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
空。这次的五十两,还上李家的债,还能剩个三十两,我娘说了,花个十两买点棒子面,够我们家吃一年的,其他的留着给我娶媳妇呢。还了李家的债,今年弟弟妹妹们能吃上饱饭了。”
“怎么?才五斗米,要换十几年?还越欠越多?这是什么道理?”杨一惊讶的问
一边的刘铭传接过话:“先生你是不知道,这李家向来是小斗借出去,还的时候就是大斗收回,这还不算,这利息是驴打滚,利滚利,一个月还不上就这利息就得涨一点,一年下来,这五斗就变成是几斗了,交了租子,哪还还的起?要是遇上个荒年什么的,地主的租子照样不少收,利息也不少一厘,所以说地主的债是阎王债啊,一旦欠上了这一家子人一辈子都还不上啦。”
“这真是个吃人的社会。”杨一愤怒地站了起来激动的说。
“老爷,什么是社会?”小伙子在一边问。
“社会就是所有人,是你我,是大家。”
“对,这李家就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东西。”小伙子也激动的说:
“当官的财主们都没一个好东西。”刘铭传应道
“是啊,这什么会?真让人没法活了。”说话的这位看来没对社会这个新名词还记不住。
“就是,我们村的许财主,都娶了八个姨太太了,现在还打上了小霞的主意。要没这安家费,我还知道啥时候才能娶上小霞。”
“许根子,你小子才结婚就出来,不怕那许财主再动小霞的坏心?”
“他敢,老子现在是军爷了。”
“妈的,我娘生病时借了刘大户五十文钱,这次还的时候成了二两银子。”
人群顿时热闹起来,其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杨一做个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
“弟兄们,大家都是苦出身,都是活不下去才出来当兵的,俗话说的好啊:“这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可弟兄们记住我杨一今天的一句话,我带着大家出来,就是要为这天下的穷苦人打出一片能吃上饱饭的天地。从今天开始,大家伙归我的称呼得改改,别一口一个老爷的,我不爱听,如果 大家愿意就叫我一声“将军”后面这个老爷就免了,从今往后大家就是一家人,是兄弟。这人生下来哪就注定了分三六九等的?都是这社会造成的,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努力,改变这个社会。”
“就是,跟着杨老。。不对,是将军干准没错,我就没见过首长这样的官,对兄弟门多好啊。”也不知道是那个在人群里说这么一句,顿时大家都沸腾了。
“对,今后大家跟定先生了。”这是聂士成在说话,也只有他和刘铭传叫杨一先生。
“将军,真的会有那么一天吗?这天下的穷人都能吃上饱饭?”李柱子站起来问。
“你小子,将军还能骗你不成,只要跟着高好干,那天会来的。”刘铭传在李柱子的脑袋上啪的拍了一下,李柱子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嘿嘿的傻笑。
篝火渐渐暗下去,夜也渐渐的深了,大家都先后睡觉去啦,只有杨一、刘铭传、聂士成三个人还坐在一起,聂士成往篝火中加了块材火,刘铭传摸出一块手帕 在手里玩把。
“怎么?想大丫了。”杨一打趣道:
“嘿嘿,这才娶的媳妇,想也是应该的嘛。”聂士成在一边也开起玩笑。
“先生,你说要改变这个社会,那不是要造反啊?”刘铭传突然正色的问杨一。
“没错,只是现在这时候没有到。怎么?害怕么?”杨一直视刘铭传的双眼。
刘铭传眼睛也不躲闪,狠很的说:“怕,怕个他娘个俅,这个世道,早就该反他娘的。早知道我就多拉些人来,这人还是少了点。”刘铭传舔了舔嘴唇说:
“记住了,有位伟人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杨一看着远方坚定的说。
聂士成在一边居然摸出个酒壶来,又喝上一口递给杨一:“先生,喝一个,兄弟们今后这五尺身子,就交给你了。”杨一接过酒壶,喝了一口,转给刘铭传,刘铭传也仰头干了一口。
”别介,你小子给我留一点啊。”聂士成急了,忙从刘铭传手里抢回酒壶。刘铭传哈哈大笑,笑声在荒凉的野外传的很远。
南京的陷落使得苏州城的气氛也变的紧张起来,苏州城门的关卡比平时盘查的要严格许多,杨一他们的队伍来到城门时,把门的兵头仔细的看了看向荣写的手谕,突然给杨一行了个礼,问道:“是杨一杨大人吗?我们等您好几天了。”
杨一奇怪的问:“怎么?你认识我?我苏州没熟人啊?”
