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
里是把工人当奴才看的。看来想转变他们的观点是很困难的,杨一觉得很无奈,也只有采取强制执行的办法,用硬性的规定来改善工人的待遇了。
杨一没有马上回答沈佳媛的问题,而是先找个位置坐下。沈佳媛见杨一没有理睬自己,也只好坐了回去,不过脸色有点难看。杨一见沈佳媛也坐下,这才开口问到:“到底这厂子里发生了什么?搞到工人要闹事?”沈佳媛见杨一语气不善,心里也不由一阵堵,但又对杨一有点害怕,毕竟面对的是两江总督,也只好把事情的始末说了一遍。原来进入六月以来,纺织厂的生意出奇的好,沈佳媛就让工人们延长工作时间,每天工作近16个小时,还不给加工钱。由于天气炎热,加之工作环境也比较恶劣,不断的有工人病倒。上周还有个女工手让机器给绞了,对生病的工人,沈佳媛只是随便找了个大夫给看了一下,随便抓几付药,就再也没有管这些工人的死活。前两天又接二连三的有女工中暑,今天又有个女工病倒了,他的丈夫想来哀求沈佳媛能给点钱,好给妻子买点好吃的。本来这事如果直接找沈佳媛倒没什么问题,沈佳媛如果知道了也不会在乎多给几个钱。可管事的工头是沈佳媛丈夫的表弟,他不但没通知反而认为那工人是在捣乱,还把人给打了,顿时就把全厂工人给激怒了,当时就闹了起来,沈佳媛还没弄明白什么事,就被工人围了起来,要向她讨个说法。在工人七嘴八舌的把事情说明白后,沈佳媛虽然很生气自己丈夫的表弟不懂事,但更让她不能接受的是工人们的举动,竟敢围攻老板,这不是在造反吗?所以沈佳媛一直对工人们不理不睬的,还有就是那个表弟在工人闹起来的时候就跑了出去,跑到兵营里说工人在造反把老板给抓起来了。结果刘铭传当时就 带部队过去,工人们见部队来了,情绪就失控了,对沈佳媛也变成扣押了,还有一部分工人主动跑到厂门口去阻拦部队的进入。
杨一把事情弄清楚后,尽量客气的对沈佳媛说:“开厂子的,对工人好一点只有好处。”杨一的话还没说完,沈佳媛就接过去:“这些个狗奴才,对他们好有什么用。”杨一听的一阵苦笑:“是吗?现在她们只是要讨个说法,万一放上一把火把工厂烧了,我看你找谁去?”沈佳媛被杨一这么一说,也不由打了个冷战,真要是这样,这沈家可就亏大了。杨一又继续道:“你对工人好,工人才会死心为你卖命,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沈佳媛还是一副不服气的表情,杨一也只好笑着说:“这里的事情还是交给我处理吧,我和工人们说好了,你先回去,我来和工人们谈。”
沈佳媛也不愿意在呆在这里,立刻就起身出去,工人们并没有阻拦沈佳媛的离开,还主动让出一条路。看着沈佳媛离开,杨一这才微笑的向工人们招手,示意他们进屋子来谈。由于地方小,工人们推让一番后,才出来四个工人进来坐下,其他人都围站在门外的走廊里。杨一对外面的工人们示意,房间里还可以进来些人,可这些女工们明显感到害羞和畏惧,只敢站在外面,静静的看着里面。见这些女工们不进来,杨一只好放弃让她们进来的打算。
“兄弟们,姐妹们,大家好啊!”杨一的开场白让围观的女工们明显的骚动一阵,她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能指挥军队和老板的大人物,说起话来这么客气,开始相互的小声议论起来。这些女工人,你跟她们说两江总督她们未必明白,但你要说杨一是个比县太爷大的多的一个官,而且是个管着许多县太爷的大官,她们就应该能明白。但可以肯定,她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正面对的就是个管着许多县太爷的大官。如果让她们知道了,还不早吓跑完了。
杨一做个手势,示意大家安静下来,这才继续说到:“事情我都已经清楚了,我会和你们的老板说,首先,我们要处理打人的工头,要把他开除。然后我代表老板声明,一定会把伤者医治好,而且养伤期间,工钱照发。最后,我还要宣布,工厂将给大家涨工钱,而且以后每天干活只要超过8小时,就发给加班费。”杨一的话还没说完,女工们就欢呼起来,杨一等她们安静下来后,突然语气严肃的说:“不过,今天你们这样做是不对的,有什么事可以推举几个人来找老板谈嘛,怎么能都不干活,还把老板围起来,你们这是要造反啊,是要被杀头的。今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本官绝对严惩不怠。”
