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之回到清朝
完全处于不败之地,就算在中国内陆遇到挫折,也可以迅速从海上撤退,到时候台湾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其机动性,在中国漫长的海岸线上,联军可以说想打哪就能打哪。
庆幸的是,威而金森的这一作战方案,在战争初期遭到了联军统帅部其他人的置疑,通过表决以后,这一方案被否定。被否定不是因为这一战略是错误的。而是因为这一战略和联军发动战争的初衷和目的相违背。英法两国之所以发动战争,一是由于上一次联军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大批联军士兵甚至两国公使都成了中国人的俘虏,别的不说,单就在国际上影响上来说,英法两国败给了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已经成为了全欧洲的笑柄,这是两国绝对不能容忍的。
其次,尽管有印度和新加坡作为进攻中国的跳板,但联军的补给线还是相当漫长的,粮食可以就地掠夺,武器弹药就必须远送了。从这一点上来看,英法两国最期望的结局是速战速决,以最快的速度迫使中国皇帝投降,在英法两国的印象中。中国和印度不同,中国的士兵是顽强的,百姓是难以驯服的,想把中国完全变成殖民地是不现实的。要想让中国屈服,最好的方法就是先让中国的皇帝屈服,而中国最容易向西方屈服的就数中国的皇帝了。
最后是两国想在这场战争中得到什么好处。英国人目的明确,就是要中国单方面无条件投降,然后赔偿巨额战争赔款,释放联军战俘和公使,中国全境向两国开放中国的海关由英法两国来管理,鸦片贸易合法化,要求中国进一步割让香港附近的几块领土。法国人的胃口也不少。英国人的要求他们也一样要求,另外还要求中国割让广西大部分领土,这样他们在安南的殖民地就能连成一片。
综上所述,两国政府目的很明确,用最短的时间结束战争,从战争榨取最大利益。正因为如此,皇家海军主将亚当斯,法国陆军元帅让、卡尔蒙多极力主张先打广州。拯救出侨民后,留下一部分军队据守广州和香港,主力立刻挥师北上,在中国最富庶的地区江浙一带大肆破坏后,立刻继续北上,从天津大沽口登陆,迅速拿下北京,到时候中国皇帝想不投降都难。
尽管这一方案在威而金森看来不够严密,但军事是为了政治服务的,从两国利益的角度来说,后一方案更符合两国的利益。也正因为如此,李鸿章在台湾得到了更多的准备时间。
威而金森虽然觉得后一方案有些不妥当,但本着对皇家海军和陆军的信任,加之对手是个落后的国家,二十万联军怎么打都不至于失败吧,更何况还有俄国人在中国东北的十万大军,所以威而金森同意了这个方案。
和英法两国不一样,俄国人在赔款上倒没有什么太多的要求,他们更多的是想要土地,只要联军一动手,俄国公使就会跳出来充当和事佬,也权和谈为理由,要求中国割让土地,反正他看上的土地都是些寒冷荒凉的地方,俄国人想当然的认为,中国政府也不会太心疼这些地方。退一万步来说,要挟不能达到目的,英勇的俄罗斯士兵也应该能达到目的。俄国人心底的想法是,能不打仗就能得到的好处,那就别打仗。也就是由于俄国人不是十分积极的态度,使得战争初期未能形成联军预计中的对北京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
中国,东北,聂士成已经到任一个多月了,面对俄国人在边境的骚扰,聂士成只能忍耐,一边动员边民内迁,一面在距离边境两百多公里的地方建立起第一道防御阵地。四月的南方已经是春意盎然,百花争艳,而这边境一带依旧是冰天雪地,这样的季节俄国人也不会主动进攻,更别说他们并不是十分想扩大战争的规模。聂士成来到东北后,首先是联络当地士绅,积极准备防御,其次考虑到东北特殊的地理环境,聂士成加大了骑兵部队的建设力度,以当地骑术熟练的青年为基础,组建了一支三万余人的民间骑兵部队。平时这些青年都是百姓,只是定期接受聂士成派将官的训练,一旦战争爆发,他们立刻应征入伍成为战士。聂士成也不是不想有一支固定的骑兵部队,可是现在全国部队装备都很紧张,就算所有兵工厂加足马力生产,每月也只能生产出步枪5000支,更何况还要生产子弹、炮弹、机枪、迫击炮等其他武器,最近杨一还让西门子他们弄地雷和水雷,这生产任务就更紧张了,新一期的兵工厂虽然已经在安徽的皖南山区开工但毕竟是远水,救不了渴。
