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称职的兽医
“这仗没法打,老子不干了,老子要投袁督师去!”从河南撤回的祖大寿在帅营中大声叫嚣道,他手下的将领也纷纷响应,自从知道袁崇焕没死这些人心中就有些活络,回忆起袁崇焕的种种好处,再加上辽东那边的良好待遇,心动不已。祖大寿这一起哄,整个大营都乱了套,将领们说什么的都有。
“都给我住口!”孙承宗气得胡子乱颤,脸上纵横的皱纹,一双怒目的眼睛立刻让很多人闭上了嘴,祖大寿还想说几句,可是被何可刚拉住了,并且使了一个眼神,他这才怏怏的不再言语。
“食君之路,为君分忧!你我都是大明朝的臣子如何能说这等大逆不道的话,以后若是有谁再说,我孙承宗定不轻饶!好了,只要度过这次难关,一切都会好的!”说这话的时候,孙承宗自己底气也不足,对于大明朝的未来他比谁都担忧。
就在此时,皇太极的大军不再广渠门和孙承宗纠缠,其前锋转而深入北京西郊,第二天午后即开始攻打西直门。城外由太监组成的守军还未等清军进攻就立刻宣布投降了,而城内守军则向空地或清军上空开炮。
而皇太极也并未下令全力攻城——他害怕承担杀君的罪名(毕竟无论是大金国还是大清国算起来都是明朝的属国,自己这种行为属于作乱犯上)——于是皇太极决定给崇祯皇帝最后一次投降的机会。戏剧性的是已在城外投降清军的宦官杜勋,奉命被派进城,代表“大清国主”皇太极入宫谈判。
第七卷 血色中原 第十八章 国殇
崇祯皇帝接见了这位曾是他的亲信的太监,首辅魏藻德(温体仁已经早就因为剿灭义军不利被撤职削官)也在场。杜勋在其原来的主人面前大言不惭十分坦率地说明了交换条件:明朝封皇太极为王,赐银100万两,承认整个黄河以北为其封国;皇太极则负责肃清山东及皖北的我军,夺回辽东。
这些条件虽然很有诱惑力,但是在崇祯皇帝听来这无疑是对他最大的羞辱,现在的让步,在将来的正统史家眼中,会永远成为他曾“偏安”的证明。不过,如果他能在大臣中为此绥靖策略找到支持者,对他的指责便可减轻,于是他转向魏藻德问道:“此议何如?今事已急,可一言决之。”魏藻德却一言不发,崇祯顿感不快,再次问道:“此议何如?”魏藻德仍沉默不语,拒绝为此决定分担责任。崇祯气得发抖,转身打发了杜勋。
杜勋刚一离开,崇祯就当着魏藻德的面猛击龙椅,并将其一把推倒,魏藻德慌忙退出,谈判之事遂再未提起,崇祯则一个人孤单的站在大殿中,将已经推倒的龙椅再次推了一个圈,就连桌案也一同推倒,以此来发泄心中的怒气。是夜,钦天监官员奏报,象征皇帝的北极星下移。
与此同时随同皇太极一起出征的范文成也为这位大清国主占卜星象,说是若明日下雨,则此城必破。次日早晨,即11月4日,皇太极醒来后,见外面下着濛濛细雨,遂下令部队准备进城,他也将营帐移至彰仪门外,太监曹化淳为他打开了城门,其实这一早就在范文成的谋算之中,杜勋进城真正的不目的并不是劝崇祯投降,而是秘密联络太监头子曹化淳,开出最大的价码诱其投降。
或许是缺少了正常男人的部件,太监极少有忠心耿耿,凛然正气的,他们一开始就被作为残缺不全的人看待,包括他们的性格和德操。至夜幕降临时,皇太极的军队已逐渐占领了南城,孙承宗不得不率部绕开此刻仍然拒不开城的广渠门,从侧翼攻击清军,可是一切为时已晚,他被齐尔哈郎阻挡在南门外,眼见着数万的清军如狼似虎一样涌进京城。
“皇上!”孙承宗大叫着催动坐下的战马向正在激战的清军冲去,随后淹没在人海中。
“撤!”祖大寿饱含热泪的看着孙承宗的背影,他不是不想为大明朝尽忠,可是只剩下的这五万关宁铁骑是袁崇焕以及孙承宗历尽心血建立起来的,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些士兵为已经不能挽回的战果送命,于是带领众人绕道踏上了回返辽东的路程。
崇祯皇帝知道,在清军攻入紫禁城之前,留给他的时间已不多了。