屋子里一个相对年长的男工听杨一如是说,立刻来到杨一面前,当时就给杨一跪下道:“大人,大老爷,今天的事情是我挑起来的,你要罚要办,就对我来吧,可别连累了大伙。”看来这个人是工人们推举出来的头,单看外表,此人略显单薄,语言作态也相对斯文。杨一冷冷的“哼”了一声。工人们见这人如此,都以为杨一要杀鸡给猴看,都害怕的看着杨一。
杨一也不扶他起来,只是继续冷冷的问到:“你叫什么?”说话时杨一不由流露出一股的气势,这气势那是杨一统率千军万马养成的,这些普通百姓哪见过这样的气度,一个个看的当时就心里发憷,生怕这大人说话就翻脸,都再也没有刚才围吵沈家大小姐的气势了,有的矮个子人还下意识的往高个后头躲。几个被推举出来说话的工人也一起给杨一跪了下来,口呼:“求大人宽恕,我们确实是没办法啊,我们哪有造反的心思啊,只是想找老板给个说法。”
“都起来吧!!”杨一脸色稍微好些。众人迟疑了一下,还是继续跪着,杨一猛的把声音提高许多,大喊道:“都他妈的给我起来。”唬的众人几乎是用跳的起来。
“问你呢,叫什么名字,看你的样子,读过几天书吧?”杨一指着率先下跪的人,尽量和气地说道:
“回大人,小人姓鲁,单名一个海字,表字学文。从小确也读过十年书,也曾去考过秀才,只可惜不曾中得。说起来生活所迫,来在这厂子里干活糊口,也的确有辱斯文。如今又一时糊涂,做下这犯上的事情,小人但凭大人处置。”看来杨一是问到了这人的痛处,自古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凡读过书的,都以这做粗活为耻。此人多年读书,今天落到这个境地,在他自己看来也的确是有辱斯文的事情。所以回完杨一的话,顿时就面露羞愧之色。
杨一见众人都有害怕之意,知道火候也到了,作和颜悦色态道:“本官身为两江总督,在本官的辖区内发生这等事情,本是要严办的。念你们是初犯,这事就算了,姑且不再追究,如若再犯,别怪本官雷霆手段。”众女工听杨一说不再追究,都开心的说笑起来。只有那鲁海听的浑身如水里捞出来似的,汗水刷刷的往下流。两腿一直在打颤,慢慢的又给杨一跪了下来。口中还不停的念到:“草民等不知大人驾临,言辞多有冒犯,还望大人多多包涵则个。”众人只顾高兴,发现众人中最有学问见识的鲁海又跪了下来,都楞了起来,一时刚才还热闹的气氛又变的安静,众人面面相觑,也不知道发生何等事情。鲁海这般作态,完全是听了杨一自报家门的缘故。这杨一在民间素有凶名,当年镇压小刀会,就把上海杀了个血流成河,后来又多次与太平军血战,杀戮无数每战皆胜,民间有“杨剃刀”的称呼。刚才杨一只说自己的官职,并没报姓名,这些女工当然不知道,如果她们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指挥大军,杀伐决断的“杨剃刀”,那早就乐不起来了。普通百姓只知道“杨剃刀”,但不知道“杨剃刀”就是面前的两江总督,女工们根本就不知道总督和县太爷的区别,可鲁海是清楚的,传闻中杀人如麻的“杨剃刀”就在面前,他怎么不害怕,又怎么能开心的起来,想起杨一刚才说话的语气,原本那点法不治众的心态早飞到爪洼国去了。鲁海顿觉得众人今天算是逃过一大劫,心里庆幸的同时,却是再没勇气站着面对杨一了。
趁着众人暂时的安静,杨一又道:“今天就这样吧,我看大伙也没心思干活了,都回去歇着吧,明天照常上班,可别再闹出事情了。”这年月女人素来怕事,听杨一这么一说,也顾不上许多,顿时一哄而散,各自回家去了,几个男工代表见鲁海兀自跪着不起来,见女工们都散去,他们对这鲁海素来是佩服的,见鲁海跪着,知道事情没这么简单,也都跟着跪了下来。