考虑到天津是北京的门户,也是联军首先的攻击目标,杨一在天津和北京一带部署了六万全新装备的四个步兵师,唯一的一个重炮旅也部署在天津,杨一所能集中到的三万骑兵,也放在了天津。还有七万装备相对落后的步兵,他们的任务就是沿白河两岸的官道迭次防御,打击消耗联军,拖延联军前进的速度,为主力部队在天津城下聚歼联军做装备。
聂士成能带到东北的,只有五千装备新式武器的一个混成旅,除了机枪和迫击炮,部队没有其他任何重型武器。所以聂士成一面请求杨一多分配些武器好让他就地武装当地的青年。
1860年4月20号,新加坡的港口已经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船只在补充淡水和给养,陆军不断地登上运输船只,英法两军大小船只共计两千一百零六支已经准备就绪。联军旗舰“女皇万岁”号战列舰发出命令,全军出发。舰队开始缓缓地行驶出港湾,朝中国而来,领先的正是战列舰“皇家方舟”号。随着舰队的出发,南大平洋海面升起乌云一般的烟雾,历史上最庞大的一支以风帆结合蒸汽动力的舰队正朝中国杀将过来。
广州,陈玉成苦心经营的虎门炮台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各种口径的火炮五百多门,海面上也拉起了道道铁索,作为阻挡联军舰队的屏障。炮台修筑的很坚固,而且有的炮位建筑地也很隐蔽,应该说陈玉成充分吸取了以前清军失败的教训,炮台附近还修建了完整的步兵工事,防御联军步兵登陆。广州城内,大部分居民在部队的劝说下,已经开始陆续迁离广州,到乡下或者更远的地方去躲避战火,广州城外已经修筑好众多坚固的工事,陈玉成是决心和联军在广州好好较量一下了。就连已经撤退到韶关的重迫击炮旅,也被陈玉成调回了广州。另外,陈玉成还人韶关调回了一个新式装备的步兵师,这样陈玉成手头的六万大军在半数以上都部署在了广州一带,两个新式装备步兵师也有一个在广州前线。
时间是1860年4月30日,一路顺风顺水的联军舰队终于出现在南中国海的海面。任何侵略者都会披着和平的外衣,英法联军也不例外。联军首先向广州城里的陈玉成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陈玉成立刻弃城投降,大英帝国和法兰西人民都是热爱和平的,战争嘛那都是由于中国人不听话才引起的。
是啊,鸦片是有毒的,在英国贩卖鸦片是有罪的,所以英国人才把鸦片卖到中国来,还要求鸦片贸易合法,还要求不征收关税,就连中国的海关他们也要插手管理,这就是所谓的和平条件。让中国人都做他们的奴才,任他们鱼肉,就不会有战争了。中国人要想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只有不懈的努力使自身强大起来,经过顽强的战斗,使世界不敢小觑中国,也才能使中国在世界上有说话的余地,这一点是千古不变的真理。
第三部 第四章 序幕
广州,陈玉成的中军帐内,英法联军派出的信使查李斯上尉被引了进来,递交了最后通牒后,查李斯傲慢的站在中间,等待着陈玉成的回答。最后通牒是用英文写的,陈玉成在通事的帮助下总算弄明白其中的意思。不明白还没什么,明白了陈玉成气就不打一处来,上面的条件没有一样是陈玉成能忍受的。释放所有两国俘虏和侨民,英国在广州有所谓的侨民吗?全是他妈的鸦片贩子,至于俘虏,不拿赎金来谈都别谈,前任两广总督叶名琛怎么不见他们放回来?无条件弃城投降,想的倒美,陈玉成在这广州城下等候联军多时,背着杨一的命令,把手头一半的主力都集中在这广州城,不打怎么可能?
