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
“我出去看看,你们看着点,有什么不对就开枪报警。”一个岗哨说着就跳出去,奔着那马就跑过去,很快他就跑回来,嘴里还大声叫唤着:“快,赶快通知大人,李秀成在往城里运粮食。”
面对李秀成的战术,杨一也觉得没什么办法,晚上也睡不着,拉着张健在下棋,正杀着起劲呢,外面一阵骚动,紧接着聂士成跑了进来道:“大人,巡逻队的兄弟们发现李秀成在往城里运粮食。”
杨一听的一惊,猛的站了起来:“在什么地方?马上集合队伍。”
牛村,去往庐州城北门的比经之路上,新军的骑兵部队经过时突然乱成一团,不断的 有战马被绊倒,士兵和战马一起摔做一团,紧接着就是前面的黑暗处出现一阵密集的火光点,随后是一阵密集的枪响,士兵们不断的中弹倒地,受伤的士兵在漆黑的夜里发出惨叫声。
“前面有埋伏。赶快下马。”一阵叫喊后,骑兵陆续下马,对着前方开始反击。
杨一带着大队人马也很快的赶到。发现太平军凭借黑暗的掩护躲在暗处不断的朝举着火把的新军开枪。杨一急忙命令部队成散开队形朝太平军发起进攻。
机枪和迫击炮很快架起来,对着前方的亮点一通打击后,前方边的安静下来,部队开始小心翼翼的向前走去,刚没走几步,又是一阵密集的射击打过来,倒下一批士兵后,新军无奈的又退回了原地。双方就在这地方僵持下来,杨一不论用什么办法,对方就是死死的守在路上,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了,天开始微微发白,对面的射击也在新军一次一次的打击下便的稀疏起来,又是一通炮击后,新军终于冲上了这个阻挡自己前进多时的小高地。只见上面横七竖八的躺着许多太平军的尸体。
“砰。”的一声响后,一个士兵倒地,顺着枪声看去,一面土包后还有人在开枪。士兵们急忙冲向土包后,这才发现一个太平军正躺在那喘着粗气,脸上身上满是鲜血,手里紧紧的握着一杆枪,眼见着就不行了。这个太平军对着新军的士兵们没有害怕,反而嘿嘿一笑,眼睛慢慢的失去神采,最后终于不甘心的闭上。
杨一赶到北门的时候,李秀成的运粮计划已经完成,迎接杨一的是庐州城那紧闭的城门和高高的城墙,还有路上那车马压过后留下杂乱的印记。事后杨一才知道,李秀成早就悄悄的派人出城,用高价从百姓手里收购粮食,然后集中藏起来,就等新军松懈的机会才往里运。
毫无疑问,李秀成干的漂亮,之所以李秀成能做的这么精彩,主要是得益于天朝田亩制度在皖北的推行,老百姓从中得到了相当的好处,这一带的老百姓心里还是向着太平军的,这才使李秀成的瞒天过海能顺利实施而没被提前发现。
“李秀成真将才也,只可惜不能为我所用。”杨一站在庐州城外长叹道。
既然杨一拿粮食引李秀成的计划破产,这庐州城就只能强攻了。可强攻就意味着部队大量的伤亡,这是杨一最不愿意看见的结果,这也是杨一迟迟不对庐州发起进攻的原因。
这天杨一正拉着张健和聂士成一起研究怎么打庐州呢,余薪突然走进杨一的指挥部。
“大人,陈玉成领着五万人马到了巢湖。”余薪递过来一张字条。
“陈玉成。”杨一和张健异口同声的低声说到,然后一起跑到地图前猛看。
“哈哈,好啊,送上门来了。”张健激动的叫起来。
“这陈玉成还是年轻啊!!。”杨一得意的笑起来。
庐州城内。
“什么?你说什么?陈玉成去了巢湖?”李秀成气的把手里的书狠狠的砸在桌子上。唬的送信的士兵一楞一楞的。
“陈玉成去巢湖你发这么大的火干什么?”李开芳明显对李秀成的态度表示不满。这李开芳原本是北伐军的统帅,论官职和资历都在李秀成之上,可洪秀全对李秀成信任有加,李秀成来庐州后,这军权就完全落到他的手里,这叫李开芳怎么能服气,再说最近六安一战的失礼,北伐旧部对李秀成也多有微词。
“你说什么?”李秀成把脸一板,瞪着李开芳道。