这情形是杨一早就料到的,别人他不敢说,有这个读过书的鲁海在,杨一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杨一寻思着这事不能就这样简单的了啦,得拿出个办法来,断了今后这些人闹事的胆子,自己现在忙着造反前的准备还忙不过来,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允许在发生的,这才报出字号,让这鲁海等人自觉的留下来。
“鲁海,别人我就不说了,你是个读过书的,本官怜惜你,这才报了名头,你能主动留下来,说明你还有悔改的心。这次本官就饶你们无罪,都起来吧,站着说话,本官还有事相托。”杨一这番话才让这鲁海彻底放心下来,知道这回是没事了。鲁海缓缓的站起来,也顾不上揉揉跪的发酸的两腿,恭敬的站到一边等待杨一的训话。其他几个见鲁海这般摸样,也都照着样子做。
“鲁海,念你是读书人出身,本官现在委托你做这全厂工人的代表,今后再有什么意见,由你出面与老板接洽,断不可再闹出今天这等事来。回头我会和你们老板交代这事,今后你就别干那些个粗活了,你明白吗?”杨一板起脸道,见众人一副专心聆听的作态,这才把脸色缓和下来指着其他人说道:“你们几个,都帮着鲁海,有什么事情大家都听鲁海的调度,帮着管好这厂子,工钱嘛我会让老板多给你们几个。再闹出事情来,我拿你们问罪。”
“谢大人恩典,小人一定尽心竭力为大人办事。” 这鲁海向来觉得自己比其他人高出一等,平时厂子有的人对自己还多有不服,拿自己也没当回事,这次本想借着闹事的由头树立点威信,谁知道差点搭上性命,现在见杨一这般安排,顿时把杨一当做再生父母般看待,以杨一如今的高位,既然看得起自己,当然不能错过这样好的机会,能攀附上两江总督,这也不知道是哪辈祖先积的阴德,哪里还敢有半点不从,立刻就给杨一又跪了下来。其他几个人看来也不是笨人,听说给自己涨工钱,那还不赶紧跪谢磕头。
杨一见他们如此,心里虽然知道这事情是顺利解决了,但也对这些做惯奴才的嘴脸看的还是很不舒服,看来要改变他们这些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只能慢慢来了。这时候门外沈佳媛和刘铭传带着警卫们也进来了,原来他们见工人们都平静的散去,知道事情解决了,见杨一迟迟不下来,这才上来看看,见几个人跪在杨一面前,这才放心。
纺织厂的事情表面上看起来是结束了,但杨一知道事情并没这么简单,工厂老板奴役工人,并不是个别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事如果不提前预防,今后还会有各种形式的闹事行为发生,得想办法解决,单靠硬性命令也只能让老板们产生抵触情绪,得从命令和诱导两方面入手,这事得和张健多商量一下,尽快拿出个方案来。
对于纺织厂,杨一向沈佳媛建议多招些工人,把工人分成两班,轮流上班,这样一天24小时机器都可以转动,产量大大提高,工人也不至于太辛苦。还有就是这酷暑难耐,得多准备些降暑的茶水人丹什么的,放在鲁海他们手里,分发给工人服用。还提出给工人们在八小时以外的工作加点工钱,好彻底平息这次事件的影响。沈佳媛在这次事情里吓的不轻,对杨一的意见虽然不怎么理解,但杨一是沈家的后台老板,又是朝廷大官,也不好驳了回去,只好照办。
经过和张健的商量后,杨一有针对性的制定出一些改善工人待遇的条例。再让沈家出面,找了个由头,把江浙一带的工商界人士都请来。杨一亲自出马,对众人晓以厉害,并以沈家事件为例。等大家各自反省的空挡,杨一把硬性的条例和命令公布出来。
条例的内容主要有一:工人每天工作八小时为基本时间,超出的部分要发给相应的加班费。对那些包身工,要给予起码的生活保证和一定的工钱,具体数目看各个工厂的效益来定。
二:由工人自己推举出代表,专门负责和老板对话,并帮忙负责管理工人,老板额外发给一定数量的金钱。
三:总督府会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对条例的执行情况的监督,有胆敢违反的,一定严办。
条例一出来,工商界人士顿时哗然,但畏于杨一的威势,也不敢怎样?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