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
“秀成不必过谦,皖北之战,你指挥得当,用兵巧妙,单就战术上而言,你没有输。”说着杨一看了看其他太平军的将领道:“诸位也尽力了,此战太平军众兵将不能说不勇敢,落到这样的结果也只能说是一种宿命吧。诸位没有失败,失败的是太平天国。”
对于投降后的太平军士兵,杨一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一万多选择离开的发放路费,大部分选择了留下。李秀成和其他主要将领也在得知南京发生的详细情况后大多选择留在杨一的新军中效力,只有陈玉成仍不肯投降。
杨一把留下的部队开往大别山地区进行改造和整编。然后命令聂士成率领一师的兵力,沿庐州北上皖北,然后东进,皖北和苏北残存的太平军纷纷弃械投降,九月初,新军彻底控制了皖北和苏北,至中旬大军开始朝芜湖进军,杨秀清放弃芜湖、马鞍山,当涂等地,收缩兵力,困守南京。
远在北京的咸丰皇帝在得知杨一以八万之众一扫江北困局,并消灭太平军近三十万,俘获匪酋陈玉成,逼降李秀成这样的辉煌战果,顿时是龙颜大乐。连忙下旨封杨一为一等忠勇侯,赏三眼花翎,并赏珍宝一批。高兴过后的咸丰要求杨一把陈玉成押往北京,听候刑部的审判。这陈玉成在杨一的眼里那是个宝贝,怎么能就这么送出去。杨一接到圣旨后,回奏咸丰,河南一带捻匪横行,恐怕长途押送会有不测,同时陈玉成也有悔过向上的意思,希望英明仁慈的万岁爷能给他一个悔过的机会。并表示自己一定会用浩荡的皇恩感化陈玉成。
杨一的奏折递上去后,满朝文武又展开一场争论。有的说杨一深知皇上仁慈爱民的心意,这样做正好体现了皇恩浩荡,恩泽万民的宗旨。有的说杨一包庇发贼,一定是想拥兵自重,其心不良,还望圣上明察,还说汉人历来就和满人不是一条心,不可不防等等。
咸丰对众文武的意见也很迷惑,但有一句话是说到咸丰心里去了,那就是汉臣的忠心程度是咸丰最不放心的。对此咸丰召集了八大军机和鬼子六,一起来讨论关于杨一的话题。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不论杨一是否忠心,但防一手那总是没坏处的。于是咸丰下旨,命怡良为钦差大臣,前往上海,一是代表皇帝嘉奖杨一,二是统领长江流域对太平天国的最后作战,同时又封和春为安徽总督,前往庐州从杨一手里接管安徽政务。
在大别山区游走经有一个多月了,一直以来陈玉成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杨一手里的新军是支什么样的队伍。以往官军给陈玉成的印象都是只会鱼肉百姓,骄纵蛮横,从来就不给普通百姓好脸色看。陈玉成站在窗子前向外看,这个地处大别山区的小村落里一个极普通的农家小院,此时正笼罩在夕阳的沐浴中,时间已经是深秋,远处的山峦上松柏依然青翠,但院子里的杂树上的叶子已经看不到绿色,剩下的只有枯黄和衰败,秋风吹过不断有枯叶飘落,很快就布满庭院。院子里很热闹,新军战士们有的在帮房东清扫着满地的落叶,有的在帮房东担水,还有的在和房东的孙子在嬉闹。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亲切,新军士兵和这户农家仿佛是一家人。对于这支军队,陈玉成已经冷眼旁观很久了,他们白天训练很认真,休息的时候会尽量帮百姓做些农活家务之类的事情,晚上还在院子里点上火把,有人来专门教他们认字。这一切对陈玉成来说都很新鲜。