“我说陈玉成到了巢湖不是离我们更近了,双方接应起来更方便了,有什么不好。”李开芳也硬着脖子顶李秀成。
“糊涂,玉成糊涂,你也糊涂。我知道你们对我死守城里有意见,可眼下我们拿什么和人家打?当初我们二十万人打六安,结果怎么样?如今清妖士气正旺,且杨一所部装备精良,就等着我们出去呢。这个陈玉成,我不是早就和他说好的吗?他怎么就不听啊?巢湖城小,根本就没防御的基础,这不是送给清妖打吗?”李秀成说着直摇头。
“侯爷,我还带来了陈大人的一封信。”说着送信人把一封信呈了上来,李秀成打开一看,这才知道自己是冤枉了陈玉成。原来李秀成早就和陈玉成商量好了,这新军强大,不可正面作战,两人决定让李秀成在庐州拖住杨一的主力,等李秀成把杨一他们拖累拖烦的时候,新军就会出现破绽李秀成在找机会反击。而陈玉成在扬州积极囤积军火,一面威胁泰州,一面等李秀成的消息,时机一到两军齐出,给新军致命的打击。就在陈玉成专心准备的时候,却接到洪秀全的北上的命令,让陈玉成配合李秀成夹击杨一,陈玉成急忙跑去南京对洪秀全把自己和李秀成的意见说了,当场就被杨秀清骂了一顿,说他们畏敌不前,分明想抗命不遵。要不是洪秀全拦着,杨秀清当时就要把陈玉成抓起来严办。
陈玉成无奈之下回到扬州,这才点了五万人马开到巢湖。
“那要赶紧通知陈玉成小心清妖的进攻啊。”李开芳听李秀成这么一分析他也急了。
“唉!!!就怕来不及了,还让我们夹击清妖,这分明是想排除异己嘛,我看这庐州我们是守不下去了。”李秀成无奈的叹着气,一脸悲哀的表情。
•;•;•;•;•;•;•;•;•;•;•;•;•;
“什么,陈玉成到了舒城?这家伙,跑的好快。”杨一几乎不赶相信自己的耳朵。原来陈玉成也意识到自己出兵皖北不是上策,但军令如山,唯一能避免更大的损失的办法就是快速和李秀成靠拢,这样相互也好有个照应。
“来的好,就把陈玉成堵在舒城,正好部队也集结完毕,我们就先收拾陈玉成,还省的我们跑远路。”张健一脸的兴奋道。
“幸好我提前让刘丽川带一个师去了三河镇,不然就麻烦了。通知部队马上出发。”杨一命令到。
赶到舒城的陈玉成本打算让部队连续行军到达庐州会合李秀成的,结果先头部队在三河遭到刘丽川部的阻击,这才决定在舒城落脚,然后通知李秀成一起夹击三河镇。结果当天晚上就被杨一带着主力包围在了舒城。舒城地方不大,五万大军驻扎下来就显的拥挤不堪,被新军一通炮击后损失不小。而李秀成也派人出城接应陈玉成,但在三河遭到刘丽川的阻击,损失惨重后狼狈退回庐州。
皖北战场在这一年的七月出现了重大的变化,由于陈玉成被困舒城,李秀成也被挡在三河,两军无法回合,杨一在皖北进退两难的局面被打破,现在轮到太平军日子难过了。
由于太平天国内部出现不和谐的声音,一贯忠心的陈玉成率部北上皖北,被困舒城,庐州城内的李秀成无法看着近在咫尺的陈玉成而不救,李秀成决定孤注一掷,猛攻三河镇,而杨一也针对现阶段的战况订出了相应的作战计划,对舒城的陈玉成围而不打,以重兵在三河镇一线等待着李秀成出城决战。就在双方厉兵秣马,枕戈待旦随时会爆发大战的时候,太平天国内部爆发了内讧,这使得远在皖北的李秀成和陈玉成陷入更加孤立无援的状态。
自建都天京以后,杨秀清居功自傲,专横跋扈,上逼天王洪秀全,欲取而代之,曾假托天父下凡,借细小事故竟要杖责洪秀全,使洪、杨矛盾逐渐激化;下压首义有功将领,如呼奴使婢,杖责燕王秦日纲、兴国侯陈承熔、卫国侯黄玉昆等,引起部分将领对他不满。咸丰六年夏,太平军先后击破围困南京多年的江南江北两大营。杨秀清以为这是扩大个人权位的好机会,同时也为试探洪秀全对自己的态度,为最终夺取太平天国最高领导权作准备,杨秀清先是强令忠于洪秀全的陈玉成北上皖北,试图借新军的手消灭忠于洪秀全的力量。又派亲信到扬州接掌军队,进而于当年七月公然逼洪秀全亲到东王府封其为万岁。洪秀全佯为应允,暗中却密诏韦昌辉、石达开速回天京“勤王”。韦昌辉接到密诏以后,立即率领心腹武装三千于八月初三日深夜从江西赶回天京。
