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称职的兽医
“这个好办,这个好办,你们看,我将燧发枪进行了改造,在前面装了刺刀,如此一来,步兵以后就可以不必配备长矛或者是大刀了,这又可以节省一些银子。”说着我让孙福亮递上一支经我亲身改造的燧发枪。
准备装备部队的隧发枪有步兵隧发枪和骑兵燧发枪两种,前者口径20毫米左右,枪长1。5米,枪重10斤,弹丸重6钱;后者口径17毫米左右,枪长1。2米,枪重8斤,弹丸重4钱。而我手中所拿的是步兵隧发枪,在枪管下部套着一把直形双刃的刺刀,长30厘米,锥形木柄边长30厘米。这样,刺刀不仅使火枪在任何时候都具有自卫能力,而且不影响枪的射击功能。
要知道拼刺刀可是解放军的优良传统,自从火枪开始配备军队以来,我就发现步兵既要背着沉重的火枪,又要拿着长矛和大刀等防身武器,一旦射击完毕,又赶上向敌人发起冲击,很多士兵都将火枪扔在地上,或者是背在肩上,极大的影响了作战效果。脑子中就产生了创制刺刀的念头,火枪制造那需要专业的工匠,我只是将自己的想法转述出来就可以了,可是刺刀并不是什么难事,这样能名垂千古的事,我是从来不会放过的,于是就有了我眼前的这把装备刺刀的步兵隧发枪“我看看!”鳌拜一把接过隧发枪,将刺刀冲前作了几个突刺的动作,随后又在手中掂量掂量道:
“不错,不错,有了这家伙,就省事多了,只是看来要编练一些基本的招法,否则士卒可不好上手。”鳌拜在这方面确实很在行,他一眼就看出了刺刀的优势。
“正是,步枪上装刺刀,不仅可以使持枪者在无弹药及近距离与敌胶着无法发射火力时用来刺杀敌人,更重要的是激发与培养军人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今后要让士兵知道刺刀见红方是步兵之魂。”我得意的说道,众人纷纷叫好。
要知道最后一句话可是俄国著名将领苏沃洛夫的名言,能不好么,但是他也十分贴切的形容了刺刀的作用,刺刀战不仅需要士兵有熟练的技巧,更需要士兵有坚强的意志,刺杀训练除具有一定的实战用途外,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士兵最重要的勇敢战斗精神。这些作用在随后的几百年间得到了验证,我不过是提前将他搬出来罢了,尽管在16世纪的欧洲,没有火枪的军队没有胆量与装备火枪的部队较量,但是,很多战争又是通过白刃战决定胜负的。也就是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战场上起决定作用的兵器仍然不是流行的火枪,而是老式的长矛和弓箭。所以,每次战斗,参战双方都既要有火枪兵,又要有长矛兵,这样,管理、训练起来十分不便,有了刺刀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随着我将刺刀和步兵隧发枪带进大营,众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上面了,似乎忘记了要攻陷北京等等,或许他们也只是暂时将这个想法搁置罢了,一旦隧发枪全部到位,这些战力大大提高的部队,不可能不跃跃欲试招人开刀。火器装备落后的清军自然是他们最好的靶子了。
第七卷 血色中原 第十九章 藩镇
中兴朝市繁华续,
遗孽儿孙气焰张,
只劝楼台追后主,
不愁弓矢下残唐。
蛾眉越女才承选,
燕子吴歈早擅场。
力士佥名搜笛步,
龟年协律奉椒房。
西昆词赋新温李,
乌巷冠裳旧谢王。
院院宫妆金翠镜,
朝朝楚梦雨云床。
五侯阃外空狼燧,
二水洲边自雀舫。
孔尚任:《桃花扇》
皇太极占领北京三周之后,清军获胜、崇祯帝已死的惊人消息传到了南京。此时在南方官员面前只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是束发归山,作道家隐士;一是坚守职责,继续为明室效力。
南京的高级官员立刻选择了后者,16位主要大臣拥立朱慈烺为新帝,在南京建立新政权,改元为弘光,并且誓告天地,号召天下起义勤王。