兵头谄媚的笑道:“大人您是贵人,怎么会认识我们这些下人,我们得到钦差琦善大人的口谕,让我们一旦发现您老经过,就立刻请您到苏州府衙去一趟,他在那等您。”
琦善?杨一更觉得怪了,自己和琦善也没来往啊,再说了,这琦善不是在河南吗?他怎么就找上自己了?难道他从向荣那知道自己有做军火买卖,想买点乘手的家伙?如果真是这样那这又是一个大客户哦,想着琦善的银子大把的流到自己的口袋中,杨一又露出微笑。不管怎么样,自己名义上还是清朝的官员,钦差大人有请,还是要去的,得罪了钦差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
“那好吧,你派人安排我的兄弟门找个地方歇息,你给我前面带路。”那头目派手下招呼刘铭传他们,自己领着杨一就到了苏州府衙。
到了府衙门口,那头目赶紧跟把门的官兵说:“麻烦这位大哥,通报一声,就说杨一杨大人来拜访钦差大人。”那把门的一听说杨一这个名字,脸上立刻露出尊敬的表情,先给杨一打个千,起身后说“大人请稍等,小的这就去禀报钦差。”说完急忙进去了。城门那头目见没自己什么事情,也向杨一告辞,杨一随手就塞过去十两银子,请他照顾好那帮弟兄。那头目连连说好,对杨一一再到谢,这才回去。
一会的工夫,府衙里面传出一阵笑声“呵呵呵呵,来的可是杨先生,来了就好,安全来到就好。”一个矮胖的老头出现在府衙门口,看来他就是琦善,琦善看来很善于保养自己,六十多岁的人了,看起来也只有四十出头,一脸的笑容冲着杨一就过来,嘴里还客气的说:“杨先生吗?琦善久仰了,您的大名我真是如雷灌耳啊。”
其实琦善见了杨一,心里也很惊讶,想不到向荣嘴里的高人,居然这么年轻,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就是这个年轻人让皇帝看上了,今后可以说前途无量啊,搞好关系先。
杨一也没想到这琦善能出来迎接自己,而且还十分客气,但凭着对历史的了解,杨一知道,这些家伙没有一个不是笑面虎,怎么也得提防他们一手。想是这么想,脸上还是马上露出恭敬的笑容,人也赶紧迎上前,单膝跪地,行了个礼,当然心里把琦善的祖宗十八代都先问候了一遍。
“下官杨一,给钦差大人请安。”
“哎呀,杨先生,不必客气,快快起来。起来里面说话。”嘴里说不客气,但杨一的礼他还是受了的。在琦善的骨子里认为,汉人再怎么能耐,那都是满人的奴才,受个礼那算什么?何况自己贵为钦差,还亲自出门迎接杨一,这面子也给足杨一了。
琦善拉这杨一的手,和杨一一起到了堂前,看了坐,上了茶后,琦善转身回到大堂中央的官位上说:“圣旨下,杨一接旨。”说着从桌子上那起一道黄色的圣旨。
杨一赶紧行了个三跪九叩的大礼口中道:“臣杨一接旨。”
琦善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昭曰,朕闻杨一乃才高之士精通洋务,且素有报国之志,为彰其忠勇,特令其以守备衔领上海将军之职,操练新军,拱卫上海要地,不得有误,钦此。”
“臣杨一领旨谢恩。”杨一起来接过琦善手里的圣旨,琦善拍拍杨一的肩膀说:
“杨先生,皇上还有口谕。”杨一又要下跪,琦善赶紧拉住。
“皇上说过,传口谕的时候就免礼了。”
“谢皇上,谢大人。”
“皇上交代下来的口谕说,上海是江南大营军饷的主要来源,千万不能有出问题,另外你这新军,就先定在5000人吧,朝廷也没有太多的钱来补贴你,皇上从大内每月挤出三万两银子给你,你省着点用吧。朝廷现在也难啊。”琦善说着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杨一这算弄明白了,这咸丰是把自己当冤大头了,给你个新军的番号,每个月再给个三万两,杨一就得帮着练出一支军队,什么装备啊,给养啊,那得杨一自己搞定。杨一在心里面把咸丰的所有直系女性亲属先问候一回,然后重点问候了现在还是兰贵人的慈僖。
“请大人转呈皇上,微臣一定不负皇上重托。”
杨一原本就没打算朝廷能给他一文钱的补贴,现在来个三万杨一也算知足了,他最关心的还是队伍的规模,现在皇帝说是5000人,到时候自己再弄点猫腻,加个千儿八百的应该也没什么问题,总之自己现在拉队伍是名正言顺了。有了圣旨,看谁敢给自己捣乱。
这圣旨也接了,差事也领了,杨一这就欺身向琦善辞行,临走的时候琦善拉住杨一悄悄的问:
“听说杨先生替向荣弄批好家伙,能不能匀点给老夫?”