陈玉成在这里是自由的,没有人刻意的来约束他的行动,他可以随意在村子里走动,陈玉成曾经问过一个士兵:“你为什么来新军当兵。”那士兵回答道:“当兵是为了保卫咱们自家的好日子啊。”陈玉成后来又问过别的士兵同样的问题,回答大都是这样。有的回答“你是不知道我们这以前过的是什么日子,自从新军来后,大家才能过的安稳,才能吃上顿饱饭,咱们当兵不为别的,就为老乡们今后不再挨饿。”士兵们朴实的回答让陈玉成对这样的队伍更加好奇。以前在太平军里,陈玉成也是把能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为最高理想,可现实是自己多年来东征西讨也没能完全实现这个愿望。看着当初带着大家造反的王爷们,只顾自己住进南京城里豪华的住宅,吃的是山珍,玩的是美女,根本就把当初的豪言壮语抛在了九霄云外,陈玉成对此也很彷徨。再看看眼前的这支军队,当官的对士兵都很和善,也看不到打骂士兵的现象。士兵们纪律严格,从不骚扰百姓,这一点比自己带的太平军都强许多,难怪他们能屡战屡胜。想到这里,一个多月前和杨一的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浮现在陈玉成脑海中。
那是在陈玉成被叛徒苗沛霖出卖被捕后的第十天,新军把陈玉成关押在一间很牢固的房间了,每天只有一个士兵给他送饭,却一直没有提审,也没有打骂,甚至连捆绑的绳索都去了。这天关押陈玉成的房间里进来两个人,当其中一个熟悉的面孔出现的时候,陈玉成惊呆了,因为他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昔日战友李秀成。
李秀成见到陈玉成的一刹那,先是一喜随后表情变成一种暗淡,似乎想对陈玉成说些什么,但欲言又止,神情也变成一种感慨。另一位很年轻,陈玉成没见过,但从李秀成对他的恭敬程度来看,这人不简单,应该就是新军的首领杨一。
李秀成最终还是开口道:“玉成老弟,别来无恙否。”自从李秀成出现在这里,就知道是什么一个情况了,但陈玉成还是不敢相信,所以陈玉成开口反问道:“你投降了清廷?”李秀成略微低了低头,沉默了一会,这才回答道:“我没有投降清廷,我是向杨大人投降的。”
陈玉成冷冷的说道:“这有什么区别吗?”李秀成张口欲说些什么,但又慢慢的闭上嘴巴。
“区别是肯定有的,这一点你以后会明白的。”旁边的杨一笑着回答陈玉成这个问题。
陈玉成见杨一接茬,“哼”的一声,转身坐回地椅子上,不再理睬他们。杨一见陈玉成不理睬自己末叶不生气,径自坐到陈玉成对面,笑着说到:“陈将军,我对你的为人和才干一直都很钦佩,这些日子在这里还住的习惯吗?”
“狗官。”陈玉成骂了一句又转过身去。李秀成见陈玉成没有一点好脸色,生怕杨一发火,一怒之下万一杀了陈玉成就不好了,所以李秀成赶紧上来道:“玉成,杨大人和清廷的其他官不一样。他对你一直都很关心,这次是百忙之中抽空专门来看你的。”
陈玉成听了李秀成的话,表情更加不屑道:“那我还要多谢杨大人的关心了,不知道大人什么时候能放我出去啊?”说着陈玉成嘴角带着一丝讥讽的笑容。
杨一呵呵一笑道:“陈将军,说实话,我的确很欣赏你,也希望你能和我们一起为实现一个美好的目标而努力,但如果你坚持要走,我不拦你,不过你走之前我想和你打个赌。”
“是吗?你会放我?还要和我打赌?我倒要听听你想怎么和我打赌?”陈玉成觉得杨一的话根本是在讥讽自己,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说的好听,白白放自己走。
“这样吧,你先不慌着离开,这段时间我安排你到新军治下的几个州县去走走,看看这些地方百姓的生活如何,我敢和你打赌,你看完之后我赶你,你都未必肯走。”杨一笑着看陈玉成,眼睛里充满自信的神情。
“如果我看完了还是要走呢?”陈玉成狠狠的盯着杨一道。
“那好办,我亲自送陈将军达到安全的地方。”杨一站起来,一脸笑容的看着陈玉成。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我们击掌为誓!!!”杨一说着自信的伸出右手。陈玉成迟疑的看着杨一,最后伸出右手还是和杨一伸出的手拍在一起。
“陈将军,该吃饭了。”一个新军端着饭菜走进来,打断了陈玉成的思绪。这些日子以来,一直是这些士兵陪伴着自己走遍了这大别山区新军的控制区。在这里,陈玉成看见了百姓们积极认捐军粮,鼓励自己的亲人参加新军,看见了一些土豪劣绅被新军毫不留情的镇压。这里的一切都让陈玉成看着心绪久久不能平静。
饭菜很简单,两盘菜,一碗白米饭。
“哦,谢谢了。”陈玉成也习惯了用和善的语气对这些当兵的说话。