这些官员是:兵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高弘图、工部尚书程注、右都御史张慎言、兵部侍郎吕大器、翰林院学士姜曰广、太常卿何应端、应天府尹刘士祯、鸿胪卿朱之臣、太仆丞姚思孝、吏科给事中李沾、户科给事中罗万象、御史郭维经、御史陈良弼、米寿图、周元泰和明王室成员朱国昌。
其中又以史可法为最积极的北伐派,主战派,但是自从崇祯自尽之后,各方力量都叫嚣着要为皇帝报仇,可似乎雷声大雨点小,没见什么实际行动,史可法一方面要和温和派作斗争,一方面又要组建军队,被暂时拖在南京,北伐之计看来只能等待明春。唯独我出乎意料的发布告示为崇祯皇帝举行国丧,并且打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更派出使者向刚刚建立的南明政权示好。
这一连串举动都让刚刚成立的南明政府十分费解,毕竟我是一直被当作叛贼对待和等同的,可我随后的出手大方,让很多人释怀,甚至是忘记了心中的疑惑。
500支火绳枪作为礼物和帮助南明政权夺回北京的利器送给了史可法,与此同时大量的火绳枪通过各种渠道被贩卖到河北,河南以及山西等地的地主豪强手中,这些人可都是有钱的主,为了保住自己的万贯家财,别说是三倍的价钱,就是五倍八倍他们也争先恐后的买,一时间火枪成了本年度的流行词和抢手货。对于我们的老对头史可法我倒是满公道的,500支免费火枪只是调他胃口,这不足以装备任何一支军队并形成战斗力,所以另一批2000支火绳枪只以两倍的便宜价钱卖给了史可法,毕竟我还指望着他率军北伐呢!
史可法在获得这批火枪之后如何至宝,一方面他专门组建了一支由五千人组成的新军,来装备火绳枪,另一方面他遍寻江南名将来大批量仿制火绳枪。其实就是我不卖给他,他也能自己造出来,火枪从一开始在战场上大规模使用就别想保密,遗失在战场上的火枪已经成了各路诸侯纷纷争抢的宝物,于是一轮前所未有的造枪热可是兴起,只不过由于工艺的不完善,这种制造成本比较高,所以大多数人还是选择购买我们制造的火器。不但价格“低廉”而且质量有保证,徐州等地开始转型为火器制造基地,专门生产火绳枪。
而山东沿海才真正是我们生产杀手锏的地方,这些地方专门指定特定的作坊来制作燧发枪,并且每柄燧发枪都刻上了工匠的名字,一旦发现火枪被私自贩卖,中转商和制造商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这保证了燧发枪从生产到运输直至装备给军队的各个环节不出现问题。
与此同时一批批刚刚换装完毕的甲种兵团战士分成若干小队开始深入北方,进入北皇太极占领的区域,这些小分队联络当地立志于驱除鞑虏的有识之士开始了广泛而又效果显著的游击作战模式。
这些人经常几十人甚至是上百人偷袭清军占领的城镇,劫杀出城征粮的八旗士兵,为此皇太极挠头不已。派大部队出去扫荡,这些人却一哄而散找不到影子,徒耗粮草,可是小部队出去又有去无回,眼见着严冬将至,十数万大军过冬的粮食还成问题。
“该死的李开阳!”就在当年崇祯曾经咒骂我的地方,皇太极也开始了无休止的咒骂,并且成为每天的必修课,凡是接到军队被袭的文书,他都要拿我撒气。这又不能怪我,有一些是我的士兵组织的,可还有一些都是民间组织自发的,毕竟看到这么好的效果,很多人都跃跃欲试。
这就是我所采取的措施,经典的毛主席的游击战略,只是不同于八路军缺少后勤补给,派出去的小分队不但装备优良,而且都有紧急救生系统,活动资金充足,皖北已经逐渐形成的巨大军火加工基地,各种作战物资源源不断地通过秘密渠道进入皇太极的地盘。
有百姓的支持和掩护,再加上战略得当,补给充沛,游击战的威力被发挥到了极致,几乎每一天都有清军被我军歼灭,皇太极不得不龟缩在北京城及其附近的堡垒中苦熬这个寒冬。
此时的我正在准备着过冬,在朝鲜的妻子们则率同各将领的家属代表组成亲友团来山东劳军,整个我的占领区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这当中自然少不了安妮的影子,她的出现在中原无疑也引来了一群登徒子的侧目,就是见惯了她的我也有些把握不住,安妮的到来就像一阵旋风,迅速在民间传开,如今已经艳名鹊起,并且传闻被我所收,所以安妮不得不抱怨我害苦了他,使得本来对她很有好感的人纷纷退却!