有钱赚杨一当然不会推辞,但做买卖嘛就要讲价钱,何况的独家的买卖。
“这个,大人,向大人对小的不薄,给的也不少,小人才弄来1000条快枪,大人您看这?万一向大人问起来,我不好说不是?”杨一做出一付为难的样子说。
“向荣那我去说,你匀个300条快枪给我,我想弄个卫队。价钱麻好说,每条枪150两,子弹另算。怎么样?”杨一一听,原来这老小子也是个怕死的东西,想学向荣弄个洋枪队来保护自己,不过这价钱给的还是很高了。
“既然大人都这么说了,您看这样行不行,您派个人跟着去上海,到了上海,我带着去普鲁士人那,您给钱,他们给枪,怎么样?”杨一心道,可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和霍夫曼是一伙的,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日子就没法过了。
“好,爽快,就这么定啊,来人啊。。。。。。。。。”
第二部 第三章 婚姻大事
终于回到上海了,到达上海的时候天色还早,杨一让刘铭传他们先安顿下来,也 顾不上先去看看自己的女人,急忙赶到上海将军的营地,原来的将军不过是个把总,级别上就比杨一低不少,所以见到杨一手拿圣旨来到的时候,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一谄媚,杨一也没有太多的罗嗦,接过班就回自己的家,那有三个爱自己的女人在等着自己。
不刘铭传他们安排到上海将军的军营里,新式的普鲁士造后装步枪,让这些从没见过如此先进武器的人们惊喜了一把,有了这些枪,刘铭传和聂士成对杨一的信心更足了。等待以久的钢材终于到达上海,兵工厂也开始投入运转,委托霍夫曼同学请的普鲁士教官也到了,杨一的打算是先让刘铭传他们接受西方最先进的训练,然后以他们为班底,再进一步扩编,上海将军手下原有的士兵,杨一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老弱病残的发点路费和安家费,让他们回家,年轻体壮的留下来和刘铭传他们一起训练,上海原有的编制为1000人,而实际上原来的把总为了吃空饷,实际人数只有700不到,杨一再挑一下,留下的只有200多人,这样杨一的手底下就有了一支500人左右的队伍。这支队伍杨一先让普鲁士来的教官们带着,自己把精力先放到军工生产中。
杨一让霍夫曼把负责兵工厂产品设计的工程师叫来,让他把步枪的设计图拿来看看,杨一看了以后,根据自己对枪械的熟悉程度,提出了一项改进,现有的设计生产出来的步枪,虽然也是后装,但是每射击一下,就要换一发子弹,这样的话,退出空弹壳,再填装子弹,其射击的速度还没有民国时期的汉阳造来的先进。杨一提出的改进在他看来很简单,就是引进了弹夹的概念,这样一来,改进后的步枪每次可装弹五发,虽然每设计一次还是需要重新上膛,但比起现有的设计那就先进的多了,基本上达到了汉阳造的水平。这项在杨一看起来简单的设计,给普鲁士的工程师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他当时就下令停止生产现有设计的步枪,加紧按照杨一的设计研制新式带弹夹的步枪,三天后,第一支弹夹装弹的后装式步枪正式诞生,杨一的设计也被工程师让人带回了普鲁士,这一项大大提高了步枪设计速度的设计带回普鲁士后,由此引发的步枪革命才刚刚开始。
新式步枪投入批量生产后,杨一把原有的步枪买了800支给向荣,又让一直在伤害等待,由琦善派来买枪的手下来提走了400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