“陈将军,今天的菜不错,山鸡烧板栗。”送饭是士兵打开盖在菜盘上的碟子说:“今天我们连长上山,这只山鸡倒霉正好撞枪口上了。”盘子里的有一盘青菜,一盘山鸡烧板栗,盛山鸡的盘子盖被打开后,散发出一阵诱人的香味,送饭的士兵闻了也不由的咽了口唾沫。
“对了,你吃过了吗?”陈玉成笑着问道。
“吃过了,给你送饭前我就吃过了。”说着这年轻的士兵就慌忙的离开。士兵离开后奔旁边的屋子里就去了,屋子里不时传出士兵们说话的声音,不时夹杂着几下欢笑声。陈玉成想到:也不知道他们吃的是什么好东西,刚才那士兵慌张的走开,没准去吃什么好的了。想着陈玉成也不吃饭,悄悄的跟在那士兵的后面进了旁边的屋子。
陈玉成还是被自己看见的一切震惊了,一张桌子前围坐着几个士兵,桌子上是一盘赫色的窝头,穷苦出身的陈玉成能看出来,这窝头里有野菜的成分。他们居然吃野菜?陈玉成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前几天陈玉成去看投降后在这整编的太平军,他们吃的都是白米饭,这些正规的新军居然吃这些东西,桌子旁边有一口大锅正往外冒着腾腾的热气,陈玉成一个健步上前,揭开盖子,发现里面煮的是一锅菜汤,汤面上看不到一点油水,几片有点发黄的野菜叶在锅面上显的格外醒目。
陈玉成顿时觉得有什么东西堵在自己的嗓子眼里,眼睛也不由得湿润。摔了摔头,陈玉成跑回自己的房间,端起桌子上的饭菜就跑回士兵们吃饭的屋子。陈玉成端起山鸡烧板栗的盘子,二话不说打开锅盖就把一盘菜倒进锅里,然后用勺子使劲的搅了搅。一屋子的士兵看着陈玉成的举动也不知道该是说什么好,等反应过来已经迟了。
“陈将军,这怎么行,大人交代过的,一定要招待好您。”一个看起来是这些士兵的头头的说。
“什么行不行的,今天开始,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说完陈玉成不客气的坐在桌子前,拿起一个窝头就往嘴里塞,还顺手端起一碗菜汤喝上一口。
这年的九月对杨一来说是兴奋的,也是头疼的。战场上的顺利让杨一兴奋。但同样是由于战争,皖北的收成并不理想,百姓们除了交一点租子,还要留下自己的口粮,能卖给新军的粮食少的可怜,眼下大别山一带有太平军的降军九万人,这吃饭就是一个大问题,大别山虽然在皖北算的上是老区,土地改革和减租减息开展的比较早,但那里土地贫瘠,粮食产量不高,应付这么多人吃饭的粮食还得另想办法。杨一一面督促芜湖宣城方面广收粮食,一面加紧把粮食运往皖北和大别山区。最让杨一头疼的还是皇帝派下来的钦差和安徽总督,眼看他们就要到达上海,杨一还不知道该怎么应付他们。事情还不止这些,还有扩编后新军的装备,冬天要来了,冬衣的问题还没解决。最可气的就是皇帝老儿,新军从组建到如今这个地步,皇帝总共拨款不到一百万两,现在看到形势一派大好,朝廷里那些跳梁小丑们都跑出来,想夺取杨一的胜利果实,哼!!!没那么容易。
九月底,从北京出发的和春和怡良到达山东的时候,捻军在河南和山东一带大破胜保和僧科林沁,吓的两位钦差停留在山东的济南府,迟迟不敢南下,还派人来上海,让杨一派部队去接他们。杨一正巴不得他们不来呢,干脆就以江南战局紧张,发贼杨秀清蠢蠢欲动,窥视江浙为理由,拖着不派兵,让和春他们呆在山东。可是山东的捻军越闹越凶,一眨眼的工夫就逼近济南,唬的两位钦差一起托病,联袂跑回了北京,咸丰虽然生气,但他们都是皇亲国戚,也不好说什么。这巡视江南的事就拖了下来。钦差是来不了啦,但杨一等来了自己待望许久的陈玉成,在大别山考察生活后,陈玉成决定到上海来找杨一,希望杨一能解答自己心中许多悬而未解的问题。
杨一把陈玉成和李秀成带着,在上海,苏州一带转了一圈,带着他们看自己兴办的工厂,看苏北和浙江农村的土地改革。进而向陈玉成和李秀成讲解人民党的宗旨,讲解人民党的最终奋斗目标。两位昔日杨一的对手被杨一描绘的未来所感召,在杨一的介绍下,加入了人民党。
时间步入年底,太平军降部在大别山的改编训练也告一段落,经过改编后的太平军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