?杨一也赶紧的上去,也顾不上说什么:“走吧,先回家再说吧。”说完带头挤出人群。二丫带路,几个人专找些人少的小巷子走,走到一个僻静处,杨一突然站住回头,对着后面的一个来人冷冷的道:
“朋友,一直跟着我们你也不累的慌。天不早了,要不要我送你回去?”说着杨一就要动手。
“别,别误会,我是省三的朋友。”那人急忙解释。
“这位大哥别误会,他是我的朋友聂士成,刚才光顾着高兴,都忘了介绍了。”刘铭传也赶紧的解释。“都怪我,功亭,一高兴把你给忘了。”
天啊,杨一觉得自己要疯了,是高兴疯了,刚弄到个刘铭传,又跑来个聂士成,今天实在是个好日子,这好事这么就不断啊。想不到帮个刘铭传还买一送一,还搭个聂士成,发了,这下发大了。
“既然大家是朋友,今天晚上我做东,走,去弄点酒菜,咱们去好好喝一回。”杨一想啊,反正你刘铭传和聂士成让我撞见了就别想跑,先把你们的嘴先喂喂好,再想办法把你们弄到到手,HOHO。心里想的美,嘴上还露出点卑鄙的笑,二丫看不下去了:“你还是别笑了,赶紧走吧,笑的怪渗人的。”说着还打了杨一一下,看得大丫也纳闷,这二丫头这动作也真快,上回家去还没听说有这么一个人,这回到好,这大姐上打情骂俏了,还好意思说我,心里想可嘴上没说出来。
找地方买了酒,又买点花生什么的下酒菜,众人回到乐来客栈,这许老板看起来酒还没醒,开门关门的这么大动静也没见他起来看看。王家兄弟也早就回来啦,一直在等杨一他们,看杨一安全回来这才算放心。杨一让他们也坐下,拉上刘铭传和聂士成,摆上酒菜,这就开始喝。
回到家的大丫先把几个小的安顿好,让她们去睡觉,二丫到厨房把杨一他们晚上没吃完的菜热了热端上来,然后拉着大丫在一边说悄悄话。(男人的毛病,在漂亮姑娘面前都喜欢摆阔,所以菜就没少买。)
“省三,你的字是叫省三吧?”几杯酒下去,杨一开始说话了:
“是,这位大哥,还没请教你怎么称呼。”刘铭传对眼前气度不凡的杨一还是一付恭敬的表情。
“呵呵,他们都叫我杨先生,你们愿意这么叫吧也行,要是看得起我,叫声大哥我更高兴。”杨一这个你们当然也把聂士成给包括进去了。
“嘿嘿。”刘铭传笑着挠挠头:“那就叫大哥吧,今天多谢大哥了,要不是您,我和大丫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我还打算带着大丫跑路呢。”
“没出息,你们跑了,大丫家里怎么办?”杨一笑着骂。
“哎!!!如今这世道,这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啦。”旁边的聂士成插了一句:
“就是,本来以你我兄弟之才,考个功名应该不在话下,可这科场,哎!!实在是太黑暗了。”刘铭传也和道。
这刘铭传本也是读书人出身,可在科举这条道路上是屡次碰壁,不免心灰意懒,家中有生了变故,刘铭传把家乡的一个地主给砍了,这才跑出来给人当了护院,这聂士成本是武童出身,也算有点功名,但如今这官场腐败,想再进一步实在难。
“今后你们都有些什么打算啊?”杨一问
“先生,你也不是外人,这世道没办法活了,如今天下大乱,到处是起事造反的,我和功亭打算拉杆子,自己立块山头,也不造反,只是弄块地盘,弄口饭吃,等今后有了实力,再找机会为朝廷出力,弄个一官半职的也就算好的了。”聂士成到先把心里的打算说出来了。
“呵呵,这拉杆子,立山头有什么意思?弄的好朝廷招安还有前途,弄不好大军围剿你们就是叛逆,怎么样,有没有兴趣跟着我干?我保你们以后有好日子过。”杨一这就开始拉拢了。
“怎么?先生你那需要人么,您这是在哪高就啊?”刘铭传听杨一这么说也来了兴趣,反正眼下也没什么地方好混。身上还背着案底,有人愿意收留自己也高兴坏了。
“你呢?”杨一看看聂士成。
“我和省三是兄弟,我们一条心,他上哪我去哪。”聂士成这就算答应了。
“好,我这才来庐州就是来招兵买马的,你们我都要了。”说着杨一摸出向荣给自己写的手谕,亮明白自己的身份。
“大哥原来就是朝廷的人啊,那感情好,我们跟着大哥干,错不了。”这聂士成一看杨一的身份也高兴了。
“你们对这朝廷也别太指望了,凡事还的多靠自己。”杨一看着他们眨了眨眼,鬼魅的笑了一笑。
“对,大哥说的对,这朝廷我看着也让人心寒,还是得靠自己兄弟抱成一团好好干才有活路。总之我是跟定大哥你了。”刘铭传对杨一的说法看起来很赞同。其实他还有一层私心,这二丫看起来和这杨一走的很近,要想娶到大丫,他可不能得罪,回头又想想,不对啊,这杨一眼下是大哥,今后自己和大丫成了亲,杨一也娶了二丫,这是叫妹夫好呢,还是叫大哥好?刘铭传有点糊涂了。旁边的聂士成哪知道他还有这样的想法。