看完所谓最后通牒,陈玉成铁青着脸喊道:“来啊,给我把这送信的洋鬼子拉出去砍了,我要用他的脑袋祭旗。”一声令下,两边的士兵上来,把还蒙在鼓里的查李斯上尉按倒在地,旁边的师爷一见如此,赶紧过来劝道:“大人,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咱们可不能毁了中国人的面子。”陈玉成心中虽然有气,但想想师爷的话也对,仗还没打,可别先丢了中国人的脸面。
这时候通事已经把陈玉成和师爷所说地话翻译给了查李斯上尉。查李斯这才知道,自己刚才在鬼门关已经走了一个来回,不由的冷汗就下来了,心中骂道:“该死的东方野蛮人,这样也想杀人。”心里在咒骂,但脸上可不敢露出一丝怨恨的表情。万一这个中国总督发火,把自己就这么杀了,那也太冤枉了。不过想起来还着实有些害怕,到现在查李斯上尉的腿还在哆嗦。要不是那个师爷,自己就不能回国,死后也见不到上帝了。听说中国这一片人死后不归上帝管,能不死在中国当然最好。
就在这查李斯胡思乱想地时候,陈玉成对师爷道:“师爷,写回书,我读你写。”陈玉成文化不高,一般都是由他口述,师爷代笔,然后润色加工。
陈玉成念到:“洋鬼子,你们到中国来就没安好心。废话就别多说了,中国只有战死的军人,没有投降的奴才,有本事就放马过来,我陈玉成等着你们呢。”陈玉成话一说完,师爷也写好了,然后师爷照例拿到一边去润色一番,写得华丽一点。陈玉成一叫住师爷:“就这么给他们送回去。洋鬼子,你写的再好,他们也未必能看得懂。”
查李斯走后,李开芳走到陈玉成跟前道:“大人,大敌当前,您可得冷静,刚才您对洋鬼子的态度就不冷静,怎么想起来杀他的?”
陈玉成笑道:“我故意地。看那洋鬼子如此嚣张傲慢,我吓唬吓唬他。”“哈哈哈”两人一起哈哈大笑。
惊魂未定的查李斯上尉带着陈玉成的回信回到了旗舰“女皇万岁”号战列舰上。信件交到了威而金森元帅的手里,叫来翻译,请他把这封信翻译一下。这个翻译不知道该怎么翻译“洋鬼子”这个词,不过这个鬼子应该和西方的魔鬼比较接近,于是洋鬼子一词便被翻译成了撒旦。
看了翻译过来的信,联军统帅部里地几个人都气坏了,野蛮的中国人,居然把自己比做了撒旦,上帝啊,我们一直是您忠实的子民。几位连忙在胸口猛画十字,嘴里念念有词。
1860年5月1日,遭到拒绝的联军终于图穷匕现,露出了狰狞的面目,所有战舰在珠江口外一字排开,所有登陆部队也准备就绪。威而金森元帅和让·卡尔蒙多元帅在旗舰“女皇万岁”号的甲板上,享用完一顿丰盛的早餐后,手上端着咖啡,显得十分轻松和惬意。威而金森回礼,然后淡淡的说道:“开始吧。”
两百艘各型战舰,五千多门舰炮,一次齐射就是2500多门火炮在射击,虎门两侧地炮台,瞬间被联军舰队的炮火覆盖,而且是不间断的炮火覆盖。
旗舰“女皇万岁”号上,训练有素的皇家海军显示出了极高的海战素养,各种口令有条不紊的在发布,“左舷射击完毕”,“右满舵”,“ 右舷射击完毕”“ 左舷准备完毕”各种战舰不断的掉转船头,用两舷的舰炮不断地向虎门炮台射击。
战斗打响,陈玉成也来到虎门附近的一座高地上,在事先挖好的隐蔽战壕内,通过望远镜观察着虎门方向的战况。虎门炮台完全笼罩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之中,看着联军密集而恐怖的炮火,陈玉成心中不免为炮台上的兄弟们担心,心中不由生出一丝悔意,难怪扬大人一再强调英国人舰队强大,炮火犀利,不可与之在近海抗衡,现在看来,果然不错。后悔的同时,陈玉成也暗自庆幸,幸好自己还留了一手。
陈玉成所谓的留了一手,是指现在炮台上大部分联军舰炮打击范围内的火炮都是假的,当初修建炮台的时候,陈玉成虽然对杨一的说法不是很服气,认为杨一把英国人舰队的威力夸大了,但不管怎么说,洋人的军舰肯定 是很厉害的。所以陈玉成在一线的炮台位置弄了许多木头,找人雕刻成火炮的样子,摆放在了显眼的位置,而真正的炮位,大多用工事和掩体都隐蔽起来。联军果然上当,第一轮的炮火准备中,80%的炮弹落在那些假炮台上。联军舰队的炮火准备持续了半个多小时,通过望远镜,威而金森元帅很满意炮火打击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