“那是咱有魅力,否则如何能得到安妮小姐的高看一眼呢?”我大言不惭的说道……
随着考烟和棉花种植范围的不断扩增,山东及皖北一带开始出现各种规模不等的加工作坊,雇用的人数从几个人到数十人不等,这些作坊的老板大都是从朝鲜过来的商人,他们有的是朝鲜人,有的是早期到朝鲜攫取第一桶金的人,这些人充分的尝到了商品贸易所带来的好处,尤其是烟草行业,正以飞快的速度占领江南市场。
此时的南京也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不同于后世军阀官僚拥立福王登基,朱慈烺拥有纯正的皇家血统,这使得史可法的工作顺利了很多,南京本来就拥有一套比北京规模小但是十分健全的领导班子,很多事上办起来也容易。当然也有难事,就是如何安抚各地的军阀诸侯。
崇祯死后留给后人的是一个乱摊子,在其死前的一年多里政令已经很难出紫禁城,大多旨意被下面的人搪塞或者是阳奉阴违,因此少年皇帝朱慈烺登基后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收回军权,但这又谈何容易。且不说南方的士绅和土豪,单是北方的洪承筹孙廷芳就让这个小皇帝和史可法等一干朝臣伤痛了脑筋。
崇祯自尽之后,洪承筹的军队已经进入河南境内,和洛阳的福王搅在一起,这个福王不能不说一说。
福王是万历皇帝的爱子,名朱常洵,其生母是皇帝最宠爱的郑贵妃。郑贵妃不顾朱常洵的次子地位,一直不遗余力的谋划将自己的儿子立为太子,因当时朝中多数大臣(包括许多后来与东林党有关系的人)的反对,万历皇帝只得于1601年立其长子(后来的光宗)为太子。作为朱常洵未能立为太子的损失,万历皇帝封他为福王(封地在古都洛阳),并诏赐良田4万顷为食邑。
不要小看这4万顷,这一数字相当于河南全省可耕地的很大一部分。因此,又不得不从其他省征用一部分民田。结果,河南、山东和湖广共有约2万顷民田被划归福王。此外,被没官的前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的土地亦划归福王所有,同时他还得到了四川茶盐专卖权。
因此,福王简直就可以称得上富的流油,其生活极其奢华,据说他喜欢嫖娼,并为此挥霍了30余万两,他在洛阳的王府造价高达28万两,是规定造价的10倍。为了满足其贪欲,他手下的宦官继续肆意掠夺土地,并用天下最残酷的手段管理这些掠夺来的庄田。
福王在府中饮酒作乐,其佃户却饿死在遭受饥荒的洛阳郊外。河南百姓纷纷传言:“先帝耗天下以肥王。”当时,一支明军奉命渡洛河增援正与义军作战的部队,军中有人大声喊道:“王府金银百万,而令吾辈枵腹死贼手”。由此可见一斑,崇祯一死福王的野心也逐渐暴露出来,当年没有做成皇帝,此时皇帝死了他自然是窥伺皇位,只可惜崇祯留了一手,预先将朱慈烺派往了南京以稳定江南,福王并不因此死心,将主意打在了路过这里的洪承筹身上。
洪承筹并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尤其是朱慈烺重用史可法而轻视他,然他心中不忿,所带的十余万大军也正在为军粮发愁,福王找到他正是一拍即合,于是驻军河南,对外称为了抵御八旗的南下。福王则给他出粮出饷,福王比任何人都明白,一旦自己的封地失守,那么自己赖以生存来源也就断绝了,什么金钱美人一概全无。所以他对洪承筹是下了大本钱,火绳枪尽管涨到了五倍,还被他从各种渠道收购了足有5000支支多,致使很多北方豪强光靠倒卖枪支就小赚了一笔。
洪承筹也确实没有让他失望,大军驻守河南后先是此处派军肃清了河南境内的所有流寇和义军,随后以保护福王田产的名义率军进入湖北,这样福王的势力遍及河南湖北,并且和陕西的孙廷芳也关系密切,暗通款曲,不断的向他输送粮草,俨然是割据三省和南明分廷抗争。
让史可法头疼的还不止于此,信阳的马士英部,溃逃到山西的刘泽清部都对朝廷的诏命爱理不理,都就地取材征集士兵和军粮,一副天高皇帝远,?
页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