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
。这时候,女人怀抱中的孩子,再也控制不住的嚎啕大哭起来。
图先挣扎着回头,看到一群穿着与一般清军不同的士兵,一个举着洋枪,仔细也看都还是中国人。这是哪只部队?图先心里纳闷,但还是对他们叫道:“来的是哪路人马,当今皇上的皇子在此,快来救驾。”图先说完后,再也支持不住,整个人顿时就坐到了地上。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冯子才和他的兄弟们,刚才两边厮杀的时候,冯子才听到了语系这两个字,急忙回去把兄弟们都叫了起来,把这群人一起围上后,估计这些汉子们保护的女人和孩子不简单,便下手救了下来。
冯子才万万没想到,自己居然救了皇子,好像还有玉玺,不管怎么说,这应该算是大功劳一件了吧。也是冯子才运气,这图先护着兰贵妃和皇子载淳,从密道出了北京城。和兰贵妃商量后,图先决定保护兰贵妃和皇子回盛京,只可惜走的匆忙,没有马匹代步,侍卫们只好背着两人赶路,走了三天,眼看就要到承德,却被奕忻派出追杀的杀手赶上,幸好遇见了冯子才的先头部队,这才得救。
冯子才惊闻皇子和玉玺的事情,立刻让兄弟们先给那些汉子包扎伤口,打扫战场,然后才护着众人,朝杨一的大军方向赶去。
作为打前站的冯子才他们,都是骑了马的,这样才使的大家赶起路来快了许多。为了让杨一能早有准备,冯子才派了个兄弟先骑快马去给杨一报信。自己和其他兄弟在后面慢行。晌午的时候,冯子才他们终于遇上了朝承德进军的大队人马。
“你说什么?皇子和玉玺?”在得知这个情报后,杨一对着那报信的士兵也吼了一嗓子,这消息也太令人吃惊了。在得知奕忻在北京城内开始报复清洗行动后,杨一命令部队,放慢行军速度,并没有急着朝北京赶路,指望着奕忻把北京城杀的个血流成河,自己然后才好去收拾局面。到时候,只要打着剿灭叛党,为先帝报仇的旗号,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灭了奕忻,谁知道半路杀出了皇子和贵妃,她们是怎么跑出来的。
突然遭遇这样的情报,原先的计划可能都要改变。杨一心里生出了另一个想法,立刻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同时把张键叫到身边,两人商议着该怎么解决眼前的突发事件。
张键在知道这事后也很吃惊,这奕忻也太糊涂了,怎么就让这两个人跑出了北京。事情看起来有点棘手,张键沉思了少许时间,很快就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机会。在又思考一阵后,张键对杨一道:“大人,以在下看来,这应该不是坏事。”
杨一见张键如此说话,知道他的想法和自己的意思已经接近了,但张键是军师,杨一一贯喜欢把这些话 让 张键来说,以表示对张键的尊重。
杨一笑着道:“先生,你不妨说来听听,看看是不是比原来预计的更理想。”
张键从容的笑道:“如果大人不想改变计划,那也简单,只需。。。”张键做了个杀头的手势,杨一笑了起来,挥了挥手道:“先生,你就别藏着掖着的,我知道你不是这个意思。”张键这才笑着说:“大人,您何不效仿三国时的曹孟德?”