后世的《明史》上是这样记述当天所发生的事的:是日酉刻,上遣内监密敕新乐侯刘文炳、驸马巩永固,各带家丁护送出城南迁。刘、巩并入内殿见上,曰:“法令素严,臣等何敢私蓄家丁?即率家人数百,何足以当贼锋?”上颔之。又召首辅魏藻德言事,语密不闻。久之,上顾事急,将出宫,分遣二王出匿。进酒,酌数杯,语周皇后曰:“大事去矣!尔宜死!”袁妃遽起去,上拔剑追之,曰:“尔也宜死!”刃及肩,未扑,再刃,扑焉,目尚未瞑。皇后急返坤宁宫,自缢。时已二鼓。上巡寿宁宫,长公主年甫五岁,上目怒之,曰:“胡为生我家?”欲刃之,手不能举,良久,忽挥剑断公主右臂而扑,并刃坤仪公主于昭仁殿。遣宫人讽懿安皇太妃李氏,并宜自缢。上提剑至坤宁宫,见皇后已绝,呼曰:“死的好!”遂召九门提督京城内外太监王承恩至,语久之,硃谕内阁,“命成国公朱纯臣总督内外诸军务,并放诸狱囚。”因命酒与承恩对酌。时漏下三更,上携承恩手,幸其第,脱黄巾,取承恩及韩登贵大帽衣靴着之。手持三眼枪,随太监数百,走齐化崇文二门,欲出不能。走正阳门,将夺门出,守城军疑为奸细,弓矢下射。守门太监施炮向内,急答曰:“皇上也!”炮亦无子,弗害。上怆惧还宫,易袍履与承恩走万寿山,至巾帽局,自缢。大明大行皇帝于崇祯五年十一月四日夜子时,龙驭上宾。
崇祯死了,除了日期不对几乎和历史上没有太大的出入,得到这一讯息时,已经是皇太极占领北京的第十天了,众人在徐州的官邸内默默不语。
一个传承了二百多年的王朝就这样没落和消亡了,尽管朱慈烺一定会在南京继位,可是那或许只等同于南宋,随着北京政权的陷落,预示着大明朝的分崩离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我们,由于朝鲜政权的异军突起,使得明朝的灭亡整整比历史上提前了12年,而这时崇祯只有20岁多一点,对于一个二十岁,心智发育还不健全的少年来说,选择自杀或许是最好的出路。
随同崇祯一起被葬送的还有大明王朝,随着北京沦陷以及崇祯死讯的传出,各地都发生了震荡,或许是意识到一个时代的结束,而群雄并起的时代即将来临,给地的土豪劣绅都蠢蠢欲动,随着北京政权的轰然倒台,整个北方也陷入一种无政府主义状态,凡是手中握有兵权的人无不处于观望状态。
“好了,现在不是为此事感慨的时候,我们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应对当前形势,皇太极夺得北京后必挥军南下,而南明政权若是想有所作为择要北伐,我们如今在夹缝中可是不好生存。”这确实是一个让我头痛的问题。
“先生您看我们是否可以考虑率军北上,和山海关的守军一起反攻北京,毕竟关宁铁骑已经回到山海关辽东十数万的大军随时可以破关而出,这正是攫取天下的好时机!”李岩兴奋的说道,不光是他在场的众将都用期盼的目光看着我,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好时机。
“正是,崇祯皇帝自尽,整个北方都混乱不堪,我们可以趁机以抵御胡虏的名义率军北上,和驻守在山海关的佟养性会合,一举拿下京师,奠定天下霸业!”鳌拜更是眉飞色舞,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使得他有些冲昏头脑。
这当中惟有袁崇焕还是一言不发,对于攻占北京我俩私下里早有研究,他一直持保守态度,确实北京就好像一个烫手的热山芋,并不是谁都能捧在手里的,皇太极占领北京将会成为众矢之的,即使不会,我也会想办法让他成为众人的靶子。至于我们有山海关在那里作为屏障又有十万大军驻守,借他个翅膀也会被我们打下来。
“我看还是应该暂时缓一缓,此时人心浮动,我军刚刚取得淮海大捷,一切求稳为上,自然了皇太极在北京我们是不能让他消停的,我们不是马上要换装燧发枪么,那些什么火绳枪、转轮打火枪卖出去一些也是可以的么,要是不挣一些钱我们不是太亏了么。要卖我看就不如卖给史可法一些,我们可以和他休战么,他一定会很高兴的,也会积极组织北伐的。”
最初汤若望和高卡乌斯等人仿制的是火绳枪,这种枪早于一个世纪前在西方开始装备了,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善了。