韦昌辉到达南京后秘密联系秦日刚,派遣心腹占据城中各重要据点,然后对东王府发动进攻,杨秀清对韦昌辉的回来早有防备,也秘密将驻守扬州的五万大军调回南京,同时命亲信下属两万余人围困天王府,企图软禁洪秀全进而取代之。忠于洪秀全的部队与杨秀清的党羽在南京城展开激战,由于扬州大军的回城,忠于洪秀全的部队寡不敌众,洪秀全在天王府内被乱军所杀。韦昌辉、秦日刚率残部突围逃亡安庆。南京事变后,太平天国迅速分裂成数块,韦昌辉、秦日刚平素与石达开不和,洪秀全死后,二人打着清除叛逆杨秀清的旗号,伪造洪秀全的遗昭,将石达开诱骗到安庆,企图杀石达开后夺取兵权。幸亏安庆守将林启荣与石达开是一党,偷偷将韦昌辉和秦日刚的计划报告石达开,石达开闻讯后果断起兵,将二人擒杀,从而完全控制了太平军在西部的军政大权。控制西部的石达开随后宣杨秀清为叛逆,号召太平军各部讨之,石达开也在安庆集结大军准备北上南京。
南京事变中站得上风的杨秀清,得知石达开的举动后,先是派人前往安庆,试图以高官许之,同时收拢南京附近兵马,准备与石达开决战。石达开怒斥杨秀清派来的时节,将其乱棍打死,表示与杨秀清这样的叛逆不共戴天,誓死杀之。
趁着太平天国内讧,曾国藩从南昌起兵,一举拿下九江,同时彭玉麟也率部围困武昌,太平军整个西线战局几乎崩溃。九江的失陷使西线的太平军被分割成两部分,武昌随时有被湘军分而灭之的危险。为了照顾经营多时的江西湖北根据地,石达开被迫放弃攻打南京的计划,率四十万大军回师九江,两军于九江城下激战十余日,曾国藩再次不敌石达开,湘军在九江损失近三万余,九江湘军基本被打残,曾国藩在湘军悍将鲍超从南昌赶来接应下,狼狈逃出九江,退守南昌,围困武昌的彭玉麟,左宗棠部在得知曾国藩兵败后,也放弃了对武昌的围困。石达开虽然暂时解决了湘军带来的威胁,但湘军势力仍在,湘军的威胁并没有彻底解除,石达开只好专心经营江西和湖北的根据地,攻打南京的计划被无限期的搁置。杨一从大别山一带再次募集兵勇,组建了一支五千多人的混成旅,由跟随杨一多年的警卫营长李柱子率领,进驻岳西,窥视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来自石达开方面的援救。
南京的杨秀清虽然在内讧中获胜,也损失惨重,根本无力与江浙一带的新军和其他清军对抗,只能困守南京周边地带,对救援被困庐州和舒城的陈玉成与李秀成也只是喊喊口号,没有实际行动。李秀成和陈玉成被杨一彻底的孤立包围在皖北。
八月十五,本是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佳节,可正在皖北拼命的两军却看不到一点节日的气氛,一边是舒城里已经断粮的陈玉成,在突围数次失败后,低落的士气,一边是城外睡觉都睁着眼睛,生怕一眨眼的工夫就跑了大鱼的杨一。明月在天上挂了大半个晚上后,黎明前的黑暗来临,就在这常人睡的最为香甜的时分,庐州的城的大门被无声的打开,一队队人马悄悄的向三河镇方向挺进。李秀成终于选择了出城,试图以全力进行这最后的一战,争取和陈玉成会合,然后再另做它图。
大军在默默的向三河镇进发,沉重的八千斤大炮在骡马的牵引下缓慢的在狭窄的官道上前进,步兵沿着田埂向前,不时有士兵失足落入泥水中,但他们都默默的爬起来,继续向三河镇赶去。天边终于破晓,部队的行军格外的顺利,三河镇就在眼前。各部按照事先的计划开始布置准备战斗,李秀成投过从清军手中缴获得来的望远镜观察三河镇。一切准备就绪,望远镜里的三河静静的沐浴在黎明的晨雾中,新军没有任何动静。
李开芳来到李秀成面前,兴奋的说道:“侯爷,一切都准备妥当,可以开始了吗?”
事情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