杨一闻言笑道:“好办法,还有什么名义比皇子贵妃的名义来的正,就用这办法了,到时候也省得那些地方大佬们给我添堵,有了这两张牌在手上,还怕他们不听话?不听话我就名正言顺的灭了 他们。”两人正说的高兴,前面一阵热闹,原来是冯子才他们护着皇子和兰贵人回来了。
第二部 第三十八章 战争阴云
欧洲,英国,当国会通过了对中国发动战争的动议后,作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军事和经济强国的英国,整个战争机器开始高效率的运转。动议通过的一个月后,一份详细的对华作战计划被放到首相大人的面前,同时出现的还有英国的海军大臣、陆军大臣、财政大臣。
“1500万英镑?真的需要这么大的开支?”首相大人看完计划后,抬头问了一下财政大臣。财政大臣耸了耸肩膀,看了看另外两位大臣,表示这一切应该问其他两位。首相的目光转移到其他两位大臣身上,首相的表情很严肃。
“首相先生,事实上是这样的,通过我们情报机关的预计,中国军队已经比上一次战争时有很大的进步。联军这次的惨败,是我们认识到,中国目前存在一支军队,这支军队无论装备和训练都是完全按照目前西方军队的模式组建的。它的数量应该在八万到十万之间。”陆军大臣上前汇报道:
“情况属实吗?”首相又问了一句。
“完全属实,根据情报显示,这支军队的装备来自普鲁士,单从他们的炮兵可以围歼我们的海军舰队这一点上来看,他们拥有相当数量的火炮。而在与我们联军在北面作战的同时中国军队还有经精力对广州和香港发动进攻,说明了他们人数上的多少。”这次回答的是海军大臣。
“法国方面知道这个 情况吗?他们预计的出兵规模是多大?”首相继续询问。
“法国方面应该有相关的情报,不过我们还是知会了法国方面,据说他们也着呢感为这事在召开御前会议。”陆军大臣接着回答。
“五万陆军,一百艘军舰,还有大量的运输船只,你们统计的开支准确吗?”首相已经觉得自己的头有点疼了,尽管英国很富有,但一千五百万的军费开支可不是个小数目,万一战争失败,反对党们又得那这事大做文章了,所以首相不能不谨慎从事。
“完全准确,首相先生,这些我们还是考虑到,可以在中国就地组织一些给养后做出的结论。”财政大臣停顿了一下,看着首相继续说到:“很惭愧,我说的在中国组织给养是指—掠夺。。。”尽管 财政大臣用了一个很含蓄的词汇,但首相还是明白了他的意思,那就是军队在达到中国后,可以同过在中国进行抢掠来补充部队的粮草。
“好了,我知道了,最后问一句,如果以这样的规模对中国发动战争,准备期是多长?胜利的把握的多少?”首相考虑了一会后,继续自己的提问。
“先生,准备期最少需要半年,把部队集中到东南亚的基地也需要半年,大概在明年这个时候可以对中国发动进攻,以这样的规模对中国军队作战,我们认为应该有六成的把握。”陆军大臣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六成把握?”首相疑问的看着这几位大臣。
“是的,先生,是六成,这里面没有把考虑法国和俄罗斯考虑进去,至于美国方面,我对他们出兵的承诺并没有抱多少希望。”
“很好,先生们,我这就去晋见女皇陛下,我希望这一次我得到的是胜利的消息,还有从中国得到相当数量的赔偿。”首相的脸上终于看到一丝笑容。
“如您所原,先生。”几位大臣同时回答。
英国人的判断还是很客观的,杨一和他的新军,如今的规模尽管达到近三十人,但在装备上并完全达标。真正在装备上能达到标准的,也只有六个师,约九万人。而且这就几个师还是分散使用的,陈玉成南下带去两个师,李秀成的十万大军里也只有一个装备好的师,其他的都是以老式火枪为基本装备。考虑到聂士成独力前往东北,有可能单独对俄罗斯作战,杨一给聂士成的是一个整编新式装备师,还有大部分骑兵。杨一是新军的最高统帅,他带的一万多人也是新式的装备,还有一个师配合其他部队,留在江南,监视曾国藩和石达开。
让杨一头疼的还有火炮问题,尤其是的口径的火炮。新军的大口径火炮装备的本来就不多,也许是由于炼钢技术上还不成熟,造出来的大口径火炮如果连续发射,很容易出现炸膛的现象,上一次与英国海军的炮战中,就有相当数量的火炮出现炸膛现象。加上战斗损失,杨一手上已经没多少大口径的火炮。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弹药的问题,杨一虽然在江浙皖三省推行新经济政策,大力支持机器生产,推动民族工业工业的发展。但客观的来说,目前的中国,在工业上还只是起步阶段,就连杨一赖以生存的军事工业,其规模也啊相当小的,打局部战争还能对付,一旦战争规模过大,部队就会出现弹药紧缺的现象,这就是杨一一直不能快速控制全国的原因。与西方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和法国相比,中国的工业实力和战争实力,还完全无法抗衡。在杨一看来,一旦和西方开战,能维持一个平局,就很不错了,一旦进入相持阶段,西方国家路途遥远,供给困难的毛病就会暴露出来。