这点不得不佩服西方人,要说火枪还是中国人发明的呢,现在明军所使用的铳就是这种早期火枪的变种,只可惜后期不重视火器的发展让西方人后来者居上。
公元14世纪,欧洲人和阿拉伯人展开了激烈的交锋。战争中,阿拉伯人使用了中国人发明的火药兵器,使欧洲国家吃了大亏,这些欧洲人从战争中认识到,管形火器确实威力很大,于是,纷纷学习制造火药和火器,当时,欧洲国家工业技术水平较高,所以,中国的管形火器在自己手中以及阿拉伯人手中都没有长足进步,在欧洲却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所以才有了现在所使用的火绳枪。
可是火绳枪还有许多不足,它不能在风雨天使用,战斗开始前和战斗进行时,火绳必须始终燃着,不仅消耗量大,而且非常容易发生危险,特别是在夜间作战时,燃着的火绳所发出的光亮,无疑暴露出己方所在地及作战兵力的多少。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缺点一一显露出来,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射手也不过每3分钟可发射2发子弹,长管枪射程大约也就在100米~200米之间,这些都不能满足战场的需要。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汤若望等人又引进了转轮打火枪,转轮打火枪是用燧石打火引燃的前装枪,这种转轮打火枪的零件主要有:带锯齿的钢轮、链条、弹簧和击锤等,击锤头上有一隧石(即打火石),靠钢轮表面的细齿与隧石摩擦而发火点燃火药。射手射击前,需用小板手卷链条,在卷链条的过程中将弹簧压缩,弹簧张开带动钢轮旋转,整个过程就像闹钟的发条,据说他的发明者就是一个钟表师。
这种繁琐的部件虽然提高了发射速度,可是却使得制造成本居高不下,所以部队中只有我的亲卫队才用得起这种火枪,甲种兵团以及一部分换装的乙种兵团的主要配置还是火绳枪。
在我的提示下,吴能他们取掉了那个源于钟表的带发条钢轮,而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火药,这种击发机构被我称之为撞击式燧发枪。撞击式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现在从朝鲜和辽东已经运来了大量的这种燧发枪正等待换装给甲种兵团,而替换下来的火绳枪则成了众多乙种兵团追逐的宝物。
“这怎么行,明军现在还使用长铳呢,将这些火枪卖给他们那不是增长了他们的作战能力么,再说乙种兵团还没有装备全火枪呢!”一听将火绳枪卖给明军,古塔第一站出来反对,其他人也议论纷纷。
“这有什么,落后的就应该被淘汰,配备给乙种兵团也是耽误事,换些钱倒是真的。”一直没开口的袁崇焕突然插口到,这让我大跌眼镜,从来是就知道张嘴向我要钱的袁崇焕何时也开始动脑筋想着赚钱了呢,这可是好事,值得支持。
“元帅说的是,现在一只火绳枪的制造成本大概是和燧发枪差不多,我们大可以趁着燧发枪还没有应用于战场前卖上一个好价钱,估计卖上个两三倍没有问题。这笔钱足可以我们装备一个乙种兵团了,从今以后火枪也不用单独在朝鲜制造了,我看山东就不错么,燧发枪制造工艺并不是很难,一般的作坊就可以制造,估计只要银子充足到明年春天,在中原的所有士兵就都能使上这种火枪了。这种速度可是绝对和银子挂钩的啊!”要说善于说服部下,还是我的专长,果然经我这么一说,众将都不再反对了,心中都在为我如此黑心而咂舌,卖上两三倍的价钱,还不如打劫去好了。看来被谁盯上都好,就不要被我看上,否则一定是背我卖了还给我数钱呢,众将纷纷表示支持,甲种兵团更是争着要先将自己的火绳枪卖掉,而乙种兵团则嚷着要率先装备。
“这个好办,这个好办,你们看,我将燧发枪进行了改造,在前面装了刺刀,如此一来,步兵以后就可以不必配备长矛或者是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