“对了,大哥,我在家乡和庐州都有一帮子兄弟,本打算拉杆子也把他们叫上,您这现在要人,我看把他们也带上吧,左右是自己兄弟,也好有个照应。”刘铭传请示杨一。
“呵呵,好,你的兄弟我都要了,你再让他们多找些人来,记住,要年轻力壮的抽大烟的一个不要,读书的我也要。明天我就去知会这里的知府,我要张榜公开招募兵勇。”
几个人聊了一会,直到三更这才歇息,反正这乐来客栈大过年的也没什么生意,空房间多的是,收拾一下就能住人,当然了,这刘铭传和聂士成现在是杨一的人,他们住店的钱杨一还是要给许老板的,已经占了人家姑娘的便宜了,再在这个问题上占他的便宜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第二天这天一亮,刘铭传和聂士成就分头去招自己的那帮子兄弟,杨一也收拾一下,这就要去拜访庐州知府。
第一部 第二十章 李家
都说这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在这个年代,求人办事不送点礼是很难办成的,虽然听说这个知府还是蛮清廉的,但杨一还是准备了一分厚礼3000两的银票夹在拜贴中。到了衙门口,看来新的知府真勤勉,这么早就已经有压抑在门口当值了,杨一照例要找当值的衙役说话。
“烦劳这位差哥通报你们大人,本官广西提督向荣向大人麾下守备杨一,特来拜会知府大人。”杨一还是很客气的对那当值的衙役说。
“我们大人昨天忙到很晚才歇息,不知道有没有起来。”果然,找这样的烂借口来搪塞自己,杨一心里叹了口气,这大清朝不忘才怪。想是这样想,但手里还是摸出块银子塞了过去。
“这位差哥辛苦了,一点小意思,拿去买壶酒喝喝。”那差人先是回头看看,没人,这才 接过银子说:“您老也是做官的,知道心疼我们这些跑腿的,哎!!我们这位大人啊。。。。。不说了,你老请稍侯,我这就去通报我们老爷。”说着就进去啦。
杨一没等多一会,就听见里面传出一阵笑声:“哈哈哈,可是那永安故人来访,显扬老弟,老哥迎接来迟,莫怪莫怪。”话音未落,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杨一面前,不是别人,正是杨一来到这个年代接触的第一位朋友——韦晓生。韦晓生一边走一边说着,手也朝着杨一跟前伸来。
一见是他,杨一呆住了,都说无巧不成书,这也太巧了,韦晓生不是在江苏吗,怎么跑庐州来啦。
“哎呀,这怎么说的,怎么是老哥哥您啊,早知道你在这,我昨天晚上就应该来拜访您的。”说着杨一赶紧迎上前紧紧的握住韦晓生伸出来的双手
“有道是他乡遇故知,想不到我韦晓生也能有这一出。”韦晓生拉自己杨一的手不禁感慨。“走,进去说话。”说着拉着杨一进了府衙。
两人堂前坐定,韦晓生说:“老弟果然不凡,一年前还是白丁,如今以是五品官员,比哥哥我强啊。呵呵。”
“一来庐州就听说半年前来了个新知府,为官清廉,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没想到是老哥哥您啊。一晃我们有一年没见了。”杨一也不由的感慨起来。
“这都要多谢老弟你当初的提醒啊,我如今是 做人也好,做官也好,只求无愧于心,就算哪天这官不做了,能让百姓说声好字也值得了。”
“老哥哥,您是怎么到的庐州?”杨一问道:
原来这韦晓生本在江苏徐州做知府,丁忧结束后,本也应该回徐州,那徐州知府是个肥差,许多人盯着呢,韦晓生没钱送与吏部,就放到这相对贫穷的庐州来了。“
杨一也把自己这一段时间的经历大概说了一下,并提起自己来庐州的目的。韦晓生听了后直摇头
“显扬老弟,你错了,这招募团练本应该在原地,你怎么跑庐州来了。这与朝廷法度不和啊,再说本地豪门势力颇大,有许多在京做官的亲戚,传到他们耳朵里,在皇上那参你一本,你也不好过啊。”
“原来还有这一说。这事既然这样,我也就只能作罢了,不管那么多了,今天我先和哥哥您好好聚聚,有什么我们明天再说。”
交代王家兄弟回去通知许老板,杨一留了下来,晚上也就在这知府衙门里没回去。吃过晚饭,两人继续叙话,杨一才想起大丫和刘铭传的事情,把事情和韦晓生这么一说。韦晓生听完后说:“显扬老弟你太大意了,你对庐州的豪门大户了解太少了,这事你应该早和我说。”
?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