就在英国内阁为对华战争规模展开讨论的时候,法国的拿破仑三世也召集他的大臣们对英国送来的情报进行磋商。
法国人也不是傻瓜,作为欧洲大陆第陆军第一的大国,法军的陆军无论是士兵和军官,当时在素质上都是最好的。要不拿破仑当初拿什么来横扫欧洲大陆。
对华作战,法国人有自己的看法。恢复帝制,控制国内权利后,法国国内的各种反对势力很多,原打算通过发动对华战争,扩大皇帝在国民中的威信,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并从中国得到大笔的赔款。谁知道,联军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一时间,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无不拍手称快,皇帝陛下的处境也极为艰难。为了挽回这一局面,就必须在对华战争中回的一个圆满的结果。法国在海军方面是弱项,所以海军还主要靠英国,既然海军不能发挥多少作用,那在陆军方面就只能加大力量,英国人出动五万陆军,加上海军,法国人至少也应该出动八万以上的陆军。中国实在是太远了,出动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其开支是巨大的,但这一战又不能不打。经过君臣的紧急磋商后,法国还是决定出兵八万,而且完全是陆军,海军方面就只好拜托英国了。英法两国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始运转,作为这次战争的同盟者,俄国也许是对中国出兵最为方便的国家。俄国与中国接壤,沙皇对中国东部,以及蒙古等地方的领土也垂涎多时,所以俄国对中国开战的态度也是很积极的。唯一令沙皇头疼的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损失了二十万的士兵,由于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认识到,对农奴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也希望通过从对中国的战争,捞取一定 的好处,来弥补国内经济政治困难的局面。
但英法两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态度,使的俄国对两国的诚意有许多顾虑,虽然表面上大家是同盟,但几个国家之间两年前还在土耳其大打出手。所以俄国尽管很迫切的希望能从中国捞取好处,但在战争的初期,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总是要等英法两国打的差不多的时候,才好出兵趁火打劫的。虽然抱着隔岸观火的心态,但姿态还是要做出来的,沙皇也开始往中国边境集结部队。
至于美国,眼下国内局势动荡,北部新兴资产阶级和南部保守奴隶主们,在社会形态和意识形态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和矛盾,双方对立的情绪极为浓重,矛盾日益加深,战争的阴云笼罩着美国,出兵中国也只是口头上喊几下,如果指望美国出兵,这仗也不用打了。
欧洲各国紧锣密鼓的战争准备的同时,中国的杨一对国家控制计划也走到了关键的一步。兰贵妃和皇子载淳的到来,给杨一出了个难题,但也给杨一带来了机会。至少是一个能暂时稳定国家的机会。
承德城外,杨一和张键经过商讨后,还是暂时先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在逐步瓦解国内的力量,进而完成对全国的控制,毕竟新军要想完全控制全国,在短期内是无法做到的,而且西方国家的进攻也迫在眉睫,杨一和新军已经没有多少准备的时间了。等打退西方列强的进攻后,再回过头来收拾国内的局面,这才是眼下最可行的办法。中国是一定要回到汉人的手上的,人民党的宗旨就是“驱逐鞑虏,还我中华。”这一点,无论杨一和张键,都是不会忘记的,满清对中国的通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对杨一这一个来自未来的热来说,那是实在清楚不过的,历史的悲剧决不能在自己的手上重演,杨一明确的告诉自己。
第二部 第三十九章 谁主沉浮
从皇宫逃出来到被围杀,然后被救,最后来到新军。兰贵妃觉得自己已经在人世间走了一个轮回。作为叶赫那拉氏的后人,兰贵妃在皇宫里的初期是艰难的,三千佳丽的眼睛都盯着皇帝一个人,这样的竞争是残酷和激烈的。靠着偶然的机缘,还是普通秀女的兰儿有幸和皇帝认识,也博得了皇帝的喜爱,可叶赫那拉氏后人的这一个身份,和一个古老的诅咒有关。当年,叶赫那拉氏